康熙抱了抱十六阿哥,听十六阿哥喊了他一声阿玛,心里对十六阿哥就有了点点喜爱,他问了小赫舍里氏十六阿哥的起居,小赫舍里氏一一答了。
康熙听了点头,含笑道:“这孩子如今长得很好,看着也很健康,日后,你好好养着他,朕若得空,会再来看你们母子的。”
康熙临走前,又望着小赫舍里氏说了一句,“钮祜禄氏余党已经肃清,宫里不会再有人害你们母子了。日后若有事,成妃会护着你们的。朕……也会护着你们的。”
康熙说完,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倒是小赫舍里氏,抱着十六阿哥含泪望着康熙的背影出神许久。
三日后,册封的圣旨果然下来了,成嫔册为成妃,同三妃一起协理六宫事务;庶妃瓜尔佳氏册为和贵人;庶妃赫舍里氏册为平贵人。
石心玉生了孩子后不久,之后的一两个月间,同她差不多时间有孕的三福晋和四福晋也都跟着在这个夏天的尾巴上生下了她们的孩子。
三福晋生了个小阿哥,四福晋也生了个小阿哥。
这回康熙听到消息,也只是说了一句知道了,再令梁九功送些赏赐去也就是了,并没有亲自赐名,也没有去瞧这两个小阿哥,还叫梁九功传话说,两个小阿哥的名字让三阿哥和四阿哥自己取,只要按照辈分从日即可。
康熙这番淡淡的,但三阿哥和四阿哥自己添了嫡长子都是极高兴的。
三阿哥被荣妃所累,如今在外头的风评就不大了,但三阿哥索性不出府,自那次事发后就一直在府中待着,倒也挺好的,心情也在三福晋的陪伴下渐渐好了起来,再加上又添了个小阿哥,三阿哥的心情就更好了。
听康熙说让他自个儿给小阿哥取名,他只失落片刻后就好了,想了足足两日,取中了一个晴字,给他的嫡长子取名为弘晴。
四阿哥就爽快多了,接了康熙口谕的当天,就给他的嫡长子取好了名字,名曰弘晖。
胤礽这边收到消息,听说两个人给自己嫡长子取的名字,就笑说这两个名字听着倒是都很不错的样子。
因胤礽与两人亲厚,还特地接着亲自送礼去的功夫,到三阿哥府上去瞧了弘晴,也去了新建的四阿哥府上瞧过弘晖,瞧了人家孩子回来之后,再瞧他自己的弘晞,就悄悄在石心玉耳边笑,说他不管怎么看,还是觉得自家的小弘晞是仨孩子里最漂亮最可爱的。
石心玉这个月子从夏天坐到了秋末,一直到十一月份,在小弘晞百日宴之前,石心玉才从产房搬了出来,回到了自己原本的屋子里去了。
小弘晞的百日宴排场很大,因康熙都来了,所以太子府上那一天也是极热闹的。
小弘晞被抱出来的时候,就连康熙都笑说:“这孩子三个月不见,长得越□□亮了。”
众人都去瞧,但见太子爷的嫡子白白嫩嫩的,眉眼秀润天成,才三个月大的孩子,面貌竟有清古冶艳之感,那一双漆黑明亮的眼眸只是淡淡扫了众人一眼,竟恍若让人瞧见了那一片江南盛景似的。
众人都感叹,这位弘晞阿哥,生的实在是太好了。就跟康熙说的那样,生的是真漂亮。
石心玉坐月子坐了三个月,也不怎么见人,如今整个人都休养恢复得极好,在百日宴上一亮相,风姿绰约,惊艳了来赴宴的大一票人。
同弘晞阿哥在一起时,众人都在心中感叹,难怪弘晞阿哥生的这般好了,有这样一位倾城绝色的额娘,这小阿哥的容貌怎么能不出众呢?
忙忙碌碌一日,百日宴到了晚间方歇,宾客早散了,康熙也早回宫去了,剩下的事儿自有奴才们收拾处置。
石心玉瞧了瞧熟睡的小弘晞,又用手探了探小弘晞的额头,见小弘晞一切正常,这一日也并未着凉,就让照顾小弘晞的奶娘和嬷嬷将孩子带下去睡觉了。
她这里洗漱过后,就上了塌。
刚放下床帏,她就被胤礽整个自后抱住了,那怀抱紧紧的,身后的人浑身发烫,烧得她整个人也跟着热了起来。
“爷忙了一日,不累么?”
石心玉轻笑,转头亲了胤礽一口。
胤礽叫她撩拨的心口一颤,一下便将她扑倒在床榻上,然后整个人直接密密实实的压了上去,紧接着,便是狂风骤雨似的激烈亲吻。
“爷不累,玉儿可累?”
石心玉主动回应,期间,浅声喘息,在胤礽耳边道:“臣妾也不累……臣妾,就想同爷在一起。”
“爷想怎样都可以,臣妾今夜,都听爷的。”
当初怀着弘晞有八个月后,石心玉大着肚子连睡觉都睡不好,胤礽就不碰石心玉了。
算上那两个月,再加上坐月子的这三个月,胤礽和石心玉也是旷了五个月的人了,对于恩爱夫妻而言,旷了五月之久,再度亲密接触,那绝对是干柴烈火,天雷勾地火,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胤礽今夜着实很猛,到了后半夜,还能听见屋中男女的暧昧喘息,还有那拔步床规律却又令人浮想联翩的响动。
最关键的是,小弘晞真的很给他阿玛和额娘面子,一夜都没哭没闹,就是饿了,也只是哼哼两声,有了奶娘的安抚和口粮供给,这孩子吃饱了之后很快就睡着了。
压根就没让胤礽和石心玉再度体验曾经在毓庆宫对二人造成阴影了的惊魂之夜。
就冲着这一点,胤礽简直是将小弘晞爱到心尖子里去了。
谁说小孩儿夜里都爱哭爱闹,他家小弘晞就不爱哭不爱闹嘛!
第102章
朝中表面上风平浪静, 实则暗流涌动,而且, 还有人想要迫不及待的做个弄潮儿,将这一池湖水搅动的风云变色才合了他们的心意。
这首当其冲的, 自然就是大阿哥了。
大阿哥上半年册封为直郡王后, 又跟随康熙出征,很是风光了一阵儿,本来还想着回京之后继续风光的。
虽说噶尔丹最后不是他找到的, 但是他跟着康熙亲征, 也是有些军功在身的,所以回京后自有封赏。
结果回京后根本就不是大阿哥所想的那样。
太子同三阿哥一道揭开了二十多年前的尘封旧事, 还因此牵扯出荣妃来, 倒叫康熙重新又念及与太子的父子亲情来, 康熙虽让太子赋闲在家,可往后这大半年, 康熙对太子又变成了从前那等荣宠模样。
甚至还因为那件事情的影响,将随军出征这些皇子阿哥们的封赏一直压到了年底都未进行。
大阿哥这下风光不了了,被太子又压了一头,他自然是不甘心了, 忍了数月,终究还是忍不下去了,见康熙还没有封赏的意思,到底还是找他叔公明珠拿主意去了。
明珠倒是气定神闲没有丝毫着急的模样,见大阿哥这等样子, 便淡淡笑道:“先前老臣就反复同郡王说过,要耐心等待时机,不要着急,怎么?郡王又开始着急了?”
大阿哥如今身份不同了,爵位摆在那里,明珠看待他还如从前那般,但称呼上,还是不得不称一声郡王的。
大阿哥皱眉道:“叔公,我都耐心等了将近半年了!难道这期间,就没有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现么?”
明珠淡声道:“不瞒郡王,先前那半年,还真是没有合适的时机。皇上与圣仁孝皇后情深,又念及珺亲王,对太子复又荣宠这是必然的。可是郡王仔细想想,就算皇上荣宠太子,却并未在回京后给太子派任何的差事,说是让太子在府中陪伴太子妃,但这就是让太子赋闲在家啊。这意思,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皇上心里,还是压制着皇太子的。皇上不愿意让皇太子的势力继续扩大,所以,便只在生活上给太子荣宠,但在政务上呢,皇上压根就没给太子留路啊!郡王,你想想,要是在这个时候,咱们冲上去压制太子,皇上该怎么想?皇上自己本来就压着呢,还能容咱们多此一举吗?”
大阿哥不禁有些焦躁:“那怎么办?难道还要一直等下去?”
“那倒也无需如此,”
明珠淡淡笑道,“皇上其实原本回京后是要继续打压太子和索额图的,只不过因为突发钮祜禄氏余党作乱之事才耽搁了下来。再因为皇上念及旧情,这心里就不忍下手了。所以才会一直拖到了现在。但郡王以为,皇上就真的能眼见着满朝群臣称赞太子,而太子声望大涨之事不管么?皇上肯定是不乐见的。”
“这天底下,就算是皇太子,也不能比皇上治国治得好。”
明珠凉凉一笑,又道,“现而今大半年过去,皇上念旧也念得差不多了,这心思也已经回到朝政上来了,皇上有心整治,只是还寻不到个由头而已。所以,这会儿正是用得上咱们的时候。老臣已替郡王想好了一个法子,郡王只要按照老臣的法子去做,剩下的事,自然也就成了。”
大阿哥倒有些半信半疑:“叔公这法子能成么?”
明珠闻言,自信笑道:“老臣跟随皇上几十年,从少年起就跟着皇上办差,自问还是非常了解皇上的。老臣的这个法子,必能激得皇上对皇太子再起打压之心,也会让皇上的心思重回他原先的思路上去。亲征之时,皇上打算如何回京布置,那么被此法所激之后,皇上会再考虑他的那些布置的。”
明珠顿了顿,又提醒大阿哥道,“老臣还有话要同郡王明言,郡王如今已是王爵,皇上短时间内不会再抬举郡王为亲王的。郡王现如今要做的,就是好好替皇上办差,积累资历,同大臣们交好,给朝臣们一个好的印象,如此长久下去,郡王才能争得一个前程。”
“因此,皇上纵有打压太子之心,也不会再抬举郡王的身份了。而且,如今朝中太子声望太高,仅凭郡王一人是很难压制太子的,再者后头还有一个索额图。所以,老臣断定,皇上一定会再抬举一个皇子阿哥出来,同郡王一道压制太子。且除了三阿哥之外,人选不做他想。毕竟,皇子阿哥们虽都十分优秀,但到底年纪小些,还是三阿哥最为合适的,且也没有越过年长者抬举年幼者的道理。所以,老臣想,这回也该轮到三阿哥出头了。”
明珠淡淡笑道,“就如同那回,皇上先去了郡王和三阿哥府上,后去太子府的道理是一样的。”
“叔公说皇阿玛要抬举老三?”
大阿哥道,“可老三的额娘已经废为庶人了!抬举老三,这合适么?”
“再说了,老三与太子关系和睦,叫老三去压制太子,老三只怕不肯吧?”
明珠淡道:“如何不合适?”
“三阿哥的额娘当初做那件事时,三阿哥尚未出生,并不知情,亦不是同谋,这件事根本就与三阿哥无关。皇上如今厌恶三阿哥是罪人之子,全是迁怒罢了。等皇上想明白了,会补偿三阿哥的。再说了,皇上要用人,只需三言两语就可将三阿哥身上这些牵系给洗干净,根本不足为虑。再有,当初荣妃事发,那可是三阿哥自己到皇上面前去检举揭发的,三阿哥于这件事上还有功,又有大义灭亲的大理在前,这样忠于皇上的阿哥,皇上又焉能不用呢?”
明珠对着大阿哥意味深长道,“郡王要清楚,皇上是将理智与感情分得很清楚的帝王。他会因为感情心软,也会因为理智而心硬。如果朝堂上的形势需要他做出抬举三阿哥的举措,他是一定会这样做的。至于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皇上根本就不会在意。”
“至于与太子交好一说,”明珠冷冷一哂,道,“就算三阿哥同太子交好?他又敢抗旨么?三阿哥不敢抗旨,就会同那日的情形一样,照旧得被皇上所利用,成为皇上手里压制皇太子的棋子!皇权至上,他一个皇子阿哥,怎么敢说不呢?”
“三阿哥或许选了太子,但往后,他只能选择站在皇上这一边!”
大阿哥想想三阿哥的性子,追问明珠道:“那要是三阿哥着实不愿呢?”
明珠挑眉:“若三阿哥果然不愿意,那就要看他如何解开这个结了!他若是解的不好,一定会获罪于皇上的!那样做,便会累及他额娘妻儿,老臣想,三阿哥不会那么傻的。”
“再者,”明珠淡声道,“皇上有那么多的皇子,现如今只郡王和三阿哥能用,可再过一两年,底下的阿哥们都长起来了,一个个都开始办差有了资历有了野心了,那就没有三阿哥什么事儿了!到了那时,他就算愿意,皇上也未必肯用他!”
大阿哥啧啧一叹,觉得他和明珠这些话着实是扯的太远了,遂不再同明珠假设这些事情了,管日后如何,还是先把眼前的事儿做了要紧!
于是,大阿哥便问明珠所想的法子是什么,明珠如此这般同大阿哥一讲,大阿哥将其牢记在心里后,就如明珠所说的那样布置去了。
其实,明珠所想的法子很简单,但却一针见血的很有效。
年底了,吏部考评后,多有官员调动升迁之事,督抚京官调动都要有康熙过目允准,还有官员补缺之事,也要有康熙过目才行。
明珠就是要大阿哥拿着这事儿来做文章的。
他们在背后布置,并不出面,这官员考评调动补缺的折子,是吏部尚书拿去给康熙瞧的。
康熙瞧了,一开始觉得很好,但越是再瞧,这心里就越发觉得不对劲了。
折子上写的很清楚,此次官员补缺一十八人,因历年考评都还不错,所以这次补缺就把这些候任的给补上了。
康熙依次浏览过那些人的名字,有十个人的名字他都很眼熟,这十个人都是太子的人。
准确的说,这十个人都是太子一党,是索额图手底下的人。
康熙曾经调查过,所以再看见这十个人的名字,心里就别扭起来了。
索额图这手,真是伸的越来越长了。
康熙的脸色沉下来,又去看官员考评调动那一栏,这一下,脸色越发黑沉。
亲征回京后,他考察过太子那半年的政绩,太子做的很好,所以朝中夸他的臣子很多,康熙对这个本就敏感,何况朝中就那么些人,他自然又将这些人的名字都默默记了下来。
太子在朝中声望大涨,与这些人的推波助澜脱不了干系。
称赞过太子的官员,考评俱是优等,虽是调出京城任外官,但俱都是升了品级的。
一时之间,康熙心中无限猜想,他拿着奏折,沉声问吏部尚书:“这些考评调动,是谁所做?”
第103章
吏部尚书答说是按照这一年的政绩考评所定, 是吏部四司共同裁定,最后经由他手定下来, 然后呈交给康熙定夺的。
吏部尚书说这些话时小心翼翼的,生怕触怒了康熙。
毕竟康熙这会儿黑沉脸色看起来也挺吓人的。
但吏部尚书也不晓得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他心里也是纳闷, 这一切都是按照程序走的,怎么皇上一瞧见折子就沉了脸色不高兴了呢?
吏部尚书在心里琢磨来琢磨去,最后想, 问题只可能是出在奏折上的这些人身上了。
可他现在还在康熙跟前, 没法儿去查这些人背后的问题,就只能等一会儿出宫后, 再去私底下查一查了。
康熙很显然是不满意吏部尚书的这个回答的, 但是他并未再多问, 只是深深看了吏部尚书一眼,然后便让吏部尚书将这个奏折留在他这里再看看, 等想好了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