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衡见她握着剑,站起身来,直接道:“阿岚,我走了。”
蔚岚没有说话,她看着他起身离开,夜风吹得他衣衫猎猎作响,他渐行渐远。蔚岚忍不住叫住他:“桓衡!”
桓衡回过头来,看见月光下美丽如妖的姑娘,听到她说了一声:“保重。”
桓衡朗声笑开,走到树下,翻身下马,然后接着月光,打马离开。
仿佛带着所有年少的记忆美好,翩然消失于她的生命。
她提着剑,感觉天渐渐亮起来。
有人来到她身后,她抱剑回头,看见日光下面容精致俊美的青年。
他在日光下,温柔笑开。一如年少时每次她醉酒就来接人一般,温和道:“我见你不在,就来接你。”
“接我做什么?”
“怕你走远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蔚岚抱剑笑开,彼时云破日出,照山河大地,霞光万丈,众生茫茫。
昭化四年七月,狄杰挟百万大军渡河而来,借密道围困盛京,右相魏岚携其弟魏熊开城迎战,挟持摄政王容华,突破重围,赶至前线。前线主帅谢子臣、兵马大元帅桓衡联手布局,围歼狄杰于云茶谷,斩敌三十万,俘军二十万。容华于战场病逝,主将司南不知所踪,容华身边谋士崔杰为大楚俘虏,于容华死讯宣布当夜自刎殉主。
昭化四年十月,桓衡、魏熊携手领兵,北伐狄杰。
昭化五年秋,狄杰全灭,魏家青州军人数扩充至五十万,主持全境战役大局蔚岚一时声望无双,王丞相告老还乡后,蔚岚成为左相,尚书令谢子臣升任右相,原刑部尚书王曦升任尚书令,中舍人阮康成升任工部尚书。
昭化五年冬,蔚岚提出削兵,桓衡上书支持,青州军、桓家军、及王凝旗下军马均削减一半。大楚止战休戈,修生养息。
昭化二十年,幼帝位及弱冠,将大楚从一文弱之国推至鼎盛的丞相蔚岚携右相谢子臣均提出辞呈,还权于帝王后,归隐东山。
传闻归隐东山后,蔚岚喜好歌姬,府内日日笙歌,有人曾见二人泛舟湖上,一人撑船摇浆,一人煮酒吹笛。纵使白发已生,却仍不减风流。
后人提及二人,均赞千古风流。
而那位曾经兵临盛京,逼皇帝授予九锡、后作为主力一统天下的名将桓衡,却一生待在北境,终身未曾踏入盛京半步。
他一生除了那个早逝的妻子和唯一的儿子,甚至连姬妾都不曾有过。
野史曾传言桓衡有龙阳之好,爱慕盛京那位风流丞相蔚岚。
然而历史长河翻滚无迹,是非功过,恩怨爱恨,都不过文人笔下点墨。
能留下一个名字,便已是这些人一生的努力。
文人书写百万字,只求观者记一人。
蔚岚一生求青史留名,千古流芳,如今做到,她一生无憾。
作者有话要说:
写文到结局时,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尾。
最后居然有种自己在写一部历史的错觉(我的脸大概有盆大)
这是我写过最长的一篇文,中间各种挫折,很感激一直陪伴至今的朋友们。
全文至此,如结局所写,文人书写百万字,只求观者记一人。
这个故事里,任何人,无论是蔚岚、谢子臣、桓衡、苏城、容华、王曦、嵇韶、阮康成、林澈、崔杰、司南……
亦或是任何人。
只要有人能够让你们记住,我想,这一篇文,我也已经足够了。
每一篇文完结,我都仿佛是在目送一批人离开,作为执笔者,我创造他们,又看他们一个时代流去,心里真是十分难过。
最后能说的就是,这一路有各位陪伴,真的是十分幸运。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