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师(出书版)——小伍
时间:2017-11-07 20:14:18

  朱云哎呀一声:“现在问这个有什么用?好生迎进来磕头请安要紧。”
  熙平笑道:“孤也许久没见朱嫂——高淳县夫人了,今夜正可一见。玉机快迎进来吧。”母亲虽不知父亲究竟如何死去,却也隐隐知晓是因为熙平,故此心中深恨。自从搬出了长公主府,便极少拜访旧主。有时为了躲避她,专程挑选熙平出门的时候前去。母亲若见熙平在我房里,还不知要如何怨我。
  我默默地看了熙平一眼,她却浑不在意。她笑意殷勤,眸光却是冷的。我也无暇理会她,忙转身迎接,却见母亲已疾步走了进来。一见熙平在此,她惊诧之下,眼中闪过隐隐幽恨,随即化作冷漠的敬意。只见她身着灰褐色中衣,披暗红外衣,远看宛若裹着缁衣,显得枯瘦憔悴。母亲向熙平行了大礼,恭敬道:“不知殿下驾临,妾身未克远迎,还望恕罪。”
  熙平笑道:“孤与夫人是多年的旧识了,何必多礼?其实,连玉机也不知道孤要来的。”
  我十分心虚,怯生生地向母亲行了一礼,母亲向我冷冷道:“倘若我不来,你便一直不告诉我你今夜回来了么?”
  我的下颌抵在胸前,嗫嚅道:“请母亲责罚。”
  熙平笑道:“夫人别怪玉机,是孤不让她说的。因孤有要紧的事情要和她商议,又不想旁人知道,这才做了不速之客。”
  母亲忙道:“妾身失礼。”
  熙平笑道:“玉机没说,夫人却仍旧知道女儿回家来了,此正是母女连心,令人钦羡。既如此,孤便不扰了,就此告辞。”母亲正要送,熙平又道,“外面风大,夫人请留步。”
  母亲向我和朱云道:“你们姐弟两个好生送殿下出府。”
  我和朱云领命,一溜烟跟着熙平去了。到了后门,只见慧珠随一乘小轿走了过来,默默扶过熙平。熙平稍稍犹豫,拉起我的手恳切道:“要成事,更要保身。凡事三思,冷静要紧。”我点了点头,她又叮嘱道,“拿铳打人固是痛快,但嗜欲遂性,中道而亡,这个道理你最是清楚不过。切记切记。”
  我的心悚然一跳,惭愧道:“玉机谨记殿下教诲。”
  熙平满意地一笑,登车而去。我和朱云相视一眼,都长长吁出一口气。
  送过熙平长公主,朱云与我一起回到房间。只见母亲仍在灯下坐着,右手里捏着一串念珠,银杏和善喜一左一右笔直地站在她身后,也不打扇。母亲的额头有一层亮晶晶的汗意,却一动不动,似在合目冥想。紫檀念珠嗒的一声,被拨入母亲的手心,安心得仿佛要陷入长眠。不知何时,连风也停了,我披着斗篷,慢慢燥热起来。朱云早已是满头大汗。
  母亲久久不睁开眼睛,朱云有些不耐烦,轻轻唤道:“母亲……”
  母亲仍旧不理会我们。我和朱云垂手恭立,大气也不敢出。良久,又是嗒的一声,母亲这才睁开双眼,缓缓道:“玉机,你回家来怎么不告诉我?难道怕我不许你和长公主说话么?”
  我忙道:“女儿错了,还请母亲责罚。”
  母亲转头看了我一眼,眉心微蹙:“你身上穿的,是谁的衣裳?”
  朱云神色一紧,垂首更深。我从容不迫地答道:“回母亲的话。昌平郡王的苗佳人寄居在睿平郡王府,今夜忽而难产,可王爷、王妃这会儿都在景园,昌平郡王又没有回京,女儿这才出宫来陪伴她。在王府,女儿走路不当心,撞翻了水盆,污水溅湿了衣裳。因仓促出宫,没带换洗的衣裙,回家来只好暂且换上银杏的衣裳。本想一到家就向母亲请安的,谁知长公主又来了,这才耽搁了。都是女儿不好,母亲千万别生气。”
  母亲和朱云同时释然。母亲叹道:“这也罢了。还记得你从景灵宫回宫的那日,我进宫瞧你,是怎么跟你说的?”
  那日我在景灵宫遇刺,母亲进宫看我,见我重病之中如此冷酷决绝,也不得不屈从于我。临走前,母亲道:“你若执意如此,我这个做母亲的,也只好陪着。要死要活,咱们母女在一起。”母亲一无所知,胜似洞悉万事。因她是我的母亲,我是她的女儿。
  我鼻子一酸,轻声道:“母亲的话,女儿不敢忘。”
  母亲道:“这一次就罢了,以后有事不准瞒着我。”
  我忙道:“是……母亲是如何知道女儿回来了?”
  母亲道:“我本已睡下,忽听门外两个丫头在外面说闲话,说前门来了一队宫中戍卫,来得快去得也快,无声无息就不见了。我再三想过,还是不妥,便起身看看。”
  朱云这才抬起头来赔笑道:“这正是母慈女孝,感动上天,老天也不忍心二姐以公废私,所以定要母亲和二姐见上一面。”
  母亲轻斥道:“你二姐是不得空,你怎么也不通报?如今倒贫嘴?!”朱云又低下头去,母亲又道,“罚你去佛堂抄经,桌上的那本《心经》,抄三遍,抄不完不准睡觉。”
  朱云松了一口气,笑嘻嘻道:“只要母亲不生气,儿子愿意抄一百遍。”
  母亲不理会他,只向我道:“早些歇息吧,明天一早还要回宫呢。”说罢起身向善喜和银杏道,“都回去吧。”
  母亲的背影是这风起云涌的夜色中最凝重与安定的一笔,连轻灵的月光也不能稀释和动摇半分,反显出自己的空洞与稀薄。想不到母亲只说了寥寥几句便离开了,似乎也没有察觉到我回家后还出过门。朱云还想留下询问高旸的事情,却听母亲唤道:“早些去佛堂,早些抄完,早些歇息。”
  朱云微微迟疑,鼓起勇气道:“孩儿许久不见二姐,还有好些话要和二姐说,说完了就去佛堂。”母亲没有回头,隐隐听得她的叹息和她的脚步声一样轻若无物,渐行渐远。
  母亲一走,朱云连舌头都吐了出来:“幸好有长公主殿下搪塞,二姐又回答得巧妙,母亲才没有发现二姐出过门。”
  我笑道:“只让你抄三遍《心经》,母亲已极仁慈了。”
  朱云忙扶我坐下,殷勤备至地倒了一盏凉茶:“二姐才刚去掖庭狱,世子还好么?他究竟怎么说?”
  我笑道:“世子很镇定,一点儿也不怵。至于他怎么说,我却不能告诉你。”
  朱云满怀希望的面孔僵硬得像下错了刀锋的石像。他愣了好一会儿,不服气地叫道:“二姐说过要告诉小弟的,还命小弟保密。怎么回来却变卦了?真是无信之人!”
  我笑道:“你不知道,对彼此都好。你再耍赖,我便下逐客令了。”
  朱云道:“二姐和世子一样无情,明明知道我急得很,却都不肯告诉我。”
  连熙平长公主都不知道胭脂山天子气的事情,想来皇帝严令太史局不准张扬。皇帝没有向我提过只言片语,我只能从“刘灵助”的上书中得知。是“刘灵助”让我看清了明媚日光下的幢幢鬼影,没有他,我也和熙平一般一无所知。
  我笑道:“好云弟,你若消息再灵通些,根本不必问我。”
  朱云一怔,颇有些痛悔:“现下我倒深恨自己没有早点上任。每日在官廨里坐着,说不定能多知道些。”
  我颔首道:“你确实是懒了些,弘阳郡王还只有十三岁,便四处纠察贪贿了,你却领着虚职,不肯上任。”
  朱云轻哼一声:“他是皇子,我如何比他?”
  我正色道:“有志不在贵贱。‘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86]。”
  朱云扁一扁嘴,不服气道:“二姐,你又教训我……”
  我冷笑道:“你有心帮世子,却无能为力;你想知道事情的原委,却问讯无门。这样无能,难道不该好好反省么?还是你只想做世子的舅郎来报答他的提携之恩?你为何不拿出当年为父亲讨回公道的聪明勤谨来,好生做官?”
  朱云急欲辩解:“二姐——”
  我淡淡道:“你的心思,你自己知道,不必说给我听。想去便去,不想去也不必勉强。”
  朱云现出委屈与愧疚的神情,垂头道:“二姐教训得是……”
  正说话间,忽见小钱匆匆忙忙走了过来,在门外行礼:“启禀大人,启禀公子,睿平郡王府传信过来了。”
  我猛地站起身,一开口,才发现自己的声音颤抖不已:“母子平安么?是男还是女?”
  小钱道:“苗佳人诞下一位小王子。”我见他脸上半分喜色也无,不觉心下一沉。只听他续道,“只是苗佳人已经过世了。”
  若兰与我并无深交,然而我的心却陡然一空,周遭宁静如鬼蜮,耳边响起针刺一般的嘤鸣。我哭不出来,只是叹息:“若兰竟还是随锦素去了。”
  朱云道:“二姐不要太伤心……”
  我慢慢直起身子,吩咐道:“备车,去睿平郡王府,我要去送一送若兰。”
  朱云一惊:“二姐——”
  我毋庸置疑道:“云弟,你送我去。”
  朱云无奈,只得亲自扶起我:“是。小弟这就去备车,请二姐先行更衣。”
第十七章 一篓姜豆
  第二日清晨,宫中的侍卫早早来迎我回宫。母亲和朱云亲自送我到正门。我们三人有难以言喻的默契和疏离,临别之时,所有人都有些淡惘,如晨雾锁住了清澈的梦境。我很满意。我的人生,本就不需要那些多余而无用的脉脉温情。这样便已足够。
  昨夜过了子时才离开睿平郡王府,今天起得太早,回到漱玉斋后颇有些昏昏欲睡。用早膳时,芳馨道:“姑娘累了,好生歇息半日再去小书房不迟。”说罢夹了我最喜爱吃的酱瓜放在我的碗中。
  我疲惫已极,几乎提不起竹箸:“姑姑,若兰死了。”
  芳馨道:“奴婢刚才听绿萼说过了,好在孩子算是生下来了。”
  我叹道:“活下来便是好的么?世上最难的便是好好活着。似他这样的婴孩,什么也不懂,无知无识地死去,倒少了许多烦恼。”
  芳馨忙道:“苗佳人千辛万苦才生下孩子,姑娘这样说,苗佳人听见该伤心了。这孩子是昌平郡王的长子,说不定将来还能做世子呢。”
  昌平郡王自身难保,遑论“世子”?我哧的笑了出来,却不答话。芳馨只得道:“姑娘累了,用过早膳先小睡一会儿。睡好了,便不会这样想了。”
  我也无心再吃,推了碗盘起身道:“过半个时辰姑姑便唤我起身,再泡一壶浓浓的茶,要凉的。”
  起身后随意用了些冷粥冷茶,便带着绿萼去了小书房。才交巳初,往常大书房刚下早课,庄严肃穆的宫苑中能听见孩子们隐约的笑语,不合时宜的清脆活泼,令人心向往之。现下夫子们都随皇子、公主去了景园,连这一点活泼的色彩都归于虚白,整个定乾宫静得怕人。
  小书房还是昨天傍晚我离开时的模样,书桌上散乱地摊着几本我正在比对的奏疏,写了一半的表奏草稿压在红檀木镇纸之下,被窗隙的风轻轻掀起一角。灰褐色的残茶还在茉莉小花盆旁搁着,几块酥点受了潮气散成一堆,飞渣四处都是。一切都没有变,却终究不同了。
  绿萼不满道:“圣上不在,定乾宫的奴婢越发得懒,一大清早,竟也不收拾一下,也不知躲在什么地方贪阴凉。姑娘且坐一会儿,奴婢去喊人。”
  我忙道:“昨晚本该写好的上书才起草了一半,一会儿就有人来取。还是不要多事了。”
  绿萼忙上前将残茶和点心收拾了,又草草擦净了书桌,便站在一旁研墨。我开了匣子,取出“刘灵助”的上书,又看了两遍。绿萼望着空荡荡的匣子,好奇道:“这里面写的是什么?为何要锁起来?姑娘为什么叹气?”
  “什么?”我猛地醒悟,“我叹气了么?”
  绿萼道:“姑娘刚才不停地叹气。”
  我收起奏疏,依旧放回匣子。匣子四周雕着精细的花卉卷叶纹,丝丝缕缕,蜿蜒不绝。我握住匣子一角,似问绿萼又似问自己:“这封奏疏,要不要上奏呢?”
  绿萼笑道:“姑娘从前也看过许多无聊、无趣、无关紧要的上书,不是都没有上报么?若这一封实在拿不准,便缓两天也好。”
  “无聊、无趣、无关紧要?”我不觉笑了出来,“也罢,就依你。”
  午间照旧回漱玉斋。用膳已毕,正在漱口时,芳馨进来喜滋滋地说道:“姑娘,景园来信了。”
  我忙推了漱盂,险些呛着:“是玉枢的么?”
  芳馨笑道:“婉妃娘娘写了一封,颖妃娘娘也写了一封。”
  我奇道:“颖妃?”
  芳馨双手呈上梨花纹填漆小方盘,上面躺着两封信,一封字体娟秀呆板,另一封清逸随性。我先挑起颖妃的信,连看两遍,不觉呆了。芳馨在旁等了好一会儿,才又轻声道:“姑娘,还有婉妃娘娘的信呢。”
  我放下颖妃的信,心不在焉地拆了玉枢的信,草草看了一遍,便丢在桌上,不觉拿起颖妃的信又看了一遍。芳馨好奇道:“姑娘,这信上怎么说?”
  我也不知她问的是颖妃的还是玉枢的,便随手拿了玉枢的信丢给她:“姑姑自己瞧吧。”
  芳馨惴惴接过了信笺,一面看一面露出了笑容:“婉妃娘娘在景园很好呢。信上说,圣上让娘娘住在湖里的沉香榭,最是通风凉爽。且不论多忙,圣上每日都去陪伴娘娘,晚上娘娘给腹中的小皇子唱歌儿的时候,圣上还给娘娘赶蚊子打扇呢,真像寻常百姓夫妻一般,着实是恩爱。”说罢合起信,欢欢喜喜地看着我。
  我头也不抬,心不在焉道:“是很恩爱。”
  芳馨的笑意僵了下来,小心翼翼道:“姑娘……是不高兴了么?”
  我不否认:“他们夫妇之间的事,我不想知道。”说罢从芳馨的怀中抽出信来,照着原来的纸痕,细细折起,塞回信封,“拿去收好,不必回信了。”
  芳馨搬来了我装书信的小匣子,迟疑道:“其实婉妃娘娘告诉姑娘这些好消息,也是不想姑娘挂心……”
  我随手将信扔了进去,扣上匣子:“她说什么我便听什么,自从回宫不是一直如此么?”
  芳馨无语,好一会儿才又道:“颖妃娘娘的信中又说了什么?”
  窗外蝉鸣阵阵,贴着耳边吵,似景园我不得见的轩然大波。我的心思早已不在漱玉斋,芳馨的话竟没听见。手一松,信笺落在桌上,芳馨好奇,拿起来看了一遍,脸色越来越凝重:“两宫竟起了争执?”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