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微微安心
时间:2017-11-27 16:11:20

    通书上说:上梁有如人之加冠。农村有句俗语:“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可见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性。上梁仪式都十分隆重,整个过程可分为祭梁、上梁、接包、抛梁、待匠等几程序。现在有所删减,但是重要的几步是必须要做的。
 
    上梁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人们将贴上红纸或红绸的正梁抬进新屋堂前,在供桌上摆上猪、鱼、鸡、鹅、蛋、豆腐、香烛等祭品,由瓦匠、木匠等边说好话边敬酒。祭梁结束后,便由匠人把正梁抬上屋顶。抬梁的时候要鞭炮齐鸣,上梁师傅要唱“大吉大利!“,大家都听得喜气洋洋的。
 
    在上梁的过程中,要求将正梁平平稳稳往上抬,忌讳一前一后,高低倾斜。将正梁放平稳后,主人要将亲朋好友送来的“五谷彩袋“搬到屋顶,放在梁的正中,寓意五谷丰登,并将红布披在梁上。然后木匠将果品、食品等用红布包好,边说好话边将布包抛入由主人双手捧起的箩筐中,这个程序称为“接包“,寓意接住财宝。
 
    最热闹的程序是“抛梁“。当主人“接包“后,匠人便将糖果、花生等居高抛下,让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人越多东家越高兴,此举称为“抛梁“,意为“财源滚滚来“。村里的孩子们早早的就位,就等着这一刻。瞬间现场气氛就到了高潮,男女老少都猫着腰在地上捡糖果,笑闹声、抢夺声不绝于耳。
 
    整个仪式既庄重又热闹。主梁一上,意味着房子已经接近尾声。这年头也没有装修一说,抹个地坪,墙壁刷白,就已经是了不得了。君不见大伙儿的房子多半还是土砖坑坑洼洼,墙上都是洞。在乡亲们看来,平整的水泥地面和石灰刷白的光滑墙面,那就像城里的楼房一样炫酷。
 
    杨小贝倒是有心想要把家里弄得“豪华”一点,其实也就是地板、墙面漆之类,要是想办法,虽然难了点应该也弄得到。但是看看大家赞叹不已的眼神(基本上村里的人都来观摩过了),想想还是算了。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在杨家已经够惹眼了,免不了有些人在说风凉话,还是低调才是王道。
 
    早在家里开始修建新房的时候,杨小贝就说好了到时候去跟小哥住——她跟杨启泰和易慧芬的关系最好,过去住也无可厚非。别说房子是她出钱造的,就算不是,杨启泰他们下两口当然是毫无异议,早早的就把南边最好的房间留给她了。
 
    杨家三兄弟等杨启泰成了亲,就算的正式分家了。那时杨老汉的赡养也要提到台面上来。杨老汉本来坚持自己一个人还是住老宅,大伙儿坚决不同意——有儿有女又住在一起,怎么能让老父亲单独居住,那不是不孝吗?这回生了病,就更加不行了。
 
    别人家是互相推诿,杨家三兄弟则的争抢老爹。大伯再小气那也是老大,在这上面还是要起表率的,他坚持接爹去他那边,”我是老大,爹肯定要跟着我住才行。“
 
    二伯则认为家里出钱造了新房,自然是爹跟着在新房住,这里又是老宅,怎么都是名正言顺。老大家人口多住不过来,老幺刚成亲自己还要读书,不住他这里住哪里?
 
    老爸也是据理力争,家里的事儿他也帮不上什么,房子都是小妹出的钱。还不兴他赡养老爹啊!将来他毕业了参加工作,小妹也要嫁出去,难道房子空在这里?肯定要爹住过来啊!
 
    三兄弟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杨老汉烦了,“吵吵什么?老子现在又不用你们侍候,看个家总行吧?每家一年,轮着来!”一锤定音,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今年就算是在老二家,明年等老幺成了亲,他就收拾包袱去老大家住一年。
 
    在农村里,养儿防老可不是说说而已。女儿出嫁了就是外姓人,按照传统是没有赡养的义务的。当然她们需要尽孝,但是说到养老,都是儿子的责任。兄弟分家的时候,为了不扯皮都要把责任划分清楚,请村里的族老做了见证。像这种住在谁家,吃在谁家,生病丧葬等费用怎么算,都是要讲清楚的。
 
    上辈子的时候,大家都苦哈哈的。老爸成亲以后分家,大伯说他家条件最好又是老大,把爷爷接了过去。当时说的好好的,以后不用老爸和二伯管养老,他们每年出粮食就行。当时老爸他们争不过,也就同意了。那时爷爷还是个壮劳力,说是养老,足足又帮着干了好几年的活。而杨小贝出生后家里没有老人帮衬,老爸又在读书,老妈一个人受的苦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那时爷爷也不是不知道幺儿家里艰难,可是说好了的,大儿子养老。他也怕帮了小的,大的有意见,到时候有的是扯平。而且有时候实在看不过去帮了忙,回去还要看脸色.他那时年纪也大了,心气没有那么高,想着还要靠大儿子,也就只有忍耐。
 
    结果就这么过了几年,杨小贝大了,爷爷老了干不动活了,大伯就嫌弃起来。又反悔说要三家轮换。二伯和自家当然不开心,当年得用的时候你不同意轮换,帮忙都不许。现在要人服侍了又反悔?为此闹了多少不开心。说起来都的钱闹的,比如这次吧,大伯想着接爷爷去住,不也是看着大家现在都有余钱,会给他们家钱嘛!
 
    如今自然也没有经济方面的因素,大伯也就是习惯性想占便宜而已。分家已定,离过年也不远了,家里紧接着紧锣密鼓的开始敲定杨启泰的婚事。哪怕是杨老汉腿脚不便,他还的坚持拄着拐杖和媒人上门敲定了时间。
 
    易家自然没有意见,杨家建房的时候,因为两家还没有结亲不方便过来帮忙,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是出了力的。二舅帮着弄了两车沙子,还有一车水泥,价值也不少。因为杨老汉的身体问题比较急缺,本来想年中结婚,现在提前到年后就办,虽然急切了一点,易家还是一口答应了。
 
 第200章 隐忧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大家忙活着,也觉得杨老汉中风并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
 
    杨小贝心里着急,但是除了周品正和老爸,她谁也没说。爷爷的情况是恢复得很好,相比那些从此就起不来床的,不只是大伙儿,就算是他自己也觉得很幸运了。大家都有信心,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恢复得跟好人一样的。
 
    但是杨小贝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中风这个病症,如果是好的,几乎可以恢复正常,如果不好那就不必说了。可是爷爷明明整个身体机能都在好转,除了右腿,其他都差不多算好了。可就是这条腿,迟迟不见起色。
 
    欧阳医生也说了,这条腿的筋脉不畅,针灸了这么久都没有效果,看来情况不妙。连他也没有办法,杨小贝就知道不好了。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当时中风的时候被移动还是留下来后遗症。血栓堵塞了下肢血管,现在连针灸都没有用,怎么办?
 
    也许是血栓脱落后堵塞血管,现在也没有先进的治疗手段,如果长期下去的话,这条腿就要费了。时间已经不容许拖下去,杨小贝忧心忡忡的把老爸和周品正召集到诊所商量办法。
 
    “那除了针灸,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爹毕竟只有60多,以他的身体条件,再活十年二十年都不是问题,杨启泰也很着急。他不希望爹以后都只能依靠拐杖过日子。
 
    “办法倒是有的。我知道有一种介入治疗,可以通到血管打入溶栓药物,或者是知道血栓的位置,做搭桥手术等。但是现在这边的医院没有条件。”杨小贝愁眉苦脸的说道。她是真的不清楚,目前的医疗水平到了什么地步,在哪里能做这些手术。
 
    周品正听小贝这么说,也积极地帮忙想办法,“以前我爸住院的时候,我好像听过这个说法。但是我不懂,不知道是不是小贝说的这个。”他们家附近就是瑞金医院,也是有名的老牌子医院了,如果有什么先进技术,会不会那里有呢?
 
    杨小贝其实也在脑海里转了很久,想把爷爷带都大城市去求医。鄂北最有名的的是协和医院,本来她是打算年前带着爷爷去那边。现在周品正这么一说,她又犹豫了。浦海作为国内目前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瑞金医院的诊疗水平也一直居于全国前列,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不呢?
 
    她把自己的相法提出来,首先就得到了周品正的强烈认可,“好啊好啊!咱们把杨叔送到浦海去好好检查一下,那边我熟,保证把你们照顾得好好的。”他本来打算年前回去一次,这不被出了事情耽搁了吗?这下反而更好了,把未来老丈人和老婆接回去看看,多好!
 
    杨启泰谨慎的保持同意,“就是太远了,爹没有出过远门,身体吃得消吗?”他自己长这么大也没有出去过,想想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也是怵的。但是为了爹的腿,最好还是去那边的大医院去治。
 
    “这有啥!那边是我的大本营,去了哪用你们操心。我保证全部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周品正拍着胸脯保证。事不宜迟,他张罗着回去找人买卧铺票,急匆匆的就走了。
 
    这说风就是雨的,留下杨小贝他们两兄妹面面相觑。小贝尴尬的说,“那什么……他也出来两年了,想家了。正好我们也要去的话,正好大家一起过去。”心里面却狂骂周品正那家伙,怎么那么不淡定?这还没有跟家里说清楚,连爷爷同不同意都没问,就去买车票了,有没有搞错啊?
 
    她也能够理解周品正急着回家的心情,但是做事情这么不沉着冷静,完全颠覆了在她心目中狂拽酷帅的形象好不好?
 
    不过嘛,从她和周品正熟识开始,他就在自己面前露了原形。在外面倒是一副成功人士的嘴脸,一到了小贝面前那是又憨厚又没脑子。都不明白他是怎么能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中自由切换的。他们两个在一起,反而是“年幼”的杨小贝做主。要不怎么说周书记担心他侄子的家庭地位问题呢?
 
    杨启泰竟无言以对。反正这么长时间他也算是看透了。在小妹面前,周品正那是毫无胜算,瞬间智商就不在线了。还好平时还算精明能干。这样也好,至少不担心小妹吃亏不是?“这样我们先回去跟爹说一下吧,免得到时候票都买好了,他那边又出问题。”
 
    最懂子女的是父母,最理解父母的何尝不是孩子呢?果然不出所料,听说要去浦海看病,杨老汉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去那么远搞么子?我这都好了,就一条腿部灵便,也不碍事。”
 
    他当然不是不在乎这一条腿。只是自己老了,这回生病,不是孩子们——特别是小妹尽心救治服侍,这条命就相当于被捡回来的。以后也不能干重活,又何必还要麻烦孩子们呢?去那么远的地方不要钱的啊?他坚决不要拖累孩子们,给他们再增加负担了。
 
    家里人都是同意出去看病。小妹说了,在家里这条腿可能好不了,但是去大医院就说不定了,人家总归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咱这乡下地方是比不了的。二伯说,“爹你放心,家里我都会照看得好好的,等你回来腿脚好了,正好小弟结婚,那时大家都开心不是?”
 
    杨老汉可不是不放心这茬吗?说好的年后结婚,都不到一个月了,这节骨眼上他去那么远的地方,家里什么都照看不到,那怎么行!
 
    大家好说歹说,他就咬死了不肯同意。不就是一条腿吗?瘸就瘸着吧,这大老远的折腾,矫情不矫情?人家像自个儿这个病,都是在床上等死了往山上一抬了事。如今又是中医又是西医的折腾不说,好要去那么远的大医院动手术,完全没有必要嘛!
 
    老杨头犟起来,那的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最后还是杨小贝火了,发话道,“怎么着?还不兴我们尽孝啊!浦海是周品正老家,他正鼓着劲儿要表现呢,你就不能给人家一点机会?再说了,你不是一直不放心他家里吗,这回不正好去看看?”
 
    你还别说,家里谁都奈何不了杨老汉,唯独就是在小女儿面前缺了那么点底气。小妹一发彪,他就不吭声了。要平时就消极抵抗起来,但是这话也说道了他心坎里——对女儿要嫁到浦海,他一万个不放心的。要不,趁着这个机会去看看,也……不错?
 
 第201章 出发
 
    杨小贝三言两语说服了爷爷,事不宜迟,家里人马上就着手准备出发。距离过年也就半个多月了,本来家人不放心,让老爸也跟着去,被爷爷坚决拒绝了。笑话,他之前不愿意去就是因为放不下儿子的婚事,这一去谁也不知道要多久,万一耽误了时辰那他真是连死的心都有了。
 
    要准备婚事还有过年,年前都是很忙碌的。现在自己不在家,连启泰也跟着去了,就老二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这么一说也对,杨小贝也拍着胸脯保证会和周品正把爹照顾得好好的,让家里人放心。
 
    周品正果然给力,这年头虽然没有春运,但是到了过年车票只有更紧张——运力不足,时速又慢,哪个火车站都是人山人海。但是唯一的好处是没有预售,国朝是个人情社会,只要有关系,几张卧铺票那也是毛毛雨。第二天他就弄到了票,匆匆交代了一下合作社的事情,就带上杨小贝父女俩出发了。
 
    临行自然是各种不舍和担心,姑姑们也得知了消息赶了过来。准备了一大兜的吃食,什么鸡蛋卤菜糖果桔子等等,看得杨小贝只咂舌,果然是时代特色啊!要是再过几年,那就是标配——泡面的天下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