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微微安心
时间:2017-11-27 16:11:20

 
    从满心颓废到充满了斗志,周品正握拳表示:坚持就是胜利!破天荒的晚上都没有去医院陪床(杨老汉动手术他都守在医院好几天了),打算回家好好去跟老娘磨。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杨小贝他们离回家的时间也不长了,事不宜迟,必须在出院的时候得到母亲的首肯,还要邀请杨家父女去“看家”呢!
 
 第210章 质问
 
    抱着这种蜜汁自信,周品正兴冲冲的回到家里。周母不关心杨家人的情况,自然也不知道杨父懂手术,还以为前几天态度太激烈,儿子已经死心所以不回来了,正忐忑着呢。
 
    这不周品正回到家,她一改前几天横眉冷对的样子,对他嘘寒问暖起来,“阿正啊,你吃饭了没有?中午我去买点带鱼,做你最喜欢的红烧带鱼好哇?”如今也不像前几年最艰难的时候,什么都要配给。只要有钱,都能够买到比较紧缺的东西。
 
    带鱼周品正是喜欢吃的。在白云两年时间,所谓的海货,就只有“海带”而已!有一句俗语叫“鸡肉鱼,海带皮”,说的就是最高的生活水平,最好的饭菜了。毕竟身处内陆地区,别说是吃,大家一辈子见也没有见过海鲜。周品正本来就好这一口,闻言还真有点馋老娘的拿手好菜了。但是……
 
    “好啊!妈你多少一点,等会我帮小贝他们也送一点去。”周品正是故意的,就是想看老娘是什么反应。
 
    周母满心的欢喜被兜头一盆凉水倒下来,恨得直搓牙。但是想到这几天宝贝儿子对自己不理不睬,也不回家,她又有点心虚不敢发火了。不为别的,周母这个人,从前就是没个主见的。那时听丈夫的,后来听儿子的。儿子不在就听大女儿的,总之一辈子习惯了依附别人。
 
    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想法,想要在儿子婚姻上发表意见。但是事实证明,结果极其失败,耽误了儿子好几年不说,人家还直接找了个自己最看不上的外地媳妇。她想摆摆母亲的谱吧,儿子直接不鸟自己了。这又让下决心想要达成目的的周母无所适从。
 
    自从丈夫早逝,她的生活重心就是这个宝贝儿子。这两年儿子犯了事不在家,她都是惶惶然,一点点事情就要叫两个女儿回来。但是人家也有家庭、子女、工作,总归不那么方便。因此她日日夜夜都盼望儿子回家。这次周品正好不容易回来了,却又被自己“作”走了,要说不懊恼是不可能的。
 
    周母没有说话,默默的拿着菜篮子去菜场买菜。她也不是妥协,而是在这几天终于想明白了,之前的策略是不对的。儿子上是个犟脾气,自己这个老娘还不知道?怎么就脑子坏掉了跟他作对呢?要知道越是反对,就越把儿子推到另一方去。当年工作、相亲,哪个不是这样?
 
    她也想明白了,儿子愿意回来,就赶紧好好笼络好他。母子之间只要说好了,他就会听得进去。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不听,只要经常回来,自己把他栓的牢一点,等那边时间一长淡了,事情怎么样谁知道呢?
 
    她也是过来人,知道男人都是冲动的。特别儿子年纪不小了,第一次动心,总是那样轰轰烈烈。他哪里知道要结婚,要一起生活得面对多少事情。自己两个女儿也都是相亲成婚,当年说什么爱情肯定没有,现在还不是过得好好的?对了,还有两个姐姐帮忙劝说,肯定会让他改变主意的。
 
    算盘打得好好的周母,自然不知道周大姐差一点点就叛变了。要不是撤得快,就已经和小弟一样被女神俘获了。所以等到她烧好饭菜,打算和儿子好好吃饭谈心的时候,得知了这个消息,不由得气急败坏起来。
 
    “什么?大姐去医院探病了?她怎么没有跟我说?”好悬没有发火,周母勉强控制住自己,抻着脖子问道。
 
    “大姐说先过去看看小贝,回来再跟你说。对了妈,说真的,你见过小贝就知道了,大姐对小贝印象可好了!”说起这个周品正就开心,真诚的对母亲建议。
 
    “是……吗?”周母咬了咬牙,瞬间有一种冲到大妹家里去质问她的冲动。不是说好的不理那一家人的吗?这边家里人都不出面,她倒要看看别人有没有那么厚的脸皮上门来。就算是去,也要好好跟人家说说,让他们认清一下现实,怎么着?还相谈甚欢?!
 
    等周品正高高兴兴的拿着装好的饭菜出门,后脚周母就上大妹家去了。她知道大妹这个月晚班,白天都在家。坐了半个钟头公交车,从南昌路赶到大妹家里,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进门就大声喊叫大妹出来。
 
    “亲家,什么事儿这么着急?大妹还在睡觉呢!”大妹的公公给接了一杯水过来说道。他其实对这个亲家特别不感冒,没有文化,更没有城府,以前亲家公在还好一点,这两年有丁点大的事情都要来找儿媳妇,明知道儿媳妇上班辛苦,家里都不敢耽误她休息,偏偏这个当妈的不管不顾,总是来找她。
 
    周大姐上午去了医院,本想着下午补一下觉——晚上还要上班呢!这刚睡下老娘就在外间叫,她就知道自己去医院的事情被知道了。认命的起来让她进房间说话,要不然等会儿大呼小叫的,又要被人瞧不起了。
 
    “大妹!你怎么回事?说都不说一声就去医院见姓杨的?你说他们了没有?”一进门周母就连珠带炮的问话,她憋了一路,都憋坏了。
 
    打了个呵欠,周大姐疲倦不已。但是还是打起精神来跟老娘解释,“我是想先去看看,你以为我们躲着不见就好了?小弟那样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到时候闹起来,我们对人家一点也不了解,说都说不过他!”
 
    “那……那也要跟我说一下,我好想办法让他们死心!”周母不甘的说。她又不敢也不愿自己去医院,怕儿子生气。还指望这女儿去打头阵呢!
 
    “有什么好说的?人家就住在医院,这几天刚做了手术,我打着这个借口去看看正好。要不然到时候大家见面了尴尬不?”周大姐不以为意,知道老娘想听什么,就把去医院的见闻详细的跟她说里一遍。
 
    “这么说,你觉得人家小姑娘又漂亮,又有学历,还大方懂事,很配阿正?”周母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个大女儿平时不是很精明吗?怎么会跟一根筋的儿子一样,一见面就被人家给忽悠住了?怎么可能!肯定是阿正知道家里人要去,教那个女的学出来的!
 
    不对!这个思路不对。现在是不管人家怎么优秀(笑话!不漂亮我儿子能看上吗?),而是身份!身份的问题。自己儿子这么好,外地女人嘛玩玩就好了,还想嫁到我家里来,没门!
 
 第211章 口味
 
    周品正自然不了解老娘誓死捍卫家庭成员成分的决心,他正为了老娘和大姐态度的软化儿高兴呢!献宝似的把手里的饭盒递给杨小贝说,“快点趁热尝尝!这是我妈烧的红烧带鱼,是她的拿手好菜!”
 
    ……杨小贝爱吃海鲜,可她唯独就是不爱吃带鱼。可是人家兴冲冲的带过来的,最关键还是传说中的周母烧的,这就有点尴尬了。
 
    不吃好像浪费了某人的一片苦心。杨小贝若无其事的打开来用筷子夹了一块——说实话,卖相不怎么好,酱油也放得有点多,但是周品正喜欢吃,这就是所谓的“妈妈的味道”吧!尝了一下……唔,还是不好吃。
 
    勉强但是不让人察觉的吃完一块,杨小贝拿过碗筷来让爷爷尝一下。杨老汉在家的时候本来是秉承“定食”,即定时定点吃饭,不是吃饭的时候坚决不会吃东西的。但是现在住在医院也没有什么事情,聊天也没法好好聊,加上女儿和周品正弄了一堆的零食,还有来探病的人送的东西,床头柜上面都快摆不下了,也就被劝着时不时吃一点。
 
    这不,周品正又弄了什么海鱼过来,还说是老娘特意烧的,那就尝一下吧!结果刚吃了一口,杨老汉的眉头就皱起来了,“这鱼是不是臭了?”
 
    “哈哈!”杨小贝笑得不行,她可不是觉得带鱼一股子味儿呢!“不是,这鱼就是这味儿!”可不能让爷爷觉得人家是给臭鱼吃,她忍着笑说道。
 
    “不是说海鲜是好东西,这也不怎么好吃嘛!”杨老汉撇了撇嘴。他这回出来,也算是吃了不少好东西。可现在他就想吃碗腊肉炖萝卜,再加上辣子,那才够味儿!这几天吃的没滋没味的,有时候还是甜的,他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这海鲜,小妹和周品正也给他打过,什么贝壳、海鱼,自己也叫不出名字,在浦海这边也不贵,据说他们吃肉更困难,吃海鲜并不稀奇。但是杨老汉吃下来,倒觉得还没有家里的黄鳝、鲤鱼好吃。口味不和是一个方面,还有他老是觉得海味太腥,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好吃。
 
    带来的“好菜”得不到欣赏,周品正也不尴尬。这不是地域差异嘛,自己刚开始去鄂北的时候,不也是吃不习惯那边的口味——就算的炒个青菜也要放辣酱,没有辣椒就不会烧菜了。从来不用酱油,也不会放糖,除了辣椒,就是辣椒。喜欢吃腊味,无论是什么都能够做成腊味——鸡鸭鹅、猪、羊、鱼……
 
    浦海人不习惯吃腊味,觉得有一股烟火气。所以大家的生活习惯是很不同的。庆幸的是,小贝在浦海呆了很多年,可以适应这边的口味。而自己为了她也是苦练吃辣,现在不禁烧的一手鄂北菜,还能吃得下辣椒了呢!
 
    “呵呵,是我考虑不周,你们不习惯吃这个口味。杨叔,最近饭菜吃得不合口味吧?明天我在家烧点老家的口味带过来!”周品正不好意思的说。
 
    “没事!这还有几天就出院了,那么麻烦干嘛?你帮我谢谢你娘,麻烦人家了!”杨老汉以为人家不方便过来,还特地烧了饭菜送过来,觉得人家太客气了。他又不是讲究的人。杂粮饭都能吃,糠饼子也吃过,现在每天大鱼大肉的,有什么好挑剔的?再说了,平时还有麦乳精、饼干什么的吃食,一点都不会饿着。
 
    这几天病房里面的几个病友也混的有点熟了,语言不通不要紧,大家都是国人,连蒙带猜加手势,渐渐的就能够交流了。杨老汉是闷得发慌,加上第一次出门,好奇心很重。人家则是对这一家的关系感到好奇,特别是周大姐来过以后,那更是……不八卦一下就不配叫国人了。
 
    “哟!这是亲家做的?倒是蛮有心的,这个季节带鱼不好买。”老头子说道。他们家条件不是很好,这几天见人家一个外地人吃的喝的比自己还好,心里就有点酸。不过强撑着面子,就想打听打听,好背地里看笑话呢。
 
    这几天他们也琢磨明白了,那个姓周的小伙子是本地人,家里条件好不错,就住在医院这块。而这个漂亮的小姑娘在跟人处对象,所以才把老爹带到浦海来瞧病。这种事情他们也见得多了,前几年的时候,那些回城的知青心肠硬的,就甩甩手回来了。有些个仁义的,把一家子带过来,那就是寄生虫,就靠男方家里。
 
    谁也不想这样,都是错误的政策惹的一些冤孽。回到城里要工作没有工作,要房子没有房子,一家大小十几口,都挤在一个小亭子间里吗,这样的人家多了。实在没有办法,还有很多又拖家带口回到外地去了,毕竟外地农村虽然穷,但是落户安家没有问题。
 
    饶是这样,远在外地的知青始终是亲人,逢年过节好回来,父母亲戚病了咬回来,紧俏商品也指望着家里帮忙弄,对原本的家庭来讲,也是很不轻省的。更别说以后涉及到父母财产的分配,遗产的继承,都是一个烂摊子。这样的家庭在浦海很多,老头子也看得多了,想想周品正的年龄,还以为他也是知青呢。
 
    “是的,我也是第一次来浦海,过来就住院了,还没有见过面呢!”杨老汉没有想那么多,这两天他也跟这个病友聊得很好,不管人家那些隐隐约约的优越感,大家不同省份,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有一些他们年纪大的人关心的时事政策,包括历史、变化等,说起来也蛮开心的。
 
    旁边的阿婆忍不住说,“亲家几年了?你住院也不来看,这也太不像话了!”又看看杨小贝,说道,“咱们囡囡长得噶漂亮,找到依么是烧高香了,还不好好对依!”阿婆就喜欢漂亮额小姑娘,加上杨小贝经常帮着打饭、把吃食给大家,都对她非常有好感。但是周品正平时沉默寡言,又不喜欢和年纪大的人噶生活,大家对他倒是淡淡的。
 
    杨老汉这才意识到人家以为小妹已经结婚了,有点尴尬。作为未婚男女来说,他们走的的确太近了。在老家还好,都还收敛一点,到了这边那是只要在一起就黏在一起,不让人误会才怪。
 
    他不好意思说自己女儿还是在处对象,只是模糊的说,“亲家身体也不好,我也住院,就不来了,等出院的时候再见面。”
 
 第212章 出院
 
    阿婆撇了撇嘴,说道,“我说老杨,咱们女方可不能太小气,这亲家过来,接到家里是正理,你住院也要过来探病啊!孩子是嫁到他们家,怎么能跟外人一样呢?”她看热闹不嫌事大,非要把事情说得很严重。
 
    周品正和杨小贝在收拾,听他们这么说,不由得相视苦笑。有很多时候,明明不关自己的事情,但是旁观者比当事人还着急,很多事就是这么搅和坏了。但是你要说人家是故意的,也不会,大多数人也都没有坏心,但往往就办了坏事。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