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宫有点怪(穿越)——浅淡色
时间:2017-12-07 16:03:42

  正巧此时小七来了信。
  只是是给贵妃娘娘的。
  皇帝对这种状况十分吃醋,小七怎么不给他写信,但是儿子很久不见他确实十分想念,只能忍着喝醋在贵妃看完了信之后,才委屈的把信拿过来。
  信里面小七没有如小杏一般写多少江南的景色,反而更多的是沿途的风土人情,而作为贵妃的儿子,七殿下显然很了解自己的母妃的喜好,于是给母妃不止带了江南最新款式的衣裙,还有最新颜色的绸缎,以及江南这边独有的武器——柳鞭。
  虽说叫柳鞭,但是并不是柳做的,而是一种动物的皮毛制作而成,只是形如柳叶而已。
  贵妃见到这些礼物也很欣喜,看了看美丽的衣裙放到一边,随后就拿起了柳鞭,啪啪两声。
  只是虽然有鞭,但是没有试鞭的人呀!
  于是皇上正看着信呢,就听到耳边传来奇怪的响声,等到他抬头看的时候,正看到爱妃的美目灼灼的看着自己。
  皇上腰都要酥了。
  只是还不等皇上对爱妃发出晚上的邀请,就听到爱妃婉转的声音响在耳畔。
  “皇上,可陪婉婉试鞭否?”
  “好……”好好,你长得好看说什么都好!
  等被迷的晕陶陶的皇上终于反应过来自己答应了什么的时候,已经整个人都不好了。
  而贵妃却是莞颜一笑,对着皇上,缓缓的抬起了手。
 
 
第110章 
  皇帝究竟如何惨暂且不知, 黎家阿爹收到儿子和闺女的信却是乐淘淘十分开心。
  特别是小杏还在信中说虽然江南的饭菜很好吃,但是却更想念黎家阿爹做的饭菜,就更让黎家阿爹开心了。
  仔细的记下信中小杏说的很好吃的那些菜, 黎家阿爹决定, 等小杏回来一定要做给小杏吃,让闺女在家里也能吃到纯正的江南风味。
  因为黎家阿爹本来就是南方人, 所以会一些江南菜色也是正常的呀!
  小杏还不知道黎家阿爹的拳拳爱女之心,她此时正和袁先生赶往下一个地方。
  在参观了金光寺之后, 袁先生又带着小杏和其他三位学生一起丈量了山高, 研究了水质, 计算了一下开凿隧道最适宜的地点,打算打通南郡与海村之间的路。
  虽然大晋如今海上繁盛,各个国家在陆路通了之后也积极地开拓水路, 导致大晋有无数的码头,海上贸易乃至海军建设极为繁荣,但是在大晋的海边,仍然有许多渔村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无法发展。
  石鱼村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石鱼山的存在, 石鱼村与外界几乎隔绝,还是多年前石鱼村唯一的地下水源枯竭,这才使得几位年轻人一起翻越了石鱼山来到外界, 这个渔村才为人所知。
  虽然来到了外面,然而石鱼村的水质问题还是没办法解决,因为靠海的原因,地下水与海水相连, 这才导致淡水无法饮用,这种问题就算是专研水质的官员也无法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开凿另一处淡水。
  可惜石鱼村下的地下水网似乎是相连的,来解决问题的官员连找了许多处的地方也仍然一如既往,最终还是只能靠挑水进山的笨办法。
  当地的官员也曾经想过开凿隧道,只是隧道刚开凿就坍塌,最终官员也只能表示对此无能为力了。
  哪怕石鱼村里盛产石蚌,是少有的能产出多彩珍珠的奇珍异地,在现实的面前也仍然要低头。
  “我就是那个前来计算隧道地点的官员。”袁先生摸了摸胡须,看着面前的石鱼山说道,“只是我当年学艺不精,计算出现误差,导致隧道坍塌,更因为采用了火霹雳,导致山体裂隙,无法再开凿另一条,让石鱼村只能偏居一隅,与世隔绝。”
  “我当年就是没有考虑到山的土质问题,才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我们身居高位,也许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影响无数的百姓,所以做什么事都要三思后行,慎之又慎,万不可如我一般,虑事不细,让百姓吃苦果。”
  小杏他们都表情严肃的点点头,表示听进去了。
  袁先生欣慰的笑笑,“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还放在我的心里,而几十年的时间,也足够山体的裂隙愈合,所以,我想重新开凿隧道,弥补当年的错误。”
  其实山体衡量很是复杂,在没有现代计算机建模计算的情况下,想要开凿隧道,误差在所难免,只是当年渔村的困难历历在目,袁先生又是负责的性子,这才念念不忘了几十年。
  而恩师有事,弟子当然服其劳,在知道袁先生许多的数据后,小杏小七黎家阿哥和凌苏就一起出发,准备丈量山体了。
  一个负责土质,一个负责水层,一个负责丈量,一个负责统筹,如果放在之前,几个从未出过家门的小孩子,虽说能写上两笔字,但是对这种问题肯定束手无策。
  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无论是小杏还是小七,无论是黎家阿哥还是凌苏,在这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何寻找干净的水源,如何分析土质给粮食增产,都是袁先生曾经给小杏他们讲过的课题哩。
  小杏这帮学生四散而开,开始了开凿隧道最初的调研,而袁先生也没有闲着,时不时观察一下植物,或者写写画画,寻找着最适宜的开凿地点和方法。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足足一个月,等到小杏和小七他们出山的时候,所有人都瘦了一圈,就连袁先生虽然眼睛明亮,但脸庞看上去也有些憔悴了。
  小杏心里一紧,不禁有些责备找来的侍从没有照顾好老师,可是看着袁先生明亮的目光,小杏叹口气,她知道,侍从是无法阻止袁先生的。
  毕竟袁先生可是知府的座上宾,侍从怎么敢拘束。
  出山之后,袁先生还想帮忙测算数据,可是感觉到老师的身体状况,小杏和小七他们一致的拒绝了老师,最多是有什么地方不解才会寻找袁先生询问解决的方法。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测算出的数据经过几次实验逐渐趋于完美,袁先生的眉头越来越松,小杏也很高兴,只是当转过头看向袁先生的时候,小杏的心里却是猛地一突。
  “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胸口闷就罢了,现在连头都开始晕了……”
  “袁先生!”
  而就在小杏出声的那一瞬间,袁先生的身体晃了晃。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袁先生身上,自然看出这一瞬间的异常,小杏就不说了,连凌苏都是心中一凛,众人心中再也没有测算成功的喜悦,反而充满了无尽的担忧。
  袁先生可千万不要有事呀!
  “没事,我没事,都是老毛病了,我的身体我还不知道吗?没问题的。”
  袁先生老奸巨猾的推脱着,只是这一次没有人再去相信了,所有人都虎着脸盯着他寸步不离,直到医生来了之后才稍稍让开。
  袁先生见大夫来了,反抗不了,只好嘟囔着弟子不孝伸出手,让大夫扣住自己的手腕。
  医生的表情逐渐凝重,“病人年纪大了,这段时间又过于操劳,受了寒,有衰竭之症,需仔细将养,药也不能吃,是药三分毒,病人身体受不住,这样,我开几个方子,先养上一个月,一个月之后若是身体有起色,才能再用药。”
  “这段时间万不可让病人操劳,身体也不能受寒了,一定要注意,寒凉之物万不可吃。”
  医生在小杏他们的感谢下开了方子,随后又吩咐药童取了药,这才离开,医生离开之后,小杏他们的目光就对准了床上的袁先生。
  “怎么会受寒?”
  他们明明吩咐了不许袁先生进山的,山脚气候很好,也足够温暖,这时候怎么还会受寒?
  袁先生讷讷不语,侍从也低着头,七殿下抿着嘴,以往也就罢了,可是现在……“你走吧。”
  众人当然知道小七说的是谁。
  侍从满脸的哀求,可是就算是知府此时也留不下这个侍从,也因此,小杏他们再进山之后,总要留一个人在袁先生身边,督促他吃东西修养,不让他再操心,整个房间连纸都没有一张。
  “你放心先生,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袁先生有些欣慰,又有些酸酸的,可是感受着身体的不适,也知道这次是把弟子吓坏了,不敢再任性。
  而在南郡的第四十三天,隧道终于开凿了。
  这一次选择的地方经过仔细的反复试验,无论是走向还是地势,都是再适宜不过,就连山泉的走向脉络都被勘探出来,而后避开。
  隧道开辟绝非一时半刻,少则半年,如石鱼山一般的,多需要一到两年。
  而他们并没有很多时间待在这里。
  所以在开辟开始,一切顺利后,小杏他们就准备回京的行程了。
  袁先生还有很多地方想要带他们去看,比如长江,譬如黄河,黄河的积沙问题是大患,河床的升高计算,以及决堤的预防都是必修的课程,可是相对于这些,他们更担心袁先生的身体。
  所以袁先生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这时候,时间已经过去足足半年了,从二月的迎春报晓,到如今八月的果实累累,实在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
  回家的路线在袁先生的强烈抗议下没有走最快的运河,反而走了陆路。
  陆路别有一番景致,最重要的是,这条路路过迎柳村。
  迎柳村。
  袁先生咀嚼着这个名字,不知道整个大晋,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里呢?
  这是先帝与太后的故乡呀……也是袁先生第一次见到他们的地方。
  那时的先帝还不是皇子,太后还是惹人爱的小丫头,他只是个教书先生,谁知道,最后他们会有这般际遇呢?
  先帝逝世已久,太后远在宫墙,他忙于政事发光发热,而今,他也老啦。
  所以看看故乡,看看这故乡的样子,就归去吧,免得有一天,找不到回来的路。
  袁先生的眼睛里有些湿润,自己却没感觉到,小杏握了握手指,还是拿起手绢,给袁先生擦了擦。
  你们的好,所有人都会记得。
  所以,不要难过。
 
 
第111章 
  虽然迎柳村是先帝和太后的故乡, 但是由于先帝帝位初期的时候,大晋各地并不安稳,为了防止有心人作乱, 迎柳村的消息就被隐瞒了下来。
  谁也不知道先帝和太后就是曾经村里那个寡妇的儿子和秀才远嫁外地的女儿。
  但是对于袁先生, 村里的人记得的却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当初袁先生在村里教过的学生都已经长大, 就算几十年过去,但依稀却还是有印象的。
  还有一部分原因, 就是当初先帝和太后以袁先生名义, 向村里提供的资助了。
  先帝和太后不便露面, 袁先生这个和他们一起从迎柳村里面走出来的人就成了最好的借口,几乎每一年,都会有袁家的人回来祭祖, 而每一次,给宗族的礼物都是最合适的。
  或是祭田,或是书院的介绍函,或是先进的农具和织器, 或是最适合的良种。
  也是因此,虽然谁都不知道迎柳村是先帝的故乡,但是这个当初不过小小的甚至有些贫穷的村落, 却还是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村,甚至就连县里、乃至府城在某些方面,都比不上迎柳村。
  当然,这也倚赖于迎柳村的几代村长都是明白人, 穷且藏富,富且惠人,混乱时期的时候财不露白,和平的时候那些祭田和良种暂且不说,那些农具和织器,却被迎柳村献到县里乃至府城批量制造,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这样的经营下,别说想要欺负,只要在外面说一句是迎柳村的人,任是谁也要给几分面子,种善因,得善果,便是如此。
  所以来到这里,袁先生是不担心的,他只是怀念村头的那棵大大的柳树,和柳树上那一窝春去秋来的燕子。
  袁先生的行踪虽然没有隐藏,但也没有暴露的意思,一行人一个老人,四个少年少女,以及随行的仆从,就这样悄悄的进入了迎柳村。
  直到村中袁家大宅的门锁悄然打开,仆从们清洗的声音传到外面,迎柳村的人才恍然惊觉——袁大人回来了!
  虽然出身迎柳村,也常常带礼物给迎柳村的人,但是袁大人回乡的时候却寥寥无几,一是因为袁大人在村里并没有亲族,之所以来迎柳村当教书先生,还是因为末朝时饥荒,逃到迎柳村被村人送了碗茶沫粥救了性命,这才打算留下。
  二也是因为在京都,有更有利于这个国家的事情做,相对于路途遥远回一次乡,他更想要为大晋做更多的事。
  只是袁大人虽然不在村里,但是村里却流传着他的传说呀!
  在这个传说里面,袁大人不止是为国为民在京城当大官,而且还是佛祖转世的十世善人哩。
  村里教导小孩子都说,忘了谁,也不能忘了袁大人,如果将来有机会到京城,一定到报答袁大人,甚至到现在,还有村人每年耗费甚巨,送一些村里的东西到京城去,也许不值什么钱,但保证是最新鲜也最当季的东西,山珍野味,应有尽有。
  所以乍然听说了这个消息,村里人都纷纷不信,“你们真的是袁大人家的?”
  洒扫的仆人闻言说道,“我们家老大人确实姓袁,这是他的故居。”
  听到这话,村人立刻沸腾了,“真的是袁大人回来了!快去找村长,说袁大人回乡了!”
  村人的惊喜暂且不提,在修整了一夜之后,小杏他们也已经起来,袁大人由于年纪大了,睡眠少,更是早早起来练字,待得几个少年都睡醒了,这才吩咐仆人开饭。
  仆人也报告了外面村人的动静,袁大人笑了笑没说什么,虽然他给村人的多,但是大头都是先帝和太后拿的,他拿的,相对于先帝和太后不过小小一部分而已,像是书院邀请函、最新的书册这种,才是他给的。
  只是袁大人不以为意,村人却不能不以为意呀!
  所以不过刚吃过早饭,就听到村人拜见的消息,几个族老和村长都过来了,看到袁大人的一刹那,村长和族老纷纷行礼拜见,表达感激。
  袁大人看着比自己年纪还要大些的族老,连忙把他们搀扶起来,族老们却死活不肯起来,“当年,要不是你托人送回来的粮食,我们早就死在那年的□□里面了,更别提能有妻儿了,我现在,孙子都有□□个了,多亏了老大人您啊!”
  “我爷爷也常说,当年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送了你一碗饭,而你还回来给我们的,又何止一碗饭?我们整个迎柳村都应该感激您!”
  “袁大人,这些年,我们迎柳村也没有辜负您的栽培,光是秀才,就已经有十几个了,还有几个举人,前些年,更是出了个进士,听说还是你帮忙找了缺,谢谢,谢谢!”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