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大闲后——山野荆棘
时间:2017-10-08 18:30:03

  虽说已经做一家小半年了,但是李成秀对皇帝的了解其实还真的很少,从武旦嘴里听到得更多的是他与皇后的各种恩爱,于齐泰的嘴里听到的都是他的亲切随和,在宫人们那里听到的都是他如何的英明神武,只有在上次回家的时候,从老爹那里听到一句,似乎是说皇帝稍显平庸了一些……
  今日一见,果然是平庸了一些。
  李成秀决定帮武旦一把:“父皇,儿臣觉得……”
  “太子妃!”皇后打断了李成秀的话,教训他道:“男人们说正事,我们女家还是不要插嘴的好。”
  “母后所言非也。”李成秀直截了当地反驳了皇后,她道:“我大周则天、文昌两位陛下英明神武,早有明旨在先,凡大周后世子孙帝后并称‘二圣’,皇后虽以理内宫为主,但却有参知政事之权。儿臣身为太子妃,参议国事是儿臣应尽之义务。更何况,父皇也早就下过明旨,命儿臣养完病便与太子一起去崇文馆听经,亦要在春坊读书,多参政事。难道,母后以为父皇错了?”
  皇后被李成秀堵了个哑口无言,只好道:“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
  李成秀咧嘴一笑,颇无心机的样子大方承认:“儿臣确实是不懂什么,父皇母后就当儿臣是汇报学习心德好了!有理用之,无理纠之,正好一观儿臣是否堪这太子正妃的身份。”
  “你想要说什么?”皇帝虽然优柔了一些,但是待人还是很随和的,他让李成秀畅所欲言。
  就算是皇帝堵着不让说李成秀也得创造机会说啊,既然皇帝都说让畅所欲言了,那她还客气什么?
  整了整衣袖,李成秀先冲帝后拜了拜,这才郑重严肃地开始讲话:“儿臣以为,朝廷、天下就跟人一样,人吃五谷杂粮会得病,天下历四季也难免年年风调时时雨顺,风不调雨不顺便是生病了。
  病,有大病,有小病,有天生的,有后天因各种生活习惯不好养成的病。朝廷亦是这样,有天降的,有人为的。
  就拿去年的河南来说吧,先是旱,后是涝,粮食绝了收,又发了疫情,这是老天不仁慈降下的灾祸,随后河南发生民乱,先太子长兄殿下为民乱所忧旧疾复发,以致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但是,这都怪老天吗?儿臣以为不然。
  有俗语言道‘天作孽不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
  先说之前发生的旱灾吧,早二月初河南道御史便有奏呈,从入初起河南便没有下过一滴雨,从二月初到四月初,一连写了十三份奏报朝廷却没有重视,至直四月下旬因两县用水之事发生械斗朝廷才有了点重视,却是已经为时过晚,大旱之灾已经形成。
  儿臣看过那段时间皇长兄回复河南道的公文,当时有这建议趁着旱情大修黄河支流,皇长兄是当时是采纳那个官意见的,并且专门给河南府下了谕旨,并从东宫日常开支中挤出了两万贯钱拨于河南府,可是河南府却是收了钱后不了了之……”
  
  ☆、第189章:
  
  说到这里,李成秀不由得一叹:“唉,其实那位向皇长兄越级上报的官员,早在前年便对朝有了建议。他在奏疏中说从前年入秋起,黄河水位便异于往年退得快,并且至入秋起河南便没有下过一滴雨,来年河南或有大旱之为。在他的奏疏中还明确说了,在十月底的时候,黄河多条支流便开始断流了。他当时向朝廷建议,趁着这个绝好的机会大修黄河水道。奏疏也是递到长安来了,可是朝廷却说他天寒地冻的动用民夫,不惜民力,是为不仁,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果不其然,从开春始整个河南道便只有少数几个县降了雨,而且降雨量很少,许多地方至四月底都是滴雨未下,大旱之向已定。
  五月底,河南府终于下雨了,却是大雨倾盆,一连一夜黄河多处决堤,毁屋无数,淹死人以万计。六月初,河南便开始发生民变。
  现在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若是当时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趁着黄河水位低的时候先将河道修好,等来开春旱情出现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河道不通加重旱情,以致于整个河南府几乎绝收!
  若是当时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后面暴雨倾盆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黄河处处决堤,死人无数这样的情况!”
  “世事难料,事情还没有发生谁也说不好。”皇后哼道。
  “好,就当这些不算。那后来呢?”李成秀说:“后来灾情发生后,生了民乱!灾民为什么要叛乱?因为他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生了病没有给治,他们不想活活等死!”
  “朝廷了积极做了应对了的!”皇后说。
  李成秀点头,承认皇后所说的话:“是,朝廷是积极地做了应对,朝廷拨付钱粮赈济灾民,可是那些钱用到谁身了?粮都进了谁的口里?钱全部进了贪官的口袋里,粮食也让那些贪官卖给了无良商贩,换成了钱瓜分了!我曾听闻,当时潍氏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就只值半升粟米……一个活生生的人,从生下来养到十来岁,就只值半升粟米!并且长得模样周正的,长得差一点儿的连半升粟米都值不了!”
  室内一阵沉默,每个人的心里都觉得十分地沉重,就连一向视平民如草芥的王青鸾也觉得心里头沉甸甸的,想到自己这次伸手的那笔款项就是用来赈灾的,不由得觉得自己罪大恶极。
  “你不会是骗我们的吧?”王青鸾小声地说。
  “我要骗你也不会纺这种话!”李成秀说,转头看向武旦:“你不是说二妞有些怪怪的吗?”
  “是,我见她总是从地上捡东西起来吃。”武旦说。
  “那是因为她挨过饿。”李成秀缓缓地道来:“二妞就是从河南来的,她的父母为了得到那半升粟米把她卖给了人贩子,人贩子将她带到了扬州,送进了青楼里。灾情过后,她父母后悔了一路寻了过来,因为出不起赎身钱她父母就化妆成洗衣的婆子和龟奴潜进了那家青楼,寻找到机会就把她偷偷地带了出了青楼。就在青楼的人要抓他们回去的时候被柳杨碰见了,柳杨救了他们,后来柳杨觉得他们跟着我比较好一些,便让我带他们回了家。”
  “这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皇帝叹道:“你的话还没有讲完,继续说吧。”
  言归正传,李成秀继续说道:“天大,地大,老天爷要降灾祸我们拿它没办法,只好逆来顺受,此乃天作孽。但是朝廷不纳良策善言,灾情发生的时候官员又行贪渎腐败之能事,此乃自作孽。谓之,大病也。是病就得治啊,不然就是等死,纵使拖得了一时,也拖不了一世,终究会病发而亡。如今朝廷值多事之秋,谓之重疾,更该下重药大治,断不可畏首畏尾。治病么,要喝药,要动刀子,药是苦的入口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如今贪腐渎风,就如人身上长的疽疮已经到了皮破肉烂的时候,就必须用刀子将腐烂了的肉剔掉,然后用针将伤口缝合上,再施以药内服外敷。
  此用重典大治之法,过程么自是有些痛苦,动静也是大了一些。
  此其一也。”
  “这还只是其一?”皇后咦了一声,好奇怪道:“那你的其二呢?”
  李成秀回答:“儿臣的其二是,和!”
  “和?”众人都不解地看着李成秀。
  “没错,是和。”李成秀笑看了武旦一眼:“这还是太子想到的呢!”接着又问:“大家可还记得李唐太宗陛下,是怎么得到皇位的吗?”
  怎么可能不记得?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啊,这可是关系到有没有大周的历史性事件!
  “没错,是玄武门之变!”李成秀说:“我要说的不是玄武之变,我要说的是玄武门之变以后发生的事情。玄武门之变隐太子和李元吉被杀,其旧属本也该难逃厄运。事实上也确实这样发生了,秦王府的诸将领是准备将他们的旧臣亲信全部杀掉的,是尉迟恭向太宗陛下进言,说:‘罪孽都在隐太子和元吉二人犯的,他们既然已经伏诛,就不该再牵连他们的党羽了,否则就会造成隐太子和元吉的旧属仇视太宗陛下,天下将会动荡不安,是不利于大唐未来的。’太宗陛下接受了尉迟恭的建言,决定与隐太子和李元吉的旧属‘和解’,对他们因奉主上之命犯下的所有罪孽免于追究。事实证明,太宗陛下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在后来隐太子他们的旧臣都对后来的‘贞观盛世’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
  皇帝听明白了:“你是说,让我们与那些贪渎的官员也‘和解’?”
  “正是。”李成秀说:“父皇您说得对,现在朝廷正值多事之秋,真的不宜大动干戈,但是贪腐渎职之风又不能不扼制。所以,只能走‘和解’这条路。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退让。当年太宗陛下能够与隐太子旧臣‘和解’成功,也是在取得‘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一个契机。”
  【 ..】
  ☆、第190章:
  
  “那我们的契机是什么呢?”一个穿着赭袍的官员问道。
  “芙蓉园春宴案!”武旦回答道,他说:“我们仔细商量过,我们必须要亮亮剑,让那些蔑视朝廷法度的人见见血,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杀鸡儆猴!既是儆猴,那么就要出重手,将芙蓉园春宴案的人抓起来,该杀头的杀头,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我们研究过,芙蓉园春宴案涉及的衙署多,涉案的人员众,而且他们这次伸手贪的钱款是为赈济灾民募集来的善款,这很敏感,很容易相起人们的重视和愤慨之情。若是将芙蓉园春宴案的涉案人员施以重处,必会人心大快!不仅可以缓解朝廷国库空虚之忧,还能整肃吏治,更可以凝聚民心,真所谓一举三得也!”
  “可是太子,你有没有想过,这次涉案人员多是出自你东宫?”皇后悠悠地问道,颇有些意味深的感觉。
  武旦微微一笑,恭敬地回答说:“儿臣自是早有想过这个问题。”说罢朝着皇帝一拜,激奋地说道:“正是因为是出自东宫,所以儿臣才会提出重处的要求,并且,儿臣自请亲自处理这个案件。”
  “你亲自来?”皇后一怔,赫然问道:“难道你就不怕寒了你东宫的人心?”
  “蛀虫之心不要也罢。”武旦掷地有声地回答。
  竟然拿自己开刀,可见武旦想要整治官场贪腐之风的决心有多大!
  竟然拿自己开刀,可见武旦想要整治官场贪腐之风的决心有多大!
  “好!”皇帝被武旦的决心感动了,他拍岸欢喜道:“太子能有此决心,朕心甚慰!”
  “陛下!”
  “父皇!”
  “皇上!”
  皇后、七皇子和王青鸾疾呼。
  “你们不必再说了。”皇帝举手打断三人的话,言道:“朕心已决,就纳太子和太子妃之言。”
  “父皇圣明!”李成秀和武旦闻言喜不自胜,与他们身后的几个官员纳头参拜:“儿臣(臣等)愿为父皇(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帝捊着胡须笑得满脸欣慰,不过李成秀却在猜想,他不一定就是武旦的一片赤子之心所感动,实则他心中是有一番计较的。首先他自己也知道朝廷现在的贪腐情况严重,朝廷因此已经渐失民心,如若不及时整饬天下迟早会有大变。其次,皇帝有整饬贪腐的想法,却一直没有下决心,所顾虑的便是朝廷贪腐之风盛行,害怕朝廷官员们的反弹,造成比现在更严重的后果,武旦的“和解”和重处芙蓉春宴案的提议让他没了这样的顾虑。既然如此,那么整饬一番又有何不可呢?就算是“儆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至少鸡杀了,一来可以安慰天下臣民之心,二来可以还可以充盈国库!至于朝廷官员还是要反弹……太子所提出的“和解”之法,在这里也是能用得上的。
  至于皇后,在李成秀看来,她所有的顾虑都来自于王家,王青鸾涉案其中,她怕牵一发动其身,让王家泥足深陷。但是,在武旦这么大的决心之下,皇后应该会觉得她的那些理由很苍白无力,更何况皇帝已经同意了武旦的建议。就算是为了不自取其辱,为了不让自己拖进这个泥潭,皇后也不该再反对。更何况,之前李成秀给了提示“罪孽都在隐太子和元吉二人犯的,他们既然已经伏诛,就不该再牵连他们的党羽了……”王青鸾,也不过是受人指使的无辜之人罢了。
  武旦的想法是:“先以重典处置芙蓉园春宴案的涉案人员,然后召令全天下,自即日起禁绝一切贪腐的行为,能及时收手者继往不咎,如若不然前账后账一起算!”
  皇帝欣然同意,并表示给予全力支持。
  ……
  皇皇帝觉得既然决心已下,那也就不必非要等到宫中再行旨了,当即,就在酒肆之中他便下了中旨,命令武旦全权处理“芙蓉春宴贪腐案”。
  之所以是中旨有两个原因,一是兵贵神速,皇帝想要绕过三省议定的程序;二是“芙蓉园春宴贪腐案”所涉案的人员多是皇家的家奴,行中旨可以更好的控制事态,也可以减少些朝臣们的紧张情绪。
  皇帝的亲卫手捧着金牌,一路高喊着跑出酒肆,酒肆上下人等这才知道楼上那一帮派头大的客人竟是帝后和太子!震惊之余,又听说了皇帝下旨要力惩贪腐,一时间酒肆内外跪了一地的百姓,山呼着:“吾皇圣明!”有些深受贪腐之害的人,更是激动得倒在地上嚎啕大哭。可见,官员的贪腐之风让百姓有多恨!
  官员的贪腐之风恶臭无比,大周百姓受其苦久矣,今天皇帝下了要惩处贪腐官员的圣旨,就好比喷了一记空气清新记,大周的百姓怎能不欢喜?
  跟在武旦的身后,李成秀提着裙裾往楼下走,看着扑倒于地的百姓们激动的面容,听着他们高喊出“万岁”、“圣明”的呼唤声,她的心中好一阵激荡。这就是华夏的百姓,从古便是这样的可怜又可爱,只需要对他们稍微好一点点,他们就会视你为神明。——现在,皇帝就是他们眼中的神明。
  不等回宫武旦就忙碌了起来,而身为太子妃的李成秀自然也没得清闲。武旦的那些女人多有涉案其中,得李成秀回去处理。当然,一直秉持着“我是外人”的自觉性的李成秀,自是不会擅作决断,如何处置那些女人还得武旦来决定。
  对于那些女人,武旦好像也没有什么感表,涉案诸人一概重处,毫不留情!就连有女儿傍身的杨良娣,也被贬为昭训,幽居八风殿。
  李成秀在一旁看着,心里颇有些复杂,一方面觉得武旦处事公允无私,另一方面又觉得武旦太无情了一些,免不得心中生出一分寒意。
  值得特别提一下的是,在查处的过程中竟然发现高侧妃也牵涉其中,高侧妃被罢黜了侧妃的份位,发配到鹰鹞院养鸟去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