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商贾才能做的官,又不占朝廷现有的官位,从根子上就突出了不同。朝廷只需要每月支付一点俸禄,就能得到大笔的银子,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
李崇听罢,顿时展颜,连连赞了好几声,“此计甚妙,此计甚妙啊!”
李崇又追问道,“银子的事解决了,不知粮食一事,先生又如何为本宫解难?”
第167章 举荐
靖先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粮食也简单。殿下可跟圣上进言,留出几个进项的皇商资格,比如是首饰皇商、茶叶皇商、绸缎皇商资格等等。
谁进献的粮食最多,谁就能拥有一年的皇商资格,且要求是要在限时之内将粮食进献,不可拖延,如此一来也不会耽误赈灾。”
因为国库空虚,做皇商采买东西给皇室,其实不仅赚不了银子,还会亏本,即便如此,依然让人趋之若鹜,因为有皇商的名头在,就能引得权贵之家去光顾他们的营生,毕竟皇室都在用的货物,当然是最好的。
说白了,皇商赚的根本不是皇室的银子,而是权贵和百姓的银子。
李崇哈哈大笑,非常满意的看着靖先生,“先生真是大才啊,连这样妙的计策都能想出来。”
靖先生没有居功,依然谦虚的道,“为殿下出谋划策,本就是分内之事,若不能为殿下解难,就是我的失职了。”
李崇十分满意靖先生的自谦,更满意他的能耐,解决了银子和粮食,李崇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扬名立万的风光。
兀自畅想了一番之后,他收敛了心神,开始跟靖先生商量起具体的条陈,“先生,你觉得给商贾的官职应当如何称呼是好?”
靖先生不带犹豫,“便叫外郎吧,意为正额以外的郎官。为了显示外郎与其他朝臣的不同,外郎的官帽子用红顶便可。且方才我又想了想,七品官的话可能吸引不了商贾奉上银子,不若就给个六品官,索性也只有个名头罢了,不碍事。”
从称呼上、官帽上,都极力区分外郎与朝臣的差别,如此就算日后有商贾穿上官服带上官帽,也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他们不是正经的朝臣。
李崇一拍掌,“甚好,就这样定下来。”
靖先生又道,“三府灾情严重,我合计了一下,除了户部给的八万两银子之外,应当还需要二十二万两银子,一府用银十万两,想来应当是够了。
如此一来,这外郎的官职,设五个,每个五万两银子,就能筹集到二十五万两银子,多出来的三万两,也能备不时之需。”
李崇倒抽一口气,“一个外郎官要五万两银子?”
他皇子府一年所有的花费,包括人情来往,也才不过是二万两银子左右,这么一个有名无实的六品官就要卖五万两,他担心没有商贾肯买。
靖先生看出了李崇的顾虑,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一个外郎官卖五万两银子当然贵,不过若是做了外郎官的商贾之家,其直系子弟能参加科举呢?”
李崇一怔,随即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先生说得对,甭管这六品官有没有实权,既然是朝廷设的官,那商贾做了这官之后,就不再是单纯的商人,称得上是官家了,官家的子弟,当然能参加科举。”
圣皇帝李天成鼓励经商,却又不肯允许商贾之家参与科举,是怕商贾有了钱之后,再有权,会逐渐操控朝堂,架空帝皇。
一直以来,商人的子弟读书再出息,也不能入仕途,所有很多商人子弟也不过是只要会读书识字,会算账便好。
但做商人怎么比得上做真正的官家来得好?再有钱的商人,得罪了权贵,一夕之间也能让家族败落。
但只要买了这外郎官,自家子弟就能参加科举,入了仕途之后,渐渐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就能帮助家族,如是入仕子弟两三代不断,就能成为诗书之家,这等好事,靖先生觉得只要消息放出来,这外郎官不愁卖。
李崇霎时信心大增,靖先生能想到的,他也想到了,脸上笑容渐深。
“至于皇商资格,殿下先设下一个最低的定数,比如底价是一万石粮食,而后用竞拍的方式,让他们相互之间竞争。这样即便那些商贾联合起来窜通了竞拍,也能有个几万石的粮食。”
就是几万石的粮食对三府百姓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罢了。
李崇已经急不可耐的催促靖先生,“先生可有具体的条陈?本宫现在就进宫,拿去给父皇看。”
这可是大功劳,如果赈灾的差事办好了,他就大出风头,所以一定要抢在大哥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去见父皇才行。
靖先生站起身,一边往案牍的方向走,一边道,“我即刻写条陈具本。”
李崇连连点头,在一旁着急的看着靖先生磨墨书写。
他自己坐在椅子上,渐渐从兴奋中冷静下来,神色逐渐变得难看,“先生,就算本宫能把赈灾银子和粮食解决,可谁去赈灾呢?”
他肯定是不可能去三府赈灾的,他千金之躯,怎么能去那种混乱之地?万一被不长眼的灾民冲撞了,又或者染上时疫,得多危险?
所以他还是得在京城运筹帷幄。
要想扬名立万,有了赈灾银子和粮食还不够,还得圆满的赈灾,安抚百姓,这样他才算是功德圆满。
可三年前汝阴府赈灾一事浮现在他脑海中,足足二十万两赈灾银子,居然没有用来赈灾,反被贪墨了,差点弄得汝阴府百姓起事,父皇一气之下还斩了三家满门,以平息民怨。
如果这次再出了这种事,他不仅无功,反而有过了。
靖先生沉稳的开口,“殿下,如果您是烦恼赈灾之人,属下倒是有一个人举荐。”
李崇连道,“不知先生属意谁?”
靖先生一字一句的道:“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的御史左中丞徐文彬!”
李崇一怔,“御史左中丞徐文彬?”
他越是想,越是觉得靖先生推荐的人选非常合适,徐文彬官声非常好,朝堂之上都知道他忠于圣上,又是茅坑里的臭石头,谁的面子都不给,有他主持赈灾,他就不用担心赈灾银子会被贪墨了。
而且徐文彬是父皇的人,他已经想到法子筹集赈灾银子和粮食,不好再让自己人去赈灾,省得父皇对他太过忌惮,用徐文彬赈灾,也能让父皇面上有光。
“先生这提议甚好,就用徐文彬赈灾了!”
第168章 面圣
靖先生见李崇心情甚好,又开口道,“殿下,我还有一人向您举荐。”
李崇如今对靖先生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了,闻言期待的看着他,“不知先生还要举荐何人?”
“翰林院庶吉士楚灵均。”
李崇面露疑惑不解,“一个小小的庶吉士?不知他有何能耐能入得了先生的眼?”
靖先生搁下笔,静静等奏折上的墨迹风干,笑着看向李崇,“殿下别看此人是个小小的庶吉士,实际上是个治水好手呢。”
李崇微微挑了挑眉梢,“治水好手?”
靖先生含笑道:“不错,殿下也知此次三府水灾,洪水泛滥,总要有人治水才行。还有大河缺口,回头等洪水褪去,也得要有人修建堤坝,不然若是又来一场雨,岂不是又要发一次灾?”
李崇闻言颔首,“先生说得有理,确实是要治水才行。”
他面上露出一丝疑虑,“就是不知先生说的那个楚灵均,有没有这么大的本事了。”
靖先生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殿下请放心,楚灵均治水的本事,我是知道的。之前因缘际会结实了他,与他详谈之时就得知他懂治水,这次凑巧三府又出了水灾,我就想到了他。
殿下可以举荐此人,他如今是个小小的庶吉士,他又有真本事,待他治水成功,必定会论功行赏,来日他肯定要感谢殿下的赏识之恩,殿下不妨笼络他,也让自己麾下实力大增。”
靖先生今日为李崇解决了两大难题,举荐徐文彬又恰到好处,李崇对他比以往更加信任,对他举荐的楚灵均纵然心存疑虑,也不会拂了他的面子。
就算到最后楚灵均治水不成功,也不过是小事,只要赈灾成功,瑕不掩瑜。
目前来说,要紧的是赈灾,治水的事慢慢来也不晚。
这么一想,李崇一口就答应了,“行,本宫会向父皇举荐楚灵均。”
靖先生心底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主上交代的事了。
靖先生将手中的奏折递给李崇,“殿下,条陈在这里了,您过目看看。”
李崇打开奏折,仔细的看了一遍,“啪”的合上,意气风发的道:“本宫这就进宫,先生等本宫好消息。”
“来人,备马!”
“父皇,这是儿臣因为赈灾一事想出来的条陈,您过目一看。”李崇毫不犹豫的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齐成帝本就因赈灾之事烦恼不已,对三儿子说的条陈,其实并不抱希望,不过为了不让儿子伤心,勉为其难的让喜公公将奏折接过来。
漫不经心的看了开头,齐成帝顿时精神起来,一改先前可有可无的态度,看得非常认真。
李崇偷偷觎到父皇的变化,心底一喜,看来靖先生的谋略让父皇心动了。
足足过了一刻钟,齐成帝才放下奏折,看向儿子,“这是你想出来的法子?”
李崇面不改色的点头,“是,父皇,儿臣见您为赈灾一事忧虑甚重,便苦思冥想了这个条陈出来。”
齐成帝也没问为何早朝的时候他没拿出来,下了早朝回府之后就有条陈了,反正能搜罗到有能耐的幕僚,也是儿子的本事。
齐成帝龙心大悦,多日愁眉不展的龙颜终于露出笑脸,让一旁的喜公公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李崇,暗道此次三皇子要比其他几位皇子领先一步了。
李崇不失时机的开口,详细的讲解了一遍条陈,就连给商人卖官会引起的幺蛾子也说了一遍应对,方方面面都很详尽。
齐成帝又一次捧着条陈再看了一遍,“崇儿想的两个法子都很好,朕看完全可以按照你的条陈来办。”
李崇难以压抑自己的兴奋,脸上微微带了些许出来,齐成帝见了,心底一笑,这孩子还是年轻呢,不过能为他排忧解难,也是难得了。
李崇朗声道:“父皇,儿臣还想向您举荐两个人。一个是御史左中丞徐文彬,儿臣提议由他来赈灾。另一个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楚灵均,儿臣提议由他来治水。”
对徐文彬赈灾,齐成帝是满意的,他也不想再发生一次贪墨赈灾银子的事,徐文彬的为人他信得过,而且难得崇儿居然没把他自己人塞进去主持赈灾,就这一点不贪功,便让齐成帝对他高看了几分,一时之间竟觉得李崇是四个儿子里最有本事又最贴心的。
不过楚灵均这个名字,他还是第一次听,“崇儿,这个叫楚灵均的会治水?”
在齐成帝面前,李崇将靖先生的说辞稍作修改,“父皇,此人擅治水,不过此人太过年轻,父皇若是不放心,可以再派一个经年老手跟着一起去,也好给楚灵均把把关。”
李崇可不会傻到为楚灵均担保,他连楚灵均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呢,不可能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落了他在齐成帝心中的印象。
齐成帝却误会了,以为李崇没有安插自己人手进去主持赈灾,就退而求其次让自己人去治水。
既然是庶吉士,就必定会是今科高中的仕子,儿子笼络几个仕子不奇怪,想培养手下也能理解,既然儿子想出了这么好的条陈,又不贪功,齐成帝自是不会拂了儿子的意。
“崇儿的提议甚好,朕准了。”
李崇大声道:“多谢父皇恩典。”
齐成帝将奏折让喜公公交还给他,微微收敛笑容,“崇儿,赈灾一事刻不容缓,你明日在朝堂上将这条陈提出来,朕许你三日时间将赈灾银子和粮食备好,可有问题?”
李崇拍着胸脯应道,“父皇请放心,儿臣必定会将事情办好。”
李崇接过奏折之后,见齐成帝还要批阅奏折,识趣的退下。
到了第二天早朝,李崇提出条陈,不等朝臣们讨论,齐成帝就拍板定下,且金口玉言,由李崇主持此事。
大家见状,哪还不明白这是齐成帝与李崇早就商量好了。大皇子李阳、四皇子李泽看着红光满面的李崇,心里嫉妒得不行,偏偏又无可奈何,只能看李崇得意了。
第169章 百态
三皇子因忧心三府洪灾,特意向皇帝建言,要朝廷新设一个官职,且这个官职是专门用来给商人的,只要给银子就能买,而这些银子将会用来赈灾。
只要是拥有官职的商人子弟,都可以参加科举。
只有五个官职,一个要七万两银子?
买!一定要抢先买下来,为了能让自家子弟入仕途,必须要尽早的买!
这个消息如风一样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让大商贾们躁动起来。
天子脚下是最繁荣的地方,有能耐的商贾都会在京城开一家铺子,几乎可以说是云集四方的商贾了,当这个消息一出现,恰好在京城的大商贾立时就去钱庄提取银票,而东家不在京城的,有魄力的掌柜们一咬牙,也去钱庄提取银票,没有魄力的掌柜,就在观望。
与此同时,竞拍皇商资格的消息也放了出来,因为要用粮食来竞拍,就定在了两日后,让商贾们有时间筹集粮食。
眼馋外郎官而筹不到这么多银子的商贾们,转而将目光放在皇商资格上,开始四处出动去筹集粮食。
因为李崇再一次手黑,将竞拍的底价定在了二万石粮食上,想要在短短两日之内筹集到两万石以上的粮食,非大粮商不可。
而这次的皇商资格,一个是茶叶、一个是首饰、一个是绸缎。
于是做这三样生意的商贾,纷纷找上大粮商,开始相谈合作的方式。
纪伏寿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她当初让井给李崇提议的时候,一个外郎官卖五万两银子,皇商竞拍底价是一万石粮食。到了李崇这里,外郎官卖七万两银子,皇商竞拍底价是二万石粮食。
纪伏寿唇角擒着一抹玩味的笑容,“看来我们这位三皇子殿下,是个心黑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