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夜晚二更时分,纪思博睁开眼睛,先走到马车旁边,撩起窗帘子往里看,发现徐文彬和庄平、楚灵均睡得死死的,又去看兵士,检查了一遍之后,他才放心的朝纪城等人打了个手势。
所有纪氏族人开始迅速行动起来,留下五个人看守着徐文彬等人,其他人将装着粮食的板车拉走,到了一里地之外,纪伏寿已经带着人在等候着了。
她身后同样是装满了粮食的板车。
见纪思博带人来,她道:“大家手脚利索点,将粮食替换了。”
第174章 幕后
当粮食全部替换完成,纪思博长吁了一口气,这一回,终于不怕掉脑袋了。
“姑姑,我先带粮食回去。”纪思博朝纪伏寿看去,见纪伏寿微微颔首,他挥了挥手,“我们走。”
见纪思博带着人消失在夜色之中,纪伏寿侧头看了一眼被纪思博换下来的粮食,眸中划过一抹厉色,“走,我们也离开这里。”
趁夜赶路,于天明之时在一处野外之地停下,这条路还特意避开了纪思博行进的路线。
纪伏寿看着装得满满当当的板车,对夜鹰下令,“将粮食袋子割开,检查一下里面的粮食。”
宿带着人开始一袋一袋粮食的划口子,一袋、两袋……当所有粮食袋子都割开,纪伏寿唇角微微翘起,浮现讥讽的弧度。
“还真的是没有一袋粮食能吃的。”她弯下腰,用手掌掬起一把米,借着日光打量。
“这米,至少有四五个年头了,比陈粮的年头还多。”纪伏寿语带笃定。
所谓陈粮,当年新收上来的大米是新粮,超过一年之后就是陈粮,但陈粮放久了,或因储存方式的不当,就会发霉,发霉的粮食是不能吃用的。
“这里头可是足足九万石的粮食,到底是谁能有这么多的发霉陈粮?”纪伏寿微微蹙了蹙眉。
她沉吟着,“筹集粮食,是三皇子李崇主持的,那些商贾不会、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拿陈粮来糊弄三皇子,更别说是发霉的粮食。”
所以如此一来,三皇子收上来的粮食必定是新粮。
验证粮食这种事,当然无须三皇子亲自动手,因此次赈灾是由户部负责银子和粮食,也是由户部向商贾发放皇商资格,所以粮食到最后肯定是交到户部手中。
“如果说粮食出了问题,源头就在户部,莫非是户部尚书下令搞的鬼?”纪伏寿拧着眉,沉思着。
户部尚书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据她所知,户部尚书甘启文,既没有跟四个皇子有牵连,也没有偏向任何一个皇子,能坐到户部尚书这个位置的,必定是齐成帝的心腹。
甘启文把新粮换成霉米,万一事情败露,他的官帽肯定不保。而且,他为什么要得罪三皇子?
脑中思绪蔓延至此,纪伏寿蓦地灵光一闪。不对!所谓的霉米事情败露,未必能牵扯到户部上去。
按照思博的行程,还有三天左右就能到三府之地了,从马东家处得来的消息,三府之地还在下雨。连绵大雨,如果押送途中护送不当,大米被雨水淋湿了呢?
纪伏寿微微眯了眯眼,如果大米被雨水淋湿,那就是思博这个押送之人的错。就算大米没有被雨水淋湿,万一徐文彬一口咬定是思博的错呢?
而且户部上下肯定不会承认自己给的粮食是霉米,掉官帽、掉官帽的事,没有人会傻到承认。
官字两个口,黑白凭由人。
但有一个问题,她没想明白,这些发霉的粮食,户部是怎么来的?
纪伏寿沉吟了许久,弯腰拾起一根小木棍,在泥地上画了一个圈,写了两个字。
“这是京城。”
又在京城的东南方画了一个圈,“这是京郊的一处粮仓,太平仓。”
“以往户部赈灾,拨下去的粮食绝对不会从太平仓调拨。”
她用木棍在这个粮仓处点了点。
京城是天子脚下,万万不能生乱,又因为京郊多皇庄和权贵的庄子,真正属于百姓的田地很少,百姓种的那一点粮食,满足不了京城的需求,因此每年秋收之时,各地会运送粮食上京,京郊的太平仓都会堆得满满的,就是以防京城粮食不够之时,可以急救。
她脑海中回忆起京城地界附近的舆图,小木棍又在京郊太平仓之外又画了一个圈。
“这里是距离京城太平仓之外最近的粮仓广通仓,如果要尽早调拨赈灾粮食,只能从这里调拨。”
各地的粮仓,没有朝廷的命令,是不能私自开仓的。每年收了新粮之后,各地粮仓就会上禀户部,得了允许,就会将陈粮低价拿出去卖给百姓,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每年粮仓里头装着的都是新粮。
水灾、旱灾、或者打仗,粮仓的粮食就是维持大齐朝安稳的根本。
纪伏寿手中的小木棍,落在广通仓上,轻轻点了好几下,“广通仓……霉米……新粮……霉米……新粮……”
倏地,纪伏寿脑海中灵光乍现,站起身吩咐宿,“去广通仓附近彻查,一看广通仓有没有被人私自开仓,二查广通仓的仓吏,看他们平日里的行为举止、与何人来往、结交的关系,三看广通县的粮食铺子,背后的东家是谁,铺子里的粮食怎么来的。”
顿了顿,她又道,“再去盯着户部尚书甘启文,看看他这些日子有没有不妥。”
宿见纪伏寿没有吩咐了,拱手作揖,点了六个人,随他一起骑马赶去广通县和京城。
纪伏寿丢开手中的小木棍,看着霉米,揉了揉额角,吩咐道:“将这些米都烧了吧。”
不能留下蛛丝马迹,也不能让这些米留在这里被野物吃了。
等大火将霉米都烧光之后,纪伏寿才带人离去,又远远的坠在纪思博的车队后面。
出了霉米一事,她不太放心思博,就算思博将粮食和银子交付给三府,还要护卫着徐文彬等人赈灾。
京城,王府。
王大老爷看着父亲,沉声道:“父亲,按照行程,约莫这两日赈灾队伍就能到永安府了。”
王钰微微颔首,“你多盯着点,想来过几日朝廷就能收到三府的参本了。”
王大老爷应了一声,“父亲放心,我一直盯着呢。”
王钰对自己大儿子的办事能力很放心,神色悠哉的问道:“广通仓那边的首尾,可都弄妥当了?”
王大老爷从容一笑,“都弄妥当了,不会有人发现的。”
闻言,王钰神色更是闲适,嘴角擒着一抹怡然的笑容。
王大老爷脸上露出一抹疑惑,压低声音问道:“父亲,您为何要陷害纪思博?”
第175章 一石三鸟
王钰闻言,不屑的冷笑,“纪思博算什么牌面上的人物,需要我费尽心思去陷害他?”
王大老爷一怔,如果不是为了陷害纪思博,父亲怎么会专门从中安排纪思博负责押送粮食?
王钰又道,“不过是顺势而为,将这只惹人讨厌的小虫子碾死罢了。”
王大老爷原本以为父亲陷害纪思博,是因为宁波府一事。宁波府凡此种种,起因皆从纪思博做了百夫长而起。
纪思博不但没有损伤一二,反而还高升了,而他们几家相反损失惨重,父亲有一段日子听到纪思博的名字,眼神就特别冷。
王大老爷便以为,这次将霉米充作赈灾粮食,是为了让纪思博及纪氏族人人头落地。
听到父亲的话,他才发觉他想岔了。
王钰的声音幽幽响起,声音中带着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狠戾,“碾死一只小虫子,太过简单了,何须为父大费周折?为父将霉米充作赈灾粮食,意图根本就不是纪思博。”
他看向大儿子,含笑问道:“此次赈灾的银子和粮食是谁筹备的?”
王大老爷答道:“是三皇子。”
王钰又问:“那负责押送赈灾银子粮食的纪思博,是谁的人?”
王大老爷恍然大悟,“是四皇子的人。”
王钰微微一笑,“不错,为父的意图,从头到尾,一直都是三皇子和四皇子。”
想起半个月前,三皇子在朝堂上提出的条陈,王钰眸底划过一抹冷意,“原本没有三皇子掺和,这次赈灾就是个难题。可偏偏三皇子想出了法子,有钱有粮,此次赈灾就是个锦上添花的差事。结果三皇子又令我惊讶,没有派自己人主持此次赈灾,而是推举了徐文彬。”
王钰轻轻鼓了鼓掌,“我们这位三皇子近来的行事,越来越稳重。既有忧民爱民之举,又不居功,解了圣上对他的猜疑,越来越有明君风范。”
王大老爷在一旁,很是认同的点头。确实,三皇子李崇种种举动,都让人无可指摘。他此举,既让三府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不居功的表态又让齐成帝对他非常满意,甚至还有一种隐隐的愧疚。
端看这些日子齐成帝对三皇子多有赏赐,便可看出三皇子这步棋走得太妙。
“这次被三皇子拔得头筹,他的外祖家、妻族都相当振奋,从市井入手,如今京城的大街小巷,哪个不说三皇子贤明又爱民?”
王钰冷笑一声,“这不就是说三皇子有太子风范?可偏偏贵妃聪明的很,为了给三皇子造势,居然在后宫弄了个节俭躬行,说是捐献自己宫中的用度,以助三府百姓渡过难关,圣上对此更是大加赞赏。
消息一传出来,这市井之中,又有传言,说贵妃比皇后更加有国母风范。哼,打量大家不知道这些手笔是谁弄出来的一样。”
王大老爷摇头一叹,“父亲,就算这些传言是宣平侯府弄出来的,那也是贵妃争气。谁让皇后榆木疙瘩的脑子,没能抢在贵妃前头做这事呢,这会儿后宫之中的妃嫔,都只能跟着贵妃的脚步节俭躬行,生怕不捐献宫中用度,就是不体恤三府百姓。”
对大皇子李阳和皇后,王钰也深感无奈,既嫡且长的局面,也能被人压一头。
按理来说大皇子李阳太过愚蠢,是个好控制的人,可王钰不这样看。盖因李阳身后是鲁国公杜恒,有杜恒在,王钰即便扶持大皇子上位,这从龙之功,也比不过杜恒。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所以王钰从来都没有将目标放在李阳身上。
“贵妃有圣宠,三皇子又办成了这么一件要紧事,若是没有人能与三皇子抗衡,若三皇子一直没有过错,这帝位,多半是三皇子的了。”
这,才是王钰顺势而为,将霉米换成粮食的原因。
“三皇子对此次赈灾势在必得,想用此次赈灾之功为自己加筹码,满怀希望之下,赈灾粮食突然发了霉,不能吃用。三府百姓迎来了希望,又葬送在这希望之中,你说三皇子还能得了百姓爱戴,朝臣称赞吗?”
王钰意味深长的看着大儿子,语气怡然自得的说道。
王大老爷这般一想,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父亲这一石二鸟之计,果然是好啊!纪思博是四皇子的人,粮食出了事,导致赈灾不成功,三皇子必定会怪罪四皇子。
四皇子损了一员大将不说,还要与三皇子争锋相对,我们在从中煽风点火,必使二人相斗。这二位皇子背后的势力都旗鼓相当,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就是我们坐收渔利之时。”
说到此处,王大老爷突然皱了皱眉,“父亲,如果三皇子和四皇子两败俱伤,岂不是让大皇子捡了便宜?”
王钰微挑了下眉梢,“怎会,只要引大皇子下场,让他们三人争斗,大皇子想坐收渔利可不是那么容易。”
王大老爷从不小看自己父亲的手段,闻言放心之余,更是明白了父亲的言外之意。
他语带迟疑的看着王钰,问道:“父亲,您莫非是想扶持二皇子李固?”
王钰露出赞赏之色,“不错,纵观四个皇子里,只有无母族势力、无妻族势力的二皇子,最值得我们扶持。等我们将他扶持上帝位,他就是一个只能听命于我们的傀儡。”
到那时,王家便能真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王大老爷双眼一亮,觉得父亲的选择果然对王家最好不过,十分认同。
此时又听王钰说道,“还有,你说错了一件事。这一计,可不是一石二鸟,而是一石三鸟。你忘了,我们借着商贾献上来的新粮,填平了广通仓的空饷。”
王大老爷哈哈一笑,“父亲说得极是,我们还填平了广通仓的空饷。不过甘启文说,问过钦天监,今年会迎来一个寒冬,广通仓的粮食,不能再动了。”
王钰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既然他怕了要收手,那就收手好了。反正空饷已经抹了,任是谁来都查不出个究竟。”
第176章 到达
纪思博换好了粮食,不用费尽心思拖延行程,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饭之后,大手一挥,道:“此处距离永安府还有三天的路程,我们加速前进。”
众人一阵振奋,这一路上风尘仆仆赶路不说,吃的不好,睡得不好,甚至连澡也就只洗过一次,浑身都臭烘烘的,索性他们都是男人,除了徐文彬、庄平两个受不住之外,其他人早就习惯了周围人的臭味。
只要能到永安府,起码还能吃一顿热饭,不用再吃干粮面糊了。
兵士们脚程加快,纪思博听姑姑说永安府还在下雨,怕自己露出痕迹,就事先派纪城带人去前方探路。
一边走,一边等,足足走了半天,纪城才带着人回来。
他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一捆捆油布。
“少爷,我去前面探路,都说永安还在下雨,为防粮食被雨水淋湿,我买了油布回来。”
纪思博挥手让车队停下,对纪氏族人和兵士道:“将这些油布铺在粮食上。”
因关乎赈灾大事,徐文彬也没说话,任由纪思博带着人铺油布,他就下了马车,在一旁透风。
纪思博用眼角余光打量徐文彬,发现他对粮食没有任何异色,看来可以排除掉徐文彬与这次粮食有关的事了。
等油布铺在粮食上头,还用结实的绳子扎好,纪思博才继续上路。
到了永安府附近的县城,果然遇到了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