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一开始极力支持狄青前往广南的庞籍也反对官家这一决定。
朝廷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扯皮,一直到这一年五月才争论出结果:由狄青出任枢密使。
这一场争论说不清谁输谁赢,反正从五月开始,每月朔望日狄青都要以枢密使的身份跟着百官一起上朝,戳戳其中一些人的心。
曹立也得了丰厚的赏赐与军中的职位。广南之战尘埃落定后他被允许回乡探亲,随后直接前往驻地报到,往后也是能自己带点兵的人了。
曹立没回鄞县,他去的是青州。曹立的归来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只有王家上下欢欢喜喜地买了鱼虾和羊肉回来庆贺。吴氏在曹立离家期间给他纳了几双鞋,见他平安归来,便让王雱把鞋拿给曹立试试看能不能穿。
曹立心中感动,仔仔细细地把鞋子收好,与王雱他们一同吃了顿饭,才说起自己在广南的见闻。
听曹立说到交趾的情况,连王安石都拧起眉头。这些属国自古以来都是这个作派,谁强他们就倒向谁,这回看到广南东、西两路的守备薄弱,免不了会生出异心。虽则狄青解决了侬智高,可广南两路要是不加强军备,交趾恐怕会效仿侬智高北上!
王雱说道:“你接下来会留驻广南吗?”
“对。”曹立点头,把自己的驻地告诉王雱。
王雱心里有大致的大宋舆图,一听便知道那是临近桂州的地方,算是接近省会城市,对于一个刚入军中不久的新丁而言算是非常不错。
王雱道:“这地方还行。”他又问起狄青现在如何。
曹立把官家想要提拔狄青为枢密使的事说了出来。
王安石道:“朝中有很多人反对吧?”
曹立点头。
王雱现在已经不是对宋朝一无所知的人了,自然知道这事会引起多大的争议。可以说正是因为被破格提拔到枢密使的位置,狄青后来才会成为众矢之的!
枢密使属于“枢相”,但凡坐上和“相”沾边的位置,在朝中又有对头的话,那就要注意了:地龙醒了,你的错;水淹了,你的错;干旱蝗灾,你的错。
要不是你干得不好,上天怎么会降下这样的警示?!
这个锅你就乖乖背着吧,你不背难道想官家给你背?简直不忠不义!
像狄青这样的,那就是个天然靶子,谁往他身上扣锅都属于天然正义。
就像曹立带回来的消息一样,连庞籍这个极力促成重用狄青的人都反对把狄青提拔成枢密使。
狄青还有个更致命的地方,他长得帅,人气高。这年头的人气是什么?是民心!
狄青不比柳永,柳永他相当于娱乐圈大佬,狄青可是个将军。将军人气高,上头的人能不警惕吗?
王雱看了眼越长越出色、同样姿容不凡的曹立,想了想,问道:“狄将军待你如何?”
曹立道:“极好。”
能让曹立给这么个评价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见这一年多来狄青确实对曹立很好。
王雱认真望着曹立:“那你想不想给他分担点火力?”
王安石瞪王雱,感觉这小子又要闹幺蛾子。
王雱对他爹的凶狠目光视而不见,凑过去和曹立嘀嘀咕咕地密谋。
第七十章
王雱安分挺久,搞事之心饥渴难耐, 再三和曹立确定过“你要不要脸”“你能做到什么程度的不要脸”“你能不能一直保持这么不要脸”等等问题的肯定答案之后, 王雱开始亲自操刀写剧本。
这剧本是可以多元化发展的, 囊括了说书先生剧本、戏剧剧本、皮影戏剧本等等方面,主题内容是曹立击杀贼酋,夸张部分是曹立如何帅气如何应用如何用潇洒的身姿让经行之处的少女深深地惦记一辈子。
这种英雄模板, 王雱脑子里能拉出一百个模型,随便发挥发挥就能打造出一个全民偶像、少年英豪。
王雱还让曹立穿上朝廷给发的战甲给他画画像一幅。经王雱妙手一改,英姿勃发的少年将军形象立刻跃然纸上,随后就是各方面地给特写给镜头。
灯光,全都给照到曹立脸上!
曹立拿着王雱的成稿看了几页, 浑身鸡皮疙瘩直冒,有种想打死书里那个家伙或者打死王雱的冲动。他果断地放下稿子,和王雱一家辞行往驻地出发去了。
王雱送他离开, 殷殷叮嘱他好好享受最后的平静时光,以后他的日子会越来越热闹,出门可能会被人扔一车果子鲜花小手帕的那种。
曹立:“……”
王雱这厮把这无脑吹的剧本给画完了, 暗搓搓找上沈括,厚颜无耻地要借沈括马甲一用。
沈括一听是要给曹立画传记,很是不满地嘀咕:“我也想试试战争题材,你怎么不叫我画?”等他把王雱的成稿看完, 顿时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不得不说, 王雱画得比他好, 人物栩栩如生, 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就是,就是太他娘不要脸了。沈括何等敏锐,粗粗扫完一遍就看出王雱这完全是在捧曹立,还不是普通的捧,瞧瞧这一张张特写,都快能出一系列精装《三国杀》卡面了!
沈括说:“你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出。”
王雱理所当然地说:“我没名气,借你的名气用一用。沈哥你不会这么小气,这都不肯借吧?”他都没让沈括操刀呢,多有节操啊!
沈括是很讲义气的人,王雱都开了这个口,他自然爽快地答应下来。作为方氏书坊的金牌畅销书作者,沈括的新书是有绿色通道可走的,一交到胡管事那边便紧锣密鼓地排上日程,一边是青州这儿马上开始印刷、排戏,另一边是派人快马加鞭把稿子送到京城去。
一同带去的还有王雱写给方洪的一封信。方洪收到信和文稿,当天便把所有安排推后,第一时间把这本专门为曹立造势的书按照王雱的封设和排版给印了出来,平日里散布在各处的“水军”也麻利地开始行动起来。
于是在狄青出任枢密使后不久,京城里议论最多的武官竟从他变成了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勇士”。
狄青下衙后回到家中,便有亲兵上前对他说起关于曹立的事儿:“文人真是能写,他不过乘胜追击,侥幸杀了侬智高而已,看这些人把他吹得天上有地下无!”
狄青知晓这亲兵素来与曹立不对付,闻言摇头笑道:“这种虚名,有什么好在意的。”
曹立是狄青一手提拔上来的人,为人到底如何他比谁都清楚。哪怕狄青是行伍出身,也很清楚自己被破格提拔为枢密使之后有多招人恨。这个时候若是百姓对他交口称赞,各书坊像给曹立著书一样替他扬名,那他的处境才更加堪忧!
狄青无意在朝堂上争个高低,他的心在战场之上。不管把他放到广南还是把他放到西线、北线,他都甘之如饴。方氏书坊在这个节骨眼上大肆宣扬曹立斩杀侬智高的功绩,倒是把盯在他身上的视线转移走不少。
方洪的炒作功力一流,曹立的威名很快传扬开了。不久之后连宫中的张贵妃都听说了有这么个勇武少年,好奇地问官家这少年是不是真那么英勇无双。
官家看过狄青写的奏报,知晓斩杀贼酋的功劳确实属于曹立。事实上还有一件事民间百姓并不知晓,那就是狄青趁着大胜侬智高命曹立为使者入交趾,好生敲打了不怎么安分的交趾一通。
对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属国,朝中百官和官家都是不怎么在意的,得知交趾境内从官到民都有异心,自然觉得曹立敲打得对!
每年朝廷给你不少赏赐,你倒好,看见侬智高轻松连下数州就想效仿!打你就打你,就算只是个军中新丁打你你也得受着,要不然你还能怎么着?
不过曹立敢带着手底下那么点人深入交趾境内,三言两语把交趾守将弄得哑口无言、乖乖送上牛马与香料,胆量着实大得很,当得上英雄少年这个赞誉!
官家把这事给张贵妃说了,也夸了曹立几句。那曹立他也是见过的,年纪虽小,身量却极出众,相貌也周正,再磨练十年八年,说不定又能成就一员猛将。
官家这边一夸完,张贵妃转头又给自己娘家人说了。张贵妃宠冠后宫,向来是众人盯梢的对象,风声一传开大家都晓得这曹立不知使了什么法子把名声传到后宫里去,这像什么样!
无耻小武官!勾连后宫,蛊惑民心!连他们都没这个脸去著书夸耀自己,这小武官哪来的脸搞这种阵势!
狄青也成为不少人的同情对象,因为他有个亲兵在外头喝醉了,不小心向同座的人泄露自己的怨言,说什么“那小子明明是狄将军带出来的,不过是捡漏杀了个贼酋就把功劳全捞自己身上了”。
这言论自然是不胫而走,飞快在京城内外传开,有的人站狄青,有的人站“少年英雄”,双方在茶余饭后你来我往地争论,说到激动处直接动起手来,硬生生给开封知府增添了不少打架斗殴案件!
沈括到秋天时才得知京城的激烈战况,不由问王雱:“你是不是早料到会变成这样?”
“这还用想吗?”王雱十分镇定,“有吹就有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你想想看,要是你一直看一种人不大顺眼,偏有人跑你面前大吹特吹,说他有多帅多牛逼多了不起,你能忍吗?”
沈括非常无欲无求:“能忍。”
王雱看了眼沈括,开始展开攻击:“你看看,我眼睛多大,又大又亮!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看我这眼睛,就知晓我这人又纯洁又善良又坦荡。”他说完还煞有介事地瞅着沈括的单眼皮小眼睛,“咦你怎么瞪我?你这其实也不差,窗户嘛,开小点也没关系。”
沈括抄起一卷书开始追着王雱满院子跑,要打死王雱这个小混账。
王雱腿脚灵活,经常锻炼,轻轻松松跑赢整天沉迷看书的沈括。到沈括气喘吁吁地扶着柱子不动了,王雱一派悠闲自在地停下来朝他感慨:“你看看,这就是现实啊。”
不得不说,沈括大致能理解王雱那一通狂吹为什么能拉那么多仇恨了。
瞧瞧人家曹立,长得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最要紧的是年纪轻轻就立下大功劳,不出几年指不定会比狄青还受欢迎!
许多人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了,看见这么个少年郎一举成为各家小娘子口中倾慕之人,哪能喜欢得起来?只能想方设法踩他出身低、踩他是个行伍之人、踩他有勇无谋没脑子,看看人家狄青,立下的功劳比他多了去了,什么时候曾经这么不要脸地吹嘘过自己?
沈括和王雱打闹完就放下了这事,过了好几天也没反应过来自己“沈括”这个马甲也可能被迁怒。直至他爹写了封信过来大骂一通,说他吹什么不好,跑去吹个小武官!以前也是,不是吹踢蹴鞠的就是吹航海的,简直不务正业!
沈括离家出走就是因为家里人不理解,收到这信后更不开心了。他唉声叹气地找王雱说自己挨训的事。
王雱听了以后很诧异,十分愉快地宽慰沈括:“你爹只是骂骂你,很开明了啊!要是换了我爹,一准打死我。”
要不他怎么要借用沈括的马甲呢!别看他爹挺开明,本质上其实还是和司马光差不多的,对待儿女教育问题上抓得可严了,绝对不允许他干真正离经叛道的事儿。
沈括:“……”
沈括想打死王雱。敢情这小子是知道里头是个坑,专门引他往里跳!
王雱还振振有词地对沈括说:“我早说了,出书最好起个笔名,你看看人家汀兰客,到现在都没露过脸,默默发财,多沉得住气。你就是太年轻了,好出名!”
汀兰客,元娘的马甲,王雱帮忙起的,取自《岳阳楼记》的“岸芷汀兰”一句,意思是水岸边的兰花,多美好!还能蹭他老师范仲淹的热度博一波路人好感!
沈括被王雱塞了一通歪理,讨说法无门,只能继续把王雱塞给他的锅牢牢背好。
王雱给曹立造了一番势、刷了刷存在感,顺便给狄青分散了一点仇恨值,正式开始筹备司马琰与曹老头合著的医学专著。好酒也怕巷子深,他得先给这书找几个爆点,把群众们的目光都吸引过来。
为着这事,王雱见天儿泡在曹老头那边,试图从曹老头口里挖出点传奇故事。不那么传奇也行,他可以帮忙加工加工。曹立的戏演了挺久了,是时候上点新奇劲爆的牛逼医学故事了!
曹老头起初不太配合,后来王雱开始使坏,拿着自己瞎编的医案缠着曹老头要他听故事。王雱把故事讲得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就是治起病来压根不讲基本法,听得曹老头火冒三丈:“这他娘的都是哪来的庸医?!这么治是想把人治死?!”
王雱的新剧本顿时得到了医学专家曹老头的倾力指导。
王雱这边忙于搞事情,司马琰那边却横生变故。司马光已经当了好几年的京官,官路十分平顺,名声也很不错,许多人都表示他将来一准能顺顺当当地入主中枢、成为宰辅。
七夕刚过,司马光的恩师庞籍却遭到了台谏的弹劾。
弹劾的引子是他的一个亲戚卷入贪腐案。这案子案情简单、证据清晰,庞籍这亲戚很快被判了流放,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出在后面:庞籍这亲戚在流放途中死了!
言官们认为庞籍是怕朝廷深入调查牵连到他头上,特意杀人灭口。
五月初朝廷刚把广南一路那些被侬智高占领的州县清理了一遍,斩的斩、撤的撤、流放的流放,朝中百官都夹起尾巴做人,台谏的言官们挺久没出手了。
庞籍身为宰相,居然卷入了这样的事情,不弹劾你弹劾谁?!
言官来势汹汹,即便官家立即派人去彻查,弹劾奏疏还是雪花似的往功力递,大有不掐走庞籍不罢休的势头!
这一掐一查,就是大半个月。
真相大白,事情和庞籍没什么关系,庞籍这亲戚就是受不了流放之苦意外死在半途中的。
但是有的时候真相并不怎么重要,台谏的言官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目的只有一个:要让庞籍滚蛋。你都当三年宰相了,没错都该下去了,有错更该下!
官家扛不住压力,决定要罢庞籍相位,改知郓州。
司马光与张氏商量过后,上书表示要跟随恩师外调,出任郓州通判。
第七十一章
郓州这地儿, 跟齐州挨着, 和青州挺近。齐州有个地方众所周知:济南。
济南所在的齐州南边是青州, 西边是郓州,大概就是这么个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