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关也关了, 罚也罚了, 女伎鸳鸳那边也答应不再追究, 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最好的结果了。没想到吧,驸马那几个猪队友居然没脸没皮地去状告王雱, 还造谣说什么王雱品行不端、“夜御数女”。
要知道, 在公费宴饮场合叫女伎过来弹弹琴跳跳舞——或者陪着喝个小酒, 都是合法的。但是,你身为朝廷命官要是和女伎发生了点什么,那就是违法行为,会被台谏喷死,同时降职罚薪。
简而言之就是风流可以,下流不可以。
王雱一个低品小官,照理说闹不到朝堂去,可抵不住驸马那群猪队友太不要脸。
王雱觉着这几个勋贵子弟智商有点问题。
当然,既然人家乐于送上门挨打,还利用家中权势闹到上头去,王雱还是很高兴的。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既然有人在上朝时喷了他,那他肯定要回喷一下——哦不,上书自辨。
王雱看向过来查明事实的御史,目光亮得不得了。
御史被王雱盯得心里咯噔直跳,只觉前面似乎有坑等着自己跳。
他出发前一天,谏院那边的好友范镇就提醒了他一句,说他要小心些,别着了王雱的道,这小子邪乎得很。
回想起上回台谏随口喷了王雱几句,朝廷上下就被王雱洗脑了一波,御史的警惕心提到了最高。
王雱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成了别人眼里的祸害,反而殷切地握住御史的手,对这位中央派下来的调查员十分热情,直接陪着用了个饭。到傍晚下起雨,他还说什么“下雨天留客天”,强行多留了御史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王雱叫了一辆马车跟在御史的身后,对御史说道:“我的自辨折子比较长,为了帮您和诸位相公节省时间,我叫人印了几百份,您回去后瞧着谁要看就发给谁。”说完他又郑重其事地将一封折子塞到御史手上,“这是原稿,劳烦您带回去啦!”
御史:“……”
总觉得似乎有点不对劲。
御史带着案子宗卷与王雱的自辨折子踏上回京之路,身后还跟着一辆载着一摞摞“自辨折子复刻本”的马车。路上御史歇在驿馆里,歇过之后打开王雱的自辨折子看了起来。
这次王雱前面写得中规中矩,简单明了地陈述了案件过程,用词理智客观中立,毫无添油加醋成分。等看到自辨部分,御史的表情就开始千变万化,这家伙开始在折子里介绍洛阳的文化底蕴,从洛阳园林之美到洛阳牡丹之艳,从周文王周武王讲到当朝宰相吕蒙正,总之,这地方不仅美,还贼有内涵。
这厮接下来还在折子里列出了,单人自由行路线,夫妻双人行路线,一家亲子游路线,以及呼朋唤友搞团建路线,每条路线都精彩绝伦,值得一去!
接着他笔锋一转,表示虽然洛阳这么好,可是很多人却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他才想着琢磨一些杂剧来吸引游客,之所以下帖子邀请女伎,就是请她们排几出戏,并不是招伎宴饮。分辨完之后,这家伙又开始宣传起他排的几出戏:想看风花雪月美人如玉的,可以期待《牡丹亭》;想看义薄云天、沙场热血的,可以期待《关云长》;想看弘扬佛法、降妖除魔的,可以期待《玄奘西游》……
最后这家伙还在最后列出感谢名单,比如感谢吴育的鼎力支持,感谢陈执中借出园子,感谢这个感谢那个,话里话外就是“这里的大佬全都和我天下第一好”。
御史一脸无语地看完,感觉这家伙最丧心病狂的地方是,为什么写个自辨折子还要配图?!
介绍美食配美食图,介绍路线配地图,介绍杂剧配插图,你这算哪门子自辨?!
御史算是明白王雱为什么给他印一车的“复刻本”了,这家伙就是想趁着这次自辨把这本堪称《洛阳旅游指南》的玩意给分到朝中大小官员手上!
你自己没空去,你总有家人吧?拿一本回家去,要是有人想去洛阳游玩就方便多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御史顿时明白范镇为什么要特意提醒他小心些了。
这折子,他是送上去,还是不送上去?
御史木着脸赶路回到京城,命御史台几个实习生和临时工将一马车的“自辨折子复刻本”给搬进御史台。
其他人见他一脸一言难尽的表情走进来,还叫人出去搬东西,奇道:“你带了什么回来?”
这次“出差”的御史默不作声地把一本本复刻本分了下去,先让御史台都人手一份。
这下子所有人都觉得他们这位状元郎,果真是奇才,一点都不带掺假的。这哪是什么自辨,分明是趁机打广告,还明晃晃地将广告打到御史台来!
这天,朝中上下都收到了一本“复刻本”,甚至连官家手中都得了一本。
官家是与欧阳修一起看的,他将王雱的原稿看完了,忍不住莞尔:“这小子,怎么就这么逗乐。”单是看文彦博将折子送来时的表情,官家就觉得所有人都被王雱的厚脸皮给惊着了。
别人被参了,那都是诚惶诚恐地替自己分辨,生怕自己的罪名被坐实。他倒好,辩驳的就那么几句,剩下的全是在说“洛阳好,洛阳妙,大家都来洛阳玩啊”。
还真别说,官家看了都蠢蠢欲动,想走一趟洛阳。
见官家显然对王雱十分喜爱,连驸马的罪状都忽略了,欧阳修应和道:“年轻人朝气足。”
官家又翻开王雱的折子重看一遍,感觉心情极好。可目光落在李玮二字上头时,好心情又没了大半。他的福康公主嫁给李玮之后,夫妻俩感情并不融洽,就在去年,福康公主还夜叩宫门,要进宫哭诉在李玮那受的委屈。
见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女儿哭得那般伤心,官家自然对李玮很是不满。可李玮乃是他生母外家侄子,真要狠下心处置了李家,官家又做不到,只能和往常一样和和稀泥,让他们继续把日子过下去。
不然还能怎么样,难道让他们和离吗?
官家知道接下来已经没王雱什么事了,台谏的人很快会联合起来弹劾李玮,到时天下人都晓得他女儿的驸马差点逼死女伎!
这该死的混账!
自己混账,结交的狐朋狗友也混账!
官家少有地动了怒,在心里骂了李玮几回,搁下手里的《洛阳旅游指南》,叹了口气。他连女婿都没挑好,挑了这么个混账东西,别人的儿子却聪明、懂事、知进退——若不是有人恶人先告状,即便受了委屈也会顾全他的颜面而不张扬。
这怎么就不是他的儿子呢?
官家这边滤镜奇厚,怎么看怎么觉得王雱好,其他收到这封“自辨折子”复刻本的人可没这种想法。
所有人只觉得,这小子怎么这么不要脸?连带见到王安石,有的人都会打趣一句:“介甫你可看了你儿子的自辨折子?”
王安石自然是看了的,他还看了他儿子给他写的信,信里写明了当时的情况:他没以自己的名义下帖子,没直接去见那些女伎,更没有自己跳下水去救人。当时他穿的是官袍,官袍这玩意看着挺有威仪,可是行动是不大方便的,尤其是不能下水游泳,救不了人的!
王安石放心了,面对别人的询问,他坦然答道:“看过了,写得不错。”就是这朝中上下人手印一本的操作,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要不是王安石为了表现得沉稳些向来都绷着脸,还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应对同僚们的询问。
这事真的,臊得慌啊!
能混到朝中的,哪个不是人精?他儿子心里那点小九九,谁都看得出来!
傍晚用过饭后,王安石去隔壁寻司马光喝茶聊天。
说到王雱趁机给朝中上下送《洛阳旅游指南》的事,两个人默然无语,直接略过不提,不过聊过之后倒是默契地把准备好的棍子收了起来——都没扔,回头再看看会不会有机会用上!
相比王安石这边松了口气,庆幸儿子没学坏,另一边的几个勋贵则直接关起门来揍儿子了,而且是真揍,揍得那几个纨绔子弟直接躺着下不了床。
见过坑人的,没见过坑爹的。领头的是驸马,你告状时倒是说清楚啊!还言之凿凿地说人家状元郎“夜御数女”,结果御史过去一查,那些帖子根本不是以人家的名义下的,都由教坊的人负责调配。
人家好好儿地在各处巡查,尽忠职守得很,御史下去一问,洛阳百姓提起那王家小子来都是夸的。
这回不仅没把脏水泼到那王家小子身上,还白白帮人家扬了名!
那王家小子也不是省油的灯,都被人参了,还能玩出新花样来,愣是往他们手里塞了一本《洛阳旅游指南》。
同样是儿子,怎么人家十四岁就考了状元、当官做事干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他们生出来的就是败家玩意?!
别看这几个勋贵冲动是冲动了点,但他们揍儿子揍得很及时,也很能豁出脸去。第二天上朝时他们第一时间纷纷哭着认错,表示是孩子坑爹,他们没有了解实情就替儿子上告,实在糊涂!
这就是台谏特别讨厌这群勋贵的原因了,这些靠着皇亲国戚身份位列朝班的家伙忒不要脸,说哭就哭,说耍赖就耍赖,毫无风骨可言,简直和不知礼义廉耻的暴发户无异。
与他们站在同一班次上朝就很让众人觉得耻辱,若是官家再对他们好一些,把他们提拔到前面去,很多人就要捋起袖子开喷了!
可对于这种无赖行径,台谏的人也无计可施,人家都认错认罚,并且亲自揍得儿子鼻青脸肿下不了床了,你还想怎么样?
台谏诸人对视一眼,只能集中火力炮轰驸马李玮去!
第一一二章
王雱一通骚操作, 甩掉了身上的锅, 驸马李玮却倒了大霉。谁叫你是领头的, 还没个睿智点的家长提前给你一顿揍?
上回李玮与福康公主的破事已经闹得人尽皆知。原因很简单, 福康公主夜叩宫门, 宫里还给她开了门, 让她入宫寻人哭诉。台谏觉着这事不合规矩, 你就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怎么能连夜开宫门呢?万一有人借机伤害到官家怎么办?
反正当时台谏就是一通狂喷, 喷得当日守宫门的人全部挨了罚,又开始喷福康公主府中的人办事能力差没法替公主分忧又没拦下公主。
福康公主与驸马不和的事也闹得人尽皆知了。
这事儿搁在寻常勋贵家中,要么是叫人去把女婿打一顿,要么是把女儿接回娘家帮女儿和离。
可官家生性宽仁,爱好是和稀泥。
最典型的例子是,庆历年间大宋与西夏交战, 辽国想趁火打劫,要求大宋割地求和。
当时朝中无人敢当使臣出使辽国,宰执吕夷简和富弼不和,当众推荐富弼。富弼没有推拒, 也当场表示愿意去。
这一去就是两趟, 第一趟是谈条件, 第二趟是送正式国书,等同于正式签订双方协议。
富弼第二趟出使前, 要求在上面增加三个条件, 官家也同意了。结果走到半路富弼一看宰执那边准备的国书, 上头根本没加上他说的三点!
富弼气得倒回去问官家是怎么回事,到时国书与口述内容不一致,辽国那边生出疑心误了和谈谁负责?当时富弼的岳父晏殊也位居宰执,打圆场说吕夷简应该不会为了私怨耽误国事。富弼当场骂晏殊是“奸佞”,要求官家追究晏殊和吕夷简的责任。
官家却只是叫人重写一份国书,送富弼再次出发使辽,并没有追究晏殊两人。
搁在国事上官家爱这样和稀泥,搁在家事上也是这样。
官家生母早亡,他痛惜生母无法享福,待生母外家十分宽容,连长女都嫁给了年长她许多岁的李玮。一为这重关系,二为皇家脸面,上一次福康公主夜叩宫门之事闹开时他只申斥了李玮一番,而后劝说女儿好好和驸马过日子。
上次才闹开不久,这回竟又闹得朝野皆知!
泥人也有三分火性,官家听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台谏弹劾,把李玮这驸马的黑历史洋洋洒洒列了一长串,心里顿时憋了一股气。散朝后他思量再三,去寻了曹皇后。
曹皇后出身将门,性情飒爽。这些天她也听说了驸马闹出了什么荒唐事,见官家有所动摇,便劝官家将福康公主接回宫中暂住,免得再受什么委屈。
官家点头,认同了曹皇后的提议。
傍晚福康公主便入了宫,李玮也被发配去外地当知州,这场并不圆满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只差一纸和离书。
……
二月初,冰消雪融,春寒已尽,百花争妍。御史台诸官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西京洛阳入春之后可能会有大动静,该不该派人去出差监察监察?若是要派人去,那么该派谁出差呢?
讨论重点主要放在后一个问题上。
一般来说,这年头出差舟车劳顿,并不舒服,许多人都不大乐意去。可这事不一样,洛阳又不远,几天路程就到了,开春走水路说不定还能更快。
所以,很多人都想去。
没办法,王雱洗脑功力一流,即便他们不想去,将那本《洛阳旅游指南》带回家之后也会被蠢蠢欲动的家里人央求着去看牡丹。这不,御史台里面就开始内部讨论:这次到底谁去监察适合呢?你媳妇儿想去,我儿子也想去啊,凭啥就你去呢?!
即便西京留守司那边也有个御史台,可那不算数,那是养老的地方,和朝廷这边派去搞监察工作的哪能一样?
御史台这边犹豫不决,最终决定抽签选人,一切看老天爷的意思!
越是临近三月,开封城里往外走的马车就越多,官道上碰到熟人一问,都是去洛阳的!听说不少达官贵人的家眷都要去哩,他们怎么能落后,他们也得去看看洛阳的牡丹花会!
此时,一艘客船也从东边徐徐往西驶,历时小半个月抵达开封之后停了一日,又复转道朝西出发,最终在二月底抵达洛阳。两个年轻人带着个年过七旬的老者下了船。
那老者身形清瘦,精神矍铄,正是在大明湖畔住了两三年的柳永。
王雱提前得了消息,早早在码头候着,见人到了,大步上前去向柳永问好:“您可算来了!”而后他又转向那两年轻人,笑道,“你俩是来参加今年春闱的吗?”
“我不是,我和柳先生一块过来的。”年轻人之一就是王雱在青州时的“同窗”冯茂,家中薄有资产,善于交游,就是念书不大行,“这家伙年后就到了京城,不好意思来寻你,我找他他才说想跟着来一趟。”
冯茂说的自然是学霸李元东,李格非他堂哥。李元东朝王雱感叹:“当初我就知道你厉害,没想到短短两三年你就成了三元及第的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