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我教大家考科举
为了帮助二狗子下乡长见识, 李大伯主动联系了老家的远房亲戚们, 希望亲戚们能带着李二仪做上两三个月的活。
李大伯表示要让李二仪去免费帮忙干活并且交食宿费, 被老家的亲戚们拒绝了, 表示都是一家人, 说什么食宿费太寒碜人了,人过来当作走亲戚就行了!我们保证好好教他怎么种地!
二月底的早春,对于李二仪而言, 原本应该是出外踏青参加文会的好时节,现在却变成了正是春耕准备开始的好时节,
因为李二仪实在太缺乏外出经验,除了院试的时候跟着家中男性长辈去到府城之外, 从来没有单独外出过,不放心的李大伯最后还是决定让蒙爸带着李二仪去一趟隔壁县的老家。
蒙爸: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 其实我也从来没有外出过,外出经验这种东西我也没有谢谢!
不知道真相的李大伯以为自己弟弟护送是个靠谱的选择,但是蒙萌知道不是啊!这让蒙爸送很容易就送菜了啊!说不定还没有李二仪自己单独出门来的安全呢!
蒙萌忧心之下, 已经再考虑要不要接着给李二仪布置功课为借口,说自己要和老家的长辈沟通一下, 凭借着这事跟过去走一趟算了。
然而这一来一回, 少说要三五天, 多则七八天, 还有两个月李小弟和李三才就要府试, 李大伯怎么肯放蒙萌在这个时候离开?直接说让蒙萌列明单子,到时候蒙爸会交代家乡的老人, 不用蒙萌跟着来回奔波。
蒙萌听闻李大伯此言,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地借口,只能谢过李大伯,再想别的办法。
所幸的是,在蒙萌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好借口的时候,老家亲戚有一个来县城打零工的汉子上门了。
虽然说是送李二仪出去锻炼,但是家里人出于担心还是帮着收拾了不少行李,这一收拾就耽搁了两三天,不仅李大伯托人捎过去的信有了回复,老家的长辈们还拖人带了口信给家里趁着农闲来城里打工的孩子,说是帮着亲戚李家的兄弟一起回家。
来的汉子自称李二柱,一般家里人都喊他二柱子,是李大伯联系的老人家的二孙子,最近冬季没事在县里做一点杂工补贴家计,最近接到家里传来的口信,听说李家的二兄弟要过去自己家里体验什么耕种,正好快要到春耕的时候,干脆就提前几天辞工来到李家,看看有没有可以帮把手的地方。
李家家风清正,虽然老家人不读书,但也是一样的品格,不是那种有个有钱的亲戚有事没事就会上门打秋风的性格,若不是李二柱特意上门来帮着带人回家,李家甚至不知道李二柱过来县城打工了。
“你这孩子,过来县城怎么不过来和叔叔伯伯说一声?”李大伯虽然满意老家人的朴实,但也不免觉得自己被当了外人,这时代一个家族的人都讲究亲如一家,因此李大伯忍不住说上李二柱两句。
李二柱被说了也不生气,憨憨地摸了摸后脑勺道:“我们之前都在老家的县城打零工,这两年正好这边县城有了码头,多了不少打零工的机会不说,工钱也高了不少,所以家里人才过来这边。我过来前爷爷就说了,没事不要麻烦您!说您每次招待起来都太破费了!我们是过来工作的,又不是走亲戚的,没必要让您家知道,我们才没说。”
李二柱的爷爷是李大伯的长辈,在族里排行老六,面对长辈,李大伯当然说不出什么不对的话,只能不停的道:“六叔这也太见外了!太客气了!”
李二柱只是憨笑:“说起来咱们一个村子都是亲戚,就算我们家近一点,别人家也是不算远的族亲啊!如果大家都过来,您这边怕是一年到头没得闲了!如果有事情,我们肯定不会客气过来求您帮忙,但这不是没事嘛!没必要麻烦您家啊!”
李大伯无奈,只能让媳妇和儿媳妇们帮忙安排李二柱住下,等过一两天再出发。
蒙萌一家自从穿越过来之后,接触的都是城里的小市民,这是第一次看到古代的农家汉子,好奇的蒙爸不由带着王棠凑过去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乡野生活。
当听说平日里耕作的一些辛苦和天公不作美的时候血汗白流的时候,蒙爸和王棠不由咂舌,一方面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而感慨,一方面也是同情即将经历一遍的李二仪。
准备好了之后,李大伯雇了一辆骡车,放上带给老家老人孩子的礼物,便让李二仪跟着李二柱出发了。
至于蒙爸?有李二柱在,他也不用浪费时间过去一趟了,不管是给孩子们改卷子还是好好复习准备明年的秋闱,都是需要时间的事情。
李二仪跟着李二柱坐了一整天的骡车,因为车上东西多,所以行进地是比较慢的,路上歇息了一晚第二天才到了老家李家村。
一道村子里,李二狗就受到了目前村子里辈分最高的长辈六爷爷的欢迎,隔着老远看到六爷爷的身影之后,就听见六爷爷声如洪钟般的大嗓门喊道:“二狗子回来啦!”
“六叔公喊我嘛!”
“六爷爷是在喊我!没听说是二狗子吗!”两个小孩应答的声音也很有穿透力。
李·二狗子·仪:这个村里到底有多少狗子!绝望!
绝望的二狗子哥哥李二仪暂时告别了蒙萌的生活,打发掉这个学问没问题的哥哥,剩下的便宜弟弟们和蒙爸、王棠的学问可就成大问题了。
两小弟学习的时候,在蒙萌的压迫之下,蒙爸和王棠也跟着学了学,只是背书的速度是赶不上两个小弟了,但是所幸院试的考试内容中帖经的部分不多,乡试更是没有帖经这种考试形式,所以蒙萌也没有强求两人要将书本内容背的滚瓜烂熟,只是要求要知道每句古语的意思和出处罢了,毕竟这时候的科举最喜欢考的就是截搭题。
所谓截搭题,是因为之前几百年前人科举题出的差不多了,考官不愿意仿照前人出题,可是这四书五经内容就那么多,考试范围就那么一些书,怎么办?于是上面找半句下面找半句,截搭在一起作为一个题目来考考生。
这种情况下,对于考生对考试内容熟悉程度的要求就很高了。所以即使蒙爸已经不需要面对帖经这种题型,但是也要熟读书本内容并背诵重点段落。
对于纯粹的理科生蒙爸和一直是个文科学渣的王棠来说,这种事情有多苦逼就不用多说了。
众人陷入了苦读的海洋,期间李小弟和李三才都通过了府试,成为一名光荣的童生,两人的事迹已经变成了县城家喻户晓的地步,要知道从吊车尾逆袭童生,只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怎么不让人疯狂?
疯狂的众人开始不停的打听两人的学习方法,甚至隔壁邻居还过来说,有人想买通他们观察李家兄弟平时在家里究竟是怎么学习的,这种是暗地里的方法。
明面上,很多秀才、举人和巨贾家庭都带着礼物来拜访,希望可以指导一下家中不成器的儿子的学习,就连县太爷风闻之后,都下帖子邀请了李家大伯三兄弟,想和三位秀才探讨一下有没有特殊的教书育人方法,毕竟每年县里面能考出多少个秀才、举人、进士都属于文教之功,而文教一事关系到县太爷的政绩,一旦做得好了,升官指日可待。
李家大伯三兄弟能说什么?只能老实交代说这事都是自己家里小辈的功劳,县太爷当即表示不信,李家大伯三兄弟年级不大,如果是他们家里的小辈的话,那么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十岁,这么年轻怎么可能这么厉害?不相信的县太爷要求要看一看教案和教学现场。
听到这个要求,李家大伯和李家小叔都犹豫了,没有一口应下,蒙爸虽然没有想到点子上,但是看到犹豫的哥哥和弟弟,自然也不会莽撞开口邀请县太爷去家里观看。
只是,没有想到点子上的蒙爸脑电波难得和县太爷重合了,看到不开口应承自己要求的李家大伯三兄弟,县太爷不由问:“是有什么问题吗?李家老弟们难不成是想藏着掖着?要知道这文教事业做的好也是有功劳的,到时候我一定会把诸位的功绩报上去,诸位日后不管是想结交文人、想去大儒那里拜师还是日后考中了想要补官,都是有好处在的。”
县太爷自认为自己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也算是为了李家人考虑了,不料李家大伯和小叔两人还是面露难色。
“诸位莫不是怕把方法说出来之后,县里学生的竞争力强了?难道想等家里人考上科举再说吗?可是等你们儿子都考上了还有孙子,难道打算当作李家的不传之秘?不能也不愿意拿出来兴盛我们这一县一府之地?”县太爷问这话的时候,已经带了一点怒气,觉得李家大伯三兄弟有点不识好歹,这方法还不一定能保证他们考上进士呢!再说,就算考上了,没钱没人脉的,排队补官要排到什么时候还说不好,哪里有自己建议的靠谱?
听到县太爷隐含怒气的问话,李大伯知道不好好解释是不行了,只能艰难地回答道:“太爷您误会了,实在不是学生们想要隐瞒,而是这家里的小辈是个女娃!这男女大防,她教一教家里的兄弟和她自己的相公儿子也就算了,这外人实在是不方便见!”
县太爷闻言,顿时一惊:“女娃?怎么可能?你家怎么会让女娃读科举的书?不应该学些女戒、女则、诗词歌赋便可以了吗?科举的书籍这么枯燥,还有女娃喜欢读?”
县太爷自己也是有女儿的人,别看他只是个七品小官,主要是因为还年轻,才三十来岁,县太爷的父亲在京城里算是一个不小的官,为了孩子结婚读书方便,儿子女儿都放在了京城父亲家里,县太爷的女儿在京城也可以算是一个闻名的才女,因此也不会对李家教导女孩读书感到诧异,只是在县太爷看来,科举这么枯燥的事情,并不需要科考的女孩子怎么会读?就是自己女儿,也只喜欢读一些诗赋、杂文、游记、话本啊?
听闻县太爷的疑问,李家大伯一行人露出了牙疼的表情。
没错,自家小丫是没太喜欢读这种枯燥的东西,但是架不住她只读了几个月就赶上人家十几年,自然还感受不到其中的枯燥啊!
第41章 我教全县考科举
对此, 李大伯只能无奈地回答县太爷:“这给我家李三才和李四象做辅导的确实是家里的女眷, 她也不是对于科举的内容多么感兴趣, 也才学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辅导了一下两个弟弟。”
“这才学了半年, 辅导两人就有这种成果?”县太爷一脸你莫不是在驴我的表情:“要知道我之前和官学里的夫子们了解,这李三才和李四象两人之前成绩一直是稳定在吊车尾啊!现在不过区区半年就考上了童生,下一步院试可期, 结果您说是他们两读了科举书不到半年的姐姐辅导的成果?”
“莫说您不相信,学生我原本也不相信的。”李大伯解释道:“刚开始我家侄女说是为了以后可以更好地教导孩子,想学一些科举的内容,我们便将一些必考的书籍列了单子让她看看, 期间她经常会来请教我和家弟一些问题,那时候我们就发现她学习的进度特别快!当时我还以为她是囫囵吞枣读了读, 结果考了考她,发现她只要是之前问过问题并且读完的书,全都能应答如流, 当时我就惊讶了。”
“是啊是啊。”李小叔在一旁补充道:“我家侄女读了一段时间之后,过来和学生我以及大哥说她可以教一下要考童生和考秀才的哥哥弟弟, 她觉得自己已经融会贯通了, 教导他们没问题。当时我和大哥还不相信, 觉得侄女只是读了两三个月的书而已, 会读书不一定代表会教书, 但主要是三才和四象这两个孩子根本不可能考得上童生,我们也就让侄女试了试, 结果您也看到了。”
“这,这,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啊!”县太爷感慨道:“这自古以来,不管是神童还是天才少年,确实是有很多闻名青史的人物,但是女子读书如此厉害的,倒是鲜少听说,如果您家这个是儿子,怕是现在连进士也考上了!”
“谁说不是呢?我们兄弟几个也在惋惜她不是男儿身啊!一身才华也只能在后宅教一教兄弟子侄。”李大伯附和着县太爷的话说道,这也是李大伯内心的真实想法,要是侄女是个男儿身,那么从小开始读科举的时候就能显现出来天赋了,李家若是有此麒麟儿,还有什么可以忧愁的呢?
县太爷沉吟了一下,现今男女大防严重,已经不是魏晋时期咏絮才女谢道韫可以外出讲学的时候了,李家也不是什么食不果腹的贫民之家,确实不适合让李家女儿出来教导学生,只是这不讲课,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她把相关教学方法分享出来呢?
“这不能让您家女孩出来讲学,确实是可惜,哎,不知道这办法能不能拿出来分享,别人仿照着教导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县太爷沉默了一会儿,还是不甘心地问道。
“对于这一点,我有点想法。”沉默了一晚上没说话,都快把蒙爸憋坏了,听闻县太爷的问题,蒙爸立马开口道:“我们可以让小女用笔名出书啊!书里面可以详细说明相关的学习方法,并且除了学习方法的书籍之外,也可以让她出一些习题集和解答思路之类的,我看之前小女教导她两个弟弟的时候,教的比较多的就是方法和习题!”
“若能如此,那便再好不过了!”县太爷闻言顿时眼前一亮,出书和出习题集这办法可以啊!立马打蛇随棍上道:“那就要麻烦你回家和令爱说一下,希望她尽快将手稿整理出来,为了防止令爱的笔墨外流,要辛苦你们誊抄一下,到时候我让县衙的匠人和县里的书商去您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