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怎么包销嘛,组织学生去看,写观后感,各个单位组织单位人员去看,写观后感,反正国内人多,多来几回票房就起来了。
这也是后来国家取消了统一包销的这个政策后,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制片厂渐渐都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
祝小嘉听到陈导演这么说,心里的那颗石头落了地。
她问:“那如果我想跟着您学……”
要不是为了在陈导演面前刷存在感,祝小嘉也不会坚持这么久的小童星事业。
陈导却摇了摇头。
还不等祝小嘉问,陈导演便说:“你如果真的想进入这一行的话,不如试一试备考首都影视大学,说不定,你还能入白导的眼。”
白导是目前国内非常有名的一位导演,在圈子里也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了。
同样是跟着老师学习,如果祝小嘉能进白导的眼,在他手底下磨个两年,肯定比跟着其他人能获得的裨益更大。
说着,陈导演勾起嘴角,威胁祝小嘉道:“你可比其他人占了太多先机了,先不说你都跟我们制片厂的人混熟了,对电影的拍摄过程也算如数家珍。你哥还是个天生的演员苗子,还有童京那小子,你要是说一声,他估计一分钱片酬不要都能陪你玩儿。这些东西,别说那些新人导演了,就是我当年也没这么好的条件啊!
祝小嘉,你十年之内要是混不出个名堂,出去可别说我认识你!”
被陈导演这么一说,祝小嘉突然觉得亚历山大:“陈导,您别这样,我还小,将来能不能考上首都影视大学还不好说呢。我就是来跟您谈谈人生理想,您怎么还逼着我立军令状啊!”
陈导不管祝小嘉的这番话,眯着眼睛算计着:“跟我装什么装,小丫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多精?我也不指望你一出来就拿个奖什么的,你争取一下,嗯……你大学毕业之前要是拍不出来一部电影就等着我把你最丑的镜头拿出来让全国观众欣赏。”
祝小嘉:“??”
“不是,陈导,您……您这是干嘛呀?”祝小嘉震惊了。
陈导“呵呵”一笑,一副看破一切的样子:“没办法,我也只有这个可以威胁你这个小丫头片子了。你从第一回 拍电影开始的那些胶片,到现在都还留着呢。”
经过这几年的相处,陈导演算是明白祝小嘉这小丫头的唯一一个弱点了。
当初第一部 电影的时候还没觉着,后来陈导越拍越觉得怎么这丫头越来越好看了,后来才发现祝小嘉跟剧组的打光、化妆师都搞好了关系,她还跟化妆师传授了很多“家里长辈才知道的不传之秘”,把整个剧组的颜值都提高了不少。
别说祝小嘉和她哥哥孟存锐了,就连虎头虎脑的童京都被拍得漂亮了不少,更别提那些电影里的群演了,现在外面观众提起他陈导演来,说的都是“那个电影里所有人都特别好看,比其他电影主角还好看”的导演,这名声传得不小,弄得有几个女演员见到他就问他什么时候能拍拍她们。
连童京他爸都给他打过电话,暗示他童京是个男孩子,没那么肤浅,对相貌没有那么在意,让他不用特意关照剧组给童京加美化效果。
陈导演:……
难道他就是那种肤浅、在意外貌,让剧组人员关照演员加美化效果的人吗?
那个肤浅的人明明是祝小嘉这个小丫头片子!
看着祝小嘉苦着一张脸的样子,陈导演心里暗爽不已。
祝小嘉这小丫头也算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了,几乎是在他手里磨了这几年出来的,以后祝小嘉要是出去混的不错,他脸上也有几分面子。
就说他那些同行们,在学校里当老师的不说,拍电影的哪个手底下有这么聪明的苗子?
不过要让陈导演来说,祝小嘉这个小丫头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上进心。
以祝小嘉这个早慧的性子,这条路大概是她早就选好了的,但是她愣就是憋着没说,一直等自己忍不住问她将来的打算她才跟自己和盘托出。
要是自己不问,她还真的打算一直不说不成?
也就只有拿着祝小嘉的弱点威胁她,才能让她激起斗志了。
童京要是知道了这番话,肯定又要酸溜溜了。
他们这几年跟童京也有联系,不过倒也一直维持着距离。祝小嘉心知如果只是小童星童京的话他们大概可以交往的很好,但是童京的出身注定了他生活的那个圈子跟祝小嘉这样的普通人的圈子是不一样的,祝小嘉只想好好地跟自己家里人过日子,无心上去攀附。
所以直到现在,他们也只是圈内好友的关系。
对这点祝离又是不忿又是偷偷高兴,偷偷高兴是因为他一直觉得童京那小子简直比以前的孟存锐还油嘴滑舌,而且他还是电影演员,一看就是个油头粉面的花花公子。
他们家小嘉这么单纯的女孩子,要是被童京那个小子给占了便宜怎么办?
祝小嘉很想告诉她大哥,童京那个傻小子,只有被她耍的团团转的份儿。
至于祝离心里那点不忿就更好说了,孟存锐跟祝离祝原关系不错,早就把童京家里的那点子事跟他们说了。
在祝小嘉看来无足轻重的一点小事,祝离祝原却把童京给暗暗记着了。
第78章 078
78
不过祝离他们惦记童京也没用, 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太远了。
童京是个小童星,一直以来要不就是在学校里上学, 要不就是跟着剧组到处跑。
而祝离呢?
祝离很久以前就想着当兵了, 经过小何的指点, 他定下了考进军事学院的目标, 在这几年里他狠狠地用了功,再加上祝原的辅导,他居然真的考上了那所学校。
不过军事学校跟普通的学校差别还是很大的, 反正祝离考进这所学校以后是不能像普通大学的学生一样随意进出了。
祝原比祝离好一点,他学习成绩比起祝离来说一直名列前茅, 这次考上首都人民大学更是在所有人意料之内。
要说唯一让人惊奇的, 就是他居然报的是金融类。
祝建国本来开始还有些郁闷的, 因为祝原的分数要报个首都大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大家心里,全国最好的那两所大学,其中一所就是首都大学, 这个首都人民大学虽然也很好, 不过感觉还是没有首都大学出名。
祝小嘉只好给她爸解释,首都大学虽然是国内综合实力数一数二的,但首都人民大学的金融专业是国内的第一, 而且学校里的很多老师都各有身份来历。
不得不说, 祝原还是挺有眼力的, 在这个年代,虽然上头已经做出了要改革开放金融方面的禁制,但是不少人都还被之前的风气残余影响着, 对金融方面的热情并不高。
谁也不知道,十多年前的那场风暴会不会再次来临。
这些人的小心翼翼,更显得此时勇于吃螃蟹的人的出众和勇敢。
只要祝原继续像现在这样走下去,不久之后一定会有个好前程。
为了送祝离和祝原去上学,连祝建国都跟厂里请了假。
厂长知道他是要去送祝离祝原上学,批假批得非常痛快。
祝离和祝原都是食品厂附属学校的学生,他们考上首都的大学可是大大地给食品厂长了面子,就连夏城日报也特地给这两兄弟提了一句,还让祝建国说了几句他的教育之道。
而且祝离还考进了军事学校,现在的人都是以跟军人能沾上关系为荣的。
这一年,一部港剧在国内放映,一经播放就引起了极大轰动。
到现在电视机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仍然有些昂贵,但是这个时候的邻里关系还不错,许多城市居民都会到条件好家里买了电视的邻居家里去蹭电视看。
于是每到这部港剧播放的时间点,许多人就会准时蹲到电视机面前,眼睛眨也不敢眨地盯着电视看。
这个时间的街上都空了许多,几乎没有什么人影了。
偌大的城市,因为一部电视剧而万人空巷。
之前国内也引进过许多外国电视剧,那些电视剧也好看,但是那些毕竟都是外国人,怎么能跟香港同胞们拍的电视剧相比?
而且这部港剧讲的也是爱国情怀,这让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被吸引了,可以说一时之间,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阵港剧潮。还有些小孩子,甚至兴致勃勃地学起了片头曲片尾曲里的粤语。
祝小嘉也看了这部港剧,虽然以她后世的眼光来说这部剧仍有许多简陋粗糙的地方,但是放在这个电视剧的“蛮荒”年代来说却是难得的精品了。跟目前国内市场环境不同,香港的电视注重市场,并且完全不觉得这个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部剧吸引人,不光是因为它有爱国情怀,更是因为它拍得足够牵引人心。
陈导演后来和祝小嘉打电话,说起这件事,不由得发出感慨:“你看,当我们还在争执文艺还是商业的时候,他们已经比我们走得远了这么多了。”
虽然陈导演是拍电影的,但是对此也颇有感触。
陈导演说:“有个香港的导演要来我们这儿拍戏,小嘉,你想不想去他们剧组看看?”
“可以吗?”祝小嘉问。
陈导演笑了笑,“你要是想去当演员大概不行,但是你要是去打打杂,见见他们是怎么统筹剧组的,这个倒是没问题。”
剧组拍戏,除了导演演员、灯光摄影化妆这些班底以外,也需要很多打杂的剧务人员,这从来都不是个秘密。
祝小嘉连连点头:“我还挺想去看看的。”
陈导演又说:“你可想好了,你要是进去真的就是以一个剧务的身份去的,那边可没有人会看你年纪小给你特殊待遇。”
祝小嘉嘀咕:“您瞧瞧您这话说得,好像以前我跟您要过什么特殊待遇一样。”
关于陈导演说的那位香港导演,祝小嘉也听说过一点。
现在的香港人有不少是几十年前从大陆逃过去的,甚至直到现在还有好多人偷渡到香港去的,所以香港那边对大陆的印象一直不太好,觉得大陆又穷又落后。
不过很多老一辈的香港人,却对大陆有着深厚的故乡情结,这次这位来大陆拍戏的香港导演就是其中一位。
他是第一位来大陆拍戏的香港导演,此时的香港娱乐圈对大陆的态度还暧昧不清,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独身做出这种决定,就已经能说明很多东西了。
这部戏拍摄的时间正好差不多赶上祝小嘉的暑假,她顺利地混进了剧组,成为了一名不起眼的小打杂。
香港导演姓柳,这次来拍戏差不多带上了他的整个香港班底,从灯光摄影到一些演员,都是香港人。不过,他也选用了许多大陆的演员,剧组里打杂的剧务也大多都是大陆人。
香港人都讲的是粤语,祝小嘉倒是懂一些粤语,所以跟他们交流起来也不是很难,大部分的话都能听懂。至于她听不懂的,手舞足蹈甚至在纸上写,也都不失为解决办法。
不得不说这个剧组里的人,他们虽然是柳导演的班底,但是敢跟着柳导演在这个时候来大陆,要么就是十分信任柳导演,要么就是对大陆比较有好感,所以对祝小嘉他们的态度也很好,没过多久就跟他们混熟了。
不过剧组里的其他人就不像祝小嘉这样有一点点薄弱的粤语优势了,所以祝小嘉还常常被剧组里的大陆演员拖去当临时翻译,一来二去,她这个小打杂的居然混成了剧组里最受欢迎的人。
不过在这个剧组里,也有许多让人不那么愉快的地方。
剧组里有香港人和大陆人两拨人马,但是他们这两拨人马的吃住却是分开的。
说吃饭吧,大陆的演员、剧务,都是两边分别负责的,香港的工作人员和演员都是拿的外汇券和饭票吃饭,有一辆餐车装着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和肉,他们这些大陆的工作人员就只能吃馒头咸菜。
对这件事,剧组里好多人都有微词。
分饭的剧务也是个大陆人,不过他对这些话倒是态度很硬:“这个是上面的领导安排的,我也没办法做主。”
“可是人家香港人也吃不了那么多啊!”祝小嘉忍不住说,香港的工作人员并不多,每天餐车推来的饭和肉好多都没吃完,后来被直接扔了。
即使是这样,分饭的剧务也不肯把这些多出来的剩饭给同为大陆同胞的这些大陆演员和工作人员吃。
“你们是外宾吗?不是那你们就老老实实地吃你们的饭,跟我叫什么板呐!”分饭的剧务不高兴地大声嚷嚷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香港还未曾回归,香港人的国籍也是外国的,所以这批香港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待遇都是按照着外宾来安排的。
祝小嘉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剧组里的这些差别待遇居然是他们自己人搞出来的!
知道了这件事,这些演员和工作人员都不肯干了,堵在分饭的剧务面前,硬是要他给一个说法。
连香港来的那些工作人员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演员拍不了戏,耽搁的也是整个剧组,最后导演和制片人一起出面,总算是把这件事给压下去了。
可是祝小嘉却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
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目前国内百废俱兴,经济基础不说欧美了,连港台都比不过。
这个时候的人民群众们,对国外有一种敬仰惊奇的心态,他们震惊于外国人和港台同胞的生活居然那么高科技,那么时尚,也不免因为自己目前的贫瘠而感到自卑。
这股自卑使得国人对外国和港台的一切都有一种追捧的心理,甚至到后来,只要是带着外国、港台这些标签的东西,都比国内好,甚至成为了一个心理定式。
就像那个给剧组的两拨人马安排区别待遇的领导一样,有些人因为这种自卑而跪下去了,先不把自己人当人看。
要想等到这股歪风邪气彻底散去,还要等上很久很久,一直到国内的经济基础升上来。
在这个剧组的时间一转眼就结束了,不得不说,比起这个时期的大陆剧组,香港剧组确实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祝小嘉之前在阳城制片厂也待过好几年了,但是看到这些剧组工作人员的行动力时,还是能够明显看出其中的先进之处。香港的电视剧电影市场比大陆现在百废俱兴的文艺界更加成熟,虽然地方小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成熟的市场已经足以催化出完整的流程。
不过,他们这边倒也有些比香港人更先进的东西。
就是祝小嘉会的几十年后的化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