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带个弟弟好种田——白紫瞳
时间:2018-01-06 16:17:04

 
“都到屋了,赶紧给嫂子说说,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王氏是个急性子的人,看到罗秋韵慢吞吞慢悠悠的样子,便忍不住又催促一句。
 
 
“嫂子莫急!”
 
罗秋韵说着,又吩咐陈静给二人上茶。
 
 
“不喝茶,你赶紧说。”王氏看着罗秋韵道。
 
 
罗秋韵见王氏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不禁笑了,道:“嫂子,你先别急,反正有事都是好事。”
 
 
王氏白了罗秋韵一眼,道:“我能不急吗?这些天你家进进出出那么多人,也不知道干啥的,村里现在到处流言四起,说啥都有,也不见你给我报个消息,害我天天白担心,真是没良心的。”
 
 
“竟有这事?”罗秋韵脸色微变,虽然平时没怎么跟村里走动,但生活在这里,自然是不希望自家的名声因流言而遭到损毁。
 
 
王氏见罗秋韵脸色骤变,便知道她误会了,赶紧解释说:“一开始的时候是传得不怎么好听,不过,那都是跳梁小丑在背后捣鬼,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来你家的是天立他学堂的夫子和沈三少家的亲戚,自然没什么了。”
 
 
罗秋韵冷哼了一声,说:“这倒奇怪了,我罗家何时得罪了人?谁领的头在败坏名声?”
 
 
“来来去去就那几个人,爹已经警告过来,妹子,你倒是先别着急生气了,跟我说说把我和爹都找来,是不是有什么事?能帮的,嫂子绝不推迟。”
 
 
罗秋韵见王氏真着急了,便道:“嫂子,村长老伯,是这样的,当初承蒙大家关照,我们姐弟才得以落户于此,一直心怀感激,觉得自己也算是陈家村的一份子,看着大家生活不易,也有些于心不忍,便借着卤肉买卖跟鸿福楼的东家齐公子搭上关系。”
 
 
罗秋韵接着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齐东为人不错,可以信得过,便拿自家的另一份传家配方跟他交换,他终于同意以后就在我们陈家村收购鸡蛋。”
 
 
“收购鸡蛋?可我们没有那么多鸡蛋给他啊!”
 
王氏到底是个传统的妇女,见识有限,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不过,在一旁默默听着的没有说话的老村长却听出来了,他忽然眼前一亮,激动地看着罗秋韵问:“罗姑娘,你说的可是真的?”
 
 
“村长老伯,你觉得这样的事情我有必要骗你吗?齐公子说了,以后这事会交给刘掌柜派人来做。”
 
 
“好,好,好!”村长老伯十分激动地叫了三声好,这才接着说下去:“如此一来,村里就多了一门营生,以后的日子也有盼头,罗姑娘,我代表全村的乡亲们谢谢你,你是好人!”
 
 
老村长说罢,自顾在一旁乐呵,王氏却更加糊涂了,想不明白有人来村里收个鸡蛋也会变成大好事?
 
而且说得跟村里有莫大关系的样子,直到老村长和罗秋韵接着往下说,她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村长老伯过誉了,我只是想尽一份心而已,具体操作还需村长老伯您和嫂子们帮忙才行。”
 
 
罗秋韵说着,又将自己想到的办法说了出来,“我留意了一下,咱们村人口比较多,几十户人家,倘若每家每户都分散拿给鸿福楼,耽搁时间不说,还浪费人力,所以,我打算让老村长您出面把村里的鸡蛋统一收购上来,然后再跟刘掌柜约定好时间派人来拉走,不知可否?”
 
 
老村长沉默了一下,说:“方法好是好,但我怕家里几个孩子闹意见,而且,也没那么多人手……”
 
 
“这个好办,村长老伯该不会是以为让你收购鸡蛋就是白做工吧?要是那样我也不敢请你们上门了。”
 
 
“妹子此话何意?”王氏突然发问。
 
 
罗秋韵笑了笑说,“我的意思很简单,嫂子,你们给村里收购鸡蛋,自然不能白干不是?要是那样,谁会乐意,所以,我跟齐公子商量过,让他给一个稳定的价格你们,你们就用低于这个价格收购,那赚回来的差价就是人工费,岂不更好吗?”
 
 
“这……这样不太好吧,乡亲们会有意见的。”
 
王氏和老村长都有些犹豫,果然古人就是朴素。
 
 
“有什么不好,都是干活拿钱,没偷没抢的,再说,齐公子定的收购价可不低,只要你们沉得住气,不克扣太厉害,积少成多也能赚到钱,怕什么!”
 
 
“说得也是。”
 
王氏听罢罗秋韵的话,想想越发觉得可行,便忍不住嘀咕出来。
 
 
老村长见状,脸上也绽开了笑容,想必是同意的。
 
 
果然,未等罗秋韵继续劝说,他老人家便先一步拍板定下来了,“此事我同意了。”
 
 
“好,既然如此,还望村长老伯回去鼓励一下乡亲们,让大家多养一些鸡,到时候卖了鸡蛋就能贴补家里几个钱。”
 
听到罗秋韵这么说,老村长随后应道:“这是自然,我回去立即让老大、老二他们买鸡仔,顺便把这个好消息公布出来。”
 
 
“嗯,不过也要注意让乡亲们量力而行,毕竟养家禽有风险,顺便告诉大家养鸡的时候要注意防止疫病。”罗秋韵稍后补充道。
 
 
老村长虽然兴奋不已,但听到罗秋韵的劝告还是放在心上的,顺便问了一些关于防止鸡瘟等疫病的防御方法,这才踩着欢快的步子回家。
 
王氏离开时,也总算弄明白罗秋韵请自己过来合着就是给他家送钱来的,千恩万谢之后,也高高兴兴回去了。
 
 
接下来,收购鸡蛋的事情就由老村长出面跟鸿福楼那边商谈,罗秋韵并不出面,不过,将来的皮蛋生意有她四层份子,她就已经很知足了。
 
 
这一日,天气骤变,屋外忽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罗秋韵领着罗天翔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一人一手拿着个黄橙橙的柿子在吃得正欢。
 
 
陈静从厨房出来看到了,不禁笑了笑,嗔怪一声,“小姐,你怎么跟个孩子似的,居然跟小少爷抢柿子吃。”
 
 
“什么跟他抢吃,那儿多着呢,我统共就吃了两个,反正放着不吃也会坏掉,干嘛不吃?”
 
罗秋韵反驳道,接着又劝说陈静,“不是我说你,趁着柿子熟了,你也赶紧去拿两个尝尝,可好吃了!”
 
 
未等陈静回话,罗秋韵身边的罗天立便抢先道:“是呀,静姑姑,柿子软软的,甜甜的,好好吃,你也吃吧,前几天小舅舅摘了好多好多,被娘亲放在阁楼里了,等我们吃完了,再让舅舅去外面摘!”
 
 
 
 
第二十九章  琐事
 
 
“好,好,好,静姑姑听小少爷的,得空就去拿两个吃,不过,这柿子湿气重,小少爷一下子不要吃太多哦,小心闹肚子。” 
 
陈静见一大一小两个主子都不卖自己帐,颇为无奈。
 
 
罗天翔笑道:“嘻嘻,没事的静姑姑,我一天最多吃三个,娘亲也说了,不能多吃,你就放心吧。”
 
 
陈静扭头朝自家主子看去,发现罗秋韵正对着自己点点头,便知道她有分寸,就懒得多说了。
 
 
外面小雨一直下个不停,气温也在降低,秋天就这样来了。
 
 
待到雨晴,天气好转,不少人家都开始秋收。
罗秋韵夏天种的那些作物,余彪领着新买的两户人家在忙,倒不用她自己出手,偶尔去巡视一下即可。
 
秋收没有夏收忙,只需把粮食作物采收回来即可,乡亲们自然也没有先前那般赶。
 
 
罗家只种旱地,谷物是佃农采收好交租时送过来的,不过,罗家人口少,交一次租就足够他们吃了,而且算上新买的两户下人以及余彪一家都尚有盈余。
 
所以,旱地产出的粮食,除了一部分留出来备用,多余的还需卖掉。
 
 
只是古代的旱作物不值钱,就这样运到永安城卖,也不见得有多少钱,罗秋韵觉得特别亏,不愿跟着村里草草卖掉,便想了个办法,让余彪一家和买下的两户下人帮忙进行加工。
 
 
当然,这次只是针对高产的番薯,罗秋韵让大家把九成的番薯做成番薯干晾晒起来,准备拿去找刘掌柜合计一下,看看能不能当零食卖,反正罗家跟齐鸣齐大少也算合作关系,这点忙他不会不帮。
 
 
至于其他,罗秋韵就懒得折腾了,玉米可以储藏,直接丢进粮仓里,花生则因为要拿去炸成花生油,罗秋韵一开始就没打算卖掉,所以更不用操那份心,不过,即便这样,忙完这些也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天气越发凉了,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很多人都开始增添衣物,一些比较勤奋的人家,如今每日都拿着砍柴刀上山砍柴准备过冬用。
 
 
罗秋韵虽然不用理会薪柴的问题,但她也没闲着,因为想到冬日没有青菜可吃,她正想办法准备把温室大棚给整出来,只可惜受材料控制,在屋后弄到的温室面积并不大,还是靠燃烧薪柴供暖的,也不知道将来产量如何。
 
 
好在只是供应自家吃的,面积小就小点吧,罗秋韵也懒得继续扩建了,再说,整一个温室大棚出来种青菜,这花费也不低,不怎么划算。
 
 
眼看着最后一步完工,罗秋韵便让买下的两户人家把地翻一番,开始试钟。
又过了几天,终于闲下来的罗秋韵忽然想起大山里的山葡萄,惦记着弄葡萄酒的她,再次让余彪父子组织另外两户人家的壮丁上山。
 
 
当然,少不了罗秋韵也跟着一块去的,因为没她带路可不行,倘若找不到那片山葡萄,岂不是白跑一趟了。
 
 
不过,这一路上,除了罗秋韵早前发现的那片山葡萄,余彪等人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一些,只不过比较分散,摘下来也就几个箩筐而已。
 
 
额外的收入罗秋韵也照收不误,等他们把发现的山葡萄都弄回来,又是一个星期后的事情了。
 
 
期间,因为储存的陶罐不够用,罗秋韵还让人再跑了一趟烧陶罐的庄户家,买了一大批回来。
 
 
山葡萄洗干净放入陶罐里,加入精糖,然后密封埋好,等发酵到一定程度再把渣滓捞出来,再放置一段时间,这山葡萄酒就酿成了。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触而就的,而且因为量不少,要不是有足够的人手帮忙,罗秋韵指不定要弄更长的时间。
 
 
秋天也是狩猎的最佳时节,忙完一切,空闲下来,又恰逢罗天立、沈伞他们休息,罗秋韵偶尔也会领着大家上山打打猎,不过,因为去得不远,到现在都没遇上什么大型猎物。
 
 
至于小家伙,像山鸡、野兔什么的,就不用说了,肯定有一些收获的,否则怎么吸引大家继续往山里钻?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在陈家村最热门的话题还是卖鸡蛋。
 
 
自从上次罗秋韵出主意让老村长一家长期收集鸡蛋,村里不少人家都养起了鸡仔,也有一些咬咬牙跑到外地买母鸡回来生蛋的,如今居然让他们把本钱赚回来不说,还小赚了一把。
 
 
这事一出,不少人都暗暗后悔,当初怎么没抢得先机,也买个几只老母鸡回来,那么现在赚到钱的就是自家了。
 
可惜,现在再来后悔也赶不及了,因为大家都知道鸡蛋贵,所以,愿意卖母鸡的人越来越少,便是有,那价格也不便宜,想捡漏自然不成,唯有把主意打到小鸡仔身上。
 
 
因为大家都知道鸡蛋能赚钱,乡亲们如今对待家里养的鸡仔跟种庄稼一样用心,其中最明显的是小鸡们的吃食变化。
 
 
以前大部分人家养鸡都是散养着,有吃的就喂一点,没吃的也不管,让小鸡自己出去找吃的。
 
 
现在几乎没有这样做了,一天两顿供着,几乎比人吃饭还准时,而且,因为听信了罗秋韵的话,不少小孩子、老人家能走动的,都会特意出去挖一些蚯蚓回来喂鸡仔。
 
 
其实不止是乡亲们,就连余彪和罗秋韵买回来的两户人家,看到村里有人给鸡经常喂食蚯蚓长得特别快,有空也自发出去挖一些回来给鸡场的鸡仔吃。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