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商媛——刘小刀
时间:2018-01-08 15:39:42

 
    季氏老宅,老夫人听说之后,当下便要叫人找来季忠去戈州找季恩,不料晚了一步,季忠比她还心急,已经动身去了。
 
    季忠直接找到季恩的府邸,他不在家,他便一直等着。此时黄爷还在戈州,心知这样的混人季恩不一定应付得了,便陪同他一起回府。
 
    季忠一见季恩的面,也不管还有客人在场,当下摆出大哥的架势,厉声道:“二弟,你我乃是亲兄弟,有这样的事你不像和兄长商议,反倒便宜了外人,是何道理!你不把我这个兄长放在眼里,难道也不把母亲放在眼里吗!”
 
    不孝的大帽子压下来,看你服不服软!
 
    季恩苦笑,亲兄弟?亲兄弟分家的时候让他几乎干干净净的出门?亲兄弟在他需要金银疏通关系上门求助的时候嗤之以鼻?亲兄弟在外面放出话去:他若能得到知州的位子,我这个‘季’字就倒过来写?
 
    季恩不想在黄爷面前太过没面子,压低声音道:“大哥,我们进去说。”
 
    季忠以为这是示弱,得意洋洋走进去。黄爷也要进去,季恩道:“让黄爷看笑话了,但这件事,还是本官关起门来自己处理为好。”
 
    黄爷也不是热心过度之人,闻言点点头,走了。
 
    季恩走进书房,季忠已经大咧咧坐在了他惯坐的椅子上。
 
    “大哥亲自过来探望,季恩不胜感激,但大哥方才说的话,恕季恩不明白,还请大哥明示”
 
    季忠冷笑道:“还装糊涂!你跟奸商勾结,买官卖地,挖掘银矿,现在全安庆就没有不知道的!”
 
    季忠面色不变:“季恩能升任戈州知州,是知府大人提携。大哥慎言,难道你说知府大人受贿了!”
 
    那是肯定的!但不能说。
 
    季忠又道:“你如何得了官位暂且不说,这戈州银矿你一早便知道是吧?不然那块地怎的这么快就挖出了银矿!”
 
    “这个就不知了。大哥知道,愚弟之前不曾在戈州任职。”
 
    “你肯定知道,我都打听清楚了,还有四妹夫,是一起来的。”季忠仿佛拿到什么证据一般。
 
    季恩好笑:“那买地的客商确实是四妹夫引见的相熟的商户,这有什么问题?”
 
    “你们之间定然有勾结!难怪你一穷二白就突然升了官,定然是他们助你了吧!然后你官商勾结,把银矿便宜卖给他们,你们坐地分赃!”
 
    这样说似乎也没什么不对,但,跟他有关系吗?
 
    “大哥,你不辞辛劳老远跑来,就是来指责我的吗?我倒不知大哥是如此公正廉明之人。大哥若有真凭实据,大可向知府大人或者更上面的大人检举,我忙了一天很累,熟不奉陪了!”
 
    “站住!”季忠见他要走,隐隐感觉这二弟脾气渐长,不是那么好拿捏了。几步走过去道:“一家人何必闹得你死我活。你肯分一杯羹给四妹夫,为何不能给大哥一份?一笔写不出两个季字,你孝敬了母亲,母亲自然会看顾与你,来日官场之上,也多了人照拂于你。”
 
 第九十九章 江陵新风尚
 
    早知兄长母子贪财,看不起四妹夫却还恬不知耻索要人家的银两,如今要到自己头上,季恩只感觉一阵反胃。
 
    “四妹夫有没有份额我不知道,即便有,也是他跟人家生意上的合作,跟我没关系,我也没理由强迫人家拿出来什么。倒是大哥要管管几个侄女,大老远的跑去江陵求经书,在山上寺中就敢吵起来扰佛清净,实在不是大家闺秀所为!”
 
    “我的女儿轮不到你来说教,今日不谈别的,只说这银矿,你给是不给!”季忠目露凶光,似乎季恩敢说一个不字,他就要翻脸一般。
 
    季恩冷笑道:“大哥也是为官之人,这地已经卖了,又不是我买了,还能收回来不成!”
 
    “好,你等着!”季忠气急败坏,推开季恩摔门而去。
 
    季恩心里翻腾不已,倒不是怕季忠使什么手段,季忠有哪些门路他知道,根本撼动不了自己头上的知府大人。大人没事他就不会有事。再说自己升迁也算得上名正言顺,他原本治理的州县政绩不俗,论资排辈也早该他升了。他唯一担心的是,季忠会不会狗急跳墙,暗中给李钊他们使手段。
 
    季忠回去后自然使出浑身解数要搬倒季恩。有些人就有这种劣根性,见不得身边的人比自己好。他先找机会见了知府,说季恩不孝不悌,不配为官。知府自然不鸟他。且这位季大老爷的名声不怎么好,知府身为上官自然要护着自己的下属,不然岂不是自己眼光不好。给季忠讲解了一通兄友弟恭,重点是“兄友”。
 
    此路不通,季忠又找了曾经一同竞争戈州知州一职的其他官员,想让他们举报知府收受了季恩贿赂。该官员看季忠的眼神像是看傻子,他疯了吗,检举知府,那不是连他们自己也拖进去了!季家大老爷脑子给驴踢了吧!一通乱棍,季忠大老爷被一群布衣仆从轰了出来。
 
    季忠也是给急昏头了,这一通棍子叫他清醒了不少。都是士族官宦,谁又比谁好拿捏?要捏也该捡软的捏啊……
 
    李钊很早就回了江陵,第一次亲眼见到银矿石,李钊心里激动不已,特意拿回一小块给两个孩子看看。只是这样丑乎乎的石头实在没什么看头,兄妹看了几眼就没兴趣了,枉李钊宝贝一般揣了一路带回来。
 
    休息了一晚上,李钊次日便去了各铺子上巡视。待走到盛福源珠宝阁,进门便吓了一跳。不久前从黄爷手里挑了不少好货色摆在店里出售,怎么都没了,遭贼了!掌柜连跑带颠迎上去,一脸的笑纹能夹死蚊子:“东家,东家大喜啊,你带来的那些宝石,还有没有货,快,再进一批,供不应求啊!”
 
    “啊?”
 
    “店里几乎售罄,大小姐把她手里的让出来,不到一天就抢购一空!东家,快进货啊!”
 
    这是怎么回事?李钊一时有点脑子不清晰。
 
    李媛送出的十来颗指甲盖大小的宝石,红色的最贵,大约百两上下,其他价值不等,平均几十两吧,也就送出去价值几百两的东西。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阮文烟看得上的人,自不是眼皮子浅好占小便宜的。他们自认跟李媛不算熟,便想着找路子还回人情。加上这宝石确实难得,不需多想,呼朋唤友齐聚李家珠宝阁,几下就搬空了。李媛也喜欢这些小东西,但急于撑起粮食铺子,便把自己的拿来卖了。银票都已经到手了,四千五百两。
 
    李钊顾不上追究贵女们缘何心血来潮买宝石,第一反应便是追到刘铮那里看还有没存货,黄爷还在安庆未归。只是贵女们买空了李钊的铺子不够,很快发现黄爷铺子里有一样的东西,所以黄爷哪里也卖的很好,存货也不多。
 
    刘铮不好让李征失望而归,便把存货都给了他带走,李钊感激不尽。此时心里才盘算起来,这一趟他出了两万两,黄爷给了他价值三万的货物,其中一半变成宝石已经售罄。这样粗略一看,另外一半的货物几乎就是纯利润了!难怪人都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才不到一个月功夫,一万多的银子要到手了,这还不算戈州的银矿!
 
    李媛这几日忙碌的很,诗社的小姐们回去后,短不了吟诵几句,有心人便记下了,四下里打听是哪一位大才子的新作。罗妤近水楼台,直接问到了钟先生头上。钟先生不费心思便猜到是李媛所为,会心一笑。洛云郡主终于在江陵扬名。
 
    洛云郡主,闺阁之中便素有才名,后来嫁人生子,便专心相夫教子甚少出风头。即便福至心灵来了诗意,也仅仅是写出来自娱自乐,甚少外传。洛云郡主的夫婿工部侍郎程田与钟先生素来交好,无意中便听他说起,起了爱才之心,托程田偷偷拿出了一本。
 
    钟先生读了一辈子书,身上有着读书人特有的执念,觉着这么好的诗词不该埋没,打定主意要劝说郡主将诗集刊印成册流传于世。郡主知他好意,又实在不想安静的生活被打扰,便提了要求,其一就是现有印书局的字体她都不喜欢,她的诗,必要女儿家优美的字体来书写。其二便是流传之初不可透漏她的名字,如果大家都喜欢才可以公布,避免身份产生影响,从而忽略她的文采。
 
    钟先生都答应了。
 
    现在,钟先生感觉时机已经成熟,这些诗作的流传他没有推波助澜,是人家姑娘喜欢,忍不住抄了去送人,然后大家都喜欢,传颂。
 
    不过几天功夫,洛云郡主的诗句已经成了闺阁女子集会之时开口必谈的话题。又因阮文烟等四大世家最尊贵的小姐成立诗社的事已经传开,且入社的小姐大都带着新做的宝石首饰出面,让人隐隐感觉这股风起十分新颖又独特。谁脑子里没有几句洛云郡主的诗句简直不敢开口说话,没有一两件宝石饰品简直不敢露面。
 
 第一百章 没钱
 
    饰品好说,虽说一时稀缺,价格贵了一些,但总算还能买到,能预定。诗句就不好说了,据说诗社的小姐人手一本手抄的诗集,个个爱不释手,借阅都不舍得放出手。人们便奇怪了,不过一本诗集,哪里买不到?
 
    然而书铺里真的买不到。想要附庸风雅的人急的抓耳挠腮,比他们更急的是书铺的老板,掌柜,这么多人来打听的诗集,刊印出来一定很好出手,只要找到诗集原本。
 
    去哪里找呢,世家里的小姐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不是还有钟先生吗!
 
    钟先生直言,诗集可以刊印,但只能用李媛使用的字体。
 
    印书局确实有各种字体供人选择,但没有李媛这一手小楷啊。若想刊印这本诗集,还要重新打制字模,说实话,似乎不怎么划算。然而印书局不止一家,这家在犹豫,另一家已经迅速的做出反应,登门拜访李媛。希望李媛提供一份她手书的诗集,好让他们拓印下来,回去制作字模刊印。
 
    这家印书局也是考虑了一番,他们可以走关系从其他诗社成员手中拿到诗集,但钟先生已经点出了这么一个人,自然有他的用意。钟先生官场失意,在这江陵城却是无人可比拟的士林大儒。枉顾他的意思获取小利,后果可能是在这江陵城根本混不下去。
 
    这家老板是个精明的,因为钟先生正是打算以此来回报李媛,感谢她帮洛云郡主的诗词扬名。李媛在李识的陪同下见了来客,得知对方来意,顿时了然。将手中剩余的诗集交付与来人,而对方决意留下五百两银票作为补偿。
 
    李媛收下了,这是钟先生的谢意。然后上街买了块雕工精美的砚台,托李识转交,钟先生也笑纳了。
 
    没有一句话的沟通,合作愉快。
 
    然而李媛的字体还是引来小小的波动,一些闺阁小姐慕名而来,由诗社中人牵引,想向她讨教一二。李媛毫不藏私,在她看来,字体不过书写方式而已,无需隐藏。如此一来,消耗掉许多闲暇时光,李媛还有许多事要做,只好与她们约定时间来访。
 
    李媛此举,纯粹助人为乐,却引来一些不好的猜想,有人说她沽名钓誉,有的说她借机攀附世家小姐。阮文烟听说气不过,跑来告诫她不要再接待那些人。李媛不过笑笑:“随他说去,我自己想做什么,跟他们有什么关系?”阮文烟道:“还怕你会生气呢,没想到你小小年纪,比我还想得开!”
 
    送阮文烟出府,正巧遇上李识回家。阮文烟便站在路边,略一低头算是问好了。
 
    李识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到阮文烟正脸。有些慌乱,忙低头道:“阮小姐好,多次听舍妹提及,多谢对舍妹颇多照拂。”
 
    阮文烟笑道:“照拂不敢当,媛儿年纪不大,倒是比我还懂事多了,相识以来,都是她在照拂我。”
 
    “是吗?”李识不好意思的笑笑。见她们要走,让到一边。
 
    李媛和阮文烟手拉手走出去,李识目光紧随其后,冷不防李媛突然回头。李识忙低头,转身快步走开。
 
    送走阮文烟,李媛见了来汇报情况的小海。得知粮铺开张一切顺利,心总算放下一半。小海忙不过来,将自己村中的几个兄弟好友找来临时帮忙,几人干的都很卖力。小海考虑,要不要收下他们做伙计。
 
    李媛道:“你看着合适就留下吧,武二爷的人早晚会走的,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人支撑才好。”
 
    这是将大权交托给小海了,责任重大,但也是考验。小海想了想又道:“听武二爷的人说,秋末是收粮的好时机,农户们刚刚收获,正是粮多价低的时候,此时宜大量买进囤放,待冬日严寒和春初青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卖,一年的赚头就有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