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些灯最终被点燃缓缓升空的时候,那连绵不绝的灯火带着林溪的所有歉意,慢慢飞起。
一盏又一盏,都是林溪想告诉林筝的未尽的话语。林溪紧紧拉着谭湛的手,看着这些飘摇的灯火,漫天飞舞后终于引入云层不见。
“林筝,对不起!”林溪用了最大的力气最大的嗓音在最后的最后朝着天空大喊。
她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荒地上,她有些觉得脱力然而内心却是久违的轻松,她终于说出了她一直以来想说的话,也终于在内心原谅了自己。
内心的伤痛并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愈合,但她会小心翼翼带着这些伤痛,和身边这个男人,一起一步一步朝前走,去迎接明天的灿烂阳光。
一整个周末,谭湛都陪着林溪,去弥补她沉睡失去的那六年时光。如今新的一周,得到郑台长的首肯以后,谭湛便要投入林溪这期专题的策划和准备中去,林溪也很懂事,她几乎不遗余力地陪伴在谭湛身边。
这也是她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谭湛进入工作状态以后的模样,他认真而忘我,专业而细致。林溪拿着他做出的策划案初稿,第一次对新闻媒体工作者放下了长足的偏见,心中充满了万千的感慨和敬佩。
谭湛的方案,兼具了新闻需要的爆点,也无时无处不体现着真实,在他的设计下,他请求林溪提前录制一段大提琴演奏的视频,《艺术回廊》节目的一开篇,便用林溪独特的大提琴演奏唤起人们的记忆,继而他便会告知众人,这段演奏并非早年录制,而是就在节目开始的前几天!林溪没有死!
林溪看着这份方案,她几乎不用猜,也想得到节目播出那一天,谭湛这一句话会造成什么样轰动的效应,它会如一粒泡腾片一般,撒进平静的水里急速翻腾起来,然后彻底改变水的质地、口味,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引来网络无法计数的热议、质疑还有无数的讨论和不可置信;会像一场台风过境,席卷走人们以往对林溪车祸的一切固有认知,而林溪知晓,自己便会站在这场台风的台风眼中,平静地看着它席卷一切,为她塑造一个全新的世界,重新把林溪的人生还给她。她会被关注会被讨论会被围堵也甚至会被攻击,可是只要身边有谭湛在,林溪就觉得自己能够迎接一切的困境和磨难。
除了这场车祸残酷又血腥的真相,按照谭湛的方案,他会一步步引导舆论,去反思去回想,他爱着林溪,但也绝不会因此全然偏袒林溪而变得不公正,相反,他的策划案里不偏不倚的让林溪都有些怀疑这位真的是自己男朋友吗?
对这期专题,谭湛根本不想仅仅停留在车祸真相上,他不想把节目做成一期八卦解密或者成为别人茶余饭后谈资满足自己窥私欲的东西,他想要挖掘更多:多子女家庭对其中个别孩子的偏爱和袒护因而对另外孩子造成的伤害;对孩子某一方面天赋的培养是否就能忽视孩子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常识的教育?社会是否太过偏袒所谓天才而从来忽视了那些在自己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工作的普通人?天才固然有他们独特无可替代的贡献,但平凡人支撑社会运作的点点滴滴难道就不值得赞扬吗?遭遇重大灾难变故后,除了身体上的康复,人们是否常常忽视精神上的康复?而针对林溪用林筝身份生活时候遭受到的攻击诅咒,谭湛也提出了思考:网络暴力是否应该予以立法制裁?社会是否应该更加健全福利保障制度教育体系,帮助那些因大病中断生活的人重返社会?以及最后,对那些有虐待、支配孩子作为赚钱工具没有尽到监护责任的家长,是否国内应当出台政策剥夺他们的监护权并且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谭湛一边准备材料一边觉得以林溪专题引申开去,能探讨的问题实在太多了,他不得不进行取舍,精益求精,在有限的专题节目时间里做到最大化的深入,把一切真相剖白给观众,但又不能太过,节目是需要懂得留白的艺术的,所有问题的探讨又不能太过刻意,必须点到为止,没有观众喜欢看说教一样的节目,因为说教也并没有用,你无法叫醒那些装睡的人,你只能去唤醒人们内心想要思考的种子。
这样全身心埋头准备了一周,谭湛才终于做出了令郑台长也颔首而自己也觉得满意的答卷,他也最终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当天惊险地完成了所有素材和节目的录制。他把所有资料都交给了老徐和郑台长,自己也终于不再神经紧绷,既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那对节目最终的结果和反响也不应当再有忐忑和遗憾了。
大概是无债一身轻,录制完毕以后,谭湛反而迎来了自己最为轻松的时光。离开播还有几天,这也是他和林溪最后能抓紧的只属于彼此的时光。
老徐看了谭湛录制的节目母带,即便他在工作上一向精益求精甚为挑剔,但面对谭湛这份“答卷”,他竟发现自己也完全没办法挑出刺来,破天荒的,他喝了几口闷茶,大手一挥,给谭湛批了几天假。谭湛走出他办公室的时候,老徐还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好干,以后可以做社会新闻的题材了。”
短短一句话,没有什么花哨的装饰,但却是语重心长的带着厚望和期待的,谭湛自进入星灿以来,是第一次听到老徐用这种语气和自己说话,他的内心感慨万千,而除了感慨之外,也是对自己的自豪和一种付出终于得到回报的愉悦。他知道,老徐这一次是真的认可自己了,也是第一次把谭湛当成是自己团队中的一员了,他拍自己肩膀的动作已经像是对待熟稔的下属,而不再是曾经那样疏离和充满距离感了。
走出星灿大楼的时候,谭湛被室外明媚的阳光刺了一下眼睛,那一刻他甚至有点恍惚,曾经的他也迷茫过,也在老徐对自己冷眼旁观时失望过,也在旁人对自己“公子哥”的标签和偏见里愤怒过,然而这就是人生啊,不论是谁,富有或贫穷,男人或女人,都会经历风浪和困顿,可以迷失可以痛哭可以愤怒可以怨恨,但永远不能放弃,只要捏紧拳头,坚定地斩破那些荆棘,穿越迷雾,那风浪的尽头便是灿烂千阳。他和林溪,谁又没有走过黑暗呢。人生于这个世界,相比宇宙,又渺小又短暂,但又蕴含了无法预计的力量。
谭湛突然有些释然,他一向渴望的在新闻媒体界的成功,此刻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对林溪的专题节目,他已经尽力而为,做了自己作为新闻人应该做的一切,他已经没有遗憾,这是第一次,他对努力过后的结果,也不再那么苛刻的有必须胜利或成功的要求。在很多年以前,当他不顾反对选择投身新闻业的时候,他就有最坚定的信念,那不是自己在新闻业内出人头地,而是坚守新闻的理想和良心,一个真正的新闻媒体人,应该永远不断努力去追求真相,去挖掘人性,不畏艰险去报道黑暗,但又要让人们永远知晓光明将永远不灭,谭湛第一次开始接受自己或许并非会成为一个独特而知名的新闻人,但即便只是万千新闻从业者中最普通的一员,也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会一点点的努力,一点点在自己的新闻岗位上奋斗,让新闻真相一点点的大白于世,让公平正义得到一点点的改变,让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一点点的变得更好,一点点的去温暖那些绝望的人,一点点的去帮助他们,虽然这一切可能十分缓慢,也可能每天的一点点努力,根本短期内看不到结果,但谭湛知道,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他将不断这样一步步走下去,因为这才是那么多年前他选择以新闻为业的初心。
谭湛穿过马路,他本来准备去马路对面的一家琴行买一点松香,林溪昨天和他说过,松香没有了,导致她怎么都觉得琴弓摩擦琴弦发出的音效都有些不同。然而刚穿过马路,他却被不远处广场上的人群吸引了注意力。那是一片市民广场,平日里虽人流量也不少,但像今天这样,开始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驻步的情况并不多,他好奇地瞟了一眼,便忍不住也朝那里走去了。
他看到了他的林溪,她穿着黑色的大衣,正拿着她的大提琴,旁若无人地坐在广场的中央,也不顾他人的侧目,心无旁骛地开始拉起她的大提琴。
从她琴弦上传来的是海顿的《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而从周遭为她的音乐所驻足的人群来看,这恐怕并不是她在这里演奏的第一支曲子了,刚才的停顿也不过是两支曲子之间她休息调整的片刻。
谭湛并没有出声,他只是也站在人群里,安静地听着她演奏。
她说过的,提着大提琴在街头卖艺,原本一直是她想尝试的事情。谭湛也多半理解,她原本无法实现的缘由,那时候她太出名了,光是演出的日常就恨不得排满到第二年,甚至一周内,就要连续在七个不同的国家或城市演奏,她根本没有时间娱乐,更别说去街头卖艺了,何况她的经纪公司也不允许,她在随便的街头演奏,极有可能引发轰动,她的粉丝会蜂拥而至,人群一多,便会给当地带来安保压力,经纪公司也惧怕在混乱的环境里会伤害到她的安全。
而现在不一样,在谭湛的节目播出之前,林溪都还不完全是林溪,她还是一个顶着普通人身份的女孩子,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在街头就这样随性地拉大提琴。
来往于广场的大多并非古典乐爱好者,然而音乐是有灵魂的,也是有共性的,不管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阿姨,还是那些年轻人,都为林溪的音乐所驻足,她从来这样,不管是大剧院演出,还是这样一场街头演出,都拿出了自己十二万分的力气,把自己整个灵魂扑到大提琴上一般地用力演奏,而那么拼命演绎的音乐不会不动人。
围着林溪的人越来越多,但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人嘈杂推搡,甚至大家都忘记了拿出手机拍视频,她的音乐就拥有这样的力量,悲伤又安宁,激烈又平静,矛盾又温柔,谭湛轻轻侧头,才发现他身后的女孩早已听得脸上满是泪痕。
这就是林溪啊,他的林溪。
谭湛就这样安静地站在人群里,看着他的女孩,他知道他演奏的有多投入,那是只属于她的曲子,她注入她的情绪,她的人生,她的疼痛,她的欢愉,她的黑暗,还有她的光明。
一曲终了,林溪终于抬头,似乎心灵感应般,她一眼就穿越过那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了站在其中的谭湛,她收起了大提琴,朝他微笑,然后不顾众人的目光,拨开人群,跳进了他的怀里。
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却紧紧相拥。周围的人群这才似乎反应过来,也不知是为了林溪刚才的音乐还是为了此时他们相拥的爱情,周遭响起了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这自然远远比不上林溪曾在各大剧院听过的观众鼓掌那么多那么响,然而林溪却觉得这是她这辈子截止到目前为止听过的最美妙的掌声。
林溪靠在谭湛的肩头,她又哭了,而她轻轻抬头的瞬间,才发现不远处已经有了绽放的早樱。
春天来了。这是她人生里所拥有过的最好的春天。
作者有话要说: 全文完完完~~~~~
☆、尾声+后记
尾声我永远的舒曼先生
很多年后,3月12日还是这座城市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日子,在几年前的这一天,出了一个惊天的新闻,多年前被认定为车祸中死亡的知名大提琴家林溪竟然并没有死,3月12日她的生日那一天,她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拿着她那把举世闻名的大提琴“舒曼”,演奏了舒曼的《梦幻曲》。
而与此相应的,制作这期节目的新闻主播一战成名,整座城市都在一天之间知道了他的名字。谭湛,一表人才英俊非凡,一时之间,他的名字变成了这座城市少女们心心念念的字符。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们并不知道的事,比如这位一战成名的主播和“死而复生”的大提琴家在节目播出的前一天,已经秘密结婚。人们所知道的只有是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年,林溪重回古典乐舞台,并强势推出自己创作的最新大提琴曲专辑《致我的舒曼先生》,乐迷对她口中的“舒曼先生”身份多加猜测,有乐评家认为是那位德国音乐家舒曼,也有人认为是曾经收藏林溪大提琴的那位署名“舒曼先生”的收藏家,但只有林溪自己知道,这首曲子,她想要送给的,是她那位每天早晨在她身畔醒来的男人。
他是她的爱情,她的信仰,她的光明,她永恒的舒曼先生。
---全文完---
后记:
故事动笔的时候是2016年的12月,所以故事的开端也是12月,写完故事的时候和故事里的时间也一致,3月初。故事写的非常顺利,但大概是第一次,我竟然在最后结局的时候,有一点不舍得。
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是因为在创作完以钢琴家为主角的《我的巴赫先生》后,对古典乐题材还有些意犹未尽,一直觉得大提琴家非常高贵有气质,所以选择了大提琴题材。故事开头的忠诚度测试情节很早就在我脑海里有过构思,我比较喜欢开头有那样轻松喜剧感的情节,而小土狗的故事在我现实生活里也有迹可循,那段日子我捡了一条小土狗养在院子里,并且长着长着发现我的小土狗是个拥有“地包天“小龅牙的狗,后面很多情节也多是现实中的事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比如2016年去了荷兰,特别喜欢荷兰冬季的室外滑冰场,虽然我自己没尝试,但在滑冰场外面看了很久很久,奇幻蘑菇也是在去荷兰之前,在法国的朋友和我极力推荐的,他曾经去荷兰第一件事便是去尝试了这种轻微致幻作用的蘑菇,不过我这个比较怂,又怕会不会有后遗症,所以所以是没有尝试的……故事里吃完奇幻蘑菇以后的感受其实来自那位朋友。但在阿姆斯特丹天天晚上去红灯区溜达一圈确实是我做的事……还参观了红灯区博物馆,觉得涨了很多知识……故事里的北海道也是我12年去过的地方,但可惜去的时候不是冬季,没能滑雪,更没能看到小樽的雪灯之路,这大概会是我未来想继续去一下的旅行地吧。
另外故事里也有不少杜撰的部分,比如说:“‘舒曼‘就是林溪的演奏用琴,那是一把1714年制的大提琴,上一任主人是法国著名大提琴家孟克尔。”这段描写里的那位法国著名大提琴家孟克尔是不存在的,是我胡诌的,请大家也不要当真哈哈哈哈。但是故事里有一些关于音乐家的八卦是真的,比如迷恋屎尿屁的莫扎特。(希望大家以后还能继续直视莫扎特,他还是一位很伟大的音乐家的……)
这个故事最开始其实我设定的比较简单,因为只是很想写一个以前知名的人,遭遇意外昏迷好几年再醒来发现物是人非的故事,但是真正构思起大纲来,又觉得这样未免太简单了,故事不够百转千回不够立体,所以设定成了一对遭遇车祸的双胞胎,而车祸也是另有隐情……
另外以前的故事我对男主角的事业描写会比较少,但是现在觉得男主角和女主角一样重要呀,一个爱情故事里,女主角在成长,没理由男主角不成长吧?所以给了谭湛一个新闻梦想,也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正直热血忠于理想的人,可能因为现实里遇到的这样的人比较少,所以对笔下的谭湛还是挺偏爱的,谭湛这个名字也不是我想的,是有一天随手翻资料发现有一个客户叫谭湛,名字不错……就顺手用了……谭这个姓很有气质啊,湛,湛蓝,觉得一听就有很干净很澄澈很阳光的印象。另外大部分故事里,男主角家境优渥没什么其余烦恼,但是现实里其实不管多富有,富有的人还是也会有自己的困境呀,我那些继承父母企业的同学们,也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的,其实人生也没有旁人想的那么容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阶层当下的困境和烦恼,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必须自己奋斗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