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他就要把母亲的灵柩葬回峨眉了,孙眉忍不住怅然。
“孙哥哥,怎么还傻坐着,赶紧休息啊。”孙眉脑中思绪万千,严暖回来却催促他赶紧上床睡觉。
孙眉含笑听着这从小喊到大的称呼,唯唯应是,熄灯躺下,可怎么也睡不着,在这夜深人静之时,忍不住回想起自己这辈子。
小时候的委屈,少年是的迷惑,等他成年之后,母亲为他取字望梅,孙眉有些不高兴,“望着万梅山庄”,难道母亲还没有忘了那个男人。他名义上的父亲曾在他周岁的时候送来玉剑抓阄,三岁之后也送来师傅让他跟着习武,可孙眉十分厌恶习武,就算他在那些师傅的教导下,武功在江湖上可算二流,可一直不喜欢。等到少年时明确表示不愿走上习武之路后,万梅山庄就没再派人过来了。如此狠心,如此绝情,让年少的孙眉怎么不记恨。
一个人长成什么样子,和他的父母有很大关系,尽管孙眉十分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要么成为和父母相似的人,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要么成为和父母截然不同的人,孙眉愿做后者。如果每个习武练剑的人都是那么冷酷无情,不顾道义,那他一辈子都不想追去武道。
可万一他的母亲是取“忘记万梅山庄”的意思呢?当初孙眉忐忑想着,即便希望渺茫,仍旧忍不住心存侥幸。
被心中翻来覆去的思绪困扰得不行,年少孙眉终于鼓起勇气找师父求救。
“望梅,是望着峨眉山吗?孙师妹当年十分遗憾,辜负师伯美意,又未曾在他膝下尽孝,十分愧疚。”严立德捋着胡子道。
“不是峨眉山的眉,是万梅山庄的梅。”孙眉不高兴道。
“就算是万梅山庄,你摆这幅脸色做什么?”严立德笑道,单亲家庭的男孩子总是希望自己一夜长大,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母亲,可他的想法与母亲的想法截然不同,想象与现实更是天差地别,这恐怕就是这段时间孙眉情绪不高的原因,严立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试图引导他说出原因。
“母亲难道还没忘了他吗?那样不负责任的男人,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我能让母亲过上受人尊重的好日子。”孙眉到底年轻,被老师引诱几下,就不设防说出心中所思所想。
“哈哈哈哈……”严立德哈哈大笑,没想到剑神的儿子居然有这么可爱的时候!好吧,这个孩子几乎是自己教导长大的,和自己的儿子差不多,可一想到他那酷似西门吹雪的脸上有如此生动的表情,严立德还是忍不住心中笑意。
“师父!”
严立德摆手喘着粗气,安抚快要炸毛孙眉,笑道:“好了,好了,不笑了,不笑了,咳咳,咱们严肃认真谈一谈。”
“首先,孙师妹是个十分果决的人,我当初和你说过,她生下你刚做完月子,一天没耽搁,直接离开了万梅山庄,当初她与西门的感情肯定更深,她都没有犹豫。当年没有犹豫,现在更不可能动摇,所以你担心她放不下西门大可不必。孙师妹为人我了解,你更了解,不过你如今一腔怨气,可感受不到,我来给你分析分析:孙师妹一直没再嫁,摊子还越铺越大,绝不是因为她还念着西门,或者顾忌你,她只是单纯不愿再嫁。现在她忙着自己的事情,比嫁人龟缩内宅快活的多。”
“再来,我觉得我们该谈一谈你对西门的看法,我发觉你好像对他十分不满,为什么?难道因为他少来探望你吗?西门每月都与你娘、与我通信,关心你的生活起居,又为你收罗合适的武师傅,合适的兵器,虽不常现身,可我敢肯定这些东西都是他亲手准备的。我曾与你说过,一个人以你不能察觉的方式关爱你,并不是不爱你。能和我说一说,你为何这么排斥他吗?”
“可他抛弃了我娘和我啊!”孙眉忍不住高声道。
“原来如此,你以为那是抛弃。”严立德颔首,把当年的故事缓缓讲来,总结道:“所以,西门是一位人品高洁、重情重义之人。他修的是无情剑道,入了那一个境界,能否堪破不知,多少岁月不知,当初他十分尊重你母亲的意见。若是她想留在万梅山庄,能指使万梅山庄的所有势力,得到应有的待遇。若她离开或改嫁,西门也有大量财物嫁妆相赠。西门绝非不负责任的小人,江湖上不会称一个小人为剑神,这外号还是武宗陛下叫出来,你要相信。再不济,你总得信我交朋友的眼光,西门是我的至交好友,你不信他,也该信我。”
孙眉从小生长在京城中上层官员圈子里,思维模式更加靠近传统士大夫,并非他父亲寄望成为的江湖侠客或武功高手那样。孙眉心思太过细腻,所以才用普通官宦人家的模式去套江湖中人的模式,若是做官的老爷无故休了他原配夫人,自然是品行低劣,可西门吹雪和孙秀青不一样。孙眉想了想,师父还是值得相信的。再说,她母亲也不是大家闺秀,能在京城置办诺大产业,她可不简单。
“难道我真的误会他了?”孙眉死鸭子嘴硬,明明心里已经改观。
“可不是。不说西门对你的关心,你母亲这些年置业顺风顺水,在江湖上也没人找麻烦,不正是他提前打过招呼,用剑头给你们母子撑腰?”严立德笑道,西门吹雪是个十分优秀、有情有义的好男人,决不能让他儿子误会!
“我再问一问母亲……若是误会了,我会向他致歉。”孙眉不好意思低头作揖,他心中已经信了大半。
“好,好,你冠礼在即,他肯定会来的。”严立德也不急这一天两天,只忍不住叮嘱道:“你再考虑一下是在朝中做官,还是闯荡江湖,以武入道。你天赋卓绝,又有先辈前人指导,可谓得天独厚,若走上你父亲当年路,定能一战封神,万古流芳。不要顾虑你母亲,她不需要你拼命,甚至改变志向心意为她赢得尊重,到目前为止,谁会不尊重她呢?满京城的百姓都要竖起大拇指夸她!”
严立德十分感慨,子承父业,剑神的儿子不喜习武总觉得怪怪的,严立德甚至有些心虚和愧疚,别是自己拐了人家好端端的习武苗子吧。
到了正式加冠的时候,西门吹雪果然来了,经过一番友好谈话,成功解开父子心结,孙眉那“沉稳中一丝忧郁”的神情也消失了,引多少女子哀叹。
严立德没料到的是解开心结畅谈之后,孙眉还是选择进入朝堂孙眉而今虽然明白了,可一直都是一入朝堂为目标,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是以官宦人家长辈做模板,他清楚自己的长处。
更让严立德没想到的是,玉罗刹的突然出现。“本座的孙子都让姓严的拐走了!”严立德一身雾气报随着鬼魅尖利的,惊得孙眉大叫道“孙子?我有祖父,我不知道!”
等着给孩子行冠礼的孙秀青、严立德、西门吹雪面面相觑,忍不住异口同声问道:“你没告诉他吗?”
三人来回看了一眼,才知道三个人都没说,孙眉长这么大居然不知道自己有祖父!
闹了一场笑话,玉罗刹更是不消停,上蹿下跳,全无西域诸国无冕之王的矜持。
现在,孙眉想起当年的笑话也是忍俊不禁。冠礼过后,父亲并未有让他改姓的意思,即便闹得最凶看上去最不好惹的祖父其实也通情达理的很,对这些并没有异议。
孙眉睡不着翻身,借着朦胧的月光,看着陪伴了自己一辈子的妻子,忍不住勾起嘴角。他果然是最幸运的,父亲、母亲有本事又疼爱他,祖父更是溺爱,他还有个厉害师父教导,顺带还拐带了小师妹,人参赢家不外如是。当年孙眉求娶的时候十分担心,自己大了师妹十多岁,真怕有一天走在她前面,现在孙眉万分感激父母赐予自己绝佳的武功天赋,习武强生健体、益寿延年,现在自己六十多岁,妻子五十多岁,看上去已经十分般配了。
孙眉再想想此时的近况,他虽辞官丁忧,但小舅子还在朝堂上,并不担心朝政,这次回峨眉山归葬母亲,峨眉那边有苏少英舅舅帮着安排,京城这边他们带走年长的孙子,年幼的就让他们去严府,反正儿子们都宦游在外,让孙子带尽孝道便是。
如此再思考了一圈,觉得万无一失了,孙眉才沉沉睡下。
第115章 诸葛安人世家
再次回到这间神秘的书房中,眼前的迷雾好像散去许多,后排的书架依稀可以看见,想走过去看一看,却仍然被无形的屏障拦住。严立德看了看旁边书架上的史书,有《明史》这样的综合性书籍,摆放在这里,想必其中有严立德的一席之地,也有《严立德传》这样专门为他立说著书的,翻看一下历史朝代,发现是后三百年一位他不知道的学者所写,应该是平行时空的事情吧,因为写书人的朝代、名字,他都没有听说过。
严立德翻开《明史》,与严立德所在时空不同,此书并非推翻明朝的王朝所编撰,更加可信。此间《明史》也分本纪、志、世家、列传和书、表、史论间杂。严立德果然在世家这一栏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并不吃惊,自己能站在这里,已经能说明问题了。看来他之前的推测不错,他能更进一步,所以看到得更宽广更清晰,排列在书架上的史书也更全面。
严立德心想,这一定是某个时空的中国人发明的这个游戏,史书不是中国人独有,但这种纪传体断代史的题材,还有这几百年后再修史书的举动以及这而里面的评价,无一不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密码。国人讲究盖棺定论,更讲究“公论久而后定”,一个历史人物死的时候,同时代的人会给他评价,后世的人也会给他评价,这两者相加,才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字。有活着不显达于世,死后却如日中天者,如陶渊明;也有生前光芒万丈,死后遗弃万年的,比如宋徽宗。
在这间书房,已经有不同朝代的人对“严立德”展开评论,看来他这一生没有浪费,终于走入了史书的正统核心。
下辈子就该是本纪了吧,严立德如此妄想道。
…………………………
此时是宋哲宗元符二年,改头换面的诸葛安人已是镇北军统帅,巡视边境,近日正在雁门关调研。正史上山西并不是全境都在北宋控制之下,可谁叫有诸葛安人呢,他深受宋哲宗信重,独揽北境兵权,全权对抗大辽。宋哲宗还是均国公的时候,诸葛安人就与他交好,帮着他从宫人所出的皇子,一步步晋封国公,晋封延安郡王,甚至成为皇帝。别以为宋哲宗当年年纪小,就记不清事情,能做皇帝的,都是异于常人的天才。哲宗登基之时才九岁,高太皇太后把持朝政,朝臣上朝之时,面朝高太皇太后,背向哲宗,这种屈辱,哪个皇帝受过。当时还是诸葛安人劝他“忍一时之气”,与他分析朝局,“陛下年纪尚小,即便从太皇太后手中夺过权柄,依旧无法亲政,权柄交付与臣子和交付与太皇太后孰优孰劣?何不蛰伏,积蓄力量,以图一鸣惊人。太皇太后已是何等高龄,又以女眷之身妄图朝政,天下志士谁不鄙夷,陛下只需静观其变。”
果然,元佑八年,高太皇太后去世,登基八年,蛰伏筹谋八年,十六岁的宋哲宗开始亲政。诸葛安人与哲宗同岁,亦在十六岁那年远赴边境,驻守雁门关。而今回头一看,又七年过去了,诸葛安人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名声大震,成为继杨继业杨无敌之后,镇守雁门关的又一无敌将领。诸葛安人麾下的镇北军威慑范围西与西夏接壤,北与辽国相交,东至大海,势力范围从太原一直延续到天津、秦皇岛一带,他最大的野望是收复被辽太宗命名的“南京”,他喜欢那座城市叫做北京。
在朝中,哲宗也借“绍圣绍述”的机会,全面恢复新法,诸葛安人也在其中掺和一脚,把之前改的乱糟糟的军制又重新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改了过来,他如今身兼河东路转运使、提刑使,财政权、司法权于一身,更重要的是他还坐拥三十万镇北军,镇守北宋边防,遏制辽国和西夏。
而今已经是元符二年了,诸葛安人站在雁门关的城墙上,望着北方的大辽,南边的北宋都城汴京,还有西边的西夏,不知在想什么。
身边亲卫提醒道:“大帅,有汴京消息传来。”
诸葛安人走下城楼,快马去了将军府,他并不常在雁门关驻扎,他的大本营在太原,那是他最熟悉的地方。只是诸葛安人身负军职,常在镇北军管辖范围内巡视,近日刚好到了雁门关。
诸葛安人拆开信封一看,是端王赵佶的书信,信中写了汴京的繁华热闹,感言若无诸葛安人这样的忠臣干将保家卫国戍守边疆,就没有他这样的宗室贵族在汴京享福。同时还回忆了他们小时候一起读书玩乐的情景,情真意切,似乎要让人看得红了眼眶才算达到目的。信中还附了一副汴京市井图,画中有他出生的地方——神侯府。不愧是书画绝世的赵佶,一笔一划一言一语都说在他的心坎上。
诸葛安人从暗格中取除这些日子得来的书信,哲宗以朋友之名写来的书信、端王赵佶、简王赵似、燕王赵俣、越王赵偲的书信,宰相章惇的书信,向太后的父亲光州团练史向经的书信,还有……兄长诸葛正我的书信。
诸葛安人看着这一列排开的信件,才恍惚发现自己真的“红了”,哲宗病重,推立新君的当口,这么多人给他写信,都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如今哲宗无后,新君的人选就在其同父兄弟中,神宗皇帝现存五位皇子,除了有眼疾的申王赵佖,其他四王都给他写信了,还有朝臣、外戚,甚至家人。
诸葛安人长叹一声,再次拆开哲宗的书信。哲宗在信中追忆他们幼时情景,感慨天不假年,若是再给他二十年,不,只需要十年,他就能击溃大辽,让西夏、吐蕃、大理臣服,开创远超太祖的基业。他们君臣相得,已经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不是吗?可惜,老天就是见不得人好,他顽疾在身,只得考虑继任之君,并征求他的意见。诸葛安人感叹,果然还是太年轻,他们之间的情谊还没被时间与空间消磨干净,即便他如此功勋赫赫,哲宗皇帝依旧愿意相信他。这是他三辈子以来,碰到的第一位仁义君主,让诸葛安人如何不感念。
诸位皇弟的书信没有特别,都千方百计想和他拉上关系,让他为自己说话。再有就是章惇,作为丞相,他对新君也有自己的看法,依礼依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他认为端王赵佶柔媚轻浮,难当大位。向经则代表外戚说话,向太后是神宗原配皇后,哲宗无子,备选的皇弟都是她的庶子,作为嫡母,向太后在新君人选上有很大的发言权。“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这话出自向太后之口,即便是哲宗也不能反驳,神宗究竟说没说过这样的话,只有去地底下问他了。向太后摆明车马支持赵佶,这是端王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