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闺女好,她才能真心孝敬父母。当父母的跟压榨苦力似的,让自家闺女光干活,却没有得到平等待遇,那她嫁人后不想着娘家,也是父母造成的,不能全怪闺女。
队长听了这番话,打算以后要端正态度,注意不要一直让闺女干活,也得让儿子干活。可不能让自家孩子生出怨气来。
队长媳妇却不知道丈夫为啥喊儿子端饭,自从闺女能帮着干家务,都是让闺女干的。她不由瞥了丈夫一眼,“毛病,就知道指使儿子干活,你咋不干?”
队长媳妇认为做饭端饭都是女人的事,不应该让儿子插手。
“闺女能干,儿子为啥不能干?以后家里的活孩子们都得干,不能只让爱菊一人干。”
“凭啥让儿子干娘们干的活,不行,以后他们娶了媳妇自然有人干,用不着他们学干家务。”队长媳妇振振有词地说。
这话倒是有些歪理,想当年他娘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不过,现如今不是情况不同吗,小谢那么聪明,说的话肯定有道理,能改还是改了好。再说闺女是自己的,对她好也是应该的。
“你这娘们真是,既然不叫爱国、爱党干,那也别攀着爱菊。每次都只让她干家务活,她能高兴吗?”队长皱眉。这娘们真是欠收拾,让她干啥听着就行,管那么多干嘛?
其实,队长骨子里也有点重男轻女思想。要不是谢怀谦提起这茬,祖祖辈辈留下的这种落后思想,还真是没人想到改变。
除非那种特别稀罕闺女的人家才会宠闺女,但是现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严重,就是城里人也是盼着生儿子光宗耀祖继承家业,很少有人主动让闺女继承家业,除非是没儿子没办法,或许会让闺女招婿。
“你说得倒是轻巧,现在不让闺女学着干家务活,将来嫁人怎么办,难道让她婆婆伺候她,想美事呢!哪有那样的好婆家,你给我指出一个来。”队长媳妇反驳。
媳妇这话也对,农村还真没有这样的婆家,谁家还能娶个啥都不干的媳妇回来供着。就说周娇,如果不是嫁给小谢,也不好在农村找婆家。别看有些大小伙子偷偷喜欢她,但真能把她娶回去的没几个,主要是婆婆那关不好过。
队长一时被媳妇堵得哑口无言,只好说:“算了,随你吧,别累着咱闺女就行。”
“废话,她是我闺女,我能不心疼她,说的我跟后妈似的,哼!”
谢怀谦回到家时,周娇和奶奶已经做好饭。
周娇迎上来笑问:“怎么今天回来的有点晚?”
“开会了,跟他们讨论点事。”
周娇体贴地把水盆端来,“赶紧洗手吃饭吧,都等你好大会儿了,再不吃就凉了。”
周娇就跟奶奶忙着摆桌吃饭。
周娇听从家里的意见,并没有像白梨花一样听学校安排,到服装厂去上班。
他们这个毕业班女生不多,周娇班里二十几个女生,被安排到服装厂和棉厂工作,去了都是当普通工人,谢怀谦便没有让周娇去。他认为去当普通工人,还不如在学校教学生读书好,赚钱多少无所谓,起码工作轻松离家近。
这不,吃过饭后,谢怀谦就跟周娇提起这事。
“娇娇,现在小学还缺老师,不如你去学校教书吧,这活轻松点。”
周娇洗着碗答应了,“行啊,你跟大爷爷提了?”
苏云秀说:“让娇娇当老师挺好,离家还近,这活也不累。”
“我也是这么想的,奶奶。不过我还还跟大爷爷提。今天我给村上提了个意见,这不商量到很晚才回来。”
周娇好奇地说:“什么意见?”
苏云秀也等着谢怀谦回答。两人的目光都投向他。
“我提出让全村孩子上学,学费由村里负担。”
周娇惊讶出声:“什么,让全村孩子都上学?”
“对,这不是村里有了副业吗,每年卖鸡蛋、鸭蛋就钱不少,学费却不贵,每个学生才花一两块钱。村里可以从搞副业的收入里抽出一些钱来供孩子上学,肯定没问题。”
周娇轻轻凝眉,想了想时下农村的近状,摇着头说:“恐怕有些人不愿意。”
谢怀谦却坚持说:“让孩子们上学可是为了下一代好,是为他们将来有机会找个好工作,或是能上大学。这事必须办成,就算有人不愿意也得办。”
苏云秀问:“你大爷爷和村里的干部什么意思?”
“他们都愿意。”
“也是,让孩子们上学是为了他们好。”
“不知道咱村的小学能盛那么多人吗,教室不够怎么办?”
“教室不够就再找房子,等有钱重新盖学校。”谢怀谦接着说:“这样需要的老师就多了,娇娇过去正好。”
当然,让媳妇当小学教师只是顺带的,他主要是想让村里的孩子有学可上。
周娇应下:“只要村里需要,我就去,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周娇心想:怀谦可真能耐,竟然想让村里的孩子都上学。如果不是他提出来,村里的女孩想上学可就难了。
像现在的农村孩子,基本就是上几天小学识几个字的多,能上到初中就算不错了。当然,要是能读完高中,绝对是家里条件不错、并且在家受宠的孩子才有的待遇。
怀谦可真敢想,现在就提出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真不知他咋想的。
虽然周娇知道自己是重生的,但跟新婚丈夫一比,她这重生的人反而像个渣渣,并没有想通过努力改变家里生活水平,也没有宏图大志帮村里干点事,跟废物似的。
周娇自己做不到,但她支持丈夫的做法。总归来说,上学是件好事,尤其对村里的女孩来说,更是能改变命运的大好事。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怀谦的提议,一般农村女孩多是在小时候就帮父母做各种家务;年龄大点之后,要去生产队赚工分;等到十六七岁开始,家里就给安排找对象结婚。结婚后生孩子、干家务、还要去地里赚工分,这样慢慢从一个花季少女,被生活折磨成膀大腰圆的大嗓门妇女,这一辈子庸庸碌碌过去了。
可是有上学的机会呢,说不定以后能当工人;几年过去之后,赶上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如果女孩努力有天分的话,还能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幸运的大学生。这之后的人生就不同了,国家给安排好工作,然后嫁到城里去,不用再在乡下任劳任怨地过苦日子。
谢怀谦的做法得到媳妇和奶奶的大力支持。
第二天,村里经过再次研究,决定了怎么安排孩子们上学,以后村里怎么合理分配副业产生的利润……
事情决定之后,肯定要向村民宣布这个决定。
村长让人敲响集合的钟声,村民都聚集到村委前的空地上。
周存福假咳两声,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乡亲们,今天召集大家伙儿来开会,主要是有个事儿向大家宣布。经过村委会研究决定,以后村里凡是年满六周岁——十六周岁的孩子,都要到村里的小学读书。”
当下就有人提出异议:“村长,女娃也让上学?她们都去上学了,家里的活谁干,谁做饭、谁喂猪?”
村长立马就说:“放学回去又不是不能干活,回去再做饭喂猪晚不了。”
“村长,你说的轻巧,我家有七个孩子,大的都去上学了,家里的活谁干,还有,上学不是得交学费?我家可交不起那些钱!”
“都先静一静,听我说完。”周存福一看他还没有宣布完,就有好多人跳出来反对,当下气得他紧锁起眉头。不过,他还是得把剩下的事说清楚:“大伙都静一静,我还有话要说。”
下面的人议论纷纷,跟鸭群似的哇哇乱叫,气得周存福一拍桌子:“都静一静,听我说完。咱村里的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
村民一听不用交学费,又忍不住开始讨论。
“还有这种好事,上学不用交学费?”某村民开始考虑,到底要不要沾这个便宜。
第89章
让孩子上学,家里的活就得耽误了;不让孩子上学,感觉有便宜不占,就跟傻瓜似的。这两厢比较之下,让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选择好。
然而,村长的话还在继续,很快让某些心存幻想的村民受到精神打击。
“咱们村现在每天能捡几筐鸡蛋、鸭蛋,每年能卖不少钱,以后孩子们上学的学费就从这里面出。”周存福大声宣布村干部决定的临时决定。
听到这里,底下的村民马上就嚷嚷着问:“村长,这样不对啊,我家孩子少,那不就吃亏了吗?”
这话一出口,那些家里有七、八、十几个孩子的人家情不自禁咧嘴笑了。
“对啊,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能跟家里七八个孩子的一样吗?村长,这样不公平!”村民抗议。
老是被村民打断他的话,村长也很无奈啊!
“都先别嚷嚷,听我说完。孩子的学费先由村里垫付,但是年底分红的时候会从各家扣出来。”
当时就有人大声喊:“村长,那我家孩子不上学了,我可不想年底被扣钱。”
“我再讲一遍,这事是经过村委会商量,共同决定的,都是为了咱们的孩子好。不去送孩子上学的人,以后年底不给发分红,一分都不会发。”村长下了死命令。
“怎么能这样,我不想让家里的孩子上学还犯法了?”有的村民愤怒不解地反问。
村长开始给村民讲道理:“村里做这个决定,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前程考虑。”
“你们想想,不管是工厂招工,还是部队招兵,还是选工农兵大学生去上大学,是选有文化的,还是选没文化的?”
村民甲说:“村长,这还用问吗?肯定是选有文化的!”
村民乙点着头声援:“可不是,要是大字不识一个,人家肯定看不上。”
周存福继续给村里人讲理:“就是这回事,人家城里的工厂都稀罕有文化的,没文化想进城根本不可能。为了孩子们的将来,你们必须让孩子上学,这是为了他们的将来,你们可不能耽误孩子的前程。”
“你说你们忙活一辈子都是为了啥,汗珠子摔八瓣死命地干,还不是为了孩子们,为了家里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咱村可不缺粮吃,就连细粮都不缺,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吃饱吃好吧,这还不行,还要考虑孩子们的前程……”
“村上做这样的决定,也是为了孩子们好。你们也别在背后说有的没的,谁反对也没用。”
周存福最后宣布:“家里有孩子符合上学年龄的,今明两天大人赶紧带孩子去报名,必须都送去。谁家要是不想让孩子上学,队里都统计好留底,年底分红就不分给谁。都得记住了,这可不时忽悠你们的,到时别说不分给你们分红,你们就到村上耍赖,那时耍赖也没用。”他再次强调最后一次。
“行了,大家还有没有意见?合理的就提出来,不合理就憋在肚里,别说出来让人笑掉大牙。”周存福大声问。
马上有个娘们扯着嗓子问:“村长,我家闺女也得去上学吗,要是我家大妮、二妮上学了,家里谁做饭?等咱下工再做饭,可是有点来不及了,要是耽误过午上工咋办?”
这确实是个问题。
谢怀谦在旁边给村长出了个主意:“村长,让学校调整学生的上课时间,可以让孩子们早点放学回家做饭。”
这个行!既不耽误上学,也不耽误做饭。村长马上把这个答案告诉底下的群众。
其中,大部分村民都是好的,都同意送自家孩子去上学。
谁不盼着自家孩子有出息,就算不上大学,以后初中或高中毕业在城里找个活也行。每次城里招工,都是找有文化的,从来没说找大老粗。万一招工被招上,那可就是吃国粮的人了,以后前途是光明的。
现在家里有余粮了,也用不着孩子们非得跟着下地干活,上学就上学呗。村里这样决定,确实是为大家好。所以,大部分村民都同意村里的临时决定。
有同意的,就有反对的。
反对的人大部分都是重男轻女严重的家庭。这部分人挤到村委临时摆排的桌子前,缠着村长说东话西,目的就一个,不想让自家闺女上学。然而,他们却同意让儿子去上学。
看来,问题的重点不是在于村里扣不扣分红,而是在于说服部分村民改变重男轻女思想,同意他家闺女上学。
那些稍微通情达理、重男轻女不严重、已经准备送自家孩子去上学的人家,就围在一边看热闹。其实,自从夏收过后,有的村民家里吃喝不愁,早已主动送孩子上学。起码小学开学时,学校增加了十几个新学生,有男孩也有女孩。
那些反对闺女上学的人,其中就有李招弟的爹妈。她妈撒泼耍赖,不想让自家闺女上学。她家宝贝疙瘩儿子去上学,爹妈一点不反对,因为李招弟的弟弟已经去上小学。
“村长,为啥非得让我家带弟和来弟上学?她俩可是闺女,长大后就得嫁人,我送她们去上学,真是吃饱了撑的,以后还不是便宜她婆家。我让她们吃饱穿暖就不错,还供她们上学,美得她们!”李招弟亲妈忿忿不平地喷着吐沫星子说话。
不仅李招弟父母抱有这样的想法,还有部分村民也是这样认为的。
“对,还有我家三妮、四妮和五妮,也不用上学。都多大了,好不容易养大能帮家里干活了,还得送去上学,多亏啊。存富,我跟你说,你们这样做可不行,闺女上不上学都行,这条得改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试着跟村长说理。
她提到的几个女孩,就是她家孙女。
周存福看着族中嫂子说:“六嫂,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现在什么年代了,国家都解放好多年了,形势早已变了,连主席都说,妇女能顶半边,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男女干活一样,受到的待遇也得一样。村里可都是贯彻执行主席思想,咱们是有觉悟的人,不能跟上面对着干。”
周存福好歹练出些口才,面对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嫂子,只能试着讲理。
“我觉得这事不合理,哪有非得让送闺女上学的。”
“嫂子,闺女咋了?你看我家的娇娇,我弟妹还不是送她上学,要是她大字不识一个,能找个城里的婆家吗?还有梨花,她现在已经被分到县服装厂上班,成了正式工人。听说一个月就能拿二十多块钱,等混成熟练工,还会长工资。眼下让闺女上学是不划算,可当上工人一年就能赚很多钱,以后还能找个好婆家。闺女过得好了,能不帮衬家里?”村长讲起现成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