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老太太骂完媳妇再骂儿子:“据说那些子铺子,薛家只有三成,有三成在李守中那个守寡女儿名下,当初薛家撑不起铺子拉了她合股,还有三成是二房那个玉哥儿,就是浣哥儿的小妻弟,你自己看看,你这个夫人干的什么好事!”
镇国公面上下不来,又不舍得打媳妇,抬眼瞧见水浣,顿时竖眼责骂:“既然有这事儿,你媳妇怎么不早说,她进门不是一天两天……”
水老太太顿时被儿子气疯了,一拐杖捶在儿子腿上:“你好有脸,舍不得老婆骂儿子,关他什么事?你知道人家怎么说的,史老君说了,惹不起宗室,舍财免灾,你听听,你们把宗室的名誉败坏成什么样子,我这老脸都让你们丢尽了,都不好意思再见太后娘娘了。”
镇国公只得回身骂老婆:“你说说怎么办吧?”
水母抽抽噎噎:“大不了我把铺子还给她也就是了。”
水老太太冷哼:“人家要你赔偿女儿的名誉,你那个铺子本来就是人家的,这也算诚意?”
镇国公没法子只得看着老母亲:“老太太您说怎么办吧,儿子听您的。”
水老太太冷笑:“你们不想进宫去挨嘴巴子,就老老实实还给人家一门亲事。”
水母拧眉:“亲事?水浣已经娶了贾元春了,他是太后赐婚无法更改……”
水老太太歪歪嘴:“小洒儿不是没成亲吗,你当初不是喜欢她,要说给水浣,如今说给洒儿不是正好。”
水母闻言惊叫:“这不成,她都十八了,洒儿才十五,再者,他跟晴儿……”
水老太太顿时一啐:“什么?她姐姐孩害得浣儿还不够,还要来害洒儿?我说你怎么把人接来住下就不走了,却是打的这个主意,趁早把那丫头送走,你想让他们兄弟失和,不再见面吗?你这个狠心的女人,从前还笑话人家苛待庶子,我看你待亲生儿子比人家庶子还狠!”
水老太太指着房门怒道:“你们给我滚出去,什么时候处理好了薛家的事情,什么时候来见我!”
水母走了,水老太太又气吁吁骂了几句方才住口。看着水浣只叹息:“看来我当初不该把你抱在身边教养,到如今害的你母亲疏远你,你放心,我闭眼之前,答应你的东西一定会给你,我就不信,我堂堂侯门千金,国公夫人,还护不住一个大孙子!”
水浣却笑道:“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孙儿能够理解母亲!”
水老太太颔首:“你是个好孩子,只怪那些有眼无珠的东西……”
水浣怕元春听见,忙着插话:“孙儿如今不再想从前了,我决定了,去太仆寺做寺丞,虽然名头不好听,但是胜在清闲,也没得危险。”
水老太太颔首:“这就好,找点事做消磨时光,免得一天到晚窝在家来东想西想。”
水浣笑道:“孙儿却不是为这个,孙儿怕将来被儿子瞧不起,被人说他爹是个混吃等死的老纨绔。”
水老太太顿时眉开眼笑:“什么,这么快就有了好消息?”
水浣抹着鼻子笑:“还没请太医,但是,春儿说她原本是月中的小日子推迟了一个月了,怕是……”
水老太太大喜,忙叨叨命人请太医过府诊脉,果然是喜脉,阖府大喜。
世子夫人虽然进门五年了,却只是生了一双女儿再没开怀,水老体态巴望重孙子眼睛都望穿了。
消息传回荣府,贾母大喜。
凤姐也是松了一口气:“一雀一蛋,大姑奶奶真是好体质!”
平儿抿嘴笑:“也没白瞎奶奶替她熬制的那些汤。”
从前只不过被忠顺王强迫一次就有了,这回又是进门有喜,难得水浣不计较她从前的事情,不得不说元春的命运不是一般顺!
贾琏闻言也安心不少,至少元春如今有了新的牵绊,不会再做白梦了。就是有什么举止失当,那也是水家的家务事,跟荣国府无关了。
三月底,卫家上门下聘,定下五月初八的婚期。
卫家下聘三万银子,史家基本拿不出东西来,史湘云根本就是空手上京。一件嫁衣还是贾母出的布料,她自己赶工绣出来。
迎春探春惜春并黛玉姐妹,一起动手替她绣了一床百子纳福被。
凤姐又命府里的绣娘替她赶制了蚊帐幔帐这些不仅要的东西,把卧房凑齐了。
凤姐便跟贾母商议,把之前贾母凤姐贾赦凑得三千银子,添上薛王氏甄英莲每人五百银子添妆,替湘云买了一个四百亩的田庄。
这一来,湘云的嫁妆就好看多了。
贾母命凤姐把所有东西摆出来参详,这才发觉,湘云的嫁妆里一件家具也没有。
女家上门铺床要铺在哪里呢?
第179章179捉虫
贾母想起当初史家的辉煌,再看湘云这般寒酸境地,顿时心酸不已,一夜无眠。
翌日,贾母召集几个孙子媳妇重孙媳妇商议。
贾母说道:“论理,我老婆子不该开口,却是想着湘云的身世,实在不忍心。错不该她又嫁进卫家,卫家那两个女人可不是好相与。我真是不忍心她被人作践欺负。”
“如今现买木材现下料,也来不及。我这么想的,你们各自回去搜搜库房,有哪暂时用不上的家俱,为主是卧房的摆设,不分好赖,帮忙把湘云卧房的家具凑出来。好歹帮着老祖宗把这桩事情办圆满。而后,湘云会记得你们的好,我也会补上你们的亏空。“贾母说的这般哀婉,且贾母要求也不多。
凤姐李纨心里都不好受,英莲可卿也想起自己的身世,感同身受。两辈媳妇便积极行动起来。
贾母虽说了是送家俱,凤姐李纨几个人也不好真的就送一件空家具。
可卿的家俱本来就是宁都府替她打造,说实话她也不敢做主送多,便挑了一对黄铜锁背的红木箱子,勉强收拾了大半箱子的锦缎布帛,又添了些针线,送给湘云。
李纨寡妇失业,送家俱怕犯忌讳,拿了二百两银子给凤姐,托付她出去买一两件家俱。尤氏闻听,也凑了五百银子给凤姐,托付她置办。
凤姐想着湘云对自己还敬重,对巧姐儿也亲厚,吩咐平儿搜了搜库房,收拾几件闲置不用的家俱凑上。
英莲则把客房的一张书柜送了来,又添上一对红木箱子,她嫁妆中古玩多,因此装了满满两箱子的古玩字画。
凤姐将李纨与尤氏的七百银子递给赵良栋,给他一张单子:“按照这张单子补足了,银子不够你贴上,从我账上走。”
平儿看了指指单子:“奶奶,还差一张拔步床!”
凤姐一笑:“这不归我管!”
这一日,凤姐将东西归置整齐了,请了贾母前来查看。分头说了各自是谁家赠送。
贾母老成精的人,一看就知道差了一大宗,只得命令鸳鸯开了自己小库房,把当初贾敏在家做姑娘时候睡的那张雕花的架子床抬出来,陪嫁给了湘云。
凤姐买回来的家俱都是空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黛玉几个姐妹看着不像,各自凑了些锦缎布帛出来,荣府上下齐动员,凑凑巴巴到给湘云凑出三十抬嫁妆。添上卫家的聘礼七十八抬,也有一百零八抬,也算是十里红妆了。
湘云出嫁这日,哭得花了几次妆容,她挨个儿给贾母贾赦邢氏几个长辈磕头,又与姐妹们依依惜别,直说她生而为人,不枉此生。
湘云出嫁这日的婚宴上,水母找到贾母,商议薛宝钗的婚事。
贾母心里不耐烦,却是挨着情面不好十分拒绝,遂道:“一辈人只管一辈人,她有爹娘,国公夫人还是跟他们亲自详谈吧。”遂使人招来薛王氏。
薛王氏心里已经肯了,却是面上端着,恨得水母心里直咬牙。
两个人都是人精,你来我往,一个真心要嫁女儿却要摆谱撑面子,一个气得要命,却害怕婆婆面前不好交代,只能忍耐。最终几番磨合达成一致,定下日子,交换了草帖子。
这日媒人带了水三爷的生庚八字上门求亲。水家十分轻慢,礼物从简,金玉布帛四盒礼物,水母也不亲自上门相看,且让官媒代送宝钗一支凤钗了事,求亲的大雁竟然是木头雕刻。
薛王氏差点要翻脸悔婚,却被宝钗拦住了:“妈妈真的如此,她们正好如愿。”
薛王氏顿时哭了:“我的儿,他们这般作践,你过门如何过日子呢?何苦呢,咱们还是听从老爷的,挑一个举子吧,如今那些落榜的举子甚多,你挑一个顺眼的,捏在手心里过日子不好吗?”
宝钗坚定的摇头:“我这一辈子就吃亏在门第上头,我绝不能再让我的儿女也吃这样的亏。”
薛王氏找出宝钗的生庚八字:“既是如此,你亲自拿出去吧,也免得你将来埋怨我。”
薛宝钗当真亲自将自己的生庚八字装进回礼中,薛王氏这才命人捧了出去,不甘不愿的交换了草帖。
当然,这张草帖写的是贾府自贾政往上的祖宗三代,薛宝钗冠名贾宝钗,薛家祖宗不沾边。
这边交换草帖,水母的反击正式开始了。按照正规议亲程序,接下来就该下聘礼。
水母却在下聘礼这一环节打住了,再不理睬。
却是两家在商议聘礼与嫁妆的时候出了岔子。
水母言称,她只有一万银子的聘礼,但是要求薛家陪嫁三万银子。还有从前薛宝钗允诺的五间铺子,要换上水洒的名字。
薛家答应这些条件,她才上门下聘。
薛王氏当然不同意,薛家拢共十二家铺子,最好的五间都被水家拿去了,他儿子怎么办?这还罢了,关键是这五间铺子还有贾兰与宝玉的六成,薛家只占四成。真正算起来,薛宝钗只能占一成。
水母见占不到便宜,就此消失不见,似乎忘记了这门亲事。
水老太太知道交换了草帖,也不再过问,水母再不怕婆婆追究,追究她也可用正在磋商当借口。
水母打定主意,要给薛家一个教训。薛家一日不松口,她就一日拖着不下聘,反正水洒年纪小,拖得起。
薛王氏气得血崩心,却是毫无办法,总不能女方上杆子攀亲。
这一拖延便拖到八月,薛王氏再坐不住了。可恨那水母,已经拿了宝钗的草帖,她一日不退亲,宝钗就一日不能与别家议亲。一旦议亲,水母定会跳出来败坏宝钗的名誉,宝钗别想再嫁好人家。
再者,宝钗也不同意悔婚,她自视甚高,吞不下这口气。
宝钗抱着卧病的薛王氏哭着发誓:“妈妈为我受得气遭的作践,他日我必定替您讨回来。”
宝钗哭得薛王氏心都花了,为了宝钗,也只有打落牙齿和血吞。
薛王氏很明白,她今后要能够跟水家抗衡,必须把荣国府牢牢抓紧。她打叠起精神,分头给宝玉李纨一人补足了三万银子,算是买断他们的股份,又把铺子去衙门改换了契约,让人送给水母。
水母收到东西还不餍足,又让媒人上门,勒逼着薛王氏把薛宝钗的嫁妆从三万加到五万,这才同意上门来下聘。
水家要薛家陪嫁五万银子,赔上五个铺子却只给宝钗一万银子的聘礼,连铺子的亏空都填不上。薛王氏当天就气病了,腰胀气,胃胀气,浑身上下都胀气。
宝钗一边伺候薛王氏,心里狠狠的发誓,他日进门必定要给水母好看。此刻,她才发觉,相比水母这个蝗虫一般的老虔婆,贾母凤姐真算是大好人了。
至少贾母拿了银子替她改了族谱,凤姐当初拿了银子也替薛蟠走了门路。水母却是明火执仗,明抢明夺,遮羞布都不屑要了。
正当薛王氏跟水母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之时,北疆传来战报,永定军将军黄忠祥发现忠顺王所率倭寇,冒险追击,结果被诱进了倭寇设下的埋伏圈。
这一战损失惨重,兵卒战死大半,战舰被倭寇击沉十艘。
乾元帝在朝会上大发雷霆:“十艘战舰,一百五十万啊!就这般没了?兵部?当初是谁举荐黄忠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