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康帝长话短说:“爱卿的功绩辛苦朕都知道,眼下不是说话的时候,等爱卿忙过这一阵,咱们君臣好好谈心。”
贾琏回家,贾母已经油灯枯尽,这两日也是凤姐动用灵泉水生生灌下,贾母自己已经不知道吞咽。
贾琏回家,鸳鸯就等在门口,见了贾菱如见救星,也不避讳,拉着贾琏就往内跑:“快快快,老太太等着您呢!”
但是,贾母已经不认人了,贾琏试图替贾母疏通血脉,但是,贾母的血脉已经崩坏,为何还有一丝气,贾琏也说不明白。
贾琏因此询问杜太医。
杜老爷子说,贾母这是一股精气神支撑着,还有心思未了,所以忍着一口气。
这晚,贾琏遣散了所有人,握住贾母的手,叹气言道:“您都成了这样了,还要跟孙儿斗,是不是孙儿不答应照顾二叔一家人,您死也不放过孙儿?孙儿答应您,对于二叔,只要倘他不再做出为好孙儿,危害家族的事情,孙儿不会理他。对于宝玉,您放心,林姑父会照顾他,我也不会袖手旁观,还有几个妹妹,我也会照顾。
“至于您最看重的荣,也只会越来越兴旺强大。您放心去吧,若见到祖父就告诉他,他托付给我的事情我都办到了,荣国府的秘密也会世世代代传下去,您告诉他,豪哥儿杰哥儿都跟遗传到祖父的异能,孙儿也找到了修炼的办法,今后,贾氏子孙只会越来兴旺,让他老安心去干自己的事情!”
贾琏说完这些话,听得贾母喉咙里一阵呼哧呼哧,随即,陷入寂静。
贾琏手里的捏着的细微脉搏也消失了。
贾琏看着贾母,一张脸上还保留着当初开心的笑颜。
贾琏起身开门,对上鸳鸯紧张的眉眼:“老太太去了,姐姐进来帮着祖母换衣服吧,姐姐放心,祖母说了要收你做义孙女,我会替姐姐寻一门好亲,您今后就是我们贾府的出去的姑奶奶,没人敢轻视你。”
鸳鸯哭着跪下磕了三个头,这才去哭贾母。
这时候,外面等候的尤氏凤姐还有后街的所有女眷,都进来给贾母磕头道别。
最后,后街几位婶娘负责给贾母换洗衣衫,整理仪容,贾琏就去了荣禧堂。却见贾赦哭的鼻子都歪了。
贾琏心中愕然,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贾赦听见有人进来,胡乱擦着眼泪,看清楚是贾琏一本正经的看着自己,这才放松了,他神情很疲惫:“我跟你二叔争了一辈子宠,你祖母也没多看我一眼,嘿嘿,不过,她也没看老二,你祖母起病就口不能言了。也好,省得老二又去亲戚面前说嘴,说什么老太太喜欢他,临死放不下。”
贾琏哂笑,贾赦还真是猜得准确,贾母却是临死放不下二房。不过,贾琏决定隐瞒下去,至少让贾赦在贾母临死之时,跟贾政打个平手。
随后,贾府上下的男丁一起上了丁忧折子。
贾蓉贾芸都上了丁忧折子,贾蓉与贾芸都批了六个月的假期。贾赦三年,宝玉一年。
贾琏的丁忧折子被嘉康帝留中了。
三日后,宜祭祀,贾母开吊。
因为天气炎热,贾母的法体即便在冰镇下也有了异味,只得匆匆过了三七便出殡,将棺椁送去铁槛寺停灵。
贾母的丧事格局可高,不仅京都的清贵勋贵齐齐上门祭奠,就连皇帝也亲手写了挽联,赏赐了烧卖银子一千五百两。
贾琏预备五七之后护送继母的灵柩回乡安葬,这一次,荣府阖府出动,直除了怀孕的黛玉。上至贾赦邢氏,下旨巧姐逑哥儿豪哥儿杰哥儿芊姐儿。
整个京都的两座宅子全部交给下人打理,当然,贾琏也托付了贾蓉夫妻照看。
贾琏动身之前,丁忧的折子批复下来了。
按照礼制,贾琏是长子嫡孙,应该守孝丁忧一年。
嘉康帝哪里肯放任贾琏消闲,却是不能违背孝道人伦,只得批了假期。
贾琏守孝丁忧一年。
贾琏临行之前,受到嘉康帝召见。
却是嘉康帝商议海疆这一年的继任人选。
贾琏言道:“九省检点王子腾在海疆督查多年,是个很合适的人选,具体派谁还要看陛下的圣裁。”
第222章222捉虫
贾琏觐见过后就启程返乡,天气炎热,贾母的法体不能久搁,回金陵与贾代善合坟,早点入土为安。
凤姐吩咐收拾了好几大车的东西,主要是孩子们的东西,因为孩子们只有半年的孝期,到时候孩子们出孝,凤姐还不能除服,故而什么都带着,免得到时候置办不及。
这一次贾琏带着逑哥儿回金陵,也是要把安宁公主冷一冷,若是这一年安宁又看上了别人,那最好不过,贾府正好脱身。
贾琏说实话眼下位高权重,再攀皇亲不是什么好事,盛极而衰的事情经久不息。
贾琏回到金陵之后,一边替贾母做法事,一边请了高僧请期,为祖父祖母合葬。百日后,两老正式合葬。
贾赦贾政坟场守孝,这一回两兄弟都不再争执了,一起教导孙子读书。
贾兰贾葳的水平都高过他们的祖父,且有宝玉这个探花在侧,他们也只能糊弄杰哥儿与豪哥儿。
或者教导巧姐儿芊姐儿。
且巧姐儿与芊姐儿更喜欢跟着宝玉读书,因为宝玉教导的又风趣又新颖。
这日贾琏正带着三个儿子习武,检验他们的八步赶蝉轻功,接到了王子腾来信,却是嘉康帝派遣了两位闽浙巡抚去闽浙督促今年的新税制度的实施。
其中浙江巡抚是张家舅舅的后辈,福建巡抚却是宗亲辅国公的侄子,乾元十二年的进士。
贾琏可有可无一笑,看来,嘉康帝不愿意王子腾坐大。
或者是说,嘉康帝想试一试别人去了能不能把闽浙的新政捋顺。
贾琏给王子腾去信两个字儿:“撒手!”
这之前,贾琏已经给王子腾去过信,把自己推荐王子腾代理闽浙总督的事情说了。
这个职位王子腾不止一次担任过,完全可以驾轻就熟,嘉康帝却想着培育新人。
王子腾接信后明白,自己在嘉康朝的辉煌不再,接受贾琏的建议,上折子向嘉康帝告老乞骸骨。
这也是顺应嘉康帝之意,把闽浙的位置让出来,给新人让路。
闽浙两省新任巡抚乍一上任,就遇见秋收,这下可是热闹了。
闽浙那些惯会逃税的地头蛇知道贾琏离职,皇帝却没派遣王子腾替贾琏守住闽浙的位子,以为贾琏不行了,海疆要变天!
那些去年想要抗税没敢吱声的漏网之鱼,这会看到了希望,觉得新旧交替最是混乱,他们扬名立万的时机来了。
这些官员暗示当地的土豪劣绅,大家伙子在一起碰头商议,一个个捶胸顿足,去年被贾琏挖出去几百万的银子啊,弄得他们都不敢好好斗富炫耀了。今年再不能如此,一定要好好干一场,不说全部节流税额,至少要剩下一半。
土豪劣绅们也向这几个牵头抗税的府台许愿,只要能够成功,愿意奉献一半出来给这些官员享用。
千里做官只为钱,哪能跟贾琏这个二百五似的,做官只看政绩,一不捞银子,二不嫖女人,三不斗富享乐,人生一世简直白活!
却没想到,他们干的一切都是贾琏玩腻味的东西,甚至因此失去过人生。这一世才看淡了。
十月,闽浙的奏折雪片一样飞向京都,其中有巡抚大人的报喜奏折,言称闽浙秋收喜获丰收,让嘉康帝等着课银入库吧。
今年的课税银子肯定要超过去年。
去年贾琏指定的税收额度是十之二,今年四战后第三年,他们将课税额度提升到十之三。
这使得原本就要抗税的土豪劣绅们,更加坚定闹事的决心。
同时,他们还在社仓上头做文章,以为社仓已经丰足,今年官府那些坡地坑洼地河滩收入可以直接入国库。
这一项举措极大地伤害了广大无产阶级,亦即那些佃户与雇农,还有那些住在养老院里的鳏寡孤独,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社仓供应。
两位巡抚沾沾自喜的展望未来的折子刚刚递到内阁;张家舅舅正在暗自责骂侄子太心急,预备扣下奏折,写信让他打消加赋税的时候,闽浙抗税的风暴骤起。
这一次闽浙十八府有八府联合起来抗税,十名知府还在观望。
八个知府联名向朝廷上折子,言称今年的收成虽没减产,却不比去年好。去年他们已经是勒紧裤腰颗粒归仓了,今年再加赋税,实在是不能活了。
早在两个巡抚增加赋税的同时,被贾琏早早派回海疆潜伏的贾芸就送回了情报。
贾琏就预料这事儿要遭。他通知王子腾,火速撤离海疆,去北疆巡查军务。因为嘉康帝还没有批复王子腾的告老奏章。
王子腾算是走的及时,在他威风八面,鸣锣开道离开海疆不过五日,闽浙抗税风波全面爆发。
那些土豪劣绅还煽动失去租赁资格的百姓围住了巡抚衙门,要求巡抚大人给出答复。
闽浙的通政司暗桩的奏报,雪片一样飞向京都嘉康帝的龙案:哗变一触即发!
嘉康帝有些傻眼。
急招内阁与辅政大臣熙亲王议事。
熙亲王早就被架空,他来了也是一言不发。
张家舅舅这回真是打落牙齿喝血吞,张巡抚就是原兵部侍郎。
他跟贾蓉针锋相对,张家舅舅害怕内力消耗,这才保举他出京,想着贾琏已经铺开了桌席,他去捡碗吃饭,有什么做不好?
还有一位深感不安之人就是熙亲王。那位宗亲是他保举。
当初嘉康帝也是因为要跟宗亲缓和,要给熙亲王面子这才允准,从而否决了王子腾暂代闽浙总督的决议。
孰料一个小小改变,竟然出了这样的乱子。
熙亲王这时再不敢沉默,提议道:“王子腾在闽浙,他告老的折子您还没批吧,交给他吧。”
张家舅舅摇头:“三日前,内阁接到王子腾奏折,言称北方游猎族似有异动,他已经动身去了北边巡查。”
熙亲王面色铁青:“贾琏监管海疆军政,他的总督印陛下没收回吧?”
嘉康帝道:“他是丁忧,又不是卸职,官印自然还在总督衙门。”
熙亲王松口气:“这就好,眼下没有好的办法了,陛下速速下旨,命贾琏夺情起复,速速赴任,调节海疆情势。必须马上起复贾琏,海疆百姓民风彪悍,迟则生变!”
嘉康帝觉得窝囊极了,他不过做了一点点的试探,结果就惹起掀然大波,最后还要靠熙亲王来给他善后。
嘉康帝也算是能屈能伸,或许,也是对张家舅舅失望,他当即对熙亲王躬身一礼:“多谢王叔,即日起,王叔您回来内阁来帮帮侄儿吧。”
熙亲王受了皇帝侄子一礼,心里平复了,当即答应回来内阁任次辅。
宗亲代表熙亲王轻轻松松又打进了权力中心。
张家舅舅只觉得牙疼,他能压服熙亲王这个亲王吗?
君无戏言,张家舅舅也只能苦笑。
贾琏接到夺情起复圣旨同时,也知道熙亲王进了内阁,倒不惊讶。
熙亲王是个有本事的人,也识大体,他起复虽然会抑制清贵的权利,其实也分担了清贵对嘉康帝的影响与威逼。
贾琏也不反对熙亲王当政,因为熙亲王不反对新政,他只是觉得嘉康帝太急躁,害怕引起民变。
这一次,海疆异动,也说明嘉康帝处理政务并不成熟。
嘉康帝想把海疆权利拿回去,想的太简单了,新旧交替不是换个人就成了,得贾琏心甘情愿传帮带,慢慢过渡。
当初贾琏辛辛苦苦私掏腰包打倭寇,为了撸顺闽浙这方江山,用了多少人脉、阴谋阳谋一大堆,岂是去个阿猫阿狗都能坐得稳?
贾琏不着急,还想回京谢恩。却被传旨公公拦住了:“陛下说了,让督抚大人即刻动身前往海疆复职。海疆民怨沸腾,已经箭在弦上,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