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入旧年——老胡十八
时间:2018-03-22 15:42:46

  这话二婶爱听,她因着几年了也没个动静,江兴虽是对她言听计从的,但上头婆婆也耐不了几年了,日后若是还无生养,那不就得全靠着姑娘了?姑娘没有好颜色,就难寻好婆家,那她日子也不会好过。况且,若真如春丫头说得,自己姑娘要真是块读书的料子,那自己更是有享不尽的好日子了……
  可见,人总是这么矛盾的,瞻前顾后,前头还怕文哥儿抢了自家未来儿子的份儿呢,后头又有生不出儿子的隐忧来……
  此时,江春不由得想起舅母刘氏来,那个笑起来让人如沐春风的女人。她原生娘家条件不差,婆家也是小康之家;自身外貌也算得清秀俊俏了;情商不低,为人处世亦是可圈可点;又有两个儿子傍身,与丈夫也是相敬如宾……在这农村里堪称完美女性了。然,最后还是惨死他人之手。
  试问,像她那般样样如意的女子,最后都不得善终,那这些双商不如她、颜色不如她、家世不如她、丈夫不如她、儿子不如她的女子,生存起来又该是何等的艰辛?
  在真实存在过的宋朝,前有“熙陵幸小周后图”,后有“尝后图”,即使贵为皇后,仍然免不了这般折辱苦难,这世道对女子本就是艰辛的,自家不努力将主动权和选择权捏在手里,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余地。
  前世外婆的例子告诉她,女子惟有自立、自强,才能拥有更多甚至绝对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其实,自由的本质亦不就是主动和选择吗?
  不过,话说回来,江春这样说,亦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一面是为了以之作杠杆,“撬起”文哥儿读书的机会;另一面却也觉着江夏确是可造之材,若任由二婶这般挑唆“带坏”,以后也就“泯然众人”了,甚至会累及江家的。
  她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江家这群孩子走出大山,开辟更好的人生。
  其实,自从穿越后,她就一直在思索,到底什么样的人生算“更好”呢?她也不知今日所为,对以后的他们来说,会不会是灾难性的“蝴蝶效应”。
  但她知道,可能对于厌恶了现代社会尔虞我诈的穿越人士来说,能享受这远山深处的静谧祥和就是“更好”,当然,前提是要能衣食不愁。
  对于她这个前世醉心中医,但苦于时代所限,不能一展抱负的穿越人士来说,能够在这样高峰的中医环境中继续行医,才是“更好”的人生。
  对于江家一众这样食不果腹、为村人亲戚所欺压的古人来说,能够扬眉吐气,赢得村人的尊重与敬畏,才是“更好”。
  对于江家这群人生尚有无限可能的小豆丁来说,能够吃饱穿暖长高个儿,能够读书懂礼明是非,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利,方是“更好”的人生。
  故她不想后悔,不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想起曾有一群与她同样境遇的孩子,因为自己没有及时帮他们争取,而令他们失去了能拥有选择权和主动权的人生!当然,今后的几十年里,时间都会一一告诉她,她今日的选择没有错,不过那都是数年后的事了,此处不表。
  她在思索,江家众人亦在思考着。在力所能及及的范围内,能让子女后代更出色,这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会拒绝。
  于是,江家三姊妹进学读书的事就拍板定下了,只道以后军哥儿也要读的,今后不论谁家再生儿育女,都能有机会进学。
  文哥儿和江夏虽不懂读书要干嘛,但那一闪一闪的星星眼和上翘的唇角,无不诉说着他们的喜悦与兴奋。只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在他们几十年的人生中,江家大姐给他们的第一个机会。
  自说定了孩子们进学的事,有了盼头,江家终于又找回几分那盖新房时的喜悦了。
  王氏又“诚心诚意”往梅子箐去了一趟,找黑牛道长算了个正月初八的吉日来搬家,故这家具亦是不打不行了。
  江老伯就往苏家塘去,找了一家老木匠,打了十张雕花靠背椅子,并两把麻姑献寿的老太师椅,还为每间新屋预定了一张四尺八的床并双开门的雕花柜子,三个读书娃的房间另各订了一张带书架的桌子并椅子来,虽用不起好木头,但也算是大手笔的家具了。
  因着年关近了,年货也得置办起来。往年江家自是不敢想的,但今年的江家,或许是为了在村人前挣回两分面子,或许是为了庆祝即将迎来的“扬眉吐气”的日子,老两口都是放开了手的预算。
 
 
第38章 迎来
  因着天气愈发冷了,虽入冬时江家就已添置了一回冬衣棉被的,但高原气候的特点就是初冬不冷初春冷,江家要添置的棉衣棉被还不少,外加要置办的年货,委实缺人手,故江家难得的让几个小的也能上趟街。
  只江春是有任务的,她要先去将剩着的菜给卖了。且她捡的银杏果已是将屋头堆满了,眼见也瞒不住了,只得将自己要卖银杏果的事说了,只道是那次来找她耍的胡沁雪教她的。只隐瞒了自己已卖了几次这一情况。
  头天晚上家里就将菜园子里剩着的葱姜蒜、豌豆蚕豆的摘了两担。江春也将银杏果、蛤|蟆菜整整齐齐分品相装好。
  腊月二十三一大早,天仍黑蒙蒙的,江家院子里就动将起来。吃过两块麦粑粑,江家父子四人合力将两担菜并两担沉甸甸的药材挑着,往县里去了。
  因着是年前最热闹的一集了,家家要置办年货的,杀了猪要卖肉的,养了鸡要卖蛋的,全都瞅准了这一日,路上行人匆匆,倒比往日还多了一倍。
  江家几人一看这架势,那还得了,自己家本就是卖菜去的,若落后了那还有甚生意?自是开足了火力,甩晃着几大筐东西,恨不得鞋跟都给甩脱。
  几人紧赶慢赶,到得城门口,登记造册的人手都增加到三人了。大家排成三列,不一会儿就轮到江家,这次是缴了十文的税钱才进得县城。
  到了专卖瓜果蔬菜的南街,青石板已经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摊子,江家无法,只能勉强找了个靠近路口的位置,将菜摆出来。
  因着是年前仅剩的两集了,街市上行人摩肩擦踵,不只有常居县城的市井人家来采买,就是山里出来的猎户村民的也会捎带上两把嫩豌豆绿蚕豆家去,用腊肉炒了,或是盐水煮了,都是家里男人下酒和小娃儿爱吃的下饭菜。
  就是葱姜蒜那些,因着本地有“吃葱聪明”“吃蒜会算计”的说法,江家又分门别类收拾得干干净净,须尾俱全的,倒是不消好久就卖光了。
  揣着卖菜的一百三十文钱,几人挑上药材,往熟药所而去。
  这是江老伯第一次见到大孙女口中的“熟药惠民金江局”,果然朱红的大门,四人宽的门槛,气派非凡。江老伯想想以后自家孙女就要在这般气派的屋里头供职,真是老江家的造化了!
  还好江春不知老伯的激动心情,否则定会说上一句:老人家你想得太简单了!
  门前排队的人已是不少了,江家父子四人掩不住的好奇,眼见着别人有卖山参的,惊诧得瞪大了双眼,那可是人参哪!自家都还没尝过味儿呢!也有卖茯苓柴胡麦冬的,白芨重楼更是不少。总之别人的都是名贵常用的,也不晓得自家这两担山上捡来的,是否真能如大丫头说得卖出去。
  没好久,所里开门的小青衣就来了,还是以前见过的那两个。两个人毕竟速度有限,一刻钟都捡不完一篓,队伍半日不见挪动,眼见着等候的人确实多,又来了两个江春眼熟的身影,却是那日见过的徐绍和胡沁雪。
  三四个月不见,胡沁雪身条又窜高了一截儿,胸前微微有花|苞隆|起,愈发有少女的姿态了。江春看看自己这短手短脚的平板身材,唉,明明也就只比她小两岁,这差别怎就跟小学生之于高中生似的……郁卒!
  可能是小江春短手短脚的豆芽菜身板儿太“引人注目”了吧,徐绍想忽略都不行。只见他悠悠走到小豆芽菜身旁,弯下腰来笑着问道:“小友来了?”
  江春看着他那俊美的脸庞,闪闪发亮如星辰般的眼睛,颇有两分不自在,想着不能明显露出自卑来,又有意挺了挺胸膛,道:“徐公子今日当值哇?我们带了些白果和车前草来。”
  她那小公鸡似的虚张声势,逗得徐绍抿嘴轻笑,心里暗道:小丫头怎一点儿也没长高?
  那头,胡沁雪亦见着他们了,几步疾走过来,“春妹妹你怎才来?半年没见你了,怎还是这么矮……”
  江春再次郁卒!她也想长高啊,但自己这身板儿就跟吃了小矮人药水似的,别人这年纪是“雨后春笋”,她是“敌动我偏不动”,就是家里的文哥儿三个小的,也都长了一截儿了……
  胡沁雪忙补救道:“春妹妹莫担心,我刚瞎说的,你以后定会厚积薄发的。我爹都说了,像我这种年纪小长得快的,没两年就定住了,倒是你这种原地不动的,以后定会是高个儿呢!”
  “原地不动”听得她更是一言难尽,胡姐姐你真的是在“亡羊补牢”吗?确定不是“亡羊补刀”?
  徐绍憋得嘴角抽搐,对着江春无奈地笑了笑,她大概能体会他平日被表妹这么补刀的心情了罢!
  有了这个小插曲,接下来验药收药的过程就不那么难熬了,将近午食时分,终于轮到江家。因着江家的药材早就挑拣好了,胡徐二人对江春又放心,只随便看了两眼就过称,称出白果八十二斤,仍是八十文一斤的价格;蛤|蟆菜称出六十五斤来,因着脱水透了,给了十八文一斤。
  几人去老所长那里领了个“江氏,七千七百三十文”的条子,江春诚心实意地感谢了老人家一番,还另给他拜了个早年。逗得老所长笑呵呵地道:“江丫头你这年拜得是有点早!”
  眼见着江春领到了七两多的银子,卖菜卖一年也得不到这多钱呢,江家几个汉子都感慨起来,这大丫头确是老江家的福星哪!
  几人拿了钱,与徐绍二人招呼过一声,嘱他们自家正月初八搬新家,若有空可往江家去耍,直到二人应下,众人才往南街与王氏等妇人约定好的地点而去。
  街上真可谓“人山人海”,待几人小心着银钱挤到南街菜市门口的时候,王氏与三个儿媳领着三个小的已是等了一会儿了。
  因着是上街,尤其小军哥儿,算是人生中第一次上街了,自是穿得整齐干净的,江夏还穿上了三年前过年扯的花衣裳。虽袖子已是短了好大一截儿了,跟半袖衫似的,但胜在她年纪小,眼目轻灵的,倒也没觉出不雅来,只江春担心她挨晚些会冷吧……
  江老伯与王氏耳语了几句,告她银杏果和蛤|蟆菜卖了七两多,王氏高兴得眼睛都眯缝了,自是难得大方地道,要去给每人扯身衣裳。
  一大家子人,三叔抱稳了军哥儿,江春牵着文哥儿的手,跟紧了大人,就往专卖杂货的铺子去了。
  王氏先称了必不可少的盐巴、面粉、苦酒、香油、大小茴香等物,又想着初八办酒的事儿,打了二十斤高粱酒并下酒的黄豆子花生米等物。见军娃儿盯着人家柜台里的糕点流口水,王氏笑骂了一句,又买了八斤盐瓜子儿和五斤的糖糕,眼见那些糖纸花花绿绿有些新奇,又给称了两斤的杂糖。出得杂货铺子,江老大身上的背篓已经满满登登了,就连二叔也是提上了两手的油酒。
  倒是几个妇人并小儿轻省,空着手转了一圈,王氏拉着他们进了成衣铺子,想着年节将至,再扯布现做衣裳恐来不及,只能买现成的了。
  哪晓得那小二是个狗眼看人的,见着这江家拖家带口的十一二个人,穿得也是几年前的旧衣裳,甭管王氏看哪件,他都去旁边念一句“这件可贵哩,要三百钱嘞”,唬得几个儿媳伸舌头,把个王氏气得……索性也就不瞧了,出了门往布庄去。
  布庄小二倒本事,莫说不会以貌取人,就是那嘴巴,也跟抹了两斤蜜似的,张嘴就叫奶奶,夸王氏福气好,子孙满堂;又夸几个小的白净喜气,以后定是秀才少奶奶的命。把个王氏乐得……也不抠门了,使着几个儿子儿媳自己挑,每人能挑六尺布,最后由她统一付钱。
  江春倒是无所谓,反正她这样的小豆芽菜,就是穿金戴玉也还是个小孩儿,只四处打量,犹有兴致地看着众人挑选。
  二叔两口子倒是简单,杨氏只管桃红翠绿的选,反正没二叔说话的份儿;三婶是个不出气儿的,只能三叔出头了,捡了两匹重紫和深褐的;倒是老大一家统一不了,高氏挑了墨绿的,江老大非要给她换成鹅黄嫩粉的,高氏脸一红,三十岁的妇人了,自是不肯要那些鲜嫩颜色,江老大小声与她耳语了句什么,然后就见高氏的脸红到了脖子根。
  江春估摸着是些什么“我妻娇艳”“就爱你那妖精样”“穿了只能给我看”等……的话吧!
  唉,这口狗粮真是猝不及防!啊喂!你们好像忘了还有闺女儿子没着落呢……喂!
  且说王氏也饶有兴致地给自己挑了一匹靛蓝的,给江老伯拿的则是深褐的。到了几个大人好容易挑好了,几个娃儿就简单多了,除了有点儿自主意识的江夏自己选了匹嫩粉的,江春在王氏主导下选了烟青的,文哥儿米黄的,军哥儿则是大红的,个个都满意了!
  付了一两多银子的布钱,掌柜的主动搭送了几个顶针和棉线,王氏又打趣着要了一兜碎布边角料的,江家一众终于心满意足地出了布庄门。
  接下来又折回南街,称了十斤的细米线,买了一罐子蜂蜜,五六斤的五花肉并板油,还与那屠户预订了初七送五十斤猪肉上王家箐去。江春又磨着奶奶与那屠户要了几根大骨,家去熬一锅浓浓的骨头汤,几个小的喝了还能补补钙。
  挨晚近五六点的样子,太阳落山了,江家众人终于背着满满的箩筐家去了。
  眼前,一轮圆日慢慢隐没在山后头;远处,新年的脚步渐渐来了……小江春相信,只要用心努力,江家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几个小豆芽菜也将迎来他们更好的人生。
 
 
第39章 年
  接下来几日,江家几个媳妇子日日不得闲,只闷在屋里做针线裁衣裳,好赶在初一那日能老老少少的穿上新衣裳。
  “春儿,来比一下,娘给你缝件绣花的对襟褂子配如意裙可好?到时进学了也能穿。”这倒是提醒了江春,若年后真能入学的话,现在这些短了一截儿的小衫配裤子可就穿不了了。
  “阿嬷你随意缝吧,只要是阿嬷缝的,定是最漂亮的,只别太累了,不着急忙慌的,我过年还有那套大红的衣裳可以穿呢!”
  “憨姑娘,那都是去年你舅母做给你的了,今年新年哪能再穿?”说着叹了口气,想起刘氏来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