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这才得空,团团给众人见礼,又一一指着手中的东西说,这个是哪里买的,那个又是哪里买的,一阵叽叽喳喳的,惹得众人开怀大笑。
安安是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十分受欢迎,这会儿自然还要到男人那边去给众长辈们见礼,丑姑就让奶妈先带他过去了。
果然,安安一到那边,人就没再过来了,被留在那边了。
到了傍晚时分,眼看着花灯次第点亮,年轻人和小孩子们就忍不住要跑了,哪里还肯乖乖的呆在自己家的棚子里。
周夫人就说:“走啦,大家都上街去转转。”她带着自己的两个嫂子,和一群小媳妇大姑娘们及几个贴身侍候的仆妇就准备出发了。
丑姑连忙说:“人太多了,很容易走散的,不如分成几小队更加好。”
众人想想也觉得对,街上人太多,她们这一大群的,确实容易被挤散,特别是还带了不少年轻女子,要是出了什么事就麻烦大了。
然后,各人还是按家分开了,丑姑也带上了熊氏与云珊,和几个常年跟在她们身边的孩子,明儿和小弟与宁二一起,看护着她们和抱着安安的仆妇。吴家的阿顺还太小,包着大红的襁褓里,睡得熟熟的,被奶妈子抱在怀里,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阿树肩膀上坐着自己的儿子,和阿竹带着两人一起保护着这群人。
这一路上,宁二他们只顾挑着最精致的灯猜谜,却没想到这些花灯漂亮是漂亮,却并不得小孩子们的欢心。也就云珊挑了两个拿在手中。反倒是吸引了不少青春慕艾的少女们都纷纷瞧着宁二和明儿,小弟三个年轻男人。
特别是宁二这种风采翩遍的如玉公子最是吸引人,这一路上,丑姑不知道看到了多少害羞的、含情的、艳羡的等等目光投射到宁二身上。甚至有些人还想挤过来呢,阿树等护卫尽心尽责的护着他们,哪里会让这些普通人挤过来。
丑姑不由的又是得意又是好笑,心里甜甜的,儿子都这么大了,宁二依旧这么招女人的喜欢啊。也幸好她有个西凤公主的身份镇着,不然宁二身边还知道得多少女人凑过来呢。
这么一想,她就伸手拉了拉宁二,宁二回过头,反手握着她的手,问:“什么事?”
丑姑却只是看着他笑了笑,两人就这样手拉着手,肩并肩走,亲亲热热的时不时的还交头结耳几句,那看客们自然就遗憾的转开了目光。
不过因为他们一行人猜中谜底的准确率太高,又尽选些高难度的猜,不知不觉间居然身后就跟了一串人,有人是专看他们解谜的,有的人却是跟着瞧热闹的。
丑姑在现代见多了漂亮的花灯,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感觉,宁二见她走了半天都没瞧中一盏心宜的花灯,就笑道:“怎么?没有瞧得中的?”
“我又不是小孩子了,看看就成,要什么花灯。”丑姑笑道。
听到他们的说话,就有人含笑的打趣道:“这位小夫人是没看到中意的呢,公子要加油啊。”
丑姑等女眷到这种人多的公共场所里,自然都带了帽子,把自己的面貌遮了一大半走了,外人也看不到她们的长相。而且出来玩嘛,众人也特意打扮的普通,没穿戴那些华贵的服饰,看上去就象是一家普通的富户携带家小出来玩的。也没有熟人认出他们来,所以一有人打趣,就有不少声音加入了。
丑姑和宁二都好笑不已,宁二还和别人搭了几句话,说:“是啊,是啊,大家都加油啊。”
正说着,突然看到不远处很多人往一个方向涌去,众人自然也跟了过去。
原来这里是个杂耍帮子,面前的台子上,显目的挂着一排各种小动物造型的花灯,虽然做工和材质都不算高级,但样式却非常吸引人,再加上几个小童在台上不停的翻跟头,跳圈等等,更是引得看热闹的孩童们不停的涌了过来。
灯谜到底是要费脑子的,并且普通民众识字的也不多了,反倒不如这杂耍的更加吸引人。
所以,这边没多大一会儿就被挤得水泄不通了,那台上的小童们不停的做着各种惊险的动作,更加赢来不少的叫好声,安安也拼命的拍着巴掌,开心的两眼发亮。
宁二连忙让人掏出钱袋,让安安抓着钱一个劲的往台上撒,不大一会儿,就撒了不少钱下去了。在他的带领下,不少人都掏了钱袋,一时间象钱象下雨似的往那台上落,台上的帮主及小童们就更加卖力的表演起来了。
直到几个节目表演完了,孩子们也要休息一会儿了,才停了下来。
台上的表演一停,台下的看客就四散开来了。宁二一行人就格外显眼了。
帮主自然早就知道是宁二带头给的打赏,而且还是连给了几大把,就摘下了几盏花灯过来送给安安等几个人孩子,表达谢意。
安安选了个兔子的,喜笑颜开的拎在手中了,其他几个孩子也各自选了自己喜欢的,反倒把先前宁二他们赢来的些精致花灯给扔下了。
看的宁二简直有些哭笑不得。
丑姑好笑的说:“小孩子的喜好和大人不一样。你们得的这些啊,尽是哄那些姑娘们的。”说着,她手一指,果然见到一群姑娘们看着这边呢。这群姑娘显然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并不太注重所谓的名节,反倒看得津津有味。
一句话惹得熊氏等年轻妇人们都低头笑了起来。
宁二干脆转手就把那些花灯让两个侍卫送过去给了那群姑娘。得了灯的姑娘们,都嘻嘻哈哈的笑闹起来,不时还回头看看宁二他们。
一行人从东头转到西头,一连转了几条街,这热闹劲一直闹腾到半夜了,直到大家玩够了,笑够了,闹够了,才提着各自得到的花灯回棚子稍微休息片刻,就打道回府了。
第251章 出力
过完了年,宁二就开始催丑姑给他收拾行李了,还说:“我也歇的够够的,该起程了。”皇帝是说让他多歇几天,他也不能真的等到三四月再出门吧。
丑姑看着宁二好不容易才养起了点肉的单薄身体,心疼的连忙说:“再多歇几天吧。你才刚养好了点。”
“我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再歇也是这样了。除非什么事也不管,天天在家里呆着。”宁二抱歉的冲她笑笑,他也知道丑姑是担心自己的身体。
丑女长叹了声,她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弄得她只恨不得自己换他去北地种田,脱口就说:“其实不如和皇帝说声,我种田很厉害的。让我去算了。”
宁二愣了片刻,差点大笑起来,丑姑这个想法简直是太搞笑了,“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啊,你开始种田不是和我学的吗?说来说去,现在的这些东西,有大半是我的功劳呢。”丑姑不满的说。
宁二倒是不知道如何反击了,确实真说到种田的能人,其实是丑姑,而不是他,他完全是丑姑带出来的。只是就算全部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也不可能让丑姑去种田,让他在家里歇着的啊。
除非丑姑当官,可是从古至今,他就没听说过有哪个女子出过仕当过官,就算再有功劳的女子,能得到上头的嘉奖,但这个奖励也都是落在此女的父兄及丈夫或者儿子身上啊。说来说去,女人都不能算是独立的人,完全是要依附于男人生活的。
虽然他已经在丑姑的熏陶下,观念上有了不少改变,但本质上他还是个古代人的思想,没想过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样走出家门的。
他的话,令丑姑更是不满,说:“这什么狗屁的逻辑嘛,明明是女人的功劳,却要奖给男人,弄得女人要依附于男人才能生存。真不公平。”
宁二看着她,虽然他知道丑姑生气,不是因为她的功劳是赏在自己头上了而不满,她只是对这种制度的不满,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男权的不满。但这种吃软饭的感觉又是什么鬼啊,弄得他居然有点心虚啊,总觉得自己占了丑姑多大的便宜似的。
丑姑却还接口说:“我就不相信了,古时都有花木兰代父从军。怎的到了现在,我还不能代夫种田了?”
宁二无语的看了她几眼,说:“难不成,你去当我的值,我留在家里操持家里琐事?”那岂不是让人笑死他了。虽然他种田的本领还是跟着丑姑学的,但哪里有男人在家里干女人的活,女人出去外面奔波的。
“我种田可比你还厉害呢。”丑姑不满的说。她也知道,自己不过是随口抱怨几句罢了,不可能真让她去种田,把宁二留在家里的。最多是她也跟着过去种田,可是安安要怎么办呢?也不想带着孩子,千里迢迢四处奔波。
“哎,你不如帮我想想,北地除了小麦水稻大豆高粱小米之外,还可以种些什么粮食。让我早点完成任务,就可以回来了啊。”宁二连忙说。
“这不都是全部的主粮了吗?还有什么能种的?”丑姑随口反问道。要是在现代还可以种土豆红薯玉米。可是这个时代没有这些东西啊。她恨不得回去带两样过来。可是,这什么破朝代嘛,却偏偏还有辣椒,简直令她头疼。
宁二说:“北地,地广土肥,一年能种的也就一季作物。我想多拿几样去试试,如能多种两种,也能多少增加些收成。”
丑姑就仔细和他了解了一下,北地的自然环境,感觉和和现代的大东北差不多。现代的大东北确实是产粮重区,小麦水稻,大豆和高粱的出产都高,而且品质都好。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的农业种植技术十分不给力,完全是浪费了这大好的土地。
丑姑搅尽脑汁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拿过去种,又格外好生长的物种,她本也不是搞农业的,北方更是去都没去过呢。
最后,她只能建议:“那就多种南瓜和大豆,把南瓜晒干了,留下来冬天时煮粥吃。大豆的用途就更广了。”
南瓜这玩意儿基本不需要人管理,就能长的极好。田间地头随便种几棵,就能长满一整片,结很多的南瓜。就是南瓜籽也是能吃的,一点儿也不浪费呢。
宁二想了想,点点头,说:“也对。那边人也种南瓜,但不过是种个三两棵,如果大规模种,每年晒个几千斤南瓜干出来,可不就相当于多了几千年粮食啊。大豆嘛,也可以多增加些。”
丑姑点头,说:“我就是这个意思。”反正老百姓只要能搞饱肚子,才不会觉得吃南瓜比不上吃米面,而且南瓜还是甜的,煮的粥带有甜味,很得孩子与老人的欢喜。多种些南瓜,就可能节省不少粮食。
最重要的是,南瓜又不象水稻小麦这些主粮一样,需要上缴给朝廷,是可以全部留下来自己家吃的,对常年吃不饱的贫民们来说,就多了很多口粮,不用再挨饿了。所以,他相信百姓们肯定愿意在荒地里多种些南瓜的。
至于大豆,用处多多,炸油的也好,做豆腐也好,磨豆浆也行,也可以磨成粉与小麦高粱什么的掺在一起做馒头,煮糊糊吃,还可以晒制豆筋等等,怎么样吃都能充饥啊。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给百姓多分几亩田,你不是说地多吗?”丑姑又说。
多种总是能多收的,而且以她在姜吴村生活的经历来看,百姓拥有的田地很不足,基本没有人嫌自己家田多,种不完的,甚至有些人根本就没有田产。如果能让这些能种田的人都有田种,自然百姓的生活就好了,而且国库也充盈了。这可是一举几得的事情。
宁二想了半天,才说:“确实很有地是荒的,没有人开。可是开荒也没那么容易啊。以前我们在男力湾开荒,那是因为人力充足,还有牲口,种子等等都不是小问题呢。”
“那就和朝廷提出要求啊。你告诉我,北地人口多不多?是否农户都有足够的田地可种?荒地是平原,还是山地,还是河滩?”丑姑问。
“怎么可能农户都有足够的田啊。荒地倒是平原多,而且我看过了有些土地还很肥呢。人口也不算多,因为每年冬春饥寒交迫时,总有冻死的。”宁二答。
“人口不多,但每户是不是都有闲余的劳动力?不单指富余出来的青壮男力,就是老人孩子也一样可以干活的,不过是干的少些而已。”丑姑又问道。
宁二马上明白她的意思了,说:“你是说把这些富余的劳动力全部用上,让大家开荒多种些地。”
“对啊,既然有地有人手,为什么不多种点。就算老人和孩子们加起来,三个人抵一个青壮年,这些人一年也可能多种两亩地吧。鼓励大家开荒,开出来的荒地免税收五年,保证很多人拼命的地干。而且五年后,这些地全是熟地肥田了,再来收税,对国库也是一大笔收入啊。”丑姑说。
宁二听的两眼发亮,说:“你这想法很好。其实我觉得完全可以带些劳动力过去,比如监牢的犯人们,全部拉到北地去劳作,干的好还可以慢慢由犯人改成良民。就是该砍头的死囚也一样可以干个一年半载的,比白养在牢里强多了。”
“所以,这些想法,你要罗列给皇帝,皇帝再让大臣们讨论制定出一些规定制度出来。你不要自己搞,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就是累死也干不完这么多事。再者,要是出了什么麻烦事,还全是你的错了。”丑姑建议道。
宁二沉思良久,才说:“是的,你说的对。光靠我,我也没这么大的权势。还是得皇帝下达命令,再派人去协助我,或者我协助别人也行。不过,你说到开荒。那片儿虽然平原多,但野草灌木等等却长得十分高大粗壮,这样的地想开出来还真不容易呢。”
“一把火全烧了,再慢慢翻地呗。”丑姑不以为然的说。
“放火,你开什么玩笑哦。那片儿四处是山林,这要是烧着了,不下大暴雨,大火能连绵数日甚至几个月的,不把一切烧光不会停。”宁二严肃的说。
“放火,不是随便放的。可以分割出防火隔离带,再放火的。”丑姑说着给他仔细解释了如何做。她记得从某部抗日电视上看过这个场景,我军一小支抗日游击队,被围困在一个小荒山上,敌军放火烧山,当时就有人弄了防火隔离带出来,成功的僻过了大火。
宁二听得连连点头,最后直夸:“哎哟,太聪明了,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招呢。”
“不过,火灾确实很可怕,所以这个操作起来要非常小心。不然真的会引发大事件的。”丑姑也说。
宁二连忙说:“我们可以选择天气不好的时候来干,先一小块一小块的烧,慢慢来。”不然,大片的平原地带全部荒着,光靠人力还砍掉这些野草,就是个大工程,而且烧掉的草,还可以给田地增肥。
“其实还可以发展养殖业,多养马养牛养羊,甚至兔子什么的,让它们去吃草啊。牛养大了,还可以耕田啊,不要光想着种田,要想富,就要发展多种经营。”丑姑接口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