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事——骈四俪六
时间:2018-04-15 12:44:39

 《大明海事》作者:骈四俪六
文案: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白居易《夜雨》
 
嘉靖十年,戚英姿看中了文官集团.派去东南沿海督战的沈约,沈大人似乎总避着她。
 
长生总多歧路,黄沙穿破金甲,待到沈约晚年,他又想,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六百年,岁月转,谨以此文章献礼明故宫建成600周年。
 
内容标签: 虐恋情深 励志人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明嘉靖年间的二三小事 ┃ 配角:戚英姿,沈约 ┃ 其它:公元1522——1566年
 
 
第1章 胜者为王
  作者有话要说:  致全体读者的一封信:
  在进入《大明海事》第一章 之前,作者有几句话想要和所有这本书的读者说一说。
  旧年年末的时候,各家院线同步上映了一部诉说大唐风流的电影,电影中的人物涉及了安史之乱之前后的两位大文豪,李白与白居易。
  白居易赞赏李白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他在戏中说,“我写不出来‘云想衣裳花想容’,但我能写长恨歌。”
  是的,白居易不仅能写长恨歌,他不仅能写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他也能写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作者本人在这里说些不相干的话,是想同各位同行分享心得,中国文人总想挣个名声,在行业中拔个头筹。
  但文无第一,有人喜欢李白,就有人喜欢白居易,更有人喜欢李商隐。若是你说这些人都太浪漫,那么还有杜甫在侧等着你欣赏,再退一步,李贺他静悄悄在旁边站着呢。
  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说,读者是否喜欢你当然很重要,喜欢固然好,不喜欢也无碍,大道朝天,大家各走一边。
  但某些读者张嘴就是,“装逼”,要不然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最有意思的一次是,有人来了一句,“因缺斯汀”。其实作者本人性情算是豁达,但那天我回了这位一句,“蔡英文来了?”
  诸位读者恐怕不知道,作者其实是个很辛苦的职业,脊椎病的有,肩颈病的有,包括作者本人,作者本人于2017年的末夏熬夜熬到胃出血。而所有的正在服役或者已经退役的作者们或多或少都是饱含着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在进行创作,或许各人的水平有高有低,创作类型也不尽相同,但正是因为作者们对写作的热爱,才有了今天大家目之所见的这样一爿欣欣向荣的文学景象。
  早些年的时候,只有娱乐圈才讲咖位,我记得我第一次见识这个名词的时候还是在康熙来了,一个台湾聊天节目。主持人以调侃的方式说嘉宾,“你又不红,有人请你吗?”
  诸位,那些都是娱乐,娱乐的根本是让人乐一乐。但文艺精神是宝贵的,是不能简单用阶级制度衡量的。任何文艺创作都应当被尊重,文艺创作者们追求以文会友,可某些读者似乎被一种穷兵黩武的精神力量所支配,四处讨伐,张嘴就是,“你是谁,你也配?”
  在这里,作者想纠正大家一个观念,创作是无所谓谁红谁不红的,人人都是平等的,在文学世界里面,你就算不红,谁也挡不住你写出个‘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千古佳句。这句话的原作者是刘希夷,他写出了这句诗,但他并非如李杜一般赫赫有名。
  今年是戊戌年,两个甲子之前,晚清有戊戌变法,戊戌六君子将热血抛洒于近代中国之革命进程。
  放宽历史的眼界,强国的自信都充分体现在文化繁荣上,今日作者写下这封信,写下《大明海事》,独希望大家能体会有明一代思想文化的灿烂多姿与活跃生动。
  作者当然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然则读书是为了益智,断不是为了征战,更不是为了搞个人崇拜。
  永乐十九年,明故宫建成,作者谨以此文章献礼明故宫建成600周年。
  与此同时,作者本人也希望各位同行们日益红火,在戊戌年里都有新的斩获,名利与学识,祝福各位,祝福大家在这年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兵耀晋江。
  骈四俪六拜上
  戊戌年阴历正月
  明代皇帝及其官员治理的版图空前广袤,自明朝伊始,中国本土的东北、北部和西北部的边境地区都驻守着明军,从亚洲腹地的哈密到偏远东北的黑龙江和朝鲜边境,都能感受到明代行政力量的存在。
  公元1355年,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在濠州取得领导权,他的老丈人和老庇护人郭子兴也死在这一年。朱元璋跨过长江在南岸站稳了脚跟,他初步建立了一个地区性的权力基地,也就是后来明政权的一个原型。
  1356年3月,朱元璋率兵攻打南京,元朝廷留在南京的戍军不足,很难防守。只经过一天的激战,朱元璋便成功冲入南京城内,南京指挥官陈兆先率蒙古三万大军投降,朱元璋将南京城由集庆改名为应天府。
  元王朝的前江南御史台变成了朱元璋作为江南行中书省首脑的官邸,同年7月,他又在南京建立了行中书省和行枢密院。
  此刻,朱元璋的军队已经接近十万人的大关,这时候明行政机构大部分还是军事性质的。
  在此后两年里,明政权向苏州扩充,明军逐步夺取镇江、常州、江阴和常熟,最后夺取了扬州。其中大部分战役是徐达指挥的,这些胜利适当打击了张士诚的领地和野心,而明军这一阶段的扩充也以占领扬州告一段落。
  安徽南部和浙江依然有待征服。1357年,朱元璋亲自统军占领宁国,三个月后,明军统帅胡大海领兵攻占徽州。
  又三个月之后,常遇春领兵占领池州。池州之捷正是导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的开端。
  1358年,胡大海全权率军征讨浙江,胡大海的主力在当年11月封锁浙江的内陆城市金华,而金华抵抗到了次年1月。
  1359年11月,朱元璋亲自到金华统兵,当年12月,他成立了浙东行中书省。12月3日,胡大海自元军手中夺取了处州。
  朱元璋在元帝国的后继政权中完成了浙江一省的分割形势,明军此时占领了四个比较贫瘠的内陆府,而张士诚继续控制浙江北部沿海的富饶之处。
  期间常遇春曾经试图突袭杭州,但未成功。同一时期,方国珍和他的舰队继续控制浙江的东部海岸。
  到1360年开春,朱元璋的明政权领地为江苏一部分,长江以南的整个安徽,及浙江内陆部分。这些地方的总人口在当时大概是780万左右。
  1360年,陈友谅以他的权力所系王牌内陆水军作为筹码拿出来进攻南京,他企图以他的强大的内河舰队一举摧毁朱元璋的势力,但陈友谅的进攻稍嫌鲁莽,他在南京城中了埋伏。
  朱元璋夺取了陈友谅的一支完整的舰队来扩充自己的水师,而这次对陈友谅强大舰队的掠夺,使他在此后两年中基本主宰了长江中游的水域领地。
  1360年,明军强大的谍报分子汇报陈友谅杀死赵普胜并打算东扩、掠夺明政权安徽南部领土的信息,那是常遇春在1357年攻克下来的池州,陈友谅打算收复它。
  陈友谅计划来一次偷袭,朱元璋则令常遇春停止在他杭州炫耀武力的活动,又令徐达前往池州,与常遇春汇合。明军两位将领联合伏击了偷袭者,活捉三千俘虏,并且常遇春杀掉了大部分人,还派了几个俘虏回去给陈友谅报信。
  陈友谅的性格本就暴躁易怒,俘虏的报告迅速激怒了陈友谅,他打算用手头的部队去击打明军,陈友谅动用了十万人,并且指挥舰队向下游.行驶,他和他的舰队在1360年6月抵达太平。
  明将领花云拒不投降,他率领三千明军在太平奋力抵抗了三天,陈友谅失去耐性,用舰队中的大船去攻击太平城垣,最后花云被俘,但拒绝顺降,牺牲于此战中。
  陈友谅得意洋洋,他预备以这种战法横扫长江水域。陈友谅将战舰停靠在采石码头,他自己称帝,政权为‘汉’,并派遣使节去见张士诚,请他从背面出兵,和自己一起前后夹击南京。
  陈友谅率领舰队直航南京,朱元璋已经获悉太平失陷的消息,但他的水军与陈友谅无法较之高下,有人提议放弃南京,转而坚守南京城东的紫金山。
  朱元璋决心迎战,他要诱陈友谅上岸,并引陈友谅去指定地点,打伏击战。等陈友谅的水师到了大胜关,这里港汊太窄,大船不能停靠,他又怕遇上埋伏,于是下令向长江返航。
  由于当天暴雨天气,朱元璋又经过精心设计,他和冯胜的军队进攻汉军后卫,迅速赢了一仗。在南京这边战斗进行的时候,胡大海从浙江进犯江西,这个行动打开了明军在江西的战斗全景。
  南京一仗之后,陈友谅因他的失败和给部队带来的损失,他在江西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1361年,朱元璋向长江上游进军,他将陈友谅赶出九江。但朱元璋在还没完全占领江西的时候就离开了南昌,南昌发生叛乱,朱元璋只能调回武昌的军队来镇压南昌的叛乱。
  接着是明军队伍中的浙江叛乱,因为朱元璋对南昌情况的一时疏忽,陈友谅取得时间来进行重新武装,他预备接着进攻摇摇欲坠的明政权。
  朱元璋知道明军远离南京,南京城有被张士诚的吴军进攻的危险,但他认为他的部队还是应该全力进攻陈友谅的汉军。
  1361年9月,朱元璋率水军北上,他们先抵达安庆,俘获了一些船只,但没有破安庆城,于是接着北上。
  1361年9月23日,明舰队到达鄱阳湖入口,湖口。
  陈友谅在九江部署自己的水军迎战,在朱元璋航行的途中,明军从两侧包围汉军阵线,陈友谅损失了一百多艘大小战船,但他自己避过朱元璋的耳目,溯江而上去了武昌。
  次日,明军在江面上攻击九江城垣,此刻陈友谅已经脱身,朱元璋只好派徐达去追赶陈友谅。徐达没能赶上陈友谅,他在汉阳城外抛锚,于是徐达开始攻城,但依旧没有拿下汉阳。
  陈友谅退缩武昌,徐达封锁陈友谅,这场封锁从1361年9月持续到1362年4月。
  朱元璋在九江督阵,他采用政治攻势,迫使江西各个城池州府投降。
  1361年10月底,南康、饶州、建昌派来使节拥护明政权,湖北东部也有三个城池投降。
  因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的形势发生改变,张士诚开始苏醒,他迅速派兵包围太湖东南方向的长兴,诱使常遇春前去救援。
  明军一面要制止张士诚,一面要看住陈友谅,同时还要拿下江西,这一举动战线太长,非常危险。
  1361年底,邓俞攻占了抚州,接着汉军的南昌指挥官、行省丞相胡美要求议和,他的要求是:他的部队加入明军,但建制不变,他的队伍仍由他自己率领。
  朱元璋同意这个条件,不过他要求胡美即刻放弃南昌,并要求胡美去明军主力部队中服役。
  胡美与朱元璋达成共识,但他没能说服他的部下,胡美本人后来于大明建朝后被封爵。
  1362年2月,朱元璋主力部队开进南昌,他实际上接掌了陈友谅在江西的政治地位,也顺利接过了这里的主宰大权。
  朱元璋离开南京已经太久,他没有时间去整合陈友谅投降部队的军务,还有各个城市戍军之间的强制改组,这是他统一明军之后必须要做的事情。
  1362年3月,朱元璋返航南京。
  浙江内陆被大将胡大海牢牢掌握在手中,但一些苗族的非正规军开始不安分,这批部队在明军攻占浙江之前就在元军中服役,后头都集中守在金华和处州。
  朱元璋远在长江上游,这时候苗军内部开始互通消息,准备叛乱。
  1362年3月3日,守在金华的苗军开始骚动,他们杀了明军将领胡大海。四天之后,处州的苗军也开始效仿,他们杀了城防守将耿再成。
  或许苗军是受了吴军的挑唆和支持,在朱元璋回南京的时候,他在浙江的政权已经岌岌可危了。
  回了南京之后,朱元璋令他的外甥李文忠为浙江明军大都督,李文忠夺回金华,但这批苗军已经从原阵地逃走,奔向了张士诚的部队。
  张士诚派他的兄弟张士信统领大军攻打诸全,诸全是明军在浙江的外围堡垒,外有入侵,内有叛乱,李文忠单枪匹马驻守金华。李文忠用了心计,他放出假的风声,说邵荣即将支援诸全。
  朱元璋正令大将邵荣出兵收复处州,邵荣是明军中最高将领,其地位甚至高于徐达与常遇春,其时,邵荣正奔赴处州,而李文忠也不可能得到邵荣的支援。
  李文忠请胡德信和他的广信军驰援,但张士信和他的部下被邵荣极其难缠的名声扰乱了军心,后头张士信被诸全的守军和援军夹攻打败,而邵荣也在这时候收复了处州。
  浙江的战火渐歇,江西的情况却日愈演愈烈,朱元璋带着大部队回到南京之后,他只给守在南昌的邓俞留了少量兵力,他也曾经让胡美的两位部下去长江上游支援徐达。
  但在朱元璋离开南昌之后,他才恍然警觉胡美的这两个部下祝宗和康泰一直反对胡美投降,等明军大部队离开南昌城,祝宗和康泰就突袭了南昌,他们用炮火轰掉城门,并洗劫了南昌城池,守将邓俞被迫逃离南昌。
  朱元璋让徐达撤离武昌,他要恢复和保持明军在江西已经胜利的地位,则只能让陈友谅在湖南湖北重塑他的武装。
  1362年5月,徐达收回南昌。与此同时,常遇春修复安庆城垣,安庆重新归置于明军控制之下,并且可以保护明军的心脏位置——南京。
  邵荣是朱元璋在最早起事时的老伙伴,他在明军将领中身居高位,但他并非赫赫有名。邵荣从苗人手里收复处州是他近几年来第一次独立作战的结果,当邵大将军的战功不被明军中的大部分人承认的时候,他滋生了叛逆的情绪。
  邵荣与赵继祖发动政变,他们打算在朱元璋领明军回朝的时候杀了他。当天他们关上城门,准备射杀朱元璋,可惜大风刮起,朱元璋的身体被城门口一面旗帜裹住,朱元璋不喜欢这个预兆,于是换了个城门进城。
  潜伏在南京城中的情报人员揭发了这两位叛将的阴谋,朱元璋征询其他将军的意见,常遇春的性格有些自大和急躁,他直接说:“该杀。”
  邵荣和赵继祖被处死,从此明军的高级将领都开始各抒己见,自由发表心中意见。
  1363年,陈友谅集结新的舰队卷土重来,他预备重现1360年汉军自长江溯流而下的辉煌,可惜事与愿违,这次他被围困南昌城三个月,并且他的水军在鄱阳湖被全部摧毁。
  1363年10月30日,陈友谅在湖口被射杀身亡,他被箭射穿了眼睛。
  明汉的决战就这样结束了,陈友谅的幼子陈理被陈友谅余部张定边带走,他在逃回武昌的时候,让陈理登上帝位。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