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随手捞上可汗,脚尖点地,继续往上窜。
下面的胡和鲁等人又惊又怒,想拼命追赶也晚了,因为霍川见耶拉成功脱身,就立即下令放箭。
冲下高坡一半的将士顿时矮身,箭矢雨点般密集,居高而下,成功将鞑靼一众压在坡底。
不顾生死往上冲的不少,但高煦早有准备,这处高坡安排了不少百发百中的神箭手,没有人能成功冲上来。
霍川亲自引弓,正中胡和鲁胸膛,他又冲了七八步,才颓然倒下。
“耶拉!你这个该千刀万剐的狗贼!”
在胡和鲁垂死的不甘怒吼中,霍川快走两步,拍了拍耶拉的肩膀,难掩激动狂喜。
“阿铮,我们去见皇太子殿下!”
第一百二十六章
阿铮?
没错, 耶拉原名纪明铮。
他是前靖北侯纪宗庆膝下独子,皇太子妃纪婉青的胞兄, 大家都以为父子同时战死沙场了,实则不然, 他虽屡遭艰难险阻,伤痕累累, 但好歹活下来了。
头两年因头部受重击, 他失去记忆,后来逐渐恢复, 就是查探通敌真相,遇上许驰,投靠东宫之事。
潜伏过程是很凶险的, 但好歹终于熬过来了。
纪明铮活捉了鞑靼可汗后, 接过绳索,利落将手上人牢牢捆住, 并卸下了下巴, 防止对方清醒后咬舌自尽。
完成手上活计后, 他紧赶两步,迎上正大步走来的霍川, 面上亦难掩激动之色。
“霍伯父。”
千言万语欲要诉说, 但最终只汇成一句话,“霍伯父,我回来了!”
“回来好,回来好啊!”
霍川连连应和, 这位一贯稳重自持的大军统帅,此时也激动地有些语无伦次。
他以为老友父子同逝,痛心疾首,他老友铁骨铮铮,为国尽忠数十载,不想竟落得个英年早逝,断子绝孙的下场。
要说征战多年,心理准备不是没有的,但事情真落到亲近之人头上,谁能无动于衷?光是情感上,已无法接受。
万幸,老友独子虽磨难重重,但好歹苦尽甘来。
纪明铮多次传回关键性情报,最后还活捉鞑靼可汗,这是不世之功。
可以预见的,他回归后,必会一路坦途。
霍川细细打量纪明铮,见眼前人已彻底褪去少年青涩,宽肩厚背,身姿挺拔,眼神沉着,眉宇间隐透坚毅。
经历过狂风暴雨后,他已彻底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霍川极欣慰,不过他好歹见惯大场面,激动片刻便勉强按捺下来了,拍了拍侄儿的肩膀,笑道:“阿铮,我们去见皇太子殿下!”
“好!”
皇太子当然是要去见是,但现在显然并不是时候,霍川言下之意,其实是回去再求见太子。
眼下仍在战场上,怎么也得把伏击战处理妥当,才能收兵。
现在鞑靼可汗被擒,胡和鲁也被射杀,鞑靼将士群龙无首,惊慌之下,又兜头迎来一波波箭雨,很快,便彻底被歼灭了。
峡谷前高坡下的战斗很快结束,纪明铮立即随霍川转移阵地,前往峡谷后。
峡谷后的战役就要麻烦一些。
从燕山小径入口,一直到峡谷,一共有将近二十里路程,这里头满满当当挤了鞑靼骑兵。
先前,为了防止可汗胡和鲁等人发现端倪,前面很大的一段距离,是没有埋伏兵马的。待巨变一起,虽大周两端立即有精兵掩杀下来,但还是逃脱了一部分敌人。
军心涣散,很多人还是惜命的,趁机弃马逃进莽莽丛林中。
霍川并不太在意,这种地形,想一个不留全歼敌人,明显不可能的,那些漏网之鱼若是顺利逃出燕山,就算他们命大。
些许残兵,不足为虑,关键是没有进入小径的那十几万大军。
外面是张为胜负责的,好在敌寡我众,兼敌军军心涣散,吃下去也就时间问题。
等到夜幕降临,燕山内的战役已全部结束,虽燕山外仍在继续,但这也不干霍川的事了,在已方必胜的情况下,他完成任务后,就可以回去歇歇等着了。
他传令鸣金收兵,与纪明铮一起出了燕山,返回大周营地。
“阿铮,你赶紧去包扎一番。”
纪明铮身上多添了一道血口子,在肩背上,不重,就是先头为了更加取信鞑靼可汗,故意拼上去挡的。
一回到营地,霍川便催促他前去包扎。
“殿下仍在督战,你趁这空隙,也赶紧整理一番。”
纪明铮身上还穿着鞑靼军服,既然有时间,不换下就不合适了,还有那把络腮胡子,也剃一剃,免得看上去乱糟糟的,凭空添了几岁。
“你啊,添上这把胡子,怕是两妹子都要认你不出。”
侄儿伤不重,霍川也不是磨磨唧唧的人,心下大畅,便有了打趣的心情。
纪明铮正摸向络腮胡的手一顿,忙关切问道:“霍伯父,我妹妹们可好?”
他恢复记忆以后,心焦如焚,虽不好轻举妄动,但仍第一时间想办法打听家人的消息。
其时他孑然一身,也不敢大动作暴露行踪,只百般伪装后,花大价钱,找了个非鞑靼的客商去京城打听。
那客商是大食的,大周京城,本从不在他行商路线上,但奈何纪明铮给的银钱足够多,他便答应走一趟。
客商到京城时,纪婉青已经嫁入东宫了。
庄舅舅为纪家姐妹出头,与叔父争产闹得沸沸扬扬;圣旨赐婚,大婚入东宫。靖北侯府诸事余热未散,他并不用太费心思打听。
京城大食商人不多,这人本不愿意多待,他认为这些消息已经足够了,遂不再深入,立即折返。
客商的叙述很简单,靖北侯府的爵位被二房袭了,前靖北侯夫妻先后逝世,纪家姐妹都出嫁了,一个被赐婚东宫为嫡妃;一个嫁了亡父生前看好的后生,姓郑,婚后已随夫家出京了。
就是这么多。
逝者已矣,来不及沉浸于父母去世的悲伤中太久,纪明铮便担忧着两个妹妹。
准确来说,是担忧纪婉青。
姓郑的后生,必然是郑毅了,郑家纪明铮很了解,必会善待小妹的。
他担心大妹妹,她不知为何与皇家扯上了关系,一个丧父丧母的孤女,居然还成了太子妃。
身份是够的,但无人做推手,这事儿绝对不成。
纪明铮再问,客商摇头说不知,拿了银钱就离开鞑靼。
他生性聪敏,思索一番有些头绪,他更担心妹妹,可惜一入宫门深似海,即便再多使劲,恐怕也不能得悉再多消息,更甭提插手了。
好在,皇太子殿下他是知道的,父亲在生时对东宫极为推崇,他思量一番,认为妹妹只要安分守己,殿下是不会为难妹妹的。
纪明铮与其不管不顾赶回京城,不如仔细查明通敌真相,争取立下功劳,日后好给妹妹撑腰。
这个才是硬道理。
他不仅仅惦记妹妹,他身上还有许多沉重的担子,既然妹妹们都平安,只得先专心手头之事。
委托过大食客商后,纪明铮也不敢再次打听,因为他很快又升了官职,探听通敌真相更方便,但一举一动却更引人瞩目了,大周的事直击要害,他不能轻举妄动。
这般忍辱负重,假意周旋,真相查明了,仇人也趁机手刃了一个,功劳立了,而且还很不小。
纪明铮本就想打听妹妹们,如今霍川提起,他还不赶紧询问。
“二侄女入了郑家门,就是你父亲从前看好的郑毅,郑毅成亲后,举家迁往宣府,就安置在军户区,他如今就在我麾下,此刻正在燕山外参与大战。”
“郑家你熟悉,我就不多说的,出征前,听说二侄女已怀孕近八月。”
霍川笑道:“算算时日,你也大概再次当舅父了。”
既然是再次,那肯定有初次的。
“大侄女圣旨赐婚为太子妃,去年腊月,已为殿下诞育嫡长子,你可知晓?”
霍川说的这个消息,纪明铮还真知道,他是听许驰说起的,不过就是当时不好多提,只听了一句而已。
他有很多话想问,偏偏涉及东宫,不好开口,顿了半响,才问了一句,“霍伯父,你可有太子妃其他消息?”
皇家私事,谁敢凑上去探听,尤其是涉及自己的主子。不过,霍川知道的还是比纪明铮多的,他见对方一脸急色,忙安慰道:“听说前段时日,京城出了点变故,虽已彻底平息,但殿下还是立即遣人回京,将娘娘与小殿下接到蓟州。”
这事儿虽然看着简单,但细品之下,信息量不小。
既然变故已平息,那皇宫大内想必是安全无虞的,但皇太子仍不放心,立即命人将妻儿接到身畔,要放在眼皮子底下亲自看着。
由此可窥见,妻儿在他心中的地位。
纪明铮神色松了很多,霍川左右看看,又压低声音道:“我早打听过了,殿下独宠娘娘,大婚至今,未曾纳有姬妾。”
他拍了拍侄儿的肩膀,“好了,你不必太过担忧,快快去洗漱更衣一番,那边大战,不会持续太久。”
命亲兵给带路,目送纪明铮离去,霍川本人,则亲自安排捆成粽子的鞑靼可汗,并挑选重重心腹看守。
纪明铮终于脱去那身鞑靼军服,洗去一身血腥尘土,换上久违的大周铠甲,他极爱惜地低头端详,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翻滚的热意。
终于回来了。
他黑发整齐束起,络腮胡也剃干净了,英挺的鼻梁,削薄的唇,五官轮廓棱角分明,硬朗俊美,器宇轩昂。
纪明铮亲自动手,就着铜镜剃干净胡子,摸了把光溜溜的下巴,数年没见自己露脸,一时颇有些不习惯。
他也没纠结太久,因为燕山外的战役已结束了,大周全歼鞑靼大军,皇太子已回来了。
霍川过来,亲自领了纪明铮,匆匆往皇太子大帐行去。
第一百二十七章
霍川一路走, 一路与纪明铮普及如今军中情况,粗粗说了过一遍, 已到了大帐前。
亲卫见了他们,马上转身通禀。
高煦立即召二人入内。
“末将纪明铮, 叩见皇太子殿下。” 纪明铮垂首,跟着霍川进了大帐, 行至首座前见礼。
“二位快快起罢。”
纪明铮竖起耳朵, 听到上首传来一道低沉醇厚的声音,说话的正是皇太子, 他不禁屏住呼吸。
他虽不敢自认大舅哥,但他却知道皇太子是大妹妹夫君。好吧,虽知道皇家夫妻中夹杂太多东西, 但自小见惯父母亲的情深意笃的他, 还是想用这词。
只是不等他想太多,便听一阵脚步声由上而下, 一双黑褐色的龙纹戎靴停在跟前。
原来, 是高煦亲自下来了, 他微微俯身,亲自扶起纪明铮。
“卿于社稷百姓有大功!”
高煦说这句话时, 神色非常郑重。这一瞬间, 纪明铮一切其余念头皆抛在脑后,他是万分激动的。
他大声说:“此乃末将应为之事,自当保家卫国,方不负父祖多年淳淳教诲!”
他热血沸腾, 多年来的信念深植心底,无论怎般艰难险阻,他始终不改其志。
“好!”
高煦端详眼前青年,对方一张英挺的面庞,虽与妻子柔美迥异,但五官轮廓,却能隐隐看到几分相似的影子。
他本爱屋及乌,又极赞赏对方赤胆忠心,能屈能伸,有勇有谋。两者叠加,将好感推向高峰。
“你能安然无恙,想必太子妃是极欢喜的。”
此时的帐中,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很多人,有资格来的大将都聚在了一起,并不适合多说,高煦说了一句之后,便拍了拍纪明铮肩膀,岔开话题。
“这位就是前靖北侯之子,纪明铮,四年前参与松堡之役后,因故滞留鞑靼不得返。”
高煦向在场诸将介绍,“他忍辱负重,潜伏鞑靼数年,期间传回大小消息,立下大功。”
高级暗牒的事,在场人早有猜测,甚至有消息最灵通者,刚刚已获悉纪明铮的确切身份。
北方防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些大将们,不管熟悉不熟悉,其实都认识纪宗庆。四年前的事让人痛心,现在纪宗庆好歹活了独子,大家是高兴的。
“纪兄弟在天之灵,知道儿子有出息,能承继父祖遗志,想必也是极欣慰的。”
“阿铮年轻有为,立了大功,改日庆功宴上,定要大喝三百碗!”
头一个说话的是霍川,他感慨两句后,便立即岔开话题,籍此大胜时刻,当众说太多伤感的话,是不大合适的。
“就是!”
“应该喝!”
……
这场胜仗意义很重大,于国于民于自身,都是大有裨益的,功劳大家也有,气氛立即了热烈起来。
官场的道道,纪明铮得父亲指导多年,他虽仍惦记妹妹,但亦知此时不能扫兴,立即就一口答应下来。
“届时,与诸位叔伯痛饮三百碗!”
“哈哈哈哈哈,好!”
……
高煦回到上首落座,他知道大家情绪激昂,也没多用规矩约束,只面带笑意看着。
当然,他也是高兴,此战胜利,大周北疆至少太平十几二十年。
且鞑靼可汗膝下的几位王子,年纪最长二十出头,最小一个十三岁。他们父汗继位没几年,权利并未下放,大家起点差不多。
可汗被擒,不可能再回去了,那么接下来的汗位争夺必定激烈,如果适当煽动一番,让动荡加剧,消磨敌方实力,大周北疆的安稳年头还能延长许多。
一瞬间,高煦想了不少,或许,他还可以把鞑靼可汗废了,命留下来,适当时候提出让鞑靼交赎金。
只要有消息过去,鞑靼内部的分裂必然会加剧的。
废物利用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是后话,留着以后再琢磨,不着急。
等帐中热烈气氛稍稍发酵,高煦认为差不多了,便缓声说:“诸位,如今大战方歇,此处并非久留之地,我方应尽快整理妥当,返回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