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撩人(重生)——青雨梧桐
时间:2018-04-29 12:57:16

  沈蓁蓁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
  “梁郎,我今日上街去买绣线,看到江宁的绣品十分精美。”
  夜晚,两人躺在床上,沈蓁蓁靠在梁珩怀里,轻声道。
  梁珩有些累,上床困意就袭来了,还是强打着精神,听沈蓁蓁说话。
  梁珩轻嗯了一声。
  “我都绣不出来。”
  “绣楼里的,都是技艺精湛的绣娘绣的吧。”梁珩摸了摸沈蓁蓁柔顺的头发。
  “江宁的绣品十分精美,甚至可比那些苏绣、蜀绣。但我以前却从来没有见过。”
  梁珩嗯了一声,等沈蓁蓁继续说。
  “梁郎,我想,趁着现在农忙过了,何不办几个绣坊,让乡亲们家的闺女们来学刺绣,拿出去卖了,也好给百姓们改善改善生计。”
  梁珩倏地睁开眼,这想法是不错的,他最近也在发愁,如何让百姓生活宽裕起来。
  梁珩犹豫道:“这刺绣没个几年功夫怕是学不会吧。”
  沈蓁蓁道:“是女子,不管家中穷还是富,从小就会学绣花的,只是可能不会那些复杂的绣法。有底子在,请专门的绣娘去教教她们,肯定能成的。”
  梁珩并不懂女红的事,听沈蓁蓁这么说,也觉得很有道理。
  “这绣品如何卖出去?”
  “让我大哥来收,我们沈家在很多地方都店,只要绣品精致,不愁销路的。”
  梁珩想了想,这事可以尝试一下。
  “梁郎,你要是担心,就先选一个两个镇,先试试,要是效果好,再推及江宁县。”
  梁珩低头看向沈蓁蓁泛着光的黑亮眸子,忍不住俯下脸亲了亲她。
  “蓁儿真是太聪慧了。”
  次日,梁珩便找到了张安和商量此事,张安和也十分赞同,这农家的姑娘在家也没有旁的事,来学习刺绣,就算绣品卖不出去,学了技艺,对她们以后嫁人也是有帮助的。
  两人商量了下,选了离县城最近的一个镇,雄安镇作为试镇。
  主簿王彦最后才知道了这事,梁珩如今有什么事都是找张安和商量,让王彦既嫉妒又愤恨。可能怎么办呢,谁叫那天出事自己先走了。
  梁珩倒是没有刻意针对王彦,只是他更加信任张安和。
  沈蓁蓁对江宁还是不怎么熟悉,这事还是张安和的夫人陈氏带着她去了几家绣楼挑人。
  陈氏是个三十上下的妇人,生了两个孩子,身材有些走形了,略有些发福,是个十分健谈的女人。沈蓁蓁和她相处起来十分愉快,陈氏虽是市井出身,但是性格十分圆滑,说话也实在,沈蓁蓁在江宁也寂寞了很久,一时间,两人很快就熟了起来。
  陈氏早就听丈夫说了这个县令夫人,知道她很年轻,却没想到如此年轻。为人倒好,十分亲和,没什么架子。两人虽年龄相差很大,但话却能说到一块。
  很快绣娘也找好了,梁珩便让孙志他们通知了雄安镇的各里正。
  这种好事,百姓们自然不会有异议,何况还是梁县令组织的。如今江宁县的百姓极为信任梁珩。
  次日县衙便来了五六十个姑娘。姑娘们都是天刚蒙蒙亮就出发的,到了县衙还未到辰时。
  地方一时还不好找,县衙也宽敞,现在也只是初试,便将地方放在县衙后院了。
  一共请了三个绣娘,交这些姑娘针法,绣线等物品都是沈蓁蓁出的银子买的,县衙的银子没剩多少了,要留着做预备银子。
  沈蓁蓁也跟着学了几天。
  那些姑娘们大多也是极聪慧的,又有些底子,学了几天,就上手了,慢慢的,能绣一些简单的花样了。但这远远不够的,姑娘们也刻苦,很多都是回家了,还要绣半宿。没几天,就有水平不错的绣品慢慢产生了。
 
 
第97章 
  半月后。
  这半月沈蓁蓁一直在忙绣品的事, 梁珩依然早出晚归。
  这些天一直都是艳阳天, 担心会天旱, 衙门众人天刚亮就要出城,下乡去查看百姓以前挖的田沟可还能用,不能用的要动员百姓尽快挖沟,从山上引山泉下来灌溉田地。
  前面虽然绣好了两批绣品, 但是水平都很一般,而现在江宁的绣品要打出名气来, 这些绣品显然是不行的。沈蓁蓁这些天也跟着绣娘学习江宁刺绣。
  很快第三批绣品也慢慢绣出来了。沈蓁蓁也早在半月前写信和她大哥商量了此事。
  如今世面上常见的绣品皆是苏绣、蜀绣、湘绣、粤绣,这四大名绣。别的地方的绣品,市场皆不大好。沈宴是生意人,第一时间便考虑了这绣品会不会有市场,且绣品的生意沈家从来没有做过。但是因为是妹妹亲自写信来的, 沈宴还是应了下来,就算到时候绣品不好卖, 亏些钱就亏些,只要妹妹他们能好好的。
  很快沈宴就到了江宁。
  沈宴坐了马车到了县衙门口, 进了门去, 留在县衙里当值的两个衙役,还不认识沈宴。一听沈宴是梁珩的大舅哥,马上殷勤地带着他去了后衙。
  沈宴路上问梁珩在哪里,两衙役说县令下乡去了。
  到了过堂处, 两衙役停住不前了, 这后衙如今都是姑娘, 他们进去不合适。
  沈宴见两衙役只送他到门口,也没多想,只当是两人还有别的事。谢过了两人,便穿过了过堂。
  沈宴刚推开院门,就见里面挤挤挨挨地坐着很多年轻姑娘,每人面前都放了绣架,正低头绣着花。阳光下,都明灿灿的。姑娘们听到院门响动,都抬起头,看了过来。
  沈宴三十岁的人了,见六七十个姑娘齐齐看过来,还是不禁老脸一红。这红肥绿瘦的姑娘堆里,沈宴一下找不到妹妹。顶不住那么多双眼神的压力,沈宴嘭的下就关上了院门。
  沈蓁蓁也在其间,看到兄长突然出现在院门口,不禁惊讶,还没回过神,就见兄长突然从外面将门关上了。
  沈蓁蓁略交代了两句身边的绣娘,便急急出了院门,就见兄长正站在院门外不远处的廊下。
  “大哥。”
  沈宴转过身来,见妹妹出来了,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两个衙役兄弟竟然不告诉我,你们在里面绣花。”
  沈蓁蓁笑了笑,“可能他们忘了,衙门里也没个丫鬟什么的,有事都是直接进后衙去的。”
  沈宴不禁皱皱眉,道:“你们也该买两个丫鬟了。”
  “如今就我和梁郎两个人,小日子不知道多美呢,我可不想再多个人出来了。”沈蓁蓁笑道。又招呼沈宴进去。
  沈宴不禁有些尴尬,“那么多姑娘在呢,我进去不合适吧。”
  “我们去后院说话,她们在前院呢。”
  沈宴只好点点头,总不能一直在这里说话。
  沈宴低着头跟着沈蓁蓁进院去了。
  众姑娘们看着县令夫人又带着那个刚刚差点闯进来的男子回来了,不禁都好奇地看着两人,刚刚匆匆一瞥没看清沈宴的长相,这会看清是个模样极周正的男子后,大多数姑娘都羞怯地低下了头。
  沈蓁蓁交代了两句,就带着沈宴到了后衙。
  院子里摆着桌椅,沈宴坐下了。
  沈蓁蓁进厨房给沈宴倒了一碗凉开水,放在桌上。
  “爹娘他们都好吗?”
  沈宴喝了口水,点点头,“都好。娘还让我给你带了几匹布,回头我就让人送过来。”
  提到远方的家人,气氛一下就有些低沉了下来。如今沈蓁蓁不同以往,已经嫁作人妇了,有生之年,与家人的相聚只会越来越少。
  沈宴见妹妹有些难过,忙转开话题,“妹妹,前院里的那些姑娘就是在绣你说的那个江宁绣品吧,怎么样?”
  “很多姑娘学得很快,如今绣出来的都有模有样了,大哥也知道我自小学女红的,有些绣出来的我都比不过。我觉得这一批可以拿去试着卖了。”
  沈宴点点头,这绣品,他也不会看好不好,既然妹妹都说好了,那一定是好了。
  “行,我先拿一批出去卖卖。”
  说着沈宴又问起梁珩来,“妹夫去乡下做什么去了?”
  沈蓁蓁道:“上次亏得大哥送粮种来,如今听梁郎说,田里的秧苗都长了很高了,最近江宁 一直都是艳阳天,都没下过一滴雨,梁郎担心会天旱,便下乡去检查田沟去了。还有些灌溉的器具也要提前准备好。”
  沈宴点点头,“这些粮种,我在苏州买的。苏州那边的水稻最多产,我想着苏州离这边也不远,那边能种,这边应该也是可以的。”
  沈蓁蓁点点头,如今粮种都种下去了,只能祈求收成会好。
  沈宴上次忘记给梁珩说他在苏州那边听到的一些种水稻的经验了,这次再回来已经有些晚了,秧苗都长大了。
  两兄妹聊了一会儿,沈蓁蓁便去前院取了几幅绣好的绣品来给沈宴看。
  沈宴拿起其中的一副,绣的是一张枕帕。只见枕帕上绣着两只交颈的鸳鸯和一些牡丹花。那鸳鸯的眼睛仿佛要活过来了一般,色彩鲜艳喜庆,特别是那双眼睛,好像是真的嵌上去的一般。
  “大哥摸摸看。”
  沈宴虽不明,还是伸手摸了摸,没感觉到什么。
  “大哥可感觉到什么了?”
  沈宴摇摇头。
  “大哥再摸摸自己衣襟上的绣纹。”
  沈宴依言摸了摸衣襟,凹凸不平。
  沈宴明白了,这些刺绣绣上去竟然摸不出来,像是画上去的一般,细腻如斯。
  “江宁独有的丝线,可以分成很细很细,绣上去手很难摸出痕迹来。只是颇有些费时,大哥看的这副是绣娘绣了半月才绣好的。”
  沈蓁蓁说着又拿起其他两幅,“这是那些姑娘绣的,虽然比不上绣娘,但依我看,这绣品也差不多,很精致了。”
  沈宴就算不懂刺绣,沈蓁蓁这么一说,他就想到了这里面的商业价值,要明白天下四大名绣,没有一家可以做到细腻如斯的程度啊。
  沈宴放下手里的刺绣,对沈蓁蓁道:“妹妹,我看这绣品会好卖的。”
  沈蓁蓁见沈宴真正地认可了,也不由心下一松,笑了起来。
  沈宴又想起一件事来,“哦,如意让我给你带话,因为离京太久,菱儿妹妹想哥哥了,我们正好这段时间有商船上京城去,这两天,她们就坐船进京去了。”
  沈蓁蓁点点头,毕竟菱儿只有黄梵一个亲哥哥了,菱儿又还小,离开哥哥太久,容易思念成疾。
  梁珩晚间回来,沈宴已经回客栈了。
  沈蓁蓁将白天沈宴来的事说了,梁珩听大舅哥也认可了,不由也心下一松。这件事做好了,就算是为江宁的百姓做了一件切实的事了。
  次日。
  因为沈宴来了,乡下的事情也处理得差不多了,梁珩便留在了县衙没有下乡去。
  昨天沈蓁蓁已经交代了沈宴过来吃早饭,沈宴大清早就过来了。还带来了家里人为沈蓁蓁夫妻准备的东西。
  沈蓁蓁看着那几匹名贵的布匹,笑道:“现在我们没有用名贵布匹,等以后江宁刺绣的名声打出去了,就得用好布了。”
  沈宴笑道:“这布的事就交给我。”
  沈蓁蓁点点头。
  梁珩道:“这事又要麻烦大哥了。”
  沈宴虎起脸道:“知道是大哥,还客气什么。”
  梁珩不由心生感动,他是独子,沈宴虽说是大哥,但是天下难有沈宴这样一心为妹妹的大哥了,爱屋及乌,对他也是真心实意的好。
  几人吃过了早饭,梁珩好不容易在家一天,帮着沈蓁蓁做了一些家务,沈宴也不闲着,帮着将水缸清洗了,又打满了一缸水。
  忙过后,两人坐在一起说话。
  梁珩跟沈宴说了一下江宁县的现状,沈宴将听来的京城的消息给梁珩说了。
  听闻有那么多人落马,梁珩还是很惊讶的。没想到小小的江宁县的事,竟然能牵扯到那么多人,真如皇上所说的那句,只要打开一个小窟窿,就能捅开一片天地了。
  沈宴在江宁待了几天,就带着一百来副刺绣,匆匆忙忙地走了。
  而田间的稻谷也抽了穗了。
  天一直放晴,艳阳高照,歇都不歇一下的,虽然已快八月了,还是热得厉害。
  也幸好梁珩他们提前督促乡亲们做好了准备,地上的土都干出一道道裂缝了,田里还是有水的,一股股山间的泉水,滋养着田间的希望。
  半月后,田间的稻谷颗粒都渐渐鼓起来了,能看出一串串饱满壮硕的稻谷雏形了。
  沈宴也回来了,果然不出沈蓁蓁她们所料,放在玉店的绣品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沈宴处理了一些旁事,就马不停蹄地过江宁来了。
  而江宁这边的姑娘们也只绣了一百来副出来,想要打开市场,远远不够。见效果好,梁珩又推及到了附近几个镇。
  先前一个镇的姑娘都来县城绣花了,整个县都知道这个消息,很多百姓有些持怀疑态度。毕竟农家女虽然也会绣些简单的花样,但是这个能卖钱吗?
  很快第一批绣女们分到银子的消息就传开了,分到的还不少,足够一家人用几个月了。这一下全县都轰动了,可梁珩考虑到地方不够,只多推及了两个镇。很快就有其他镇的里正,进城来找梁珩商量,让他们镇的姑娘也来绣花。
  梁珩不禁为难,花是可以绣,主要是现在一下找不到地方,让那么多姑娘一起来绣。
  沈宴这时候站出来说,愿意给这些姑娘,盖一个大的真正的绣坊,只是要江宁的百姓答应他,以后绣品只卖给他一个人。
  沈宴这是以一个商人的身份说的,这样其实对江宁的百姓并没有什么坏处。沈宴是梁珩的大舅子,并不可能会坑百姓,价钱也不会低了,就看江宁的百姓怎么看了。
  梁珩也考虑到沈宴和他关系的这一层,为了不让百姓对沈宴的目的有其他想法,便将粮种也是沈宴出银出力的事说了。沈宴绝不会坑江宁的百姓。当时梁珩说给沈宴算粮种银子,被沈宴给堵回去了。
  虽然沈宴是他的大舅子,但是梁珩知道,生意场上的事是一码归一码的。这刺绣的事要是没有沈宴,很大可能是做不成的。而沈宴作为商人,自然也要顾及到自己的利益。
  里正们一听,好啊,原来这位还是江宁县的恩人,当场就同意了下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