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皇子妃林氏可以说是最理解她的人了。林氏成婚早,但成婚之后也是好几年都没有孩子。直到两个庶妃进门,先后产下子嗣之后,林氏才终于生下一子。
对于宋氏的这种情况,林氏感同身受,甚至比她还要着急。
“你可得抓点紧了。”林氏握住宋氏的手,低声说道:“虽说妙珠算是我的表妹,可我还是得说上一句——你啊,得先生下长子才行。不然等妙珠明年进门之后,万一她抢在了你前头生下了儿子……将来的麻烦事可多着呢。”
宋氏知道好友说的有道理,但她还是心存侥幸:“不会的,殿下说过,在我生下嫡长子之前,会让侧室服用避子汤……”
“那是对通房的规矩,对妙珠能一样么?而且妙珠打小身子就弱,殿下当真舍得让她一直用那种东西?”林氏叹息一声,“其实当初我能怀上身孕,还是吃了钟太医开的方子才怀上的。不过你这情况……找钟太医也不合适呀。不如过几天我陪你一起,咱们去普宁寺或者大觉寺拜一拜吧!”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是架空,所以不要拿某个朝代的房价和银子购买力和本文相比啊,没有可比性的。默默的设定是1两银子大概5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不过历朝历代物价也都是相对的,大家不要太考据这个了,么么哒=3=
第138章 求助
宋氏和裴清殊说起,自己想去大觉寺礼佛的时候, 裴清殊也没有多想, 只是问道:“要等我休沐日的时候陪你一起去么?”
大觉寺和普宁寺是京城最有名的两座寺庙。普宁寺在近郊, 大觉寺在远郊, 若是想要当日往返的话,必须一大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出发才行。
宋氏摇头道:“不必了,殿下十日才能休沐一次,还是好好歇着吧,我和七嫂一起去就好。”
听说林氏也要去,裴清殊就不想掺和了:“那好, 你们小心一些, 多带上些护卫。”
宋氏含笑应了。
次日下午, 裴清殊回府的时候,宋氏还没有回来。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裴清殊愣了一下才想起来,宋氏去郊外礼佛去了。
他发现媳妇不在家, 自己竟然还有点不习惯了。
他摇头笑了笑, 正想叫陆星野一起去练武,就听下人过来通禀,说是公孙公子来了。
裴清殊不假思索地说:“请他进来吧。”
其实裴清殊老早就给过自己的三个伴读特权,他们来的话,直接到前院的会客厅里等着他就好了。
不过这三人都极有分寸,就连看起来最为洒脱不羁的公孙明, 也都谨守规矩,每次来了都规规矩矩地让人通传,不会擅自入府。
裴清殊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好,就随着他们去了。
因为来的是公孙明,而不是什么外人,裴清殊就没有叫他去客厅,而是直接把人叫进了书房。
“说吧,什么事儿?”
公孙明笑嘻嘻地说:“没事儿就不能来看看殿下了嘛?”
裴清殊一点都不相信:“少来这套,你有这么闲么?我都听说了,最近公孙大人的身体不大好,钦天监里忙得很呢。”
“哟,殿下连这都知道,看来如归楼的业务发展的不错啊。”公孙明一屁股在裴清殊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不过我家老头子,我再清楚不过了。他啊,装的。”
“装病?”裴清殊饶有兴趣地挑了挑眉,“这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让我收收心,好好在钦天监里替他干活儿呗。”公孙明疲倦地打了个哈欠,“说真的,钦天监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我还真的不怎么感兴趣,要说起来还不如我娘那个书社有趣儿呢。”
公孙明说的不经意,可裴清殊闻弦歌而知雅意,立马就猜到了公孙明今天来的目的:“怎么,你现在还得两头跑,书社那边也要你帮忙么?”
“是呀,谁让我是他们两个唯一的儿子呢,真是累死我了。我要是像殿下一样,有个弟弟就好了。”
公孙明说着,无奈地叹了口气:“算了,我娘估计是生不出来了,不说这个了。殿下这几天在礼部可还顺心?”
“挺好的。”裴清殊云淡风轻地说:“礼部这些人,我算是摸透了。办实事的少,贪小便宜的多,拿点小恩小惠给他们,他们待你的态度就好。不过说句老实话,三皇兄在礼部这么多年,尽管尚书不是他而是八皇叔,可他和八皇叔关系要好,这礼部差不多已经是他们的天下了。”
“殿下吃亏就吃亏在这里,您出来混的时间比他们短太多了。不过没关系,殿下的官学整顿计划不是已经差不多成形了么?回头把阿煦叫来,咱们再研究研究,您就可以慢慢地着手去做了。”
“什么叫出来混啊?”裴清殊哭笑不得地说:“我办差很用心的好不好。”
“好好好,是我失言了。”公孙明今天显然是有求于裴清殊,状态都和平时不大一样。搁在平日,他才不会这么轻易承认错误。“为表歉意,今晚我做东,请殿下吃饭如何?”
“请我吃饭?去哪里?”
“我家啊。”公孙明看来早有准备,“我就是亲自来邀请殿下的。”
“哟,你要请我吃饭,直接让人说一声不就得了,怎么还亲自跑一趟啊?”裴清殊话是这么说着,人却已经站了起来,“走吧。今天宋氏不在家,中午送来的饭菜不怎么合胃口,你一提饭字我就饿了。”
公孙明抱住双臂,摇摇头道:“哎,有了媳妇儿的人就是不一样,听得我心里真是……酸酸的哟。”
“那你也赶紧找一个不就完了么?”要说公孙明也是一个青年才俊,加上皇帝对公孙越的倚重,还有公孙家的名望,许多人家都想和公孙家结亲,可公孙明就是一个都看不上。
公孙明撇撇嘴道:“哪有那么容易啊。其实说真的,我挺怕成亲的。像您和皇子妃这样的还好,婚前虽然不熟悉,但是婚后相处的还不错。您要知道,不是每一对夫妻,都像你们这样幸运的。与其随随便便找一个,俩人凑一块做一对怨偶,还不如自己单着呢。”
裴清殊不明白:“听说公孙大人和公孙夫人的感情不是不错么,你怎么这么悲观啊?受什么刺激了?”
公孙明自嘲地笑了笑说:“没什么,只是说真的,我心里清楚得很。像我爹娘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少见了。”
去公孙府的路上,裴清殊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八卦地问了一句:“我听说……最近左三小姐,常去你们家书社?”
公孙明闻言,露出一丝尴尬的表情:“殿下怎么连这种小道消息都知道啊……”
如归楼现在发展得很好,几年下来,已经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名茶楼了。正因如此,搜集起消息来也十分方便。
除非有紧急情况,燕修会亲自上门之外,其他时间里,燕修都是将各种各样的消息分好类,让人每三日给裴清殊送一次。
他送来的那些情报里,分有官员类,后宫类,宗亲类,世家类,民间类,商业类,等等等等……按照轻重缓急,从头到尾排列得很有规矩。
如果是确认属实的消息,燕修会特别标注出来。其他的都是些小道消息,裴清殊一般看看就算了,不太会往心里去。
有时候裴清殊一天下来太过疲倦,不想看那些太沉重的政务时,他就会随手翻出来那些小道消息看看,权当放松。
所以有一些旁人都不知道的小事儿,裴清殊却知道。
“唔,就是无意中知道的呗。怎么样,你就说是不是真的吧?”
公孙明颔首道:“确有此事。你也知道,左姑娘这几年比较不顺……总在家里憋着,也不是个事儿啊,毕竟她还年轻,日子还长着呢。”
要说起来,左三姑娘这几年的经历,裴清殊听了也不禁替她唏嘘不已。
承恩公府也是大齐顶尖的世家之一了。身为国公的嫡女,左三姑娘本应嫁的很好。可不幸的是,一年多以前,她的未婚夫,定国公府的二公子,竟然意外落水身亡了。
当时距离他们的婚礼,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
为此,左三姑娘一度十分消沉,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再外出。
后来再出门时,她也很少像以前一样参加各种各样的宴会,倒是时常与公孙夫人交往。不知不觉间,两人竟成了忘年交。
不过裴清殊倒觉着,她们的关系不止这么简单。
“我猜公孙夫人是相中了左姑娘,想把你们两个凑做一对儿呢。”裴清殊小声问他:“我说的对不对?”
公孙明的脸上,爬过一丝可疑的红晕:“怎么可能嘛,人家可是国公府的小姐……”
“哟,你还害羞了,看来是被我说中了。”裴清殊倒不觉得,公孙明配不上承恩公的女儿。虽然公孙大人的官位不是特别高,但论当今皇帝的宠臣,公孙越若是自称第二,便没有人敢认第一了。
左家的地位就算再高,也终究是要被皇帝猜忌的。若论对大齐的影响力,左家怕是还远远不及公孙家呢。
两人说说笑笑,闲聊了一路,很快就来到了公孙府。
今夜公孙越当值,府内只有公孙明和公孙夫人。
裴清殊知道,公孙夫人并非寻常女子,所以他也没有顾忌那么多规矩,晚上用饭的时候,三人直接在同一个桌子上吃了。
裴清殊虽年幼,但因他身份摆在那里,还是坐在了主位上。
公孙夫人和气地说:“这些年来,殿下对我家明儿多有关照,我们夫妻一直想感谢殿下,却不知该如何感谢是好。今天这顿饭,是我亲自下厨做的,聊表心意,希望十二殿下不要嫌弃。”
“哪里哪里,辛苦公孙夫人了。”裴清殊看了公孙明一眼,笑道:“这些年与其说是我关照阿明,倒不如说是他帮我解决了很多烦恼。我们两个一般大,就如同亲兄弟一般,公孙夫人就不要同我客气了。”
公孙夫人笑了笑,非常亲切自然地和裴清殊聊起了天。
一向话多的公孙明,今日难得老老实实地坐在一边吃饭,几乎都没插上嘴。
不知不觉间,公孙夫人就将话题引到了书社上:“殿下也知道,俪妃娘娘这一胎怀的有些艰难。自打她有了身孕之后,就封了笔。现在我们书社几个成名的作者,也都渐渐地变得低产了……”
事实上,自打俪妃回宫之后,她的作品数量就少了很多。毕竟人在宫中,许多事情都身不由己,就算是俪妃也无法免俗。
可以说俪妃的创作黄金期,已经差不多过去了。裴清殊明白公孙夫人的意思——他们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填补上一辈人逐渐老去的空白。
“您说的情况,我能理解。只是母妃情况特殊,我也没有办法让她再动笔,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帮上您的忙。”
从公孙明亲自登门请他来吃饭开始,裴清殊就猜测出,可能是公孙夫人的书社有什么事情有求于他,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
“是这样的,”公孙夫人抿了抿嘴唇,斟酌着措辞,小心翼翼地说:“其实也有很多年轻的写手,在沿着俪妃娘娘的路子继续创作。只是现在朝廷有规定,许多题材都不让写,对于作者们的限制太多了。您应该能想象的出来,有限的题材,若是重复得多了,也就失去了新意。所以现在小说的销量,已经远远不如从前了。”
“这……”裴清殊有些为难地说:“这方面的事情,虽说礼部也有涉及,不过并不归我管辖,恐怕我就是想帮忙,也是有心无力啊。”
公孙夫人摇了摇头道:“我知道殿下改变不了那些规矩,也无意让殿下为了我们而为难。我是想着,大齐虽然有诸多限制,但是很多番邦国家,相对来说较为自由……能不能想办法,让我们书社和会同四译馆合作,将畅销作品翻译成外文之后,在海外销售呢?”
第139章 交锋
把大齐的书籍翻译成外文,然后拿去其他国家销售?
这样的先例倒也不是没有过, 只是以往四译馆翻译的, 都是儒家等学说的经典之作。裴清殊还从没听说过, 有翻译白话小说和话本的。
不过, 这件事若是能做成的话,于大齐来说的确是有利无害的事情。一能促进大齐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二来也能让番邦国家更加了解大齐,扩大大齐在世界范围内、起码是在邻国的影响力。
“我觉得您的主意很好,只是这件事情,我还要再和四译馆的相关负责人商议一下。”
裴清殊对这方面的事情的确挺感兴趣,但他不好一口答应下来, 毕竟仪制司和会同四译馆虽然同属礼部, 但还是完全不同的部门。
不过公孙夫人听了这话之后, 已经非常满足了,连忙端起酒杯,向裴清殊敬酒。
临走之前,公孙夫人甚至还答应裴清殊, 说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做成的话, 就让给裴清殊其中的两成利。
从俪妃的收入情况,裴清殊就能推测出来,这家书社的盈利情况很好。就算只是两分利,那也是非常大的一笔巨款了。
裴清殊不好意思要那么多,但他也没有一口回绝。因为他突然想到,在他去礼部报到的当天, 裴清梁说的一句话——现在来大齐的使臣,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是国家开始衰亡之兆。
虽然大齐目前的国力已经不足以吸引众多外国使臣,但若是文化行业兴盛的话,同样能对大齐的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晋江书社作为民间最大的书社,若是完全由旁人掌控的话,裴清殊恐怕难以放心。很多事情,还是要他自己亲自参与,裴清殊才能放下心来。
所以他和公孙夫人提出,自己出一笔钱,来买这所谓的两成利。以后书社若有什么重大决定的话,和他商量一下就好了。
公孙夫人正想为她的书社寻找一个有背景的靠山,裴清殊正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两人可谓一拍即合。
裴清殊本来都要走了,结果他和公孙夫人又就未来的合作事宜聊了一晚上。
等裴清殊回家的时候,宋氏甚至都已经回府了。
他来到后院的时候,宋氏正好在换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