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君王保密,这事情压下来才没让传开了。当然,肯定一些消息灵通的,应该知道的人还是知道了。
君王刘长石自然是让军卫司和暗卫司出手,仔细的搜查了。奈何这一场刺杀,来得突然,也莫名其妙,还真没查到了太多的东西。
介于怕君王的恼怒。
龙卫司和暗卫司联手,上了秘奏。
秘奏之中是一直在追查的事情。那便是关于付皇后被蛊咒一事。
汉京城,王宫。
君王刘长石在书房里,看到了属下的秘奏时,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了。要知道,付王后是死于难产。
可难产是有诱因的。
若非诱因,付王后不是八个月的早产,未必就会难产了。
付王后难产,最后是何护住了太子刘宗赐,王后却是去逝了。这让君王刘长石一直批示了属下查到了底。
如今还真是查出来了结果。
“高丽、和淑。”
念着这四个字,刘长石有些不敢相信。王后的死,居然如此的莫名其妙,谨谨是一个女子的嫉妒?
这事情查到后面,查到的幕后黑手,居然是高丽国中那供奉执事里,执掌头目之一的高丽王的女儿和淑公主。
这一个在君王刘长石眼中,完全没什么存在感的敌人。
可这个事实,简直就是一个巴掌。让君王刘长石是第一次真正的怒了。
按说刘长石这一位君王多少年,喜怒不行于色。这是头一回,君王明明白白的表现了他的怒意。
那涛天的怒意,让刘长石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他必杀此女。
可王后……
王后逝矣,杀了此女,王后也活不过来了。
莫名的,这等念头,让君王刘长石的心中不好受。他不想把思念当作一种回忆。他这一位君王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处理,那些军国大政,才是他更应该关心的事情。
于是,君王刘长石收拾了心情,准备开始了处理奏章。
至于关于秘奏的批复。
刘长石不急着批示。高丽国也罢,和淑也罢。便是大魏朝又如何?
君王不因怒而师,君王复仇,自然会涛天大势之下,撵压了对方。
刘长石在等待了,等待他能撵压了大魏朝的时机。到时候,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血债在君王眼中,唯有血偿。
宣文十年,年节之末。
建业城,皇宫。
天子司马元曜一个人在躲着,他得到了亲近的回复。
只是这个答案让天子知道后,就像是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因为这一回,天子司马元曜使用了他的暗棋。
那种只能用一回,后面就一定会曝露了暗棋。
这个消息值得吗?
天子司马元曜也不知道。
因为,天子司马元曜目前非常的矛盾,他有些举棋不定。
“他们怎么敢?”
司马元曜如今总算是懂了,士族究竟多猖狂。
这时候的司马元曜这一位天子,他的脸色都是扭典的。为何?那是因为天子发现了,谢皇后的秘密。
谢皇后没怀孕。
谢氏一族要借腹生子,尔后,去母留子。
司马元曜懂得,他当初其实差不多就是这等角色。他这个天子之位,谢氏一族是出了力的。
可如今呢?
谢氏一族举动在司马元曜的眼中,跟乱臣贼子没什么区别。
若说区别,可能就是谢氏一族的领头羊,不管是谢国丈,还是谢太后,都是他不敢钉对的乱臣贼子。
谢氏一族的势力太大了,司马元曜惹不起。
单单说后宫之中,能做下这等事情,就已经说明了谢氏一族的力量。想一想太医院……
那些帮忙给谢皇后打掩护的太医,司马元曜这一位天子除了心寒,就是心里拔凉拔凉。连假怀孕这等事情,太医都敢糊弄了天子。
那么,他这一位天子敢跟谢氏一族叫板吗?
万一……
他也是被死亡呢?
司马元曜不想死,可他又不想让谢氏一族的计划得逞了。那么,如何行事?
司马元曜没着了。
后宫的谢太后势大,前朝又有谢国丈,这简直就是珠帘璧合,两得益章的事情。想单独对付了一方,哪那么容易?
打蛇不死反被咬一口,那时候更麻烦。
司马元曜有些麻爪了,他有些不敢轻举妄动了。
时间在天子的举棋不定中,慢慢过去了。
又是两日后。
谢皇后身边一个亲信的大宫女突然染了病,被挪出了宫中。这等小事,宫里似乎没人注意着。实则,一直有人盯着。
太后的寝宫里。
太后谢蕴对心腹嬷嬷问道:“皇帝那边没动静?”
“回太后的话,一直没动静。”
心腹嬷嬷回了这话后,有些担忧的神色,说道:“太后,皇后娘娘那事儿圣上若是知道了,这……”
太后谢蕴却是摆摆手,笑道:“皇帝一直没动作,这说明皇帝怕了。”
“好在皇帝有自知之明,谢氏一族自然不会再多有举动。咱们如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太后谢蕴算是看准了,她那个有贼心,没贼胆的庶子。
这一回的出事儿。
太后谢蕴本来非常生气的。她万万想不到,最后出了纰漏,出在了谢皇后的身边。对于谢皇后的不谨慎,太后已经无语了。
最关键的是娘家那边太后已经提醒过了。
可偏偏谢皇后真是让太后觉得没救了。总之,太后能如何?
哪怕太后再说了,不想管了皇后的事情。可到底是一笔写不了两个谢字来。太后亦是出身了谢氏一族,她这等身份靠得还是谢氏的余威。
娘家是太后最大的支撑。
太后还不得给谢皇后这个侄女继续的糊弄一回。
“诺。”
心腹嬷嬷自然是听了谢太后的吩咐。
“当然,事情也不能再拖了。拖下去,迟则容易生变。”
谢太后琢磨了片刻后,说道:“让咱们的人去准备了。那两个宫人得用上了。这一回,就看着能否给皇帝添一位皇子……”
谢太后这一吩咐,心腹嬷嬷已经懂了太后的意思。
这是要生米做成熟饭。总之,两个侍候过天子的宫人这被催产了。不管是最后哪一个生了皇子,肯定都会落在了皇后的名下。
到时候,谢氏一族就是有了一名皇子。
“上苍保佑,祖宗保佑。”
谢太后合十,在做了祈祷。
太后的意思摆明了。
心腹嬷嬷自然去行事儿了。
两碗催产药下去,那两个真正怀孕的宫人,自然就是早产了。当然,这时候早产在太后的眼中,也不算什么事儿。
这将将满了九个月,真是生产了,也算不得早产。于太后眼中,两个宫人若是生得皇女,可能还有一命。
可若是皇子的话……
太后肯定不会留了谁。
时间在过去。
太后在寝宫之中,还是专门的祈福了一回。
这等等待,总是熬人的。
时间约是过去了三个时辰后,太后谢蕴等来了心腹嬷嬷的报喜声。
“太后娘娘,生了,生了。一位小皇子,一位小皇女。”嬷嬷小声的回了话道。太后睁开了眼睛,说道:“去传说话,说皇后要生了。”
“记着,皇上宏福齐天,皇后诞下了一对龙凤胎。”
太后吩咐了话道。
心腹嬷嬷应了。至于那两个宫人,太后没说话了。可心腹嬷嬷已经懂得了太后的意思。这肯定是去母留子女了。
彼时。
皇后的寝宫里。
皇后正在小歇呢,被奶嬷嬷给唤醒了。皇后一醒来,发现了她的枕边上就是两个小包裹。里面包裹着的,就是两个小小的婴儿。
“这怎么回事儿?”
谢皇后非常的惊讶。
“那两个宫人刚刚生下来的小皇子、小皇女。”奶嬷嬷回了皇后的话。
皇后先是一惊,尔后,仔细的打量了两个小婴儿,她发现,长得一点也不像了天子表哥。两个小婴儿有些丑。
可莫名的,让谢皇后心里有些触动了。
“往后,这是娘娘的皇子、皇女了。”奶嬷嬷笑得一个开心了。
这时候,隔着屏风呢。那外面还候着两个产婆。显然,这做戏嘛,总要做全套的。
“嬷嬷……”
谢皇后这会儿已经懂得了,奶嬷嬷话中之意。
“那两个宫人呢……”
谢皇后话说到这儿,突然不说了。她已经从奶嬷嬷的一些动作上,看明白了一些东西。她低了头,望着两个睡着的小婴儿。
谢皇后心底柔软了下来。
“本宫往后会心疼你们的。”谢皇后如是讲道。
就是这时候,外面有些喧哗声。
奶嬷嬷倾听了一下。
片刻后,奶嬷嬷就是唤道:“娘娘,加把劲儿,已经快要生了……”那等急切,那等做戏,真叫一个传业。
“……”
谢皇后扭捏着,倒底还是也配合了。
“哇哇……”
小婴儿被奶嬷嬷的轻轻拔弄里,给弄醒了。然后,哇哇大哭了起来。
一个醒了,自然另一个不例外了。
哪怕奶嬷嬷已经护住了另外一个小婴儿的耳朵。可小片刻后,另一个婴儿也被吵醒了,跟着哇哇的哭出了声来。
第201章
宣文十一年,三月。
春。
大魏朝的大皇帝这个位置做得一点也不舒坦。整个大魏朝的治下,中原三州之地出现了旱灾。本来大魏朝的部族军最初就是以草原部落南迁,给前面的大秦朝做了马仔。
后来大秦朝完蛋了,大魏朝趁势崛起得了北面的半壁江山。
作为马背上的牧民,大魏朝对于农耕不是特别的重视。因为,他们不种地啊。当然,北方的老百姓确是要种地养活家小外,还得给大魏朝的部族军提供了税赋,这些税赋支撑了大魏朝的朝政。
这些年了。大魏朝多有风雨飘摇的感觉。
就像是中原人讲的,胡无百年运一般样。
奈何这个大魏朝在流民的起义中,那就是没倒下来。
可今年不一样了。今年的开春,没下了雨了。三州之地的百姓在这等青黄不接之时,又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朝廷的震灾?
这个不用指望的。大魏朝一直的国策,就是以杀止乱。把人杀没了,乱子就不起来了。
可三州之地的百姓太多了,千万的丁口。这如何杀?
中原的百姓是温顺的,他们不在乎了头顶谁当皇帝?
可老百姓是人,是人就得吃饭。大魏朝的大皇帝和他治下的重臣让百姓没活路了?百姓能如何?
自然反他了。
于是,本来已经被大魏朝杀得势弱的流民队伍,一下跟打了鸡血一样,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膨胀了起来。
北方中原的大乱。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岂能不知道?
若是刘长石不知道的话,只能说军卫司和龙卫司的失职了。因为,暗卫司主要针对了东屠国内,龙卫司主要是针对国外的。
这等情报部门就是君王的眼睛,时时刻刻的为君王盯紧了天下的一切。不管是外面的混乱大势,还是国内的阴谋阳谋。
眼睛看到了什么?
君王这个大脑肯定得知道。
当然,如何处理了这些情报,这肯定是君王的安排了。
“大魏朝乱了。”
刘长石只能这般评价。
这等机会来得有些突然吗?
不突然。
让刘长石等候了太久。
只是,让刘长石有些拿捏不定的是大魏朝的流民,这突然膨胀的太快了。流民的破坏,刘长石是懂得的。
这就像滚雪球的效应一样。
它会越滚越大,直到失去了动力,呯的一声后,留下了一地的狼藉以及灾难。
“东屠国……”刘长石念了他治下的国度。他在犹豫不决,他在左右衡量。因为,刘长石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这等机会千载难逢。那大魏朝的部族军统治已经被动摇了。被这越来越大的流民起义队伍给弄得动摇了。
这是大机会,若是错过了,东屠国可就是错过了吞并大魏朝万里江山的机会。
可东屠国也有碍难之处啊。
“黑山白水。”刘长石摊开了舆图,他看了那横亘在东屠国的半岛疆域与大魏朝之间的辽阔土地。
这一片黑山白水想打通可有些麻烦的。
特别是这一片区域里的部落太多了,多如牛毛。这些部落是游牧为生,他们随草场四季游走。没有固定的居点。
又或者说,这些游牧部落目前还没有绝对的首领。
因为大魏朝的允许。
若以东屠国的实力自然可以杀一回,来一个大清理的。以东屠国的实力,真想一遍一遍的来,完全没问题。
可这么大的疆域,想清理了干净得多少年?
大魏朝那边留给东屠国的机会万载难逢啊。
东屠国想北入中原,就得越快越好。至少,在那些流民的势力动摇了大魏朝的统治后,在这些流民的势力变成了坐寇前,东屠国的势力就要北入中原。
流民从流寇变成了坐寇,那是本质的转变。
前者是没有自己的治属之地,那是滚雪的效应。后者不一样,后者才可怕,那是有统治属地的。
一旦有了统治的疆域,再定立法度,这就是一号朝廷的出现了吗?
“游牧之民,狠性之心。威要立,杀一批。”刘长石打定了主意,他道:“同样需要拉拢一批,给某些中立的小部落一个好榜样。”
恩威并施,是刘长石对黑山白水这一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