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荣华路——华卿晴
时间:2018-06-14 07:41:18

  都是儿媳妇肯定都得一样的送了贺礼,同样的鼓励安慰一下三个儿媳妇。
  头一回当爹,新手上路的萧仲玉、刘叔玉、刘季玉,这三兄弟的态度那差不多,都是心头高兴的同时。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期待了。
  期待什么?
  自然是期待了来年,属于自己的孩子诞生。
  宣文十五年的冬,过得尚算是平静。当然,王室里添了如此多的子嗣,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宣文十六年,春。
  春三月。
  那是农忙的季节。
  等着农忙过了,春时耕种结束时。
  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执行了去年的大策略。那是军机阁内的推演,以及朝中重臣们的一起向往。
  北入中原,做了九州社稷的主人。
  从黑山白水间通往了中原的关隘,在宣文十四年已经被东屠国拿到了手上。大魏朝的京城,离着那关隘之间,不过几百里的距离。
  一切看着似乎太近了,当然,大魏朝的实力尚存了几分?
  东屠国内亦然结合了情报,也是有一些推测的。只不过,这些在落下了确定的答案前,只能是推测。
  北入中原,能否成功?
  东屠国的军机阁给出的五成的胜算。
  当然,这是宣文十四年的推测结束。而在去年宣文十五年时,军机阁给出的推演结果是六成的胜算。
  因为,去年那一场大魏朝、大晋朝的大战。看似大魏朝赢了,其实,它也不胜而胜。
  整个大魏朝的国内,锋烟四起。哪怕打赢了大晋朝,它国内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如今只是勉力的支撑,等待了最后的稻草来压垮。
  “从北入中原……”
  在汉京城王宫内的君王书房中,刘长石看了舆图,说了他的心底话,他道:“从北入中原,这一战,是国运之战。看来不能留手,那些黑山白水间的小部落也应该一起动身叩关南下了。”
  当初,刘长石纳了嫔妃的原由?
  不就是在这儿嘛,想借了助力。想多留了东屠国内的元气。
  目的达到了,宣文十五年也是整合了国内的实力。踏实的埋头苦干了政务,梳理了国内的情况。
  如今目标在望了。
  刘长石这一位君王没道理推脱的。
  宣文十六年的春末。
  东屠国将要大军出征的消息,瞒不了任何人。如今的东屠国是半热武器的时代。那些后勤的压力自然是非常大。
  依靠了后勤,肯定就隐瞒不了太多的大行动。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大军出征,先兆太明显了。
  汉京城的后宫,荣娘是后宫的主事人。她自然也是听到了外面的消息。她更是知道了,她的长子伯玉又将出征。
  晚间。
  夫妻歇息前。
  荣娘问了她的夫君刘之烨,道:“三郎,这一回出征。伯玉身边能否带了他的亲兄弟同去?”
  对于儿子们的情况,荣娘看在眼中的。
  特别是今日三子叔玉摆明来求情,想一起从北入中原参加了大战。
  对于三子叔玉的建功立业之心,荣娘是看得明白。当然,也是三子的武力不错,荣娘也觉得儿子既然喜好如此。她这个亲娘不好说推辞了。
  至于为何?
  三子不敢去求了长兄?
  这理由荣娘更清楚了。长子伯玉多年的君王生涯,如今的君王气势让三子叔玉这个弟弟,亦然不敢放肆的。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刘之烨说了这一话后,摇摇头,道:“伯玉希望三个弟弟皆在汉京城里,好好的办差磨砺了。至于打仗?”
  “战场上的枪子儿无眼,安危岂是凡人能预测的?”刘之烨摆明了不支持了。
  荣娘叹息一声,回道:“在叔玉之后,季玉也是有起心想上战场。我没有当时拒绝了这兄弟二人。就是想看看你的意思……”
  “既然你觉得不好,那我亲自给他们二人讲一讲,你这父王的态度。”荣娘的目光,望向了夫君刘之烨。
  刘之烨颔首一下,他回道:“让他们兄弟与我讲。我倒要好好说说他们,儿媳这眼瞧着夏时就要生了。他们忙活些什么?”
  “至于伯玉?伯玉是跟他们弟弟不同的。”刘之烨说这话时,目光里也是有些说不轻的滋味。那是心中有骄傲,同样的,亦有失落感吧。
  多少年了,刘之烨是为长子伯玉骄傲。吾家有子长成,光宗耀祖啊。
  可这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长子伯主是一位开国的君王,刘之烨这个太上王自然要退避三舍,以免让人误会了。于是,太上王的生涯里,刘之烨这个太上王是满满的清闲过头。
  他的人生,注定了是遮掩在了长子伯玉的光环下。所以,刘之烨看得懂三个儿子仲玉、叔玉、季玉的一些心思。
  特别是叔玉、季玉两个孩子,比起仲玉的踏实来。还是有些跳脱了。
  这等性格?
  总要打磨了。
  “是啊。”荣娘附合了夫君刘之烨的话,荣娘说道:“伯玉是兄长,同样,伯玉还是君王。仲玉、叔玉、季玉他们是北弟,同样,他们亦是臣子。”
  “应该守的规距,他们都得守了。”荣娘不傻,听懂了夫君的意思。
  “这般亦是不错的。依了三郎你的意思,三个孩子能瞧着他们的头一个子嗣诞生。”荣娘笑了,笑得唇角弧度上扬。
  荣娘又道:“说起来,伯玉就是遗憾一些了。今年夏时,端、庄二嫔亦要诞下他的子嗣。他这个当父王的满心里,全是家国大事。肯定是忙碌在外,难亲眼瞧着孩子们的出生。”
  “以大事为重。”刘之烨赞同了话。
  其实,子嗣嘛,王室里如今不缺了。只待夏时,这些子嗣诞下了。
  王室的子嗣,就是多了起来。荣娘的心中,亦然全是期盼的。毕竟,这全是她和夫君的孙儿辈。
  儿孙多,这自然是人生的美事。
  许多人盼的不就是多子多孙,多福多寿嘛。
 
 
第214章 
  宣文十六年,夏。
  这个夏,于东屠国而言是从北入中原的战争。东屠国与大魏朝自然是不死不休。双方注定要分个高下,立个输赢明白。
  南边的大晋朝内,也是到了生死关口。
  建业城,皇宫。
  天子司马元曜已经从心腹那儿得到了消息,谢国丈正在收尾,正在准备一口吞噬了摄政公留下来的势力。
  这等时候,司马元曜更清楚了,他这位帝王不能再等了。
  虽说,扳倒了摄政公的事件里,司马元曜联合了谢国丈的势力,一举突然袭击。摄政公本身又因为胞弟征北恒将军的大败受到了牵连……
  那么,恒氏一族从巅峰的掉落,完全能预测到的。
  赢家、输家,有时候现实就是残酷的。因为,恒氏一族在征北的战役中,输得太惨了。他的盟友也跟着受了暴击的伤害。
  这等趁敌人病,要敌人命的手段,其实挺见效果的。
  这不,恒氏输了。
  摄政公被赶出了京城,尔后,在归回恒氏老巢的路途中,被意外的遇刺了。自然这里面的细节不多描述。其实有心人都懂得,这里面肯定少不了谢氏一族的能量。
  摄政公死了。
  死在了无数次的刺杀之中,最惊艳的最后一回。
  那么,如今的结果出来了。大晋朝的天子司马元曜就是见证者,同时,他还是谋划者之一。可惜,实力是硬伤。
  摄政公的势力退却,天子司马元曜拿下的是小头,大头被谢氏一族收入了囊中。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谢氏一族的势力注定在消化后,会暴涨好些倍。
  到时候,谢氏一族就是加强版本的,笼罩在了大晋朝天子司马元曜头上的一片乌云。那里面电闪雷鸣,哪知道什么时候会劈到了司马元曜的头上?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司马元曜念了这一句明言,他准备搏一回,搏出来一个结果。毕竟,司马元曜不想死。
  当然,司马元曜更不想再当了傀儡天子。因为,谢氏一族一统朝堂后,他这个傀儡天子会更惨。毕竟,太子如今可是谢氏一族手中握中。
  他这位天子没安全感啊,就怕哪天被死亡?
  夏。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本来正午时,还是朗朗晴空的。等到了晌午后,天空突然来了一朵乌云。然后,建业城的天空上,似乎就是暗沉沉一片了。
  整个下午,气压似乎越来越低。
  最终,在傍晚时分,一场大雨降临。
  建业城,皇宫后苑,谢皇后作为君王的嫡妻,这后宫的女主人。这会儿,正是陪着她的一双儿女用了晚膳。
  在心中,谢皇后挺无奈的,为何天子表哥没能一起用了晚膳呢?
  谢皇后膝下的一双儿女,在今个年末时,就满了六周岁的生辰。这等年纪的少年少女,正是活泼的年纪呢。
  对于谢皇后来说,这些年了,她不盼了什么子女缘分。
  哪怕一双儿女曾经不是她亲生,而这些年的抚养下来。谢皇后是投入了真感情。这久了久了,还真是喜爱上了这一双孩子。
  不管是公主,还是太子,都是孝顺的孩子。当然,这两孩子可不知道嫡母谢皇后的心思。他们只会知道的,就是他们是父皇母后诞下的嫡女嫡子,一双龙凤胎姐弟。
  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至少,对于谢皇后和她的公主、太子而言,是如此的。
  晚膳后。
  公主、太子跟母后道别了。各自得回了歇息的寝殿。这一回,谢皇后没像往常一样,亲自哄了二人回寝殿睡觉。
  相反,谢皇后总有些失落的模样。
  公主、太子自然是注意到了。
  “母后在想念了父皇。”做为姐姐,六岁的小公主提了此话道。
  作为太子,今年的年末,将满六岁的小男孩子回道:“很明显的事实。姐姐,你说咱们去探望了父皇。求了父皇来关心了母后的话……”
  “母后会不会非常的开心?”做为一个孝顺的儿子,太子提了建议。
  这个建议让公主有些动心了。
  于是。这一对姐弟是商议后,准备明日就去求了父皇,一定得磨了父皇多来母后的寝宫。这些年了,在后宫之中,公主与太子上有谢太后这个祖母宠着,下在谢皇后的宠爱。
  总之,皇宫之中,公主和太子就是最大的BUG。
  次日。
  前朝的朝堂上,刚刚举行完了朔望朝。
  天子司马元曜很沉默,跟往一样的看着群臣捧了谢国丈。他的心中在默默的算计着时间。算计着他的岳父大人。
  司马元曜望着群臣对谢氏的吹捧,他当然懂得,谢氏大势已成。他若安份,还能当个傀儡。这一回的一搏,他若是输了……
  注定会没有未来。
  可司马元曜当傀儡久了,他觉得他快要疯了。所以,他不打算忍下去了。特别是太子的年岁越来越大了。
  司马元曜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的嫡母谢太后,貌似对他的亲情似乎也越来越淡薄。这一位嫡母的目光,全是注意在了太子的身上。
  司马元曜不是吃醋,而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危机。
  谢氏一族把更多的筹码,已经在往太子身上堆积了。
  司马元曜不趁着现在,谢氏一族正在鼓胀的时期,也是将要强大起来前的那一刻动手。他怕将来,他没有再动手的机会了。
  目前,司马元曜这一位天子至少还有正统的名义,还有前一段时间里,摄政公大败中收拢的小势力。以及他本身一直以来,暗暗发展的势力。
  两两结合,若是以小搏大,不是不能搏一把。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帝王身边的近侍,念了散朝前的老调子。
  自然没朝臣不长眼的,于是,这一回的朔望朝就是平淡的结束了。
  天子司马元曜回了御书房,他在那儿等待了谢国丈的到来。为何?无外乎,这一位谢国丈貌似已经起了某些心思。
  这一位似乎还想拿走了皇宫守卫的权利,所以,这肯定要跟帝王商量一翻的。
  毕竟,这之前这一份权利,是天子和摄政公二人平分秋色的。如今嘛,谢国丈肯定想吞了摄政公留下来的缺额。
  这可是关乎了皇室的安危。
  天子司马元曜的危机,其实就是来源于此。当然,还有更多的事情,其实,亦然同样是由头。毕竟,谢氏一族的体量越来越大了……
  时间过了多久?
  天子司马元曜一直没有动手,没有动了御案上的奏章。他坐那儿,更像是一尊的雕像。
  “圣上,国丈大人求见。”
  近侍来禀了话。
  天子司马元曜起身,微有些激动的说道:“快,请国丈大人进来。”
  “诺。”
  不多时,谢国丈进了殿内。
  谢国丈的到来,倒也是还穿着朝服的。这时候,天子司马元曜表现了亲热。二人谈了一些事情,天子司马元曜都是配合了,还表示了支持。
  直到谈到了皇宫禁卫守护的事情时,天子司马元曜有些为难之色。他叹息一声后,又是摆摆手,说道:“朕与国丈单独谈谈,尔等都退下。”
  谢国丈来了,其实,身边还有侍候的人。那些人是什么人?
  自然是高手在旁边,是谢国丈的绝对心腹。这会儿,谢国丈瞧着天子的为难,似乎里面有什么隐密?
  谢国丈微沉思,也是颔首一下。
  于是,稍片刻间,殿内就是众人的告退声。直至殿中安静下来,唯剩下了天子和国丈这一对翁婿。
  “国丈,朕很为难啊……”
  司马元曜说了这话后,就是起身,似乎想站起来说话的样子。
  隔着御案不远处,谢国丈坐了椅子上,倒是准备静静听一听天子为难在哪儿?
  就是谢国丈这等等待的态度,天子没有绕过了御案。相反,天子退到了离谢国丈更远的距离。然后,是手中一直握着的瓷器笔筒“吧嗒”一声的,掉到了地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