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的想法,在刘王氏的脑海里浮过。之后,刘王氏也是搁下了。到底都是如今的现实,能如何?
日子还得继续的过下去。
当日。
午饭自然是热闹的。因为,席面上小孩儿多嘛。
等午饭后。
荣娘还是真在大姑姐如今暂住的卧室里,荣娘和大姑姐王遂娘是更自坐了一个位置,闲闲的聊了一些家常话。
荣娘签了寻常的儿女问题,也不敢多问了大姑姐和姐夫之间的感情麻烦。
就怕哪儿问错了,把气氛弄得更僵。
倒是王遂娘挺自在的。她是笑说道:“弟妹似乎是在避讳什么?”
“咱们之间是亲人,你啊,不必如此小心翼翼的。”王遂娘这般说了话。荣娘也是觉得,她的行为貌似小家子气了一些?
“我是怕,哪儿提错了话,让姐姐你心情不好。”
荣娘实话实说。
王遂娘愣了一下后,却是笑了。
“我如今的人生,倒是过得一团糟糕。让母亲担心了,也让弟妹看笑话了吧。”王遂娘有些自嘲。
真是自嘲。
王遂娘觉得她挺失败的。因为,她不想掺合了麻烦,却是别人将她当了软杮子。
当然,这也罢了。不过女人之间的争斗。王遂娘当年在宫里时,也是见识过了。这就是人生常态。
真正让王遂娘觉得她失败的。
在于谢绍这个枕边人的态度。王遂娘看透了一件事情,那便是谢绍不信任于她。
这才是王遂娘觉得她这个嫡妻,做得太失败的原由。
“不,怎么会呢。”
荣娘忙是摇头。她不敢让误会产生。
明明没有的事情,荣娘表示,她绝对不背锅。
“姐姐,你若是觉得我能听,不妨讲一讲。到底有些事情闷了心里,闷得久了,容易憋得慌。”荣娘提了一句。
若是由大姑姐亲自讲。
荣娘能更加准备的把握了,大姑姐的心态如何?
“哦。”
王遂娘应了一声后,她是笑得更温柔。
笑过后,王遂娘才是说道:“也简单的事情。就是府上的妾,相互争斗里,波集了我这一只池鱼。”
“我嘛,本来打算观了别人的斗争,哪料想,被人泼了污水。”王遂娘说的简单。似乎也不太在意的样子。
可荣娘知道,这位大姑姐的心里,肯定酸透了。
到底都是做了娘,又是结发成夫妻的感情啊。荣娘有些理解了,大姑姐如今的态度。肯定是对大姐夫谢绍彻彻底底的死心了。
如果以前,夫妻之间还能相敬如冰的话。那么现在,肯定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
至少,给荣娘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因为,荣娘特别了解她这位大姑姐,那是一个内心骄傲的士族名媛。
有些事情,她做了,就一定敢承受的。既然她如此云淡风轻了,就表明,她有些小手段瞧不上眼。
不想摆弄了那等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
奈何……
男人在美人面前,瞎眼的时候太多了。想来,大姐夫谢绍就一定是在小妾们的团团环绕里,已经迷发了眼睛吧?
荣娘这般为大姑姐不值得。可是,她又不敢安慰了这一位大姑姐。
瞧得出来,这一位也不需要安慰。
第126章
太元十年,春。
三月初一日,荣娘过了三十二岁的生辰。三月初三日,刘之烨过了二十七岁的生辰。
在春末后。
建业城的几千里之外。
东屠国的军队已经是整装待发。
大祭祀之后,刘长石这位东屠国的君王就是率领了军队,北上征伐。此行的目的,便是那新罗国的首都。
原由?
更简单了。
因为,流民已经在东屠国的暗中武器支援下,已经攻下了新罗国的首都。
那些新罗国的旧上层们,完蛋了。
这真是为刘长石扫清了后患。至于刘长石打起的旗号,也就是他的王后付明月的旗号。因为,付明月的母亲,可是新罗国的王室公主。
正紧的有封号的公主殿下。
这真是一面旗帜,至少,能用一用。
新罗国的首都名叫汉京城。这一个名字,让刘长石觉得挺好听。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这一座城池,让他向往。
春末。
海风吹得醉人。
而东屠国的军队,特别是步军与骑兵,都是由海船送往了新罗国的土地上。
汉京城,在汉江边上。
这是一座离着大海,并不是特别远的城池。当然,若想尚汉江口,直通汉京城。那么,首先的目标,就是汉江口的灌口城。
这是汉江的门户。
而汉江更是新罗国内,最重要的一条江河。他流经南韩、新罗两国的土地,是半岛之上的母亲河。
哪怕是汉江的分支,也是在高丽的国土上,亦有一些小水系。
当然,汉江的主水系是起源于高丽最南的大白山,从白山绕南韩的国土,再穿过了新罗的国土。这一条河,在新罗国的首都汉京城,灌溉了汉京城所在的一块平原土地。
这里肥沃,这里同样是有江河与山川的守护。
在新罗国内,可谓是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刘长石的目标,就是打过灌口城,占领汉京城。然后,从京府道一路往南。
京府道,新罗国最北面的一个郡。
也可谓是新罗国最富裕的一个郡。
灌口城,遥遥在望时。
首先发起了进攻的,是东屠国的海军。因为,海军的小炮,那炮弹的发射,能让灌口城的守军不敢出城。
哪怕有出城的,也在炮弹的威胁下,被打得撤退。
集结登陆,海军的任务不过是掩护。因为,想征伐一个国度,想打下一片疆土,靠得还是陆军。
一年复一年的陆军,三年磨一剑。
目的就是剑指新罗国。
多少的准备,在这个时代就要见了真章。
“打出信号。”
“按计划行事。”
刘长石在旗舰上,瞧见了海军的火炮,一直掩护了陆军。在陆军已经集成队伍后,他给了前线准备的命令。
战争。
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
战争,是一个利益集团,与另外一个集团的暴力行为。目的更简单,政治上无法调和,战争就是最后的手段。
因为,肉体上的消灭,肯定比精神上更粗暴,也更有效果。
死人,是没法子给自己争辩的。
灌口城,在新罗国自然处是一种大城。可比起中原的大魏朝,又或是大晋朝的治下,自然就是一种小城。
特别是新罗国的王室已经完蛋了。
如今的灌口城,可谓是顶头上司没了。当地的豪族,正是打算也加入了争王之战,也是梦想了可能有一天当了大王的时刻……
敌人不期而降。
火炮的威力,已经打掉了灌口城守军的士气。
在其后的攻城战里,东屠国的着甲步兵,更是登上城台后,立下攻坚之战的大功劳。
那甲胄在身,那些守城的小兵,刀剑砍不伤。而对方的利器一刀下来,那就是死伤惨重。如此的情况下。
灌口城自然守不住。
不过两个时辰。
灌口城被攻下了。
非常顺利。这让指挥此战的刘长石都是心底松了一口气。
这是第一战。
此战若胜,那是添军中士气。
当然,刘长石心中更明白,为了这一战,东屠国已经准备太久了。他是出其不意。敌人也不会料到的,敌人来得太猛。
可往后……
往后肯定会有硬仗的。
“战果统计出来后,第一时间汇报给我。”
刘长石交待了一句。
“诺。”
刘长石的身边,随行的翰林是恭敬地应话。
军机阁的翰林们,除了有学问以外。其实,更像是刘长石的助手们,帮助了刘长石来掌握了整个东屠国的权利。
至于这些翰林们,全是清贵的职位。
当然,任期有限,一旦到了任期,就必需外调。可以说,刘长石的目的更简单。那就是给了翰林们官小权利重。
到底是接近了他这个君王,官位低,那也是近君王身边出谋划策者。
至于将来……
刘长石觉得,翰林们的选拔,还是需要一个更好的流程。不过,那是以后。因为,目前的东屠国还缺了人才啊。
东屠国内培养的人才,这也是需要时间的沉淀。
这一日。
大胜让刘长石非常高兴。
当然,出征的陆军也高兴。大胜战,战后肯定是要封赏的。
对此。刘长石也是让各部队的主官们,接着武学院的规距,同样的要战后举行了总结经验的会议。
一一记录,做到有记录可查。
东屠国的军队,是一只新军。它的一切,正在成行,也正在成长。
次日。
灌口城留了守军。
大部队继续开拔,前往了汉京城。
这战争的开启,自然是没那容易结束的。说到底,参战是可以随意决定,结束却要看了时局。
太元十年。
夏。
七月初一日。
刘长石满了十二周岁的生辰。当然,在明面上,他应该是满了十七周岁的生辰。
也是这一日。
捷报传来。
东屠国的军队,与南韩国的大战,取得了胜利。
南韩国已经退出了新罗国的固有领土。
从春末时,东屠国入新罗国以后,那可谓是节节胜利。先从京府道开始,一路横扫。这吹枯拉朽的程度,简直就像是冬雪遇上了烈日。
那叫一个神速。
作为新罗国的邻居,南韩国自然是不想东屠国这等外来者,占了大便宜的。
要知道,彼时,新罗国的疆土,东屠国已经是战领了三分之一。至少,与南韩、高丽接壤的疆土,东屠国已经全部的征伐于统治之下。
早有预备的东屠国,可不是打一票就走的流民。早在东屠国的国内,已经培训好的官员们,就是在军队打下了疆土后,接受了下面的治理工作。
可谓是武将与文官,那可谓是配合默契。
这等东屠国吃肥肉的情况,南韩国哪能忍受?
要知道,南韩国对于内乱的新罗国也是窃视的。
于是。
双方就是矛盾暴发。
战争,自然来临。
不过,在东屠国的热武器之下,南韩国跟新罗国的旧军队一样,也是纸糊的老虎,自然是节节败退。
不过。刘长石怕节外生枝。
刘长石是一个踏实的人。他不准备在新罗国没有全部拿下前,跟南韩国又来一场大仗。
要知道,两线作战,其实是一个危险的活。
历史上,多少的战争,就是败在了多线作战上。东屠国的国力是有限的。集中有限的力量,吞下了新罗国。
这就是刘长石这时候的目标。
东屠国太小,新罗国已经够让东屠国消化许久的了。
若是动作再多,那么,容易坏事啊。毕竟,人吃饭,那也是量的。吃撑了,也可能撑死人的。
刘长石治下的东屠国,有它的国策。
刘长石要治理好了新罗国,是需要足够的官员。所以,他不会想跟南韩国死磕到底。毕竟,目前东屠国培养出来的官员,填了新罗国就有些挤了人手。
再多了疆土?
若不能好好的治理,很容易煮熟的鸭子,也是出现了意外的。
“好,好。”
“如今看来,可以开启了与南韩国的议和。”
刘长石在汉京城的王宫之中,对身边随时写了旨意的翰林官员,吩咐了此话,道:“去传礼部左右侍郎前来。”
翰林自然应诺。
随后,这位翰林就是去交待了内侍。
此时。
刘长石的打算,就是由礼部出面。可以跟南韩国来一场好好的议和了。
这已经是南韩输掉的第三场战争了。
之前嘛,没打痛了南韩国,刘长石自然没同意了南韩国假模假样的议和。如今火侯到了,刘长石是觉得应该收缩了北方的防线。
为何是南韩与东屠国大战?
与新罗国还有小段疆土交界的高丽国,却是袖手旁观呢?
倒不是高丽国想当了旁观者,想做了渔翁。
而是高丽国的位置太特殊了。这高丽正好堵在了半岛与中原方向的位置。可以说,那大魏朝就是与高丽国接壤。
南韩国也罢,新罗国也罢,这与大魏朝这等庞然大物,都隔了高丽国。
如今的高丽国正在对抗了西面的强敌大魏朝的入侵,还真是对南面的小邻居南韩国、新罗国是插手不了。
高丽国那是全力在跟大魏朝打了保国之战。
说起来。
这也是当初刘长石在得到了东屠国后,第一个目标就对准了新罗国的原由。
瞧瞧,躲了高丽国的身后,一门心思对准了大肥肉,像一颗熟透了的果子的新罗国。果然是美差事。
第127章
东屠国与南韩国的战争,停止了。
议和在刘长石的意料之中。
这一位东屠国的君王目前的唯一目的,就是把有限的国力,全数的用到了对于新罗国的战争之上。
当然,新罗国哪怕是一颗熟透了的颗实。
可以东屠国的实力想一口吞下了,也是需要时间的。
时间啊。
慢慢的过去。
至入秋时。
前线的捷报连连传来。东屠国的军力,也是一扩再扩。
如今的东屠国的军力,自然是把守卫的东屠国的郡兵也是拉上了战场。虽然,这些原本不是正兵的二线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