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秋收,一个个喜气洋洋的收割着田里的稻子,叶李氏和叶杏、叶桃拿着镰刀在在田里利落的割稻子,周青就过去把他们割的稻子抱到叶富的身边,叶富就坐在轮椅上一捆一捆的捆好。
烈日当空,晒得他们身上冒油,可他们却一点不觉得辛苦,只觉得心里由衷的满足。
八岁的周青穿着破麻布缝制的背心,露出两条被晒红的胳膊,捡起一包谷子眯眼看向天空,却发现田埂上有一小队官兵朝这边走来。
他立马推了推身边的叶李氏,闪电般的抓起一把谷子藏在了旁边的水沟里,叶李氏也看到官兵后,吓得立马追上去按住他道:“不要动,他们会杀了你的。”
听到叶李氏的话后,周青才想起当年宁王战乱时直接被就地正法的村人,他吓个半死,全身绷紧了站在那里不敢动,呆呆的看着那队官兵离他们越来越近。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官兵会抢走他们多少粮食的时候,这队官兵却只是淡淡的扫了周青一眼就走了远了,连一个眼神都没有给他们身边的谷子。
一阵凉风吹来,不可置信的叶家人,仿佛还能听见那走远的官兵的对话。
“老大,这个村子真的是太惨了,这么一圈下来都没发现几个少年人,我看县太爷交代我们的事也不用办了,干脆直接去下一个村子吧?”
周青有点纳闷,就走到他们路过的地方捡起他们掉落的发黄的纸张看了看,这几年来他拿着草儿偷偷给他的那本老黄历,也能认得这时代的字了。
叶李氏就走到他身边轻笑一声道:“哟,你还认得字啊?那上面写的什么?”
周青的眼神就暗了暗,收起了那张纸,摇了摇头。
晚上周青紧紧捏着手里被他揉成一团的纸张,想起那上面的内容,久久不能入睡。
新来的县太爷,重新成立了县学,凡是年满八岁的孩童都可以免费去读书,但是最多只能读五年,而且要自己准备笔墨纸砚的费用,还有给老师的拜师礼费用。
周青仿佛才想起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这么多年被贫穷磨灭了理想,早忘了科举是怎么回事了。
他一个翻身就坐了起来,既然没有办法改变这里的贫穷与落后,那就用力考科举吧,说不定有用呢,他还要把叶枣带回来。
第二天,周青就找到了草儿,让她带他去县城,长这么大,周青还没有去过县城,草儿的奶以前是大户人家的婢女,后来出嫁了就还是住在县里,靠给人补衣服绣花过生活,所以这个村里的孩子也就只有草儿去过几次县里。
好在安乐村距离县城并不是很远,周青和草儿走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看到眼前一个个关门歇业的铺子又重新开张起来了。
草儿就叹道:“没想到,只两年没来,这里的变化就那么大了。”
周青就在心里想到,可见战争是多么可怕!
他们一路上问人不一会儿就到了县学,说是县学,只不过是一个四周避风的茅草房而已,一个年老严肃的夫子拿着戒尺站在上面,下面坐着几十个年龄不等的学生,穿着干净整齐的儒衫,头发梳的一丝不苟,端端正正的背着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形相远…….”
周青站在窗户纸边,听着里面朗朗读书声,抬手摸摸自己杂乱无章被汗湿的头发,又低头看着自己露胳膊露腿的汗衫,和整齐的露出五个脚指头的草鞋,羞赧的低下头来,在心里默默跟着他们背诵。
也许是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太过强烈,他尽然完全忘记了时间,直到旁边的草儿提醒他,他才意识到已经哺时了,原来草儿已经默默在这里陪了他一天了。
回到家里天都黑了,叶李氏和叶杏她们正在收谷子,周青就连忙过来帮忙。
叶李氏看到他就骂道:“在哪里野的,现在才回来。”
周青低着头还是实话实说道:“去了县学一趟,娘,县太爷新办的县学不收银子的,我想去读书。”
叶李氏愣了一瞬后,就晃起她手中的扫把追着周青打道:“难怪,那日问你纸上写的什么?你还不说,你是那块料吗?就闹着要去县学,不用交学费,不要拜师礼啊,笔墨纸砚都不要钱啊?”
“你也不看看,今天官府就过来收了四成的粮食走了,不是办那个免费的县学,哪里要收那么高的税赋,你还要去上那个破县学,你是想气死我啊!”
叶李氏一边打一边骂道:“你说,你还去不去?”
叶李氏那扫把一声声的打在周青的身上,他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一声不吭的站在那里。
他就是不愿意松口,见识到了读书人的体面后,他才不想每天穿成这样,活得像个没有思想的木偶。
夜深人静,周青躺在床上,叶杏坐在他旁边,给她涂青色的草药,看着他身上青紫的伤痕,哭道:
“小弟,你怎么那么倔呢,上学有什么好的,明儿千万别去了。”
周青没有理会她的话,默默把今天偷学到的内容在心里背诵一遍。
第二天,天还没亮,周青就爬了起来,对着水缸给自己梳了个一丝不苟的发髻,摸着月色就出了门。
走到村口的时候,却被一个突然窜出来的人影吓了一跳,走近一看,发现是草儿,才放心下来。
草儿走过来递给他一个包袱道:“就知道你今天还要去,快试试这件衣服,以前我阿爹穿的,我昨儿改了改。”
周青就感激的看了草儿一眼,他正为自己身上的这身衣服发愁呢,没想到草儿昨儿就看出了他的窘迫。
他连忙找了个草丛换了衣服后,就把破衣服递给了草儿道:“草儿姐,谢谢你,我将来有出息了一定会报答你的。”
草儿就轻笑着推了推他道:“谁让你报答了,你还不快走,别迟到了。”
“路上小心点。”
周青赶到县学时才辰时,学生们也都刚到,看到周青站在门外也只是诧异的看了一眼,就进去各自背起书来。
直到午时,大家才停下来拿出自己的饭食吃午饭,周青就默默找了个无人的角落,摸摸干瘪的肚子,嘴里一遍遍的背诵着上午学的经文来缓解饥饿。
背着背着,无意中摸到袖子,发现袖子的口袋里有个软软的东西,摸出来一看,却是一个拳头大的饭团。
他一点一点的吃着,眼泪却模糊了视线。
下午上课的时候,周青就特别留意太阳的光线,他不敢听的太晚了,他一定要在太阳下山之前赶回家中,所以不到哺时他就得回家了,他听完夫子讲的最后一个字后,就准备起身走人。
却没想到,一转身,夫子就站在他面前,一脸严肃的问他:“为何在这里听课?”
周青有点害怕,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犯了夫子的忌讳,但是他想到自古以来当老师的都喜欢爱学习的孩子,他就调整自己的情绪答道:“我想读书。”
果然夫子听后就露出一个欣慰的表情道:“那为何不上县学。”
“因为家贫。”
简单的四个字,却让夫子的眉头皱了皱,贫穷已经断送了多少学子的求学之路。
“今儿我讲的内容可都记住了?”
周青就连忙把夫子昨天和今天教的内容一股脑的都背了一遍,好在他一个成年人的芯子,听得又专心,对于启蒙版的《三字经》还是背的很熟练的。
夫子就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叫什么名字?”
“贱名狗剩。”
这下夫子彻底被噎了下,愣了会儿才道:“这么大怎么还没有起名呢?姓什么?”
“小子姓叶”
夫子就摸了摸胡须思忖了会儿道:“松柏长青,寒暑不移,岁月不败,不如你就叫长青吧?”
想到这个名字居然跟他现代的名字差不多,周青一高兴,就学着以前电视剧古人的模样,作了一揖道:“小子谢先生赐名。”
夫子就微微笑着:“今儿这身衣服,倒是比昨儿有个读书人的样子了,从明儿起,你就进教室旁听吧。”
周青一直到回家都很兴奋,叶长青,叶长青,夫子是希望他像松柏一样坚持不移的学习吧,他是不会放弃的。
刚进家门就碰到叶李氏挑着沉重的担子回来了,周青连忙过去帮她卸下了担子。
叶李氏就佝偻着背站在那里,打量着周青,苍老枯败的脸上写满了嘲讽。
“哟,我说狗剩,今儿这身光鲜啊,真把自己当成读书人了。”
周青没有理会她的嘲笑,弹弹自己身上的灰尘道:“我有名字了,我叫长青,叶长青,是夫子取的。”
叶李氏却没有理会他,也没有像昨天那样暴怒的将他打一顿,而是轻飘飘的看了他一眼,就转身去了厨房。
周青这样做旁听生就是整整一年,一年来不分寒暑,他没有一天间断过,每天往返县城四个时辰的路程,没有将他击垮,反而使他更加强壮,双腿更有力量。
因为没有笔墨纸砚,他就在县学里捡了一支别人不要的毛笔,每天放学回家沾了水在木板上写字,冬天就用树枝在雪地里练字。
他摸摸长满冻疮的手,看着站在对面看他练字的叶杏和叶桃,问道:
“你们要不要学?”
叶杏和叶桃就连忙吓退了半步道:“不了,我怕娘打我。”
算了,叶长青就想,他还是教草儿吧。
第4章 农家子03
叶长青真正拥有自己的笔墨纸砚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那天李夫子讲完课后问道:“你们中间可有人擅长算学的?”
因为他还没有开始讲《九章算术》,所以他也是碰运气问一问,万一真有人擅长呢,但其实也没抱多大希望。
却没想到底下真有一个学生缓缓站起了身。
他就诧异道:“叶长青,你可真是擅长?”
叶长青站起来的那一刻还发现坐在他旁边,平时学习最好也最是孤傲的王允礼侧目看了他一眼。
但是他没有多想只是专心的回答夫子的话道:“是”
“那你随我出来一下。”
于是平时没有什么存在感,坐在教室最角落的旁听生叶长青,在几十道探究的目光下跟随夫子走了出去。
出来后当然是被考校了一番算学的,但这对于在现代学了那么多年算学的叶长青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了,自然是回答的又快又准了。
获得夫子一番连连赞叹后,叶长青就被推荐给了县太爷,帮忙跟着书吏去核对战后全县的人口数量和土地数目,相比那些书吏一个个打着算盘核算,叶长青的公式算法,自然是更快更准了。
所以,因为叶长青的加入,县衙的统计工作获得了更快的效率,超期完成,县太爷百忙之中还赏了一套笔墨纸砚给他。
叶长青紧紧抱着笔墨纸砚回了家,叶李氏看见他抱着这么名贵的笔墨纸砚,吓了一跳,声音还有点颤抖的问道:“你,你,你从哪里来的?不会是偷的吧?”
说着,扬起手掌就要落在叶长青的脸上。
看着叶李氏的样子,叶长青的心里莫名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委屈,这一年来的坚持不懈不被人理解的心酸。
他红着眼睛,忍住打圈的泪水,抬头看着叶李氏。
叶李氏的手掌最终没有落下来。
第二天,叶长青正准备起来上学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床头多了个书包。
睡在旁边的叶杏就告诉他:“这是娘,昨儿连夜给你做的。”
叶长青本来不打算用的,但又怕这么好的笔墨纸砚在自己的破竹篓里,磨坏了,还是没有骨气的用上了。
又过了两天,叶长青还在睡梦中时就被叶李氏喊了起来,叶长青就揉揉眼睛不解的看着叶李氏,这还没到上学的时间呢,他还想多睡会儿。
“再不起来可不要再说我不给你拜师了。”
听说要去拜师,叶长青就立马从床上弹了起来。
叶长青和叶李氏就在月夜星空中出了门,叶李氏背着竹篓,叶长青背着书包。
叶长青不禁想起现代的时候,妈妈每天送他上学的情景。
他微微侧目看着叶李氏想道:“如果她也每天送我上学,我会不会对她态度好点?”
只是叶李氏接触到他的目光,瞬间就打乱了这良好的氛围,板着脸训斥道:“背上的拜师礼,可都是全村人凑起来的,我可是在他们面前夸了海口,你是受过县太爷表扬的,你可别到时候给我丢脸了。”
叶长青还是“嗯”了一声,默默走在她背后,原来她都知道了?她怎么知道的?去县学问的夫子吗?
这个答案一会儿就得到了分晓,因为叶李氏一到了夫子家,夫子就认出了她,叶长青就站在旁边,十分乖巧的见礼。
叶李氏就拿出了肉干、大米、芹菜、鱼干等给夫子身边的小童接过,李夫子就训斥了几句叶长青,退了一部分肉干、大米作回礼后,拜师礼就完成了。
从这之后叶长青就正式成为了县学的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本,书包,笔墨纸砚,还有全村人的希望。
叶富还用一块木板把他和叶杏,叶桃的房间隔开了,还亲手给他做了张书桌,看着整整齐齐摆放在桌子上的墨锭,纸砚,他深深觉得读书对一个穷人家来说真的是代价太大了。
要知道就桌子上的这几张纸就已经可以换五斤大米,一斤猪肉了,可以够一个彪形大汉吃一个月了,他这读书的费用,可都是从别人肚子里省下来的。
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叶家人现在是什么重活都不让他干了,就连村里人也是,他要是放学看到有婶婶挑着担子,他就准备过来帮忙。
还没有上手,就会被她们中气十足的喝退道:“去去,快走开,这哪是读书人该做的事,”
翻开面前的《论语》和《孟子》,叶长青觉得学习的压力太大。
李夫子的教学很快,短短一年就结束了蒙学的教程,要知道蒙学可是包括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孝经,幼学琼林。对于一个从没接受书本的人来说,短短一年学会这些还是很有难度的,不但要背熟,而且还要会写,会认。叶长青因为有个现代人的芯子认字快,也是才堪堪接受。
李夫子教完这些就开始讲四书五经了,因为算算时间,他们只有四年了,四年要教完这九本书十几万字,都不是个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