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一直在犹豫。
因为说到底,他与普莱瑞思根本不是一个流派,身为欧洲人的普莱瑞思,最佳的、最理想的老师应当是朱塞佩·托纳多雷、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那类,而非好莱坞风格明显的他。
但是斯皮尔伯格的犹豫最终在这个女孩与生俱来的天赋下屈服。
斯皮尔伯格还记得老友马丁·斯科塞斯那日说的话。
“讲道理,史蒂芬,我真不知道你在纠结什么,这女孩所缺的,或者说法国电影所缺的那一卦东西你不是都有吗?既然都有,那你还怕什么没什么可教她的?”
既然都有,那你还怕什么没什么可教她的?
斯皮尔伯格那日听到了这句话,心脏便快速的跳动起来。
他仿佛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年轻、热情,满怀着对艺术的向往。
而那个年代的电影,什么都不是,好莱坞电影市场空前低落。
甚至有人说,你想要当艺术家,他人就要为你的艺术挨饿。
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商业,直至市场逐渐回暖,他拍摄了《大白鲨》略有薄名,才重新拾起了心中的艺术梦,拍摄了《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的高昂造价决定了电影永远离不开资本。
——好莱坞的他们认识到了这点,所以才使得新好莱坞真正成为了电影的造梦场。
而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两方面的平衡。
他们一辈人将电影从艺术真正走向了大众,他们这辈人的目标就是让电影活下去,而普莱瑞思代表的这类人,则正好象征着另一类——另一种致力于将电影从“商品”拉回艺术的,有艺术情怀的一类人。
而这通往艺术大道的路、远离资本的路注定是忐忑的,因为这有违于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而这种途中必经的忐忑,他或许能帮她减少些——甚至凭她的天赋,或许能创造一个艺术与商业共存的新片种——想至如此,斯皮尔伯格便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那种义无反顾的对电影的赤子热爱。
于是,当日,斯皮尔伯格便打通了普莱瑞思的电话,成为了她的老师。
现如今普莱瑞思从法国回来了,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拜访了自己。
想至她出道至今拍摄的几部文艺片,以及那部带着明显欧洲哲理的不算出彩的商业电影。
斯皮尔伯格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
双手合十,看着面前的短发姑娘。
“瑞思,或许你下部电影可以试试商业片?”
第51章
商业片?
普莱瑞思不曾想过。
一是自己的风格与主流的商业电影不同, 二是自己的镜头气质只适合拍些爱情类的商业电影, 而好莱坞这几年的爱情类票房一直在持续下滑, 除了前些年英国拍摄的《BJ单身日记》便没有什么可称得上票房走俏的系列。
普莱瑞思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我觉得, 还是文艺片适合我。”
斯皮尔伯格深深的看着普莱瑞思。
“你难道打算只拍文艺片吗?”
普莱瑞思挑了挑眉。
“有何不可?”
阳光透过窗隙洒在面前少女金色的碎发上。
耀眼的惊人。
斯皮尔伯格心生怅惘, 似乎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
又过了几日,普莱瑞思回到了巴黎。
同行的是经纪人杰瑞。
《萨冈》的剪辑基本完成, 只差最后的混音。
普莱瑞思到剪辑室观看了剪后版本, 确认无误后便拷贝了一份寄到了德尼斯那儿。
与此同时, 吕克贝松也拿着剪辑后的《萨冈》来到了电影配乐大师德尼斯·莫里康内处。
年近八十的德尼斯今年才从伊斯特伍德的手中接过了迟到的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白发苍苍, 但精神却十分好,双目炯炯的看着门口的吕克贝松。
“你怎么来了?”
德尼斯疑惑的看着吕克贝松, 他和吕克贝松向来性格不合,此番吕克贝松亲自拜访, 着实奇怪。
“还不能看看你了?嗯?老朋友?”
说着, 吕克贝松甚至还拍了拍德尼斯的肩膀。
“………???”
怀疑吕克贝松脑子坏掉的德尼斯果断关上了门。
而当开关即将与门缝重合的那刻, 吕克贝松将拎着纸袋的手塞进了门缝。
“嗨!我是来给你送蛋糕的!”吕克贝松呐喊。
“………”
德尼斯打开了门,满脸黑线的看着吕克贝松, 但还是接过了吕克贝松手中的牛皮纸袋。
打开一个角,嗅了嗅。
抬起头看向吕克贝松, 表情略有松动。
“是街角那家的甜甜圈?”
吕克贝松点了点头。
“还算有品位。”
德尼斯哼了一声。
将甜甜圈抱在怀里。
“好了,甜甜圈收到了, 你可以走了。”
言罢, 便又要关门。
吃一劫长一智的吕克贝松直接半个身子卡到了门缝里。
“……”埃尼奥古怪的看着吕克贝松。
正当吕克贝松被看的额头冒汗, 以为埃尼奥猜到他的来由时,德尼斯缓缓开了口。
“吕克,放弃吧,我爱我的夫人。”
随即,德尼斯深深看了吕克贝松一眼,关上了门。
“………”吃了闭门羹的吕克贝松有点懵。
他爱他的夫人同他有什么关系???
好像有哪里不太对???
当然,吕克贝松此时的心情德尼斯是不会知道的。
此刻,他正换上了舒适的羊绒睡衣,美滋滋的坐在沙发上,打开了牛皮纸盒。
甜甜圈的香气飘了出来。
德尼斯满足的吸了一口气。
甜甜圈!
刚出炉的甜甜圈!
太幸福了!
德尼斯简直要热泪盈眶。
拿出最上面的粉的甜甜圈,轻咬一口。
绵软的面包与甜脆的巧克力融为了一体。
仿佛有巧克力精灵在舌尖跳舞!
德尼斯满足的闭上了眼睛。
约莫是太过投入,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牛皮纸袋。
赶紧捡起来,却发现牛皮袋内除了热烘烘包在盒子里的甜甜圈,还有一张黑色的DVD。
好奇的捡了起来,只见DVD贴着两个字——“萨冈”。
德尼斯挑了挑眉。
他记得萨冈,甚至在萨冈当年在世时还同她一起吃过晚饭。
在他记忆里,萨冈是个古怪的美人,也是一个不容易搬上舞台的角色。
距离萨冈过世不过两年,而现在,电影都有了。
德尼斯有些唏嘘。
不由自主的,将DVD插入了播放机。
放下了手中的甜甜圈。
久久未言。
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已是午夜,盒内短甜甜圈都已凉透。
德尼斯咽了咽口水,却发现喉咙干涩的吓人。
起身倒了杯水。
屏幕里,字幕一列一列的安静的滚落。
没有配乐,缄默而沉痛。
埃尼奥不知怎么形容这部电影。
冰冷的视听画面,近乎透明的忧愁的黄色……
似乎一切都在指向导演非凡的技艺。
可偏偏导演对“萨冈”近乎跪舔的大量特写成功将视线锁在了女主角本身。
索性朱丽叶演的真实。
真实到埃尼奥近乎可以回想起初见那个女人时的模样——一头金色的短发,纤长的十指夹着一根万宝路,神情明媚而忧愁。
一切似乎还未过去多久,甚至她的面庞还依稀浮在眼前,可偏偏的,这部电影又在真实的提醒他——萨冈死了,真正的死了。
不知不觉的,泪流满面。
**
一个月后,吕克贝松发来了最后剪辑版。
最后剪辑版的《萨冈》新增了今年刚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电影配乐大师德尼斯·莫里康内的新作,一时间又给《萨冈》宣传了一波。
吕克贝松想要给《萨冈》来一场与《硫磺岛来信》一样的点映会作为宣传。
普莱瑞思在思忖过后点头同意。
但与《硫磺岛来信》不同的是,《萨冈》点映会观影者将全由影评人和电影届工作人员组成,并且全程保密,直至一周后才会在各大影院正式上线。
这个消息一出来便在各大媒体引起了轰动。
甚至连普莱瑞思粉丝中,也有人欢喜有人愁。
喜的是女神又有新电影了,愁的是新电影她们暂时看不到QAQ。
第52章
《萨冈》的点映场设在了巴黎最大的Le Champo内。
杰米·伊诺是本次《萨冈》点映场的烂番茄评论专员。
他慢吞吞的走入影院。
与往常不同的是, 他今日没有穿上平日里最喜欢的灰色夹克, 而是身着一身黑色西服。
而周遭的各大媒体评论员、电影相关人士也都身着正装。
由于《萨冈》的点映礼订在9月24号——弗朗索瓦兹·萨冈去世三周年当天的原因, 他们都把这部电影当作是萨冈的缅怀曲。
《电影手册》的影评人夏尔也来到了此处, 看到角落的杰米, 挑了挑眉。
“你也来了?”夏尔走到了杰米身前。
杰米点了点头。
夏尔看了看表,又抬头看向杰米。
“距离开场还有段时间, 不如一起喝杯咖啡?”
“可以。”
二人来到了影院内的咖啡厅。
杰米要了杯摩卡, 而夏尔则要了黑咖啡。
咖啡很快的送上。
夏尔捏住杯耳, 将咖啡杯凑近嘴唇,闻了闻, 然后轻酌一口。
点映会的邀请函被随意放在桌上。
鎏金的纸张在灯光下愈显雅致。
“你看过这位导演先前的电影吗?”夏尔放下手中的咖啡杯,看向杰米。
“之前有幸受邀看过她获得奥斯卡的《硫磺岛来信》。”杰米答。
《硫磺岛来信》, 夏尔在休假的两年内
“如何?”
“是一部不错的美式文艺片。也难怪斯皮尔伯格又能拿下一座奥斯卡。”杰米漫不经心的说。
可夏尔却蹙起了眉,有些不敢相信。
斯皮尔伯格?
这部电影的导演不是普莱瑞思·克兰德吗?怎么又扯上了斯皮尔伯格。
一个近乎不可思议的想法在夏尔的脑海中浮现。
难不成《硫磺岛来信》是一部美国电影, 获得奥斯卡的奖项不是最佳外语片而是最佳影片?
夏尔皱着眉。
“美式文艺?”
“对。”杰米回答。
疯了!
简直是疯了!
难道在他休假的两年里美式文艺和法国文艺都可以混着拍了吗?
夏尔有些恼怒, 这种恼怒不针对杰米, 也不针对这部作品本身,而是针对于现在愈发功利的资本商, 为了所谓的名利,他们今天能让一位好莱坞导演拍法国电影, 明天鬼知道他们又会为了票房做些什么!
夏尔握紧了拳头。
玻璃窗外,《萨冈》的海报挂在大厅中央。
朱丽叶·比诺什半对着镜头, 阴郁而优雅。
全无了《英国病人》里的明媚温婉。
夏尔突然意识到了一个模模糊糊的信号, 象征着一个辉煌年代终结的信号。
沉着脸, 走进了放映厅。
夏尔一言不发的走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
他已经不对这部电影抱有任何希望了。
在他休假养病的这两年内,电影届变化的太快,他无法忍受资本侵袭下不再“纯粹”的法国电影,他决定写完这部《萨冈》的影评便去辞职。
忍住自己此时扭头就走的心情,将视线放回了屏幕。
由巴赫的《小步舞曲》入画,开始了电影的放映。
先是一个全景,描绘了赌场的纸醉金迷,随即由跟镜头随着侍者来到了朱丽叶·比诺什身侧,此时对于茱莉亚比诺什的描写是一个中景,半在灯光下,时不时抽着指尖的烟。
光线迟疑不定,就像是此时萨冈的心情。
饱和度极低的整体色调就像是一个浮夸背后冷静的碎梦。
优雅中带着刻骨的薄凉。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夏尔便知道这是一部不错的文艺电影,但是仍无碍于夏尔对于本片的偏见。
好莱坞,太好莱坞了。
除却色调的偏差,夏尔几乎可以认定这是一部美国电影,他甚至可以从这一个镜头里瞧见伍迪·艾伦、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影子。
一个从头到脚,都写满了好莱坞宣言的女人是怎么想起来拍法国电影的?
而随即的,夏尔发现自己似乎是大错特错了。
嘴巴、眼睛、睫毛、毫无规律的顶光!
大规模的特写几乎晃的他眼花缭乱!
如此不合市场的,甚至让人不舒服的大规模特写会是好莱坞那群家伙喜欢的东西吗!
夏尔愣了。
愣愣的看着屏幕。
屏幕里,璀目的灯光亮眼而灼目,明晃晃的打在特写镜头上——似乎在嘲讽。
紧接着,是一个全景。
朱丽叶走在空无一人的路上,炫目的灯光突然变得微弱起来,方才熨帖合身的黄色裙装在黑夜里显得有些单薄。
特写、全景。
这已经是夏尔看到的第四个两极镜头了。而这些在教科书中“本该”避免的两极镜头竟让这部影片多增了几分他人学不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