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安珩无语,不由暗中翻了个白眼,心说您还不如直接说我欠揍,您看着手痒想活动活动筋骨呢。再说了,我又不是没被您揍过,之前也没见您给自己的暴力行为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啊。
倒是姜阁老出来打了个圆场,笑眯眯地将歪了楼的话题扯了回来,温声问陆安珩:“史书上曾有剖腹取子的记载,如今你能让大夫们研究出来,说不得能拯救无数产妇与婴儿的性命,倒也是一大善事。”
一听这姜阁老这信心满满的话,陆安珩连忙给他们打了个预防针,认真道:“话可不能说太满。凡是手术,都会有风险。这回是我阿姐幸运,撑了下来。然而这却不能证明每一场手术都能如此顺利,手术的大致过程大家都清楚,要将产妇的肚子剖开,每个产妇的体质与情况都不同,其间必然会碰到一系列的突发情况,大出血,心跳骤停之类的。大夫们目前为止还只亲手做了我阿姐这一例人体剖腹产,后头的产妇会发生怎样的病状完全是无法预测的,是以剖腹产手术,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救下所有产妇与婴儿的性命。”
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医疗技术发达的后世,也不能保证剖腹产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啊。陆安珩穿越之前还看到网上有消息说,某地有一名产妇产后大出血,没能下手术台。现在就更不用说了,谁敢瞎保证这等人命关天的大事儿啊。
更要紧的是,目前为止,整个大齐的大夫中,做过人体剖腹产手术的只有孙辛夷一个。就凭这一点,以后真有人家想要做手术,请的大夫肯定是孙辛夷啊。
要是不事先将风险性说明白了,真有什么失误,孙辛夷还不得被唾沫星子给淹死啊!
陆安珩还是很讲亲情的,即便孙辛夷这个坑货姐夫无意识地坑了他一把,陆安珩也不能眼看着自家就这么掉进深渊爬都爬出来啊。
元德帝几人点头,想了想这几年飞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元德帝头一次重视起那个陆安珩费心弄出来的大夫协会来。
这是陆安珩为他们打开的新思路,将所有的专业人才凑在一起,定期开研讨会,一同研究不同的课题,分享自己的经验。不仅如此,自打孙辛夷进了太医院后,大夫协会和太医院的联系也紧密了起来。
在陆安珩的建议下,孙辛夷诚挚地邀请了太医院某方面特别出色的大佬来对大夫们进行专业讲座,并详细地解答大夫们关于这方面的疑惑。前来给大夫们讲座的太医们,不仅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还能任意挑选一本大夫协会中的珍本古籍。
双方都觉得满意。
效果大家都看到了,麻药,剖腹产手术。短短几年,医学水平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这就是陆安珩向他们展示出来的,将医学界的大佬们凑一块儿进行学术研讨,产生的强大力量。
元德帝等人敏锐地抓住了这种新型模式的特点,忍不住想,若是将工匠农户等各个领域的人才凑在一块儿,弄出些什么木匠协会,农民协会之类的,是否也会如同大夫协会一般,在无数人的智慧碰撞之下,产生新的质变。
再想了想陆安珩之前给农户们捣鼓出来的菜蔬种植大全,一桩一桩联系在一起,完全是在告诉自己等人,除了四书五经外,各种知识的重要性啊。
元德帝不由陷入了沉思,这条路,看起来貌似是一条康庄大道啊,不如走一走试试?
陆安珩完全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给元德帝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开始以另一种新奇的眼光来看待这群阶层比他们低几个档次的人。
事实上,早在陆安珩用商人们干成了好几件大事儿,并且将国库填满后,元德帝他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人的能力并不是以他们所处的社会等级来划分的。若是用的好了,如同陆安珩一般,愣是将处于最底层,最让人鄙视的商人们都用出了国之栋梁的效果。
这次剖腹产之事,不过是更加印证了元德帝他们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几位大佬互相看了看,回想起陆安珩当初对待商人们温和中还带了点尊敬的态度,顿时明白,眼前这个少年,虽然年纪对于官场来说,着实是年轻得过分了,但是在这个少年身上,却有着令自己等人都难以企及的心胸。
佛祖曾说,众生平等。奈何世人皆被世俗所束缚,跳不出世俗的眼光,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却是寥寥无几。即便是皇觉寺的圣僧,不也只是为达官显贵们服务吗?
如此来看,陆安珩这个尚且稚嫩的少年,竟是有佛祖的心胸。这么说来,他如此得上天厚爱,倒也能说得通了。
好在陆安珩不知道元德帝的内心所想,否则定然能直接喷他一脸口水。自己这么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哪里像那群成日里吃斋念佛的光头了?
真是旷世奇冤!
元德帝看着陆安珩依旧明澈的眼神,神情柔和了不少,伸手拍了拍陆安珩的肩,轻声问他,“你说,若是朕给工人农户商人们都弄出个协会来,让他们一同研究研究自己手头的事情,会不会也能如大夫协会一般,有重大进展?”
陆安珩一呆,这话没毛病啊,连忙点头拍马屁,表示陛下您真是太英明神武了,就该这么办!
专业的事情,就该交给专业人才来办嘛!
与此同时,大夫协会的大夫们受剖腹产手术成功的启发,瞬间打开了新思路。既然妇人生孩子能动手术,那别的内脏肺腑的病痛,是否也能进行手术处理呢?
这个念头一起,大夫们顿时就兴奋了起来,纷纷干劲十足地投入到了这个课题研究中。
陆安珩得知这些后续发展中,简直是目瞪口呆,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然而想明白后,陆安珩又忍不住开始微笑,看了看依旧晴朗的天空,陆安珩的心情也愉悦了起来。不管何时,世上总是不缺乏人才的,自己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他们便能自己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能亲自参与到这样一场变革进展中,是多大一件幸运的事。
转眼又过了一个月,孙绍恩小朋友满月没多久,便到了九月下旬。
正是红薯和玉米成熟的时节,京城的农户们再次迎来了大丰收。
第86章 丰收
红薯已经逐渐在大齐推广开来了, 尤其是京城的百姓有地理位置之便, 每回陆安珩捣鼓出了什么新东西,最先受益的便是京城的农户们。
再说了, 自打陆安珩这个老天爷的亲儿子进京后, 京城愣是过了好几年风调雨顺的好日子。红薯本就是易生长的粮食, 在老天爷的关照下,产量那是蹭蹭得涨, 乐得农户们成天都合不拢嘴。
因着去年京城百姓的红薯收成大好, 今年朝廷囤积了不少红薯种子, 勉勉强强发下了大齐各个府郡,让底下的绝大部分农户们也种上了红薯。
这会儿便迎来了全国的大丰收。
各地报喜谢恩拍马屁的奏折雪花般地往京城飘来,没过多久,元德帝的案几上便摆满了各色文采不一的感恩戴德的奏折。
能混成有资格给元德帝递奏折的官员, 那怎么说也得是一方大佬。不用说, 都是经过残酷的科举厮杀出来的,那马屁拍的, 绝对是一个比一个更有水平, 言辞恳切引经据典, 分分钟就将元德帝夸成了一代圣君,堪比尧舜。
重点是, 人家水平高深论据充足, 完全看不出一丝谄媚。相比起陆安珩耿直的尬夸, 简直能甩他一万条街。
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好在元德帝早就经验丰富, 完全忽略掉了折子中的糖衣炮弹, 迅速提炼出了有效信息,得知今年全国各地都大丰收了,元德帝顿时笑出了鱼尾纹,一个人在御书房中拍案大笑,接连叫了好几声好。
姬玄就更不用说了,户部掌管天下钱粮,如今粮食大丰收,姬玄乐得差点直接在朝堂上便手舞足蹈,惹来众多同僚羡慕嫉妒恨的小眼神。
不过姬玄也挺发愁,红薯的产量虽然多,但是不太耐放。即便是去年听了陆安珩的建议,将红薯全部保存在干燥透风的地窖中,也有不少红薯坏掉了,差点没把姬玄给心疼死。
为此,姬玄还特地找到了陆安珩,问他是否还有别的将红薯保存好的办法。
陆安珩仔细地回想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小零食,终于从记忆中扒拉出了红薯干这个小零嘴。
这玩意儿保存时间特别长,晒干或者烘干后,放上好几个月都不带坏的,绝对符合姬玄的要求。
红薯干做起来也简单,只要将红薯切成条,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就成。晒干后的红薯干一点水分都没有,拿在手中硬邦邦的,吃起来也费劲儿,小孩子拿上一根,能慢悠悠地吃上小半天,特别耐吃,还能练练牙口。
不过因为越啃越能感觉到甜味儿,红薯干倒是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
所以有时候临近过年,外婆家家里也会点红薯干做茶水点心招待客人,这时虽然已经没大太阳能够将红薯晒干,但是人的智慧是无限的,转念便能想出新办法——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条后,放在炉灶旁边烘干就行。
当然,如果想省事儿,切成不大不小的红薯块也行,里头还能留下一部分软嫩的红薯,吃着更香甜。
不过陆安珩更怀念的,是另一种炸出来的红薯条的味道。
炸红薯条因为太过费油,陆安珩的外婆并不常做,只在过年时才会炸一些招待客人用,顺便再炸一些红薯丸子。
是以当初还是三头身的陆安珩每回特别期待过年,眼看着到了腊月,便开始催着外婆炸薯条,还自告奋勇地给外婆打下手洗红薯搓丸子。眼巴巴地等着薯条和丸子吃。
那样的记忆太美好,以至于过了这么多年,陆安珩还念念不忘。即便是后来上学时回到了父母身边,能在家附近的某些快餐店吃上松软可口的薯条,陆安珩还是觉得,外婆炸的红薯条是自己吃过的最美味的薯条了。
更何况,陆安珩外婆炸的红薯条和快餐店的薯条在外观上就有很大的区别,以至于陆安珩想忘都忘不了。
不同于快餐店一根根炸得金黄的薯条,陆安珩外婆炸的红薯条,是随便抓一把长短不一薯条放在一块儿,一同裹上面粉,然后放进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再捞出来。所以捞出来的,是一大串黏在一起的薯条堆。
外婆一向说方言,从来不管它叫薯条,而是叫“胖丝”,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了。
做胖丝的同时,外婆还会蒸上一大锅红薯,而后将它们去皮碾成泥,再放上切成碎末的小葱揉匀,再将它们搓成丸子放进油锅炸,就能捞出来喷香软糯的红薯丸子了。
这两样东西也很耐放,刚出锅时还是松松软软的,放久了就会变硬,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老少咸宜,实在是家家必备的小零嘴点心。
解决完红薯的储存问题后,姬玄的注意力便转向了今年陆安珩引进来的新品种,玉米的身上。
当初陆安珩可是信誓旦旦地说过,这玩意儿的产量不比红薯弱,姬玄等人早就对玉米抱有了极大的期待。
等到玉米长成结果后,姬玄还特地去庄子里看了几回,望着大半个人高的玉米杆愣是没说出一句话来。等到看到玉米杆上结出的怪异果实后,姬玄就更沉默了,深觉自己是如此无知,连已经长成的粮食都不认识。
这户部尚书当的,着实问心有愧呐!
不过,看着玉米杆上那沉甸甸的果实,姬玄的内心又兴奋了起来,暗自琢磨着,就凭它长了这么大的个儿,陆安珩说它产量大还真没说错!
等到玉米的叶子开始泛黄,明显是已经成熟了的架势,姬玄连忙将陆安珩给拖了过来,让他瞅瞅这玉米要怎么收,收了又要怎么吃。
陆安珩无奈地看了姬玄一眼,心说自己也没摘过玉米啊,这会儿竟然被姬玄拉来赶鸭子上架摘玉米,也是醉了。
陆安珩看了看满地的玉米杆,再研究了一下吊着金色胡须的玉米棒,脑海里突然想起了后世一个名为狗熊掰玉米的故事,陆安珩的脑门上顿时亮了个灯泡,大概知道摘玉米的正确方式了。
陆安珩试探地掰下一个玉米棒,接着将它外头那几层绿色的表皮去掉,又仔细地摘去了玉米上头的金须须,手里顿时就出现了一个漂亮的玉米。
姬玄在一旁也看明白了流程,有样学样地也掰了一个。仔细地研究了手中的玉米后,姬玄原本兴奋的心情顿时低落了不少,遗憾地叹了口气道:“我本以为看着这沉沉的分量,一个玉米能顶两个人的口粮呢。没成想,它这分量倒是足了,就是不顶用的东西太多了!”
瞧这外形,分明就是吃三分扔七分的节奏啊,姬玄有点小心痛。
陆安珩无语地看了姬玄一眼,心说上千年的鸿沟果然不是这么容易跨越的,自己早就见过玉米了,自然知道玉米这玩意儿扔的部分比吃的部分多。结果姬玄这个土著根本不知道,还为这么大的果实高兴了许久,这就很尴尬了。
见姬玄脸上略微失落的神情,陆安珩连忙开口安慰他道:“老姬啊,你先别光顾着失落啊。我可告诉你啊,这家伙饱腹,成年男人吃上两个肯定饱了,味道还甜,瞧这产量,就比红薯差上一点点。但是它可比红薯好收多了,晒干了收进地窖就行,绝对不会像红薯一样容易烂!”
姬玄闻言,脸上又开始有了笑容,看着眼前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姬玄的眼中忍不住放出了愉悦的亮光,憧憬道:“真要如你所说,等到明年,将玉米也给农户们种上,到时候,天下百姓都不用再为饿肚子而发愁了!”
作为户部尚书,姬玄对饿死的百姓们很有愧疚感,深觉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这才让天下还有这么多穷苦的无法果腹的老百姓。
陆安珩看着姬玄含笑的面容,心下也是一片柔意,眼神同样也落在了沉甸甸的玉米棒上,附和道:“会的,总会有那么一天,世上再无饿死之人,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不再为吃穿发愁。”
见姬玄转头看向自己,陆安珩忍不住微微一笑,挑眉反问道:“我们当官,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姬玄看向陆安珩的眼神更是柔和,重重的点了点头,温声道:“没错,我们当官,便是为了如此。”
说完,姬玄又拍了拍陆安珩的肩,沉声叹道:“老夫只愿,日后你不论登上了多高的位置,都要记得你方才所说的话,莫要被名利迷了眼,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陆安珩郑重地一拱手,肃容道:“多谢前辈教导,晚辈定当谨记!”
姬玄摆了摆手,随即岔开了话题,连忙吩咐人开始收玉米。
陆安珩也抽空跑到了自己的庄子上,看了看玉米红薯的收成情况。
结果很是喜人,收上来的玉米和红薯满满当当地将地窖全都堆满了。
陆安珩看着一地窖的红薯和玉米,吃货因子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撸了撸袖子,陆安珩决定好好将它们捣鼓出花样来,让这群大齐土鳖见识见识后世大吃货国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