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古代——沉云香
时间:2018-08-20 09:05:42

  迎娶皇家的公主,不用等着洞房时候才能挑开盖头,祭天拜祖的仪式上,李文柏就见到了的她。妆容精致,少了上次的清雅,端的是华美。那一次的打马游街显然也安了她的心,气色很好,还带着属于新娘的娇羞。见着了她,繁琐的仪式都少了乏味,跟着祭祀动作的时候,心里头都带着点甜,李文柏觉得自己走路都有些发飘。
  “吉时到,还请公主驸马启程。”到了现在,内侍的声音已经有些嘶哑。
  李文柏与冯妙贞跪在了雍和帝的面前,叩别圣上,离宫启程。冯妙贞的泪水盈盈,显然十分不舍。
  “好好待公主。”冯濬心中也难免有些感伤,见着千娇百媚的公主,心中觉得自己有些老了。
  “遵旨。”
  在呼声震天的“公主驸马,百年好合”之中,李文柏扶着公主上花轿。看着李文柏的背影,冯濬心里头的那点惆怅也就淡去了。
  这是他看好的人,想着李文柏所运筹的事,冯濬的眼底也是淡淡的笑意,有贤臣如此,青史上,他注定扬名。
  ***
  宫门外,见到了队伍,便是欢呼之声。
  绕了大半个京都,再次回到了李府,轰鸣的鞭炮声再响起。李家的人口淡薄,但是这位李文柏大人做官做得好,自己的产业也是了不得,泼天的喜钱还有爆竹,让这个婚礼热闹非凡。
  日落之后婚礼仪式完成,府里悬着是玻璃水晶灯,像是升腾起的点点星火。在推出玻璃的时候,特地留下了灯罩尚未制作,如今在婚礼上点燃了灯,引得来宾赞叹不已。
  坐在新房里的冯妙贞都可以听到来宾的赞叹,这是李文柏特地准备的,只要想到这个,她的心里头就泛着甜意。
  随着时间的临近,刚开始的轻松就褪去了,心里头很是紧张,就连李文柏事先安排的吃食,一口都吃不下,手指已经把手帕搅的发紧。
  吱呀一声。
  房门打开。
  那人踏入了新房,精神奕奕的模样哪儿看得到有一丝的醉意?
  “见过驸马爷。”她带来的宫女上前。
  她也站起身子,该向着他行礼了。那个万福礼还没有行下去,就被他握住了手,心中一颤,看着李文柏含笑的眼。
  面颊飞上了红,感觉到被他环住。
  还没有完礼,这有些不大和礼数,冯妙贞任然是伸手捉住了李文柏的衣袖。
  “娘子。”她听到他喊着她。
  她又嫁给他了,这一次她会履约,与他白首到老,“相公。”她轻轻地说。
  作者有话要说:
  可以说正文完结了,后面的可以算是番外。
  写的是男主为官后的故事,和女主生宝宝什么的哦。^_^
 
 
第170章 番外1—工部尚书
  王琳早就已经在公主府的客房里准备着, 等到听到人喊, 换上了衣服就匆匆过来。
  等到了产房门口,穿着玄色圆领绣竹叶暗纹的工部尚书大人就走了过来。
  王琳连忙对着他行礼, “李大人。”
  李文柏对着她点点头,“不必多礼。”他显然是有些紧张,笑容都有些僵硬,声音客气,“等会要麻烦王大夫了。”
  王琳的目光里有感激, 如果没有眼前的人,她哪儿来的去医术院进修的机会?“李大人客气了, 公主吉人天相。”
  “爹爹。”
  王琳刚想要进入到产房里的时候,就听到脆生生的声音,走进房门的时候看到李大人弯下腰抱起了小郡主, 原本僵硬的笑容柔和下来, 显然十分疼爱长女。
  王琳深吸一口气,产房里是淡淡的血腥之气, 躺在床榻上的公主发出了闷哼声。
  王琳定了定神, 走上前,按住了公主的脉,对着稳婆说道, “公主脉象很好。”
  其实四公主是第二次生孩子了,五年前她和李大人有了长女,但是就算是第二胎,李大人对这一胎也重视, 提前已经递了折子,在家等着公主发动。
  宫口渐渐开了,四公主的额头上是隐隐的汗水,王琳时不时给公主摸脉搏。
  这一胎的胎位很正,加上生育过一女,不过一个时辰,就娩出了一个胖小子。
  四公主虽然疲惫,但是露出淡淡的笑来,万分怜惜地看了一眼孩子,就对着嬷嬷吩咐,“给夫君看。”
  “是。”
  王琳上前给四公主诊脉,先前李文柏特地亲自吩咐了她,尤其是生过了孩子之后要注意公主的状况,万万不能失血,拿出了银针给公主调息,四公主对着王琳一笑,“劳烦王大夫了。”
  “公主折煞我也。”王琳连忙说道,“这是小女应当做的。”
  就算是在分娩,冯妙贞依然是温婉美丽的,和门外如玉的君子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王琳对四公主的身子看的很重,女子在世不易,三年前,李大人在礼部任职的时候,推行了新政,给了女子机会入学,王琳跟着祖父行医,因为有了新政得以正式入学,学医这条路如果关门造车早晚会是死路,和其他人的交流和师长的学习,王琳的医术越发精锐。这一次四公主生产,她终于有机会回馈李大人的恩情。
  李文柏抱着软绵绵的孩子,长女李清蓉眨巴着眼,“这就是弟弟?”
  李文柏蹲下身子,“蓉蓉要好好保护弟弟。”
  父亲蹲下身子,才让李清蓉看到了弟弟的模样,红彤彤又皱巴巴的,不过这是她的弟弟,郑重点头,“蓉儿会的。”
  李文柏把孩子抱给了嬷嬷,吱呀一声,就拉着女儿的手,进入到了内间。
  女人生孩子是在鬼门关走一遭,他不在乎什么血气冲撞,如果可以生产的时候都想要陪着妙贞,但是妙贞不肯,最终折中的结果就是,生产之后等到屋里收拾干净,他就进去陪着她。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很快屋里就收拾的干干净净,点燃了熏香,压住了血腥之气,李文柏坐在冯妙贞的身边,从嬷嬷的怀中接过孩子,亲自抱到了妻子的身边。
  前世除了没有陪着丈夫走到最后,冯妙贞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给李文柏生下儿子。她知道蓉蓉最后被李文柏教得很有本事,但是李文柏终身无子让人议论,这是冯妙贞最不想看到的。
  “夫君。”冯妙贞看着孩子,握住了李文柏的手。
  李文柏只是抚摸妻子的脸,小声说道,“贞娘辛苦了。”
  “不苦。”冯妙贞的眼亮闪闪的,“我很高兴。”她读过了鬼门关,平安生下了孩子。
  “我也很高兴。”李清蓉说着。
  看着女儿,冯妙贞莞尔一笑,伸手摸了摸女儿的脸。前世让蓉蓉没了母亲,也是她的不好,她轻信了三姐,这一世度过了最大的危机,冯妙贞能长久地陪着丈夫和孩子。
  ***
  公主府里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码头边顾文的耳中,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笑着说道,“难怪腾不出时间。”
  赵成义拍了拍顾文的背,“这船到后面已经是尾声了,来不来都行。”耽于小家庭里,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赵成义觉得是这样,自从几年前自己儿子瞧中了李文柏的妹妹,他也不开口主动和李文柏结亲,只说李环儿的长处,李文柏的名声,把自己的那个蠢儿子急得不行,从散漫的状态里挣脱了出来,开始奋发向上。等到终于抱得美人归,生了两个儿子,每天除了在工部就是在家,别的地方压根不去,让赵成义欣慰。
  顾文知道赵成义的意思,看着眼前的大船,神色赞叹。眼前的穿,船首有四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降低了艏楼,拉长船身线条。新船按照试验的结果,航速非常快,远远超出了大齐朝现有的海船,尤其是在逆风里,灵活的像是海鱼。
  这样的船队,远去海外能够有什么样的机遇?顾文的心里头满是火热,心中也可惜老师不曾看到,李文柏所做的事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只怕老师也想不到。
  顾文想着这几年李文柏做的事,无一不是惊心动魄。在户部的时候,引入了阿拉伯数字,简便了算术,改良了账簿,国库的开支和地方上的开支一目了然。最妙的是税制改革,税入国库,地方上每年列预算,户部测算银子后,分段拨给地方。年末,地方上多少银子用于地方上的建设,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建了就要有效用。以任期为限,选定了方向改善民生,改建前后作对比,尽量花最少的银子达到最大的效用。
  西州是李文柏发迹的地方,也是这项制度的试点。
  西州在李文柏任期过后,与中部地区差不多,等过了试点的三年时间,得了塞上小江南的名声不说,原本的游牧异族在和西州频繁交易里也得了好处,不是游牧异族的扩大,而是牧民学着汉族安稳,甚至极大的意愿入西州的户籍,这样一来,他们的孩子就有上学堂的机会。
  文化上的同化,通婚,不费一兵一卒,西州的地界扩大。隐隐有了江南那边富庶的模样,到现在税收已经与江南一致了。
  三年的时间,证明了这项政策的可行,推广到了整个大齐。大大激起了各个州府改善民生的热情,效果也是卓著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州府花力气建了水利,去年的那场大雨,安安稳稳就度过去了。
  而推动这一切的李文柏,在西州试点期满就任礼部左侍郎。在礼部,安安分分一段时间后,开办了女子的学院,给了天下的女子入学的机会。见到成果最快的就是大齐的人口。
  正式的女医院,让女子有了进学、修习的机会,让女子的死亡率骤减,一部分延长了女子的寿数,一部分则是降低了生产时候的死亡率。
  人口多了,口粮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李文柏开辟了新的粮食,一共是三种,红薯、玉米、土豆,三种食物不管是深山老林,还是土壤贫瘠的地方,都能够生长,产量颇丰。
  李文柏推出的三种粮食,让他因为推行女子入学得到的诟病大大降低,后来发现降低了女性的死亡率,除了一些老学究,大部分都默认了女子入学的事。
  很快,让女子有学可上,就有了另外的好处。朝中的官宦女子入了学,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结识到不同的人,很多人在女院里就定下了亲事,因为早早和夫家那边有了接触,嫁人之后,融入夫家很快。同时,因为读过了书,也不至于和丈夫说不上话,夫妻和睦,多生了许多红袖添香的雅事。
  顾文想到了来的路上听到的话,眼睛微微眯起,李文柏的让女子入学的这一步当真是惊心动魄,女子的学问的提高利在千秋。
  他在来时的路上,听到了母亲和尚在懵懂的孩子对话,耐心地和他讲认真读书的道理,安抚孩子不要为了搬家难过,到了新地方自然会结识到更多的朋友。他们搬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读书。
  脑中想到的就是孟母三迁,顾文的心中激荡。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真是狗屁,养育孩童最多的就是母亲,她的见识直接影响了孩子。母亲是无知妇人,或许也可以养出成才的孩子,但是太少了。要是母亲有学问,小时候潜移默化,可以给大齐多少栋梁!孟母三迁曾被人大力称赞,被树为典型,因为这样的识大体的女人不多,但是通过读书,有了更多的“孟母”。
  “我们登船看看。”赵成义笑着说道。
  “好。”顾文微微颔首。
  在工部任职后,李文柏与陛下在御书房详谈,等到结束之后,李文柏就让人开始制作这船队,如今这第一艘船已经建好,晚些时候全部的船队建好,就要入海,开启海上的征程。
  顾文不知道海上能够收获些什么,不过他和老师不一样的是,他还年轻,可以亲眼看到李文柏做的事,是怎样一点点改变整个大齐。
  作者有话要说:  从这一张开始就是番外了,时间跨度不会像是之前那么紧,都是快进式的哦,^_^
  这一章主角引入阿拉伯数字,税制改革,大力推行地方基建。
  女性待遇,给女子读书的机会,推行三种抗旱能力强的食物,增加粮食产量。
  然后开海禁。
  ^_^光这些就可以入阁了。
 
 
第171章 番外2——宰相
  距离第一次出海转眼已经五年, 如今的海上丝绸之路往来的船队络绎不绝, 热闹非凡。
  南洋来的红宝石,颜色鲜亮, 做成头面是最好看不过;腰间坠着的珠子是碧玺,这种宝石和其他宝石相比产量多不说,而且颜色多变;一粒粒圆润的珍珠、奇异味道的香料……这些从海外来的东西成了上层里炙手可热的玩意。
  番茄、番椒、番石榴、向日葵、木薯……许多的食材进入到了大齐,就连寻常的百姓也能吃得上。
  冯妙贞正对着一面水晶镜,带上耳环。和铜镜相比, 这水晶镜可以把人照的纤毫毕现,一开始很多人都有些不习惯, 等到了后来,就喜欢上了这样清晰的镜子。
  大齐销售到海外的,除了过往的茶叶、瓷器、首饰等物外, 镜子在外海也是价值不菲。
  镜子在大齐的价格不高, 很快家家户户都有了,京都里悄然之间多了许多的胭脂水粉店铺。既然能把面上照的清清楚楚, 对胭脂的细腻程度高了不少, 口脂的色彩多了不少,还有了腮红。在街上行走,遇上了女子, 可以嗅得到她淡雅的芬芳,就连姝色艳艳之人也增加了不少。
  要说如今的少女,心中最艳羡的就是对着镜子的冯妙贞了。
  一开始或许还有人觉得李文柏的身份有些低,般配不上四公主, 但是现在没有人会这样觉得。十余年的时间,辗转六部,现在又到了御史台履职,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位李文柏李大人迟早是要做宰相的。
  被帝王重视的李大人也确实有济世之才,原本是五年来朝拜的其他诸侯小国成了一年一来,每一次的往来都会对大齐的变化而惊叹。大齐的各项制度,大齐的用度,大齐的礼仪,大齐的律法等等都扩散了出去,甚至南边有些小的国度,直接用了大齐的文字,大兴汉学,把最为卓越的学子送到大齐来。原本就学汉学的高丽、扶桑直接就做了大齐的附属,改成了高丽州、扶桑州,其刺史、府尹等官职均由大齐委任。
  最开始,有些迂腐的文人对李文柏仍然是看不上的,对开女学之事简直是批判之极。
  这女学推广的头几年,大齐的变化不大,等到七八年之后,就猛地浮现出了其中的效用,刚开始还有呈上来,说自己治下清明,妇女为了教化子女做出了诸多之事,等到后来就发现这事遍及到了整个大齐,凡是母亲念过书的,其子女懂事的早,成才的多,各地屡屡出了神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