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火车站接赵春芳和旺财的秘书,把燕安村支书的事儿,当成了称颂的事迹在讲, 可是赵春芳听着就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忒可怜了。
干了啥事儿她不晓得,反正就是原来那个村儿里不通公路,没有电。
那当初是坐着驴车进的村儿里头?
旺财也有点儿傻眼。他以前认为铁蛋哥做的是跟三叔一样的工作, 风风光光地坐在办公室里头, 也不愁外头风吹日晒。
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铁蛋的小日子可没有那么舒坦。
没法子,铁蛋本来就是个基层干部啊,是一线的指挥员,可不是中央的研究员。
一路上, 田秀平想象过无数种铁蛋工作时的辛苦场景,比如说在油灯底下看书啊,比如说外头下大雨,住的小房子里头下小雨啊。
一想到她宝贝的大儿子过着比二十几年前的大罗村儿那会儿还要糟心的日子,她就忍不住要哭出声儿来。
可真当她见了穿着雨靴,挽着裤腿儿,站在小河道边儿指挥工作的大儿子,望着他眼角眉梢上带着的认真模样儿,她还真就觉得,好像自己担心得有点儿过了,人家自己好像不太觉得苦觉得累啊。
铁蛋在河里头,瞧见了自己妈和堂弟来了,赶忙从那边儿快步跑过来。
“妈你来了啊,小吴快带我妈回住的那边儿去,我还有活儿没干完。”
赵春芳:啥?你妈我来了,你就在这儿忙活这个?
“你要干啥啊,大领导?你忙着摸鱼呢?”
听了赵春芳的话,周边的人都笑了起来,铁蛋也嘿嘿嘿地笑了。
这会儿近距离观察,赵春芳才发现,铁蛋好像明显比以前黑了,还比以前爱说了两句,这要是搁在以前,早就冷脸走人不说话了,现在倒是还能开玩笑了啊。
赵春芳真是长见识啊。
说归说,她还是不能耽误儿子的工作。
带着旺财,俩人老老实实跟着小吴秘书一起回到了铁蛋住的地方。
原本看着铁蛋红光满面地在河里头忙活,她还觉得过得不错不错的,可是一到了村儿里,铁蛋的宿舍,就觉得,怎么还是那么差强人意。
这房子顶还是茅草搭的,怎么看着都觉得尴尬,这要是回头刮风下雨,还不让这大风把房盖儿给掀了?
“大妈,我哥这儿真好看!多原生态啊。”
赵春芳看着一脸兴致勃勃的旺财,心里不由得感慨,这些个孩子啊,还是吃苦吃得少了啊。
简陋归简陋,铁蛋屋里的东西都是一应俱全的。
而且被子、衣服都是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那儿,让人觉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点儿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
就是这被子用手一摸,湿漉漉的。
小吴秘书赶紧解释啊,“四川的天气就是湿漉漉的,总是潮湿不干,太阳出来的也少,所以当地人吃辣就比较多啊,我们村支书还担心你们一会儿吃不惯这儿的饭菜。”
旺财一般吃辣的比较少,也不是不能吃,就是他没觉得辣有多好吃。
“不怕啊,不好吃还有我大妈,我大妈是开饭店的。”
小吴秘书只好呵呵陪笑。
果不其然啊,这饭菜一端上来,就是让大家瞠目结舌的。
可是很莫名其妙,旺财吃着吃着就被辣出了眼泪,但是还是爱不释手,放不下筷子。
“旺财,好吃吧?这是我央求当地老乡帮我做的,地地道道的四川口味儿,辣得鼻涕眼泪一把流。”
旺财辣得顾不上说话,一边儿咝咝地抽气,一边儿猛地给铁蛋哥点头。
一开始赵春芳还瞧不上那辣哄哄的东西,可是一旦吃到了嘴里就再也停不下嘴了,硬生生吞下去一大碗米饭。
好吃又下饭,赵春芳想着,这要是学会了回去在饭馆里做一做,那生意也保准儿是越来愈好的。
“你是打算啥时候回京里去?”
“妈,我可能年底被调到湖北去,还回不了北京。”
赵春芳听着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儿,还是要盯在一线,没准儿回头去了湖北又去了什么贫困乡县,那还不是日子过得更难一些?
“你这不是过得难吗?干啥不回北京啊,我都瞧见你那些个大学同学,有的去了研究所,有的留校当了老师了,现在讲师都快成副教授了都。”
“妈,人各有志,我喜欢从基层干起。”
旺财:哥,你是真英雄!
赵春芳知道铁蛋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也没法儿勉强他做啥,再说下去,也就是闹不愉快。
好不容易娘儿俩见上一面,赵春芳也不再多嘴,带着旺财在这儿好好儿玩儿了两天,她也天天跟着周边的老乡学了学怎么做川菜,临走还买了十斤辣椒回去。
周末的时候,铁蛋带着一块儿去看了熊猫,可把旺财给乐坏了。
大概在这儿住了十几天,赵春芳才返程。
当然,这一趟除了看自己的大儿子,也算是没白来了,毕竟俩人欢脱地玩儿了一趟,还学会了好几种川菜。
最重要的是她拿回去了十斤辣椒,还留下了当地卖辣椒的电话,准备着以后再往北京进货呢。
原本电话里的王淑芬劝她,要不就在铁蛋那儿多呆一段时间,反正自己忙的过来,也不急。
可是赵春芳也不好意扔下二弟妹一个人,也不好意思自己个儿休息太久,就赶紧坐着火车回去了。
旺财一个人留在了四川,继续和四川的大自然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前去车站接大嫂的燕建学在车站见着赵春芳一个人,还极其惊讶,以为旺财在路上让人给拐走了。
这一个乌龙可是把赵春芳笑弯了腰啊,“真是笑死了,谁偷旺财啊,一个大男孩儿,又不好看又不聪明的。”笑了半天以后才反应过来,“你说的也对啊,这要是跟顺子比肯定是偷旺财了。”
燕建学:……
自打赵春芳回了北京,就一直劝劝王淑芬,要不要也坐火车去一趟广州看看柱子。
柱子跟着徐裁缝一家子去了广州以后,就第一年回家过了春节,剩下两年都没回来过年,有一回夏天回了大罗村儿说是想见见妈,可王淑芬愣是挺着不想见,不回去。
赵春芳有点儿搞不懂,这到底是为个啥?
打小儿柱子就是粘着妈离不开的那种孩子,现在王淑芬确实连见都不见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你不想柱子?他可是从小儿粘着你长大的啊,从来都没离开过你的都。”
王淑芬道,“想啊,我咋不想,刚走那阵子我做梦都想,要不然也不会说天天把心思堆在我们家富贵儿身上,把富贵儿天天吓得都不知道往哪儿跑了。”
“那就怪了,你想咋不去看啊,人家都主动回来了你也不去。”
刚走的时候想得很,想得都心里痒痒,几乎是一天一个电话给徐裁缝店里挂,后来人家徐裁缝生气了,说要是真舍不得走远了,就把柱子给她送回去,不劳烦她。
这话王淑芬听得懂啊,这不就是生气了不乐意了,她可不想耽误儿子的前程。
“我呀,就是太黏着我儿子了,搞得他性子跟个大姑娘一样,扭扭捏捏的,离不开我,这样不好,得改改。”
赵春芳真是不大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承认这话师从王淑芬的嘴里头说出来的。
“我现在也不想柱子了,孩子大了,自己折腾呗,你看我跟大嫂每天忙忙活活的,没儿子也没男人,也挺高兴的啊。”
王淑芬冲着大嫂咧开了一个灿烂的微笑。
这话说的不假,现在的日子,王淑芬是过着比以前舒坦多得多了,没有那些个烦心事儿,每天就是想着咋赚钱。
赚钱干嘛?供自个儿闺女出国啊!王淑芬可是知道阿福一直向往着外头的,她自己个儿心里也有打算。
远在老家的燕建国、燕建业:你们行,我们不行啊,赶紧结束异地吧,媳妇儿。
第86章
大罗村儿的政府生态园平地而起。
老燕家靠着政府给的赔地款, 成功地拿了村儿里大笔的赔款。
诸多户人家都是对老燕家羡慕嫉妒恨的,尤其是老沈家的胡春花。
她可是几乎把老沈家全部的地都卖给田秀平了啊,自己家留个片巴掌大的地, 拿钱的时候也就零星拿了个老燕家的零头儿。
她当真是哭啊怨啊, 明明老燕家都那么有钱了,咋还给他们家那么多钱啊, 就不能可怜可怜自己家里头?
老沈家咋就没有那个发财命呢?
她当初让沈铁民和沈翠兰去了南方打工, 到了现在沈铁民两口子还是人家纺织厂的员工, 结果老燕家的妈宝男柱子的师傅徐裁缝, 都成了另外一个纺织厂的老板了。柱子自然而然也跟着风光啊。
再说说她的宝贝闺女摇钱树, 沈翠兰,原本去了广州给一个小老板当秘书, 胡春花还指望着靠着她闺女一下子成为一个小老板的丈母娘。
结果啊,胡春花的计划再一次泡汤了。
小老板已婚,就是跟沈翠兰玩一玩儿, 压根儿没想娶她。沈翠兰莫名其妙地当了一回第三者,哪怕最后把事情闹开了,她已然是没得到什么好儿, 一分钱没多拿地被赶走了。
沈翠兰在广州摊上这么事儿, 大罗村儿的胡春花老脸都要丢尽了, 每天出门儿都恨不得把脸捂得紧严实。
反正,现在的胡春花是不比当年了,嘚瑟不起来了,也不好意思往人堆儿里扎了。接连个几年里, 胡春花在大罗村儿的存在感,也是越来越低了。
反正放眼过去,就数老燕家的眼光最好。卖个鸡蛋,没咋的就赶着政策的春风开了鸡蛋加工厂,刚收了乡亲们家里不少地,就赶上人家集体收地给钱的。
现在哪怕田秀平拿着钱往火堆里扔,说是烧了就能赚更大的,也得有老大一帮子人跟着干了。
老燕家的地没了,老燕头儿和燕建业就没事儿干了。
燕建业就想着要不要去找自己的媳妇儿,可是自己咋说也没去过北京,也不知道咋去,也不知道咋跟田秀平开口。
老家的厂子已经步入了工作的正轨,关红接过了田秀平手里的大旗,成为了厂长,燕建文就成了她的小秘书。
原本按照独生子女政策规定,原本燕建文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就不能再生了,可是跟关红再婚以后,关红还是有机会再生一个的。
但是关红心思重,觉得家里头都有了三个孩子了,旺财是大了点儿,可莱旺和莱财还小着,往后花钱的日子少不了,再生一个不是平白增添家里头的负担?
莱旺和莱财本来就是从小缺乏母爱,她也不希望俩孩子因为自己再要一个而更加没有安全感。
索性,关红就选择不要孩子了,也是更想把燕建文的孩子当成自己的。
她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鸡蛋加工厂上头。
田秀平一瞧,现在的关红可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了,自己也能撒手不管厂子里了。
可是村儿里新盖起来的生态园可是个大商机啊,无论是谁都没有权利浪费掉,田秀平早就等得心里痒痒。
她已经策划好了,联合隔壁老王家,把房子都重新整修一下,弄成个二层的小洋楼,回头一楼自己家住着,二层就弄成农家乐的小旅店。
到时候城里人难免都会来生态园里吃新鲜蔬菜,青苍山里那么多的野味儿还有山货儿,到了秋天这农家特产又事一大笔的收入,田秀平单是想想就已经觉得激动不堪了。
顺子:奶啊,你厉害啊!
关于这个农家乐的策划,就是把两户人家的房子推了重建的。
一大家子人总要找个临时的住所。
老燕家就剩下老燕头儿、老大、老二还有老五一家子了,老五一家子是厂子的顶梁柱,走不了,剩下的待在家里也都是个废物。
“老头子,你带着老大老二去北京去!”
这燕建业一听说这个消息,心里头乐得开了花,屁颠儿屁颠儿就去收拾东西。
可是当他被老妈告知,说赶紧把东西收拾干净,回头老家的房子要被推了重建的时候,他内心是崩溃的。
这房子住了快二十年了,多多少少都有感情,说推了重盖就马上推,他心里头啊还真是接受不了。
不单单是燕建业,燕建国和老燕头也受不了,央求着田秀平,问能不能考虑一下,回头把老屋留下来,新房子找个别地儿盖。
可是放眼村儿里,就他们家这个位置最适宜开办农家乐了。
田秀平就嘲笑这爷儿们仨,是个没远见的,没见过世面,但凡老燕家那些个去了北京的人,谁也做不出这么个决定来。
燕建业还不信,他倒是觉得,王淑芬一定跟他一样舍不得的。
田秀平扯着嘴角笑了笑:老二啊,你啊你啊,真是太不了解你媳妇儿了啊。
燕建业的坚持,让田秀平给北京的家里打了电话,无论是老三两口子,还是赵春芳王淑芬,都对把家里推了重建没有意见,那就更不用说家里的几个小孩子们了。
王淑芬的原话是,“拆拆拆啊,拆了才有好的,那房子现在看起来太旧了。”
燕建业:这还是我媳妇儿吗?
燕建国:是不是你心里没数吗?
田秀平不再跟着俩傻小子争执,直接吩咐了装修队,啊不是,是拆迁队。
在90年代的初期,老燕家迎来了崭新的事业项目,然而田秀平并没有仅仅把现在的工厂和即将办起来的旅店当成是她全部的生意。
六十多岁的田秀平,那可是老当益壮,还有着一颗要去南方开展个分厂的决心呢。
反正,成功老太太的第一步,还是先把糟心的儿子还有老头子赶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去了。
老燕头儿:老婆子,我带着傻儿子们去北京了。
田秀平:你这个傻老头儿也赶紧走吧。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开始晚上八点一更啦,正文很快啦,快要完结啦,感谢大家支持,明儿起评论区12小时内的评论都洒红包。
第87章
燕建国和燕建业两个从没进过城里的, 来到了北京, 属实吓了一跳。
这几年,大罗村儿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从纯粹的农家种地为生,到了如今的围绕工厂生活,不单单是他们一家子,全村的生活水平都上去了。
但是几年来,北京的变化是更加大的。
老大老二的媳妇儿就发生了飞一般的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