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阿哥感觉到自己的喉咙有些干,可是看到白皙的双肩上面的红梅,不自觉的吞咽了几下。艰难的把自己的目光挪开,轻轻的走下床到外间去。
走到外间穿衣服的时候,吩咐伺候的人小声点,不要吵到福晋睡觉。之后就自己一个人洗漱完,吃了简单的早餐就出去了。
第136章
大阿哥直郡王在听到关于人口这个话题的时候可不像十阿哥他们这么淡定, 说说就过去了,而是根据户部侍郎家二公子的话,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大阿哥直郡王也是知道自己的处境的, 要是一开始的时候针对太子是因为看到皇阿玛对太子的偏爱而不满, 后面针对太子更多的是为了利益。自己的情况自己是知道的,照这个情况看来, 就算自己能够把太子拉下马, 自己也是废了。
可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自己想退也退不了。自己身上可不是只有自己一家的身家性命, 还有那些跟随自己的属下。他们不管是为了利益还是性命, 都是是不会让自己往后退的。
想到这里,大阿哥有些无赖的笑了笑。甚至就连皇阿玛恐怕也是想要自己和太子争的吧!一开始的时候皇阿玛可能真的只是想要自己磨砺一下太子,但是随着自己的势力和太子的势力增大,后面的弟弟也慢慢的长大,也参与进来,皇阿玛心就变了。开始有些防着自己的儿子来了,就连太子也一样。
大阿哥想到出海贸易的时候带回来的其中一个消息就是明朝末年,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 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王国, 自任国王。张杰绪逝世, 内部发生纷争, 王国瓦解,荷兰人乘机灭了张氏王国。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在意。最多就是感叹一下张杰绪的无能, 要是自己怎么怎么样的。在联想到由于生计问题,广东、福建的不少沿海百姓都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地区经商、打工。久而久之,东南亚各地就出现一个又一个国内百姓组成的社区。当地的邦国领主为与朝廷开展商贸对当地的国人百姓份外优待,不少国人因而致富。到了元未明初,国人已经在南洋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等到前几年航海这个行当再次发达起来的时候,从出海的人口中得知,那些人聚集而居,生活的还不错。那个时候大阿哥也没多想,毕竟那些迁居海外的人被叫“天朝弃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
前面九弟和十弟借口保护出海贸易的商船拉起了一对人马的时候,自己还没在意。九弟和十弟的海船多,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出海的时候海盗多,而且有些海盗有国家的支持,有些海盗本身的实力强盛堪比一个小国家,这些个情况大家也是知道的。
再加上前面出使海外的时候,借用了九阿哥他们的海船。对于组建护卫队的这个事情,皇阿玛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了。皇阿玛都这个态度了,底下的人自然也不会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九阿哥和十阿哥也够识趣,组织的护卫队人数也在大家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前面底下的人还收到消息说九阿哥和十阿哥手下的护卫队的人占据了海外的几座岛屿,用做出海商船的中转站和护卫队训练的地方。
当然了也有人在皇阿玛那里去说,但是九弟开口说自己护卫队训练需要地方,在国内和挨着国内的海域训练有些不合适,就在外面不远的地方找了个地方训练。再说了其他国家的皇子都能有块土地,自己难道就不能有吗?那个小岛屿又没什么出产,地方还小。
十弟更是胡搅蛮缠的说道,自己福晋吃了亏,要人手去找那些小贼,顺便给荷兰那个小国添些赌之类的话。反正言下之意就是那些护卫队的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改头换面的去当一两回海盗,要个大本营方便经营。
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把那几个小岛屿放在心上,不就是几个小岛屿连在一起组成的一个环形岛屿。就算九弟和十弟撤出那个岛屿了,国内也没人上去接手。护卫队的那些人弄到国内来训练,还不如在海外那个偏避的岛屿上面。
但是现在一看,这是一个多好的退路。比起失败之后被圈禁起来,还不如在海外找个地方称王称霸,当个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有了朝廷的支持,也不用担心其他国家,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潇洒。
想到这里,直郡王就让底下的人去户部调查了资料,看国内的人口的具体情况。土地政策的摊丁入亩和承诺永不加赋,在农作物产量大量提高,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在社会安定和粮食充足的条件下,人口急剧上升。光是近十年来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人口就翻了两倍多,索性现在还是小孩子和半大小子居多。
人口暴涨的结果已经初现端倪,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劳动力开始供过于求。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在通商口岸很容易找到一些像搬运货物的工作,搬都搬不过来,现在如果跑得慢一些的话,就可以被其他人抢走了。
同时村落与村落之间因为争夺资源问题,而发生械斗和冲突增多了。还有些壮劳动力打算到南洋谋生或者投靠亲戚,其中不少是械斗失败的客家人和在家乡混不下去的福建人、潮州人。
看到这些,直郡王是心中一喜。这个时候就有迹象了,等过个几年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南洋那边。海外那边华人的势力越大,对自己就越有利。要知道出海的华人大部分在国内都有宗族和友人,对朝廷很有归属感。到时候只要自己带些人马去,建立一个政权还不是手到擒来。
就连建立国家的地方都相好了,就离国内数千里之外的热带海洋岛屿婆罗洲上。婆罗洲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矿,资源丰富,还有港湾可发展交通,是个非常好的地盘。
明珠来的时候就看到十阿哥一副沉思的样子,想着最近的朝政,开口问道:“直郡王是有什么烦恼的事情吗?”
“叔祖可听说过户部侍郎二公子的那番话?”直郡王胸有成竹的问道。
“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不用在意。”明珠听到直郡王这么问,心里琢磨着他问这个话的意思。
直郡王把手中调查的结果递给明珠,明珠快速的看完,有些疑惑的问道:“直郡王这是何意?”
“叔祖,我的处境你也是知道的。你觉得婆罗洲怎么样?”
明珠看着直郡王的指尖放在了海外国人建国的那一栏,心里面一突,难道大阿哥打算在海外建国?急切的说道:“海外的那些国家土地,那里比得上如今繁华的京城。”
“叔祖难道还不知道皇阿玛对我们的态度,自从二十七年那里因为朋党之罪被罢黜你大学士的位置,交给侍卫酌情留用。虽然后面没过多久跟随康熙西征葛尔丹,随后又官复原职,但此后这么多年都没怎么再被重用。
要说叔祖与索额图不和而相互仇轧,索额图生性乖张,朝中有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就立即排挤。叔祖则为人谦和、乐善好施,擅于拉拢朝中新进,对政敌都是在暗地里构陷。按理来说,索额图被罢黜的可能性更大,可是偏偏叔祖出了事情,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直郡王呼吸有些急促的说道。
“可是老臣不想直郡王去吃苦、、、、、、”建立一个国家是那么容易的吗?就算直郡王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但建立的过程当中也是有很多麻烦的事情的。何况大阿哥这一脉的官员很多是不会想远离故土的,到新的地方开始。
“这有什么,先苦后甜。在众位兄弟当中爷年龄居长,替皇阿玛作事最多。爷三次随皇阿玛出征、巡视,均有所作为。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爷年仅十八岁奉命随伯父抚远大将军福全出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随皇阿玛亲征噶尔丹,爷与内大臣索额图领御营前锋营,参赞军机,这年三月,爷26岁,被封为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随同父皇巡视永定河河堤,任总管,还衔命祭华山。
不过这些都不是白干的,兵部和户部都有人支持。军中有爷的亲信,也统领过海军,要打下婆罗洲还是有把握的。”直郡王前面说得是志得意满,后面联系到自己的现状,就低沉了下来。
“只要直郡王想好了,老臣这把老骨头愿意奔走效劳。”明珠也坚定的答应了下来,叶赫那拉氏的能人有,有大才的没有。要是去往海外,怎么自己这一脉也算个开国功臣。
那个时候人才稀少,家里的晚辈也能混个好点的职位,在富裕个三代。同样朝廷这边也不能完全放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明珠决定下来了之后,就和直郡王商量起后面的行事来了,看用那些方法既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又能够从朝廷获得更多的支持。
第137章
当天十阿哥带着虎头他们四兄妹回来的时候, 和宝音闲谈的时候就说道:“真不知道怎么搞的,户部侍郎家二公子的那番话居然被越演越烈了。今□□堂上面就有人提起这个话茬,不过很快就盖过去。皇阿玛现在的年纪大了, 听不得这些不好的事情。”
宝音听到十阿哥的话, 就让墨兰去把报纸拿来。“你看这是今天的报纸,”说着把自己想要的那页翻出来指给十阿哥看, “这张还好, 只是提到了户部侍郎二公子的话, 接着就把话题转到其他方面去了。
这张就要深入一些, 先是提及到这个话题, 然后刊登了比较准确的人口信息。还做了个折线图出来,简单明了的展现了国家人口的增长。这个折现图上面不光有人口的增长,还弄出了人口的出生率。
表明现在很多百姓家庭负担还是比较重的,家里面的孩子都处于半大小子的状态。吃得不比一个成年人少,能干的却不多。呼吁朝廷要在政策上面给予生孩子多的人家一些支持,让他们生活的好一些。”
十阿哥当时正喝着凉饮,听到后面的话,直接就呛出声来。等缓过来之后, 把杯子放到桌子上面道:“他们疯了吧!还给补贴, 想得真美。本来人口就比较多, 还补贴点。那些百姓为了补贴不是更要多生, 这样一来人口不是更多了。”
宝音顺了顺十阿哥的背,柔声道:“这不就是这么一说,朝廷这些年才刚刚缓过来, 国库里面有点钱。户部的那些大人们把那些钱看得多重,怎么可能轻易的拿出来。”
十阿哥顺着宝音的话一想,心里面就乐了。前些年国库里面的钱一直都呈赤字状态,陆陆续续回的钱还没有入库,就已经有人排着队等着提了。户部的一些官员更是经常被堵着要钱,能打回去的都尽量打回去,钱还是总觉得不够用。造成了户部的官员都成了吝啬鬼,挑毛病的一把好手。
只要提供的方案、预算有一点问题,就被打回去重做或者直接否决掉。现在这百姓家生孩子多了,造成的生活困难,想要朝廷出钱帮忙养。一句话,那就是不可能。朝廷又不是你亲爹妈,还管你养孩子的问题。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养,要是养不起的话就不要生啊。
十阿哥把自己的意思一说,宝音脸色就有些不好了。十阿哥见状,就赶紧询问。宝音才有些愤怒的说道:“爷你也是知道妾身和其他几位福晋捐助了京城的慈幼局,办的还不错。
这几年放到慈幼局前面的婴儿越来越多了,听管事的人说还有些京城周边县镇的专门进京城来把孩子丢到慈幼局门口。后面请了官府的人去查,除了真的没有亲人或者家庭实在困难的,都把孩子送了回去并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做了之后,慈幼局的孩子才少了些。”
其实说起来也是有宝音她们几个福晋把慈幼局办得太好的缘故在里面,里面的孩子生活比上一些平民家的孩子还要好上一些。四岁以下的孩子不用干什么事情,四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还可以认识简单的字,日常也就带带比自己小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十岁以上的有天赋的学生可以申请一份像现代的那种助学贷款,没有天赋的也可以去学门手艺。
本来宝音和其他几位福晋是这么计划的,在京城拿出一个占地比较大的店铺来买慈幼局孩子们做的那些东西。慈幼局里面的孩子十岁到十五岁期间做手艺得来的钱自己可以拿一层,十五岁之后是可以拿一半,等到十六岁之后就要离开慈幼局。
但是可以提供一个便宜带有慈善意味的住处,房间分为大通铺和一个个像现代的那种小隔间。小隔间是一间大房子被木板隔成几个房间的那种,一个院子里面有共用的厕所和浴室。离开了慈幼局之后,给慈幼局钱就变成了自愿了。
当时按照计划,宝音和几位福晋开始的时候捐献了一个地段不太好离京城也不远的庄子和最开始置办好需要的一些东西之后,以后就不用在大笔的往里面添钱。
吃的粮食庄子上面会送过来,偶尔的鸡蛋、肉食可以让慈幼局大些的孩子分为数批轮流到庄子上面去喂养鸡、鸭得到。这样一来额外的一些花销,也添不了多少。
但是算得再好也比不了意外,送往慈幼局的婴儿越来越多,需要的人手和钱财也多了起来。虽然多出的那点钱对于宝音她们来说不过是一次参加宴会的衣服钱,但是心里面膈应的慌。
送来的婴儿绝大部分都是女婴,女婴的父母也大多俱在。只不过家里的孩子多了,男孩都养不过来何况女孩。再说了能送来慈幼局的女婴,家里的父母还算好的了,很多女婴生下来就直接扔到桶里溺死了。
“好了,别生气了。反正那点钱也抵不了什么事情,而且九哥的管事不是在慈幼局招了不少可用的手下。”十阿哥开口安慰道,在他看来宝音完全没必要为这些事情苦恼。本来就是抱着做善事的心去的,管他送来的是男是女。再说了在这个大环境下面,男孩总要比女孩精贵一些。男孩可是能够传宗接代的,女孩长大了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了。
宝音不用感受,一眼就能看出十阿哥的想法,咬了咬牙说道:“现在让你们重男轻女,等在过些年就知道好看了。”
“这话怎么说?”十阿哥挑眉道,心里面很不以为然,重男轻女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习俗。之前都没什么问题,难道过些年就有问题了?
“光从京城周围就可以得知很多女婴是活不下来的,这样一来百姓家大多是男孩多女孩少。现在国内生活安定,夭折的孩子也少了许多,又没什么战乱。
等过个十来年孩子长大了之后,国内整体的形式就会呈现男多女少的状态,再加上富贵人家的纳妾、养女婢。以后百姓娶妻的成本就会上升,到时候说不得兄弟之间会因为娶妻闹出些事端来。”宝音想到现代的男女比例,和网上一些文章段落说的娶妻困难的问题,心里就免不了有丝好笑。男女比例大,还不是自己做的孽。八十年代医院能够看男女性别的时候,打了多少女胎。
“这个有可能,不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像草原那边不是也是女孩子少,但是也没出什么问题。真的到了那一步,会有解决的办法的。”十阿哥不在意的说道,反正谁娶不上媳妇,都不会是皇室宗亲娶不上。自己儿子想娶几个,都能够娶得上。女孩少些也好,最好是贵族的女孩少些,到时候笑笑和欣欣留在京城的几率就会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