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卓玉航吃了早饭,跟他妈打了个招呼,就去找顺子了。卓玉婷也想着着去玩,他妈没让她跟着,说她:“你一个大姑娘家,老是往外跑干啥,还是在家呆着干点家务活,省得以后嫁人干啥都不上手。”
杨秋菊这样说闺女,是觉得闺女又没个正经工作,还到处乱跑,不是擎让人说闲话吗?眼看闺女就到了说婆家的时候,要是坏了名声,到时候找不到好婆家了。
杨秋菊是用心良苦,但是卓玉婷不理解她妈,还以为她妈想留她在家里干活,气得卓玉婷碗都不洗,赌气进屋生闷气去了。
“这孩子,一不顺心就躲起来生闷气,气性咋就这么大呢?”
卓玉航不好当着他妈的面帮他妹妹,再说他惦记着接媳妇,就把妹妹撂下不管了。他妹妹是气性不小,尤其是较真的时候,非得让人顺着她才行。卓玉婷让人头疼的时候孩子后头呢。
卓玉航去村委找到顺子的时候,看他正拿着一块布擦拖拉机。顺子把拖拉机到处擦得干干净净,几乎看不见灰尘。
“你可真是敬业啊!把拖拉机擦得蹭亮。”卓玉航上前打量这拖拉机说。
“那可不,这可是咱村里的宝贝,唯一一台加油能跑的机器,我要不精心点看管,估计这活就轮不到我了。”顺子哈哈一笑说。
卓玉航看到村委外面的墙上贴上大红字:欢迎知识青年下乡。这两天村里一直在议论知青到来的事,昨天老支书让人在村委外面的墙上贴了这几个大红字,对知青们表示欢迎。
其实在老支书和很多村民看来,那些城里的娃娃来农村能干啥,肯定干不了农活,还得多几张嘴吃饭,这不是从他们的口粮里抢食吗,有的村民想到这点,对知青的到来并不欢迎。
两人说笑了几句,老支书就来了,他笑问:“玉航回来了,你要去镇上?”
“嗯,广林爷爷,我听说你们去镇上,正好搭个顺风车。”
老支书抖抖长烟袋说:“上车,咱们这就走。”
“哎。”卓玉航利落地上了后车斗,又把老支书拉上去。
顺子见状立马去发动拖拉机,打着火后,拖拉机砰砰响,一路驶向镇上。
他们村离镇上才三里路,没等卓玉航跟老支书说几句话,一眨眼的功夫感觉就到了。
拖拉机直接开到镇政府大院门口,老支书让顺子在门口等等,他进去看人来了没有。
当然是还没来,要不然镇政府大院里肯定闹哄哄的,这会儿里面可没啥动静,更看不见几个人影。卓玉航知道,媳妇他们估计得快到中午的时候才到呢。
卓玉航确实出来买东西,他回来的时候忘了带刮胡刀,这东西可缺不了,要不过两天胡子拉碴的,他怎么有脸见媳妇。好在他回来才多了两天,胡子刚冒头,今天不会影响他跟媳妇见面。
卓玉航跟顺子说了一声,就去供销社买东西了。顺子不能到处乱跑,今天他的任务就是听老支书的命令把知青们拉回家。
第30章
宁馨他们这些知识青年,在路上分批下车, 有的在很偏僻的小镇就下了车, 到附近村子里下乡。
宁馨的所在的班级确是在市火车站下车,然后不知哪个单位派出几辆大解放车, 把他们分别送到各地县城或乡镇上。幸运一点, 分到离市里不远的乡镇上,;不幸一点,分到小县城,再由县城专门的负责人把他们分派到各地。
宁馨属于幸运的,她和本班的大多数同学分到一个乡镇上,只是去了不同的村子。而宁伟和宁雪, 给分到邻镇上,离宁馨这边有十几里路远, 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宁馨跟他们见面也不是很容易。
宁馨和林可欣挤在解放车厢的一个角落里。
林可欣悄悄跟宁馨说话:“哎, 宁馨,你说我们会分到哪里?”
“到地方肯定就知道了。”宁馨知道也不能告诉她。
林可欣可能忽然对未来的去向感到茫然,她才问了一句,也不一定非得要到答案。这不她略过这茬抱怨说:“这两天一直坐车, 可是累死了。以前我特别盼着能坐火车出门,没想到在火车上过夜这么难受, 怎么睡不得劲。”
“咱们买的是坐票,坐着过夜肯定累。听说有卧铺票,那里能睡觉, 肯定不累。”
林可欣撇撇嘴丧气地说:“拉倒吧,卧铺票那么贵,我可能一辈子都坐不起了。”
宁馨心想:那可不一定,再过几十年,交通发达通畅,想坐飞机都不是问题。
解放车停在镇政府门口,司机下去打开后车厢让同学们下车:“同志们,到地儿了,你们下车都去镇政府大院。”
挤得七荤八素的同学们听到到站,才来了精神,马上一个个往下跳。正月里还有点冷,同学们刚从挤得热乎乎的车上下来,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同学们看到镇政府大院的招牌,一个个都进了院子,就在这个院子里,他们听从知青办给他们安排未来的命运。
卓玉航穿着军装站在镇政府门口很显眼,好多同学一下车就看到他。有的人甚至在心里琢磨:这个兵哥哥是来干嘛的?
宁馨下车后,一眼就看到站在拖拉机旁等待的卓玉航,两人的视线一交汇,不约而同笑了。
林可欣恰好看到这一幕,她拐了宁馨一下问:“宁馨,你认识那个当兵的?”不然俩人互相朝对方笑什么,看着就跟熟人一样。
宁馨厚着脸皮否认,“不认识,咱们不是刚到这里吗,我哪会认识这里的人?”
林可欣纳闷地说:“那他怎么冲你笑?”
然后林可欣眼珠转了转,看了看嘴角依旧带着笑意的卓玉航,再看看旁边漂亮的同桌,恍然大悟似地凑到宁馨耳边说:“我知道了,他肯定是看你长得漂亮,对你一见钟情。而你看见他冲你笑,你不好意思不搭理他,就回笑了一下,我猜得肯定对,是不是这样?”
林可欣说完,还点点头,肯定自己的想法。她心里还在想:长相好就是吃香,到哪里都有人喜欢。
宁馨快要被脑补一通的林可欣逗笑了,“瞎说什么,咱都落队了,赶紧跟上!”
宁馨拉着林可欣跟上前面的同学。分到这个镇上的知青还不少,把镇政府的院子快挤了个满满当当。当然,镇政府的院子也不是很大就是了。
镇上已经通知各村的干部今天过来接分派过去的知青。有个革委会领导跟这些知青们激情讲演了一番,才把谁分到哪个村念了一遍。
“念到名字的一组同学站出来,让各村村干部认领回去。”
分到三里堡的女知青有:宁馨、林可欣、江梅、李玉娟、田露露,和四个男知青:郑东林、余文志、梁国栋、李玉聪。
老支书看到分给自己村的知青女多男少,男的就一个长得高高壮壮,看着像是能干活的样子,开始皱眉发愁:这些知青到底能干活不?可别到了村里啥都不会干,连自己的口粮都赚不出来。
可是其他村子的情况跟他们村分到的人差不多,老支书也不好让镇上重新给安排人选。他要是有意见,镇上不一定会同意,还费那事干啥,好孬自己受着吧,不行就找人好好□□□□。
镇上约莫有二三十个村子,这些村子有驶着马车、牛车来拉人的,也有开着拖拉机来拉人的,最惨的就是靠两条腿、背着行李自己走回去。
老支书领着宁馨等人到了镇政府外面,自豪地说:“看见没,咱村里置办了一辆拖拉机,你们这次可享福了,能做拖拉机回村。”
这辆拖拉机是几年前镇上搞“农业机械化”时置办的,当时玉祥他叔在镇上当干部,让村里弄了台拖拉机,他们村为了买这台拖拉机,可是拉下一些饥荒。
老支书的话让那些靠两条腿走路的同学羡慕嫉妒恨,有人当场就冲领人的村干部发飙了:“怎么你们村连个马车都不派啊,忒小气了!”
村干部可不会惯着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本来他们村就不想接收这些干不了活的累赘,还派马车接他们,想啥美事呢?
“爱走不走,不想去我还不乐意接呢。”那个村的干部才不吃他们这一套,抬脚就自顾自地走了。
看来他们村真心不想接收下乡知青。
那个暴躁的男生还想跟村干部理论,却被眼尖的同伴拉住了。再闹下去,闹大了弄得不好收场,以后被人穿小鞋怎么办?他们怎么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混?
那几个同学可能是初来乍到,不敢闹事,委屈加气愤地跟在那个村干部身后走了。
老支书招呼宁馨他们上车,卓玉航眼疾手快把宁馨拉上来,让对宁馨有意思的郑东林一个劲盯着他瞧。卓玉航感受到郑东林的目光,扭头发现了他。这小子看着眼熟得很,他是谁来着?卓玉航翻找记忆,很快就认出这是他年轻时的情敌。
这小子也来了!卓玉航只盼着媳妇来,把碍眼的郑东林忘记了。他可是知道,郑东林一直喜欢他媳妇来着,好在媳妇慧眼独具只喜欢他。后来他跟媳妇定了亲,郑东林就回了城,这么说,这小子得在他眼前碍眼一段时间。
林可欣在那边琢磨:我就说,这个穿军装的男的肯定是看上宁馨了,要不刚刚怎么只顾着把宁馨拽上来。一点没有发扬友爱精神,把其他人都拽上来。
要不是顾及外人在,卓玉航肯定马上把宁馨背上的行李摘下来。可是现在他和宁馨“刚认识”,他不能殷勤地过分。
其实老支书眼睛也很好使,早已注意到卓玉航的动作。看来玉航这小子也忍不住了,想找媳妇了,还想找个漂亮媳妇,就是不知道这城里人眼光高不高,会不会嫁给乡下人。
老支书心里透亮,知道农村人都想往城里跑,还没见有城里人想往农村跑的。也就是眼下遇到这个政策,这些城里娃娃才来到他们乡下。如果哪天政策改了,他们不是得回城?
老支书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但是一时没想出哪里不对劲来。直到后来,老支书才意识到,这城里人跟乡下人结了婚,等回城政策一下来,造成很多夫妻分离,让很多幼儿幼女没了亲妈或亲爸。
但是现在这事放到卓玉航头上,老支书觉得他真有可能娶到城里媳妇,谁让这小子长得精神,孩子部队里当军官呢?
顺子打着火,拖拉机一“扑腾”,把胆小的田露露吓了一跳。车一开起来,风呼呼地吹到脸上,正迎着风的知青没有防备,给灌了一大口冷风,他们赶紧背过身挡风。
卓玉航早就跟宁馨说:“等会风大,你先蹲下。”
几个女生紧挨着蹲下来,就是那几个男生不听话吃了个亏。郑东林他们想在路上看看乡下啥情况来着,没防备拖拉机车斗四面漏风。
“砰砰砰”,拖拉机拉着老支书和知青们,还有搭车的卓玉航,很快回到三里堡,顺子把车停在村委门口。
知青们下车后一眼就看到墙上的几个欢迎他们的大字。村民只准备这几个字欢迎他们吗,没人敲锣打鼓欢迎他们到来吗?
当初知青们下乡时,可是带着宏大的志愿来的,要改变农村的落后思想,改变农村现状,发挥他们的能力,带领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
畅想重归是畅想,知青们到了村里之后,发现他们想象的情况跟现实差距太大,有点难以让人接受。
余文志不高兴地说:“这里的人看来思想都不积极,竟然只用这种方式欢迎我们。”
没想到还真有人附和他,李玉聪紧跟着撇嘴不屑说:“农村人有什么见识,等时间长了,他们就知道咱们的能耐了。”
郑东林从小会看人脸色,他觉得旁边这俩说话的男生,站在人家地盘上还敢说人家坏话,就是俩大傻子。以后他决定远离这二人,省得被他们连累。郑东林看着高高壮壮的梁国栋更可靠点,往他那边凑了凑。
知青们到来,引来好多人围观,卓玉航也趁机掺和在其中,看能不能帮上媳妇什么忙。
知青已经到了,肯定先安排他们住下来。因为之前镇上给消息晚,村里没有像样的房子安排他们,所以老支书暂时把他们安排到祠堂里住。
村里的祠堂是解放前就存在很多年的,据传当年村里有人考中进士做了官,在家乡修了这么个祠堂,把族谱辈辈续下去,以保佑子孙繁茂,有个祠堂也方便后代供奉祖先。
当年建祠堂的时候用的可都是真材实料,因为村里的人祖祖辈辈保养,虽然祠堂历经多年风吹雨打,却保存不错。可惜前两年被红卫兵破坏了,里面供奉的排位被砸烂烧了,弄得乱七八糟。打那很少有人再去那里,那里变得有点阴森森的。
只是村子里也就这个祠堂闲着,能一下子安排九口人,放别家安排都安排不下,除非他们安排在户家。可是老支书怕知青跟村民闹矛盾,歇了那个心思,觉得不如把他们安排在祠堂合适。
之前老支书派人打扫了这里,又让会木匠的师傅修了几张能睡觉的木板床,先让他们睡着。反正天气越来越暖,用不着谁热炕了,如果冬天知青们嫌睡床冷,可以再想办法。
祠堂收拾一番,看着比村里的土坯房子还气派,知青们刚来不知道这里以前是摆放祖先牌位的地方,还认为老支书是个大好人,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不错。
祠堂里的房间都是对称修建的,中间就是摆放牌位的厅堂。老支书说:“除了这间厅堂,其他房间都可以住人,男生住一边,女生住一边,其他你们自己看着安排。”
男生行动力强,听完村长的话马上找自己心仪的房间去了。女生心细,想到了吃饭问题还没解决。没办法,吃喝拉撒睡,这都是人必须解决的生理问题。
江梅出声问:“村长,那我们的吃饭问题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原来村里的红白喜事经常在祠堂里办,这里不缺灶台,还有碗筷,只要给他们送来口粮,弄点柴回来,就能在这里做饭吃。
老支书让女生把背上的行李放下,带着她们去看了做饭的地方。
祠堂的院子就是个小四合院。北面三间房子,两侧各两间,南面的屋子里有锅灶,可以在里面做饭。不过这里没有厕所,厕所在外面。
等女生看过灶房之后,不知是不好意思问厕所在哪儿,还是忘记问了,就开始收拾自个的行李。
那些看热闹的村民见知青们问都不问一声就愿意住进祠堂,就在暗中笑他们傻。
“你们说这些城里的小青年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怎么敢住进祠堂,这里以前可是供奉牌位的地方,他们也不怕晚上闹鬼!”
知青们怕不怕他们不知道,村民可是对祠堂怀着敬畏心理的。以前谁要是犯了大错到祠堂罚跪,晚上吓得直哆嗦,胆子稍微小点被吓得生病发烧说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