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汝君相信,在金妙的手下这等美好的风景经过加工一定会变得更值得欣赏,有加了阔好看的景象。
或开阔,或羞涩,或娇气,都能呈现不同美好的样貌。
但是钱汝君想到这些学生却不敢停留。只能一路向前。虽然坐车也是一种旅行,但是心态不一样,那就没有旅行的感觉了。
第四五八章 又一热闹地方
临淄城外临淄车站。
车站在城外,似乎已经是固定规矩,因为战争来时,轨道就成为不受欢迎的事物,是要屏蔽在门外的。不过,在这里,钱汝君已经能看到临淄城。
临淄车站附近,除了江婉儿开设的固定几个商家之外,新盖起许多的商店。但是这附近土地,都让江婉儿拿下了,估计是要缴钱给车站一方。光是收地租,钱汝君集团,就收了不少。
要知道,地方原本是荒地,荒地不但不值钱,还免费送,就算要付钱,也没多少钱。一年的租金,就收回来了。
对于眼前热闹的景象,钱汝君只能叹气,只要是城外,基本上生命就没怎么保障,不说战争,光是饥荒时,逃难的难民。就能够把疾病带过来。
即使是后世,也不能让农产完全丰收。但只要不大规模发生饥荒,那可怕的景象就不会发生。她希望钱汝君集团,对农产的推广,能快一点。不说别的,经过空间改造的种子,比起大汉传统种子,更耐旱和耐虫。
好不容易到了临淄城外,钱汝君和林乔岚终于可以下车了。
她觉得跟一般人坐普通的车子,才能够体验到大众的辛苦。原来坐车这么痛苦,这时候的椅子,可没有软棉棉的沙发椅。即使钱汝君的专用车相已经有了这种东西,但成本实在太贵。江婉儿并没有让沙发椅普级到普通车厢。至于VIP车厢,也就是包车车厢,倒是有坐了薄薄的一层,听说倍受好评。
钱汝君觉得那是没享受过的人,对事物的溢价。不过,也没更好的东西了。也不能怪他们。
本来她以为有了轨道运输,还有方便的车子可以坐,基本上出行已经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但是现在看起来,还远远不够。坐椅的舒适度,得提升起来。这半年来,棉花生产,已经大量展开,棉布更是渐渐普及了,也是提升坐椅品质的时间了。
要与江婉儿通话,倒不太费事。因为江婉儿那儿有她的直通管道,晚上用纸写一写,把她的意见,交给江婉儿就好。
毕竟,薄家和馆陶长公主加入了轨道运输。金麦轨道运输,不能弱于人后,必须把名声做出来。比需保持行业顶尖。
行业顶尖,这就是钱汝君的要求。
哪一项做不到顶尖了,如果是人为的问题,钱汝君非让主事者降职反省不可。如果是科技问题,钱汝君就不怕了,她可以拿出更新的科技。毕竟,她换来的技术,都不太高级。
现在运费还是有点高,除了金麦城百姓,一般人还坐不起,就像后世的高铁,看起来每个人都可以坐,但是有些人就是付不起这笔钱,只能当普通的车子。只求最终能达到目的地。
看着别人的表情,钱汝君感觉到他们坐车虽然有点累,但还是有比较开心的。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享受。
但钱汝君也是第一次享受坐普通车啊?
她实在没有办法满意。
她揉揉自己的屁股,差点要裂成两半的感觉并不好,一点都无法体会别人开心的由来。
“我的屁股好疼啊!”钱汝君直接喊出来了,真把林乔岚当成哥哥。声音里带点娇嗔。
林乔岚不敢接话,他觉得这么**的事情,怎么能够让人都知道呢?
他觉得回答问题好像猥亵了钱汝君,或者是猥亵了一个小娘子,坚决无回应。
身为淳朴的大汉人,他实在无法接受,钱汝君脑子里的某些特定的想法。当然,对于钱汝君的善良,他还是很欣赏的。
在后来的车程,林乔岚发现没有什么危险,所以也就安安稳稳的睡过去了,基本上没有尽到陪钱汝君的责任。钱汝君可睡不着呢!
林乔岚觉得在车上不颠不簸,睡起来还算舒服。
至于屁股疼,他是觉得屁股有点发酸,但是一切还好。
所以林乔岚没有办法体会钱汝君的难受。
两人实在没有共同语言。有些人就是这样,彼此有好感,但讲不了话。
问清楚林乔岚的坐车心得,钱汝君感叹,果然,后世的人比不上大汉的人。
大汉人虽然不是很高大,但这身体真是太棒了。不过,比起清朝的人,大汉人倒真的是人高马大。
只是这感觉也太不灵敏了,她也醒悟到这段时间以来,她的日子也过得太好了。除了最开始饿得半死,后来遇到王夫人以后,日子就算过得不错了。不知道王夫人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她是不是需要去帮忙呢?但想想,人家的儿子有馆陶长公主会帮忙,也着实不需要她出力了。算算日子,她的儿子,出生的日子,也就过些时候了。其实,相比刘恒和刘启,她倒不觉得王夫人的儿子小猪能有多好。
不过是累积前人的财富罢了。
尤其是独尊儒术,更是坑爹。在钱汝君心中,还是百家争呜,能够让时代推进点。至少,后来的儒家子弟,玩得太不像话。
钱汝君的生活其实非常不亲民。
轨道运输的车站,其实长得都不太一样。
轨道车站,不管是那一个车站,都能够适应当地的特色,让人一看车站,就能联想到这个城市居民和生活的特色。
江婉儿是找出最贴合当地的设计方式,所以每到一个地方车站都不会太过突兀。
钱汝君看着临淄车站,欣赏其临淄车站的雕梁画栋。
她有一种感觉,这个城市好像特别的豪富,但是文学气质似乎不太够。
这里不是孔孟的故乡吗?
这有点怪怪的。
感觉孔孟的故乡,应该人人都拿本论语能念上三五句。
钱汝君后来一想自己是想多了,大部分人不识字呢!就算你想要拿着一本书装叉,也买不起书啊!
金麦城的书籍已经渐渐卖到临淄来。钱汝君没有在这里开店,但是不妨碍到别人看到赚钱的可能性,于是跟金麦城的书店进货。
“还是不要看风景了,我们快点去找淳于姐姐吧!”钱汝君说道。
第四五九章 进城
进城收钱几乎是大汉每一个城池的必然任务。
城门处,总是有税务官,还有军官把守,盯住每个人收钱。
只是总有一些富家子弟能够逃漏税,让人看着不是很爽。
有些人是特权,但有些人,他纯粹是以势压人。
在一些小城市,有时候势力最大的不是王爷郡主县主之类的,而是家财万贯的大财主,大商人。
赵半城,刘半县的名字,不是白叫的,有许多城池,就有这样的财主。另外一半,就是依附他们生活的老百姓。在这种情况下,官商之间的地位,有时候会翻转过来。
在这样的地方当官,为了有修路钱,为了能做一点事,当官的必须跟地方财主虚与委蛇。别的地方,地方士绅,好歹能给点面子,但地方土财主会得你面子吗?所谓官威,一般是从衙役人等抬出来的。
但是土财主养的家仆比你多,拳头比你大,如果不造反,引来朝廷大军,地方官员,还真的拿他们没办法。
只是城门收的钱,每个地方官是自由心证,有些人还要替自己口袋捞点。
而且或多或少,甚至依照时节会有不同。有时候人多人少,还会多收一点。
反正这是一个城池重要的收入来源,必竟修墙也要材料费。像后世修高速公路,设个收费站,都是合理的。
毕竟大汉说真的税收真的不多,也难怪各级官员想办法贪污或者是想办法找钱。
有的时候不是他个人想要钱,而是真的想做一些事情。
因为没有钱,万万不能,有钱才能够走遍八方的道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适用的。
两人缴了钱进了临淄城。
一般的城里东西、南北走向的交叉道路往往是主干道,也真难为建城的人,把东西、南北的方向抓得紧。
只是罗盘能抓得是磁北极吧?反正也没有太多偏差。用罗盘做活的职业,实在多了去。
跟他们说,你的罗盘指出的是假北方,人家说不定还要跟你拚命。
因为南北、东西向道路连接城门跟城门之间,可以说是人们必走的道路。顶多因为四边的道路,连接不同城市,人多人少有差别。
后世做公车的人都知道,总有一些路线,人会特别多,而一些路线,小猫没有两三只。
但在怎么少,毕竟还是主干道,跟其他城里的道路还是不同的。
有些城池小,城内也就只有两条主干道,其他的小路,说不定能成摸叉巷,过路都必须避让。
大城就好多了,一些小巷道里,还能形成美食街。
主干道的各类商铺是最密集的,但是一般小吃摊就不会摆在主干道,就算摆了,估计跟后世逃城管一样,要防止衙役来抽油水。
往往要从旁边的巷弄或者是较小的道路去找。
当然,城池太小,也就没差了,城门税都收不到几分钱,官府都没钱养闲人了。
会开在主干道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客栈大酒楼,一般小食店是开不起的。毕竟有了位置。租出去给人家,比自己开店做生意好多了。
“我们要去哪里找人?”林乔岚试着问道。他觉得钱汝君走在路上,好像有点茫无目的的。看起来就像瞎逛,不但大街走了,小巷也没有错过。
“我在看这个城市啊?”钱汝君有点迷糊的问道。
“你不是来找人的吗?逛什么城市?”有了目标,林乔岚总算知道怎么讲话了。闲扯他实在不行,在具体事物,他脑子还算清醒。
林乔岚手中掌握的资料不多,不过他问钱汝君,钱汝君倒是不隐瞒,有问必答。
但是即使钱汝君回答了,林乔岚还是云里雾里,因为钱汝君的回答,实在太稀奇古怪了。
不过坐轨道运输来到临淄后,他知道不是钱汝君太希奇古怪。而是他本人的见识太差。知道的事情太少。
所以他睁开明亮的眼睛,很认真学习,遇到钱汝君所遇到的新鲜事。
不过,钱汝君感兴趣的城池街道,他反而没什么感觉。
“你不觉得这个城池没有臭味?”
“金麦城不是也没有吗?这有什么稀奇的?”林乔岚不解。他所到达的第一个城市就是金麦城,起点太高。
“不是要你跟金麦城。你没进过大汉别的城池吗?”
林乔岚摇摇头,进城池要缴钱,来到金麦之前,他穷困潦倒,哪有那钱缴入城费。
“好吧!”钱汝君决定不加深究,背后的故事,可能会让她想要流泪。她现在习惯掩耳盗铃。
虽然知道人在临淄,但是淳于意跟淳于缇萦并没有像金麦代表处报告的义务。
这两个人的尿性,非常有可能在临淄城里面领了钱就出城去救济百姓了。
这样的事,在临淄这样的大城市,也是一项重要谈资。
钱汝君知道,淳于父女的规模,不会小。走到哪里,都会引人注目。所以她就在街上找一些闲聊磕的老大爷问。
他们两个是真的心系百姓的人,不只发些吃食儿事帮村里的人看病。他们最重要的,是帮所有人看病。
这时代的人,同样是疾讳问医。一但开始治病,手头的工作就得放下。
但这个时代的人,手头的工作放下,就代表失去谋生能力。因为缴了地租,他们也只是勉强活下去而已,更何况养一个闲人。
成为闲人,又没有年纪够大,在乡下是一件挺悲惨的事情。
淳于父女的做法就像后代人们跑到非洲去医疗救助。
救助团队到了一个摊位摆上摊子,然后派些人去村落里面吆喝。
“有没有人生病,有免费看病的医生来喽!”
病人还不见得肯来,最后他们还要一家家看,送食物,送医药,才能得到千恩万谢。
淳于父女并不是两个人在外面跑,而驾驶好多辆马车,并且带了一堆徒弟,到处去帮人家看病。
他们对于带学生非常有兴趣。
以前是没钱,顶多能够养几个徒子徒孙。现在有钱了,这个队伍就变得很大。
第四六〇章 瘟疫
跟在淳于意与淳于缇萦身后的,很多大夫学徒都是出身穷苦人家。当然,受淳于父女所感,加入淳于父女团队的读书人也有,不过这些人一般不出钱。而是跟在淳于父女身后学习。
这个年代,医术学习,基本上就是靠实践。
御医还不如博士,能教学育人。更多人珍惜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本事,不肯传授他人。
淳于父女算是奇葩,很乐于传授别人他们会的东西。所以四面八方倒是不少人慕名而来。
其他一些人根本就是他们的病人,不管病好病没好,总觉得跟在淳于父女身后就有活路,就跟着学习一技之长了。
也有那些,视淳于父女为陆地神仙,大慈大悲……好吧!这时代,还没有菩萨,估计也是神仙之流的想像人物。他们主要目的,就是服侍淳于父女……虽然最后结果,也靠他们养。但他们肯学习,帮忙采了很多草药,卖出去也能赚到不少钱。可惜,都给淳于父女送人了。不过,他们的人生价值,也体现了。
淳于父女他们的医疗团队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有时候,一个村子他们只要花一天的时间,就能把病看完。只是有些病需要长时间调养,像他们这种走动式的医疗就很不方便。若是只有一两个人,他们也只好给足医药离开。
但如果是大规模的,发生类似瘟疫一般的情形,也就会留下来了。
由于没有后世的毕业标准,很多他们带着大夫一年就可以出师了。
一来大汉的医学常识没有后世广大,大部分人最开始就是背一些验方,后来就是看病实践。
淳于意采用的是最有效的临床实践,即使知道被当医学材料,这些病人也不太介意,还更能搞清楚自己的病况。现在有淳于缇萦在,更加了许多女学徒。有些女病人,也更方便看了。
即使淳于父女带了许多大夫,也不用担心以后他们没工作做,大汉还不至于大夫人满为患。甚至很多地方普遍医疗不足,只能用家传的土方法治病。
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地方的人也付不出钱。付不出钱,就缺少大夫愿意去执业,所有大部分的大夫都在城池里。赚些有钱人的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