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娜撇撇嘴,咬牙切齿道,“那家人手脚不干净,偷了食堂里的粮食,被别人当场逮到。主犯枪毙,从犯押送劳改农场,判了十五年。”
钱淑兰点了点头,只要那家人不出来蹦跶就行。不过想想也是,许多人为了活下来,都把之前存的那点家底掏了个一干二净。
洪家人家底花完,可不就得另想法子么?抢是抢不过人家的,可不就得偷了么?
只是没想到方老爷子的速度这么快,这才几天时间呐就解决了。以往这种案子起码得要一个月才能定刑的。
可人家这速度,一个星期连抓带判,这么快就搞定了。钱淑兰有时候都感慨权力真是一件好东西。怪不得那么多人为之疯狂呢。
第二日一早,王丹娜就骑着自行车去县城跟洪顺友买结婚用的东西。
有些是女方准备的东西,钱淑兰就给她钱让她自己挑。
买好了也不用拿回来,直接放到他们县城的新房里。
结婚他们准备在县城和乡下各办一场。
县城就是请各自的同事。
乡下就是请亲朋好友。
回来的时候,王丹娜带回了新买的衣服。
家里人全都围过来看过,颜色并不鲜艳,反而显得很沉稳。
周雪梅摸着那件中山装道,“我们丹娜是想往女干部方向发展呐。”
李春花也附和,“这衣服真好看,丹娜要是穿上还真挺像。”
于是孙大琴就怂恿王丹娜穿给大家看。
王丹娜虽然有些害羞,可还是应着大家的要求回屋去换了。
穿上之后,出来一看,大家全都竖起大拇指。
钱淑兰坐在桌边,瞅了一眼,她坐得地方刚好是背对着王丹娜的。从后面看,她都认不出来这是女人,哪里好看了。
不过想到这年代衣服款式也就那么些,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了。
她看着王丹娜这么漂亮,却只能穿这些分不清男女的宽大衣服,心里有一瞬间的惆怅。
很快,就到了王丹娜结婚的日子。
具体流程和之前姜玉瑛那次差不多。
不过乡下会热闹一些,社员们全都围过来看,大人小孩全都跑到新房看新娘,说吉祥话。
然后新娘就能分发给他们糖果。
虽然现在物资有些紧缺,可钱淑兰还是在准备了些花生桂圆。
染上洋红,摆在出嫁的箱子上面,供大伙儿看。
大家看到那三十六条腿,羡慕得不得了。
跟王丹娜玩得比较好的童年小伙伴,也凑过来小声问,“你娘给你准备这么多陪嫁,那她给你的压箱底也很多吧?”
王丹娜笑着点头,不过却没有具体说多少钱,而是说了一句“还行!”
那媳妇还想再问,就被王丹娜打着哈哈应付过去了。
她娘说得对,还是别太招人眼,自己过得幸福就行。
她端坐在床上,床上铺着床单,上面印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插图。
她的身后是两床八斤重的棉花被。
她全部的存款有五百三十块钱。这里有她娘给的两百块钱压箱底,大哥大嫂给的五十,二姐给的三十,三哥三嫂给的五十,四哥四嫂给的五支持下 ,五哥给的八十,还有她自己存的。这么多钱足够她挺直腰板了。
夜幕降临,就是入洞房的时刻。
这年头是不兴闹洞房的,许多人也都纷纷离开。
老王家,除了王守智,正康两人负责登记礼簿,其他人都是负责招待客人的。
虽然老王家没有准备酒席,可还是招待了些零食。
也就是江米条,瓜子,糖果,花生米之类的,数量不多,也就是意思意思。
能得到一把这些吃的,大家都是喜笑颜开。
第二日一大早,钱淑兰起来洗漱之后,孙大琴已经把饭菜烧好了。她现在的手艺比以前好多了。
大家都在等新婚小夫妻过来。
正国正在长身体,一天吃四五顿还是饭,没一会儿他就捂着肚子喊,“啥时候来啊?饿死了。”
他提溜着眼珠子,朝正军道,“正军呐,去喊你小姑吧,她房间的桂圆还有很多呢。”
听他提起桂圆,正军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这东西特别好吃。
也就是买来那一天,奶给他尝了一个,之后就全放在小姑屋里了,说是等婚礼结束就给他吃。
现在已经结束了,他能吃了吧?
不过他到底已经九岁了,不是五六岁那么好骗,他小跑几步之后,回头看他奶。
钱淑兰向他点头,他撒着腿就往小姑房间跑。
很快就传来正军拍打着房门的声音,紧接着就是洪顺友和王丹娜的的惊呼声。
看样子,昨晚太激烈,两人睡得太死,连时间都忘了。
正军用罩衣兜着桂圆先跑进来,“小姑和小姑父马上就过来了。”
不到五分钟,洪顺友和王丹娜就洗濑好之后,跑了过来。
洪顺友尴尬得脸都红了,进来之后一个劲儿地赔罪。
方老爷子昨天参加完婚礼就回县城了。
所以这会子其实也就只有洪顺友一个新人。
钱淑兰朝他笑道,“下次注意点就行,不用这么拘谨。”
洪顺友抹了下额头上的虚汗坐了下来。
依旧是钱淑兰开始分饭。
“今天这饭管饱,大家都敞开肚皮吃吧。”说着给洪顺友夹了一块鸡肉,“你尝尝看,这是我们生产队养的鸡。”
洪顺友受宠若惊地接了过来,尝了之后味道的确很不错。
一家人吃得正津津有味。
正军却在尝了一块之后就对孙大琴道,“娘,你这手艺还是比奶做得差一点。”
孙大琴掀了掀眼皮,没好气道,“你奶多大年纪,我多大,你可真会比。”
正军撇撇嘴,“可你也没三婶会做衣服啊?”
孙大琴气得够呛,“你够了啊,我一大早起来做饭,你不感激也就罢了,还损上了。别整天没大没小的。”
正军不满地嘟哝几句。
一家人笑哈哈地看着正军跟孙大琴斗嘴。
钱淑兰眼睛眯起来,目光有些发沉。正军这孩子越长大嘴巴越厉害,也不知道跟谁学的,一点也不知道给人留情面。
不过孩子还小,再加上他本性还算良善,就是有点毒舌,这要是放在后世根本不算什么缺点。可这年代不行。
十年运动并不是一触即发的,四清运动就是慢慢演变成文革的。许多人都栽在了口不责言上面。
在这种言论不自由的年代,无意中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别人整死你的把柄。
钱淑兰不能直接禁止正军的言形,只能防范于未然,她不想等事情发生了才到处找关系去补救,那样就为时已晚了。
她想了想道,“正军,既然你说你娘做得不好吃,那你中午就跟奶学学看吧。”
正军竖起脖子,眼睛一亮,“好啊,我肯定学得比娘好。”
一家人全都乐呵起来。
王守仁瞪了他一眼,责怪道,“一个大男人进厨房像什么话!”
钱淑兰眉头一皱,白了他一眼,“你中午给我们烧火。我看你就是家务活干得太少了,惯得你!”
王守仁涨得脸色通红。
钱淑兰却不依不饶,“你看看你,一个月吃得比你五弟两个人都多。你要是也学会做菜煮饭,何至于那么浪费。”
提起这事儿,王守仁顿时低下了头不吭声了。
钱淑兰朝王守义也说道,“你瞅瞅你俩,一个拿三十,一个拿四十五。可光吃饭,你们就得花掉十五块。要照你们这吃法,你们还能养家吗?赚点钱全贴到自己肚子里了。”
这两人都已经成为了正式工,所以现在拿的就是正式工的工资。王守义因为当司机级别还不高,所以只能拿到四十五。
两人低着头乖乖受训。
钱淑兰当即便下了命令,“以后你们必须自己煮饭。生活费一个月只给八块钱,多了不给。”
两人面上都有些苦哈哈的。
钱淑兰侧头看了一眼王守礼,他倒是不用操心。因为他有两个儿子要养活,而且还是那么小,所以早早就在单身宿舍摆了炉子。
吃完早饭,家里人全都下地干活。
洪顺友便跟着王丹娜回屋。
他们明天还得到县城再办一场婚礼,吃完中饭就得走。
看着王丹娜弯着腰收拾东西,洪顺友有些忐忑不安,“你说娘是不是在敲打我呢?”
王丹娜有些好笑,“你才知道呐。”
洪顺友上前抱着她,坐在床上,“我会做饭的,你不用担心。”
王丹娜搂着脖子,“那你可要好好表现。”
“好!”
中午这顿饭是由王守仁烧火,正军踩着小板凳炒得。钱淑兰站在旁边指导。
早上吃得是鸡,中午这个是鱼。
红烧鱼的做法第一步就要煎黄了。
正军从未做过菜,鱼放进锅里,热油直接溅到他的手背上,疼得他哇哇大叫。
王守仁心疼得立刻跳起来,拉他的手就要看伤。
钱淑兰却是面无表情地提醒他,“鱼要烤糊了。”
正军也顾不得疼了,立刻开始翻炒。
一顿饭下来,这父子俩一个急得满头大汗。
一个手上脸上火辣辣的疼。
端菜上桌,大家看着这块烧得一半黑一半白的鱼都有些傻眼了。
正军啪嗒啪嗒掉眼泪,“娘,我以后再也不说你炒菜难吃了。”
孙大琴下意识地看向婆婆,见婆婆点头了忙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钱淑兰叹了口气,“正军,你已经九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当你没大没小批评你娘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娘的辛苦呢?做人做事要给别人留颜面,不要让别人下不来台。要不然很容易得罪别人给家里招祸。”
正军羞得满脸通红,抹了把眼泪,“奶奶,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钱淑兰又有些不放心,叮嘱道,“话要在脑子里过三遍,确定不会伤害到别人再说出来。”顿了顿她又补充一句,“如果别人欺负你,那就另当别论了。”
正军的小身子一抖一抖的,“好”。
钱淑兰也朝大家扫了一眼,“你们出去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要远离那些品行差的人。”
众人都面面相觑,点头应是。
这顿饭虽然不好吃,可却给男人们上了一场生动的教育课。
第167章
1961年四月,上面终于派人下来调查,而且还是走进社员家里。
中央领导也身体力行,亲自深入各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
钱淑兰看着下来调查的领导,他们是真的进入社员家里,问相关的问题。并且问的问题还是从社员的切身状况出发的,一点也没有敷衍。
钱淑兰看着这些认真工作的人,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的埋怨有点太偏激了。
治大国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先例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有了错误,上面也会积极修正。还是有许多实干领导的在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
也难怪未来他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么迅速,是因为这些人一直都在努力,他们从实际中摸索,再总结经验。渐渐的有了一套自己的改革方法。
一直调查了两个月,上来调来的领导们才回去。
到了六月份上面下来了文件,其主要宗旨就是一条: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凡是要办食堂的,都办社员的合伙食堂,实行自愿参加、自由结合、自己管理、自负开销和自由退出的原则。
这个决定下来,王家村立刻开始投票。
几乎是超过九成的人不愿意再办食堂。剩下的一成都是光棍,不愿意自己烧饭的人。
于是勉强维持三年之久的公共食堂终于解散了。
但现在却有一个难题来临:那就是社员们的锅都交上去了。家里根本就没有锅,该怎么做饭?有的人依旧是用砂锅。
很快上面又来了政策,说是十斤粮食顶一张锅。
明明交上去的时候没要钱,可现在他们要用粮食换回来。虽然有些社员不满意,可大家还是换了一张锅回来。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进入七月份。
期末考试成绩一下来,小荷满村子找钱淑兰报喜。
钱淑兰正在养鸡厂忙活,大老远就听到有人喊她,立刻站起来。
小荷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像只喜鹊似的,“奶,我考了第一名。”
钱淑兰伸手接过她手里的成绩单,看着上面的各科分数,心里高兴地不得了,“太好了!”
其他人也纷纷过来给钱淑兰道喜。
王守泉也待在养鸡厂这边帮着数鸡蛋,“哎呀,三婶子,你家娃真是太厉害了。”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羡慕嫉妒的目光看着钱淑兰,“是啊,真是厉害!”
钱淑兰喜气洋洋地朝大家伙道,“我这把年纪了才有好福气,你们的福气也快啦。”
这话说得大家都挺高兴,心里想着回去也要督促孩子好好学习。
钱淑兰到了家里,孙大琴立刻眉飞色舞地走过来,“娘,娘,我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
小荷一直扶着钱淑兰的胳膊回来的,听到大伯母的话高兴得合不拢嘴,“大伯娘,你也知道我考第一名啦?”
孙大琴愣了一下,飞快地摇头,“不是,我不是说这件事!”
她摸着自己的肚子,难得有些害羞,“娘,我怀孕了。刚才老杨头过来帮我把过脉了。”
钱淑兰猛地愣住了。她奶奶是阳历一月一号生的,算算日子,可不就得现在怀孕吗?
她目光灼灼地盯着孙大琴的眼睛看,声音有些发抖,“几个月了?”
“三个多月。”
钱淑兰算了下日子,别说还真是她奶奶!她激动地拍巴掌,“好,好,好!今天咱们家双喜临门一定要做顿饭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