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真不能带良哥儿吗?”余母期期艾艾问道。
“娘~”蓝生无奈道:“您放心,等我安顿好了,空出时间,就接爷奶、你们和良哥进京。良哥儿在家里也要好好读书,咱家现在条件好了,送到县里去吧,我给老师写信,他肯定愿意收下良哥儿。”
“我跟你爹两个烂老农,去京城干什么?没得丢人现眼,不去,不去。”余母嘟囔道,“一个秀才,哪儿有你进士老爷亲自教导好。既然时间不够,那干脆不带老二,带你弟弟去吧。”
蓝生这才明白余母的重点,无奈叹息道:“娘,二弟也是我弟弟。”
蓝生抬手,压下余母的辩解,“娘,我就是一个无根无基的农家子,乍然发达考上了进士,官场上一无亲朋,二无故旧,光溜溜一条。老话说得好,独木难支,没有弟弟们帮扶,以后怎么办?二弟、三弟、四弟,正是顶用的时候,我帮他们就是帮自己。再说,当初家里艰难,弟弟们连娶妻都往后压,咬牙供着我读书,难道我刚出息了,就要忘恩负义不成?当初一家子省吃俭用齐心协力,可没人有怨言。”
“你三婶天天骂咧。”余母不服气道。
“三婶刀子嘴豆腐心,不过是嘴上说说,实际到了该出力的时候,她又何尝少出半分?”蓝生抚摸着良哥儿的脑袋道:“按娘的说法,弟弟和我才是一母同胞最亲近。这么说,我和娇娘的儿子才是最亲近的,以后我也不管良哥儿只管自己儿子行不行?”
“当然……”
不等余母说话,蓝生就道:“当然不行。我和良哥儿留着一样的血,我怎么会不管他们呢?对爷爷而言,爹、二叔、三叔、四叔,相当于我和良哥儿。在我看来,弟弟们都是我的弟弟,都是老余家的血脉。咱们家人本来就不多,在村里也不过四代三房,人这么少还不团结起来?都是一家子兄弟,都是亲弟弟。”
“实哥儿说得对,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该如此呢!”余父先前也有和余母一样的念头,听蓝生正面反面,条理清晰的讲道理摆事实,很快反应过来。
“爹娘,你们放心,夫子水平很好,给良哥儿开蒙绰绰有余,我不也是夫子教出来的?我把以前用过的旧书留下,良哥儿用我的旧书,若遇到不懂的,还能写信问我咧。”蓝生摩挲这良哥儿的脑袋,轻声问道:“良哥儿说好不好?”
“好~”良哥儿轻声回答,又把脑袋埋进赖升怀里,真是个害羞的小男孩儿。
刚修的农家房谈何隔音,即便余母压低了声音,可妯娌们相互间的性情谁不知道,都竖着耳朵听呢。三婶甚至还走到墙根底下,不顾汉子拉扯小心翼翼听完才走。
“你可要点脸面,听墙根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余三叔拉婆娘回了房间,压低声音低吼。
“怕什么?你不说谁知道?哼!我就知道大嫂最小心眼儿,我不过发牢骚,还还惦记着告状呢!”
“行了,行了,你们女人就是嘴碎,头发长见识短,还是实哥儿实在。”只要实哥儿实在就行!余三叔明白,现在这个家是实哥儿当家了。
余三婶冷哼一声,才不承认呢!
蓝生在房里说的话,很快就传到了余爷爷耳朵里,余爷爷深吸一口旱烟,幽幽吐出,老橘子皮的脸上缓缓露出笑容,“这才是一家之主的心胸呢!”
父母兄弟叙过闲话,蓝生带着娇娘和小丫回房间。
“我真要去京城啊?”娇娘把小丫抱在怀起哄她睡觉,小声问蓝生,一脸无措。
“可不是?你不去,儿子怎么办?我可是和爹娘放话,要好好教导儿子的。”蓝生调笑。
“说正经的!”娇娘脸唰得一下红了,嗔怪:“小丫还在呢,说什么胡话。”
“周公之礼、圣人之言,书上都有的。我走的时候留下的书背下来没有?肯定没好好看书,不然肯定知道。”
“你可别埋汰圣人了!”娇娘正色问道:“我们娘俩去了,你供得起不?听说城里喝水要钱、吃饭要钱,连走路都要交银子。哪儿能和村里比,守着田地,吃好、穿好。”
“放心吧,接你们肯定能供你们。我一个大男人,连养家糊口都不能,还做什么一家之主?”蓝生笑着刮她的鼻子,“你安心去,再给我生几个儿子,咱们这小家才算圆满呢。”
娇娘又羞又气,美目一翻,骂道:“不正经!”娇娘心里何尝不着急呢,现在家里只有她一个年轻媳妇儿,可等二弟三弟他们娶妻,孩子的压力马上就压下来。即便现在,娘家人也常来叮嘱她,抓紧时间生个儿子。戏文上太多抛弃糟糠的例子,娘家人也担心不已,幸好自己的良人不是负心人。
“好,好,说正经的。”蓝生举手投降,问:“你什么时候回娘家,我也去拜谢岳父岳母。”
娇娘的父亲是举人,在县衙谋了县丞的职位,在他们县里算是官宦人家,顶层上流。能把女儿下嫁给一个农家子,也是看中了蓝生的潜力。
“和娘商量过了,明天或者后天吧。”
“依你,等你定了我陪你去。把我从京城带回来的土产也包一份给岳父岳母,还有京城的好布料、笔墨纸砚,给大舅子、小舅子他们都带些。”
娇娘脆生应了,看重娘家就是看重她。
忙完了家长里短,蓝生才带着自己的仁哥儿、娇娘和小丫,施施然上船,往京城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仔细看了出去玩儿的时候亲们的评论,感谢支持和厚爱。在外面又累又忙,没有及时回复,现在统一说明。提出意见建议的主要有三个观点。
第一,在《无子皇后》中金手指开得太大,细数古往今来的政治家、改革家,从来没有改革一蹴而就,从来没有政治风光霁月,连敌人都称赞,这是玛丽苏。其实,在这个单元中,皇后原本已经站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然拥有规则的保护,她只要利用好规则,大道直行,无需阴谋诡计,就能得到想要的。历史上之所以没有这样的人,有身份的没有野心,有野心的是(不好的)身份和境遇催生的,有身份有野心还面对这能力不够的短板。但对兰生而言,几千年见识带来的高瞻远瞩,不必牺牲良心感情,就足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蓝生并未急于求成,她从少妇等到了中老年,等有了足够的威望,对世界有了足够的了解才开始。
第二,《一家之主》中蓝生太自大的,例如旅店留下照看弟弟不去科举这种事情,简直是又当又立、狂妄自大。能办到是自信,不能办到是自大,蓝生有能力办到。我在文中也说,即便真不举行恩科,他有能力等到下一科。而在当时的环境中,几个第一次离家的少年,让他们孤零零在旅店中,基本是放弃了。几兄弟没有能力保全自己,照顾病人。举个更浅显的例子,和朋友约好去吃牛肉面,可他突然改主意说要吃火锅,我并不会生气。因为我对牛肉不过敏,也吃得辣,任何突发情况我都能应付。拥有强大能力的蓝生,面对这些事情和晚饭吃牛肉面还是火锅一样简单。
第三,《一家之主》中对几兄弟的安排不合理,为什么让他们一起科举考试,考试那么难,他们完全可以做其他行当,支持蓝生啊!还是那句话,科举难,但对于有经验的蓝生而言不难。科举难,对于有名师(蓝生)教导的余家兄弟相当于有人领着上路。在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既然有能力,为什么让兄弟去从事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科举难,但余家人的要求并不是个个进士及第,能考个举人秀才他们都满足,在小乡村,一个秀才足以安身立命。读书,才是农家子唯一的出路。在封建背景下,就算你是怎样厉害的匠人、科技发明者,都不如功名带来的社会地位。真为兄弟着想,应该领他们走上科举道路。现在不是追求灵魂升华的时候,余家现在最要紧的是取得世俗认可的成功。
其实,这些观点,在文中都有表达,只是有些一笔带过,有些引而不发,快穿文受篇幅限制,很多话没说出来,所以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
小梨子自认逻辑还是没问题的,万一真有问题,就是智商限制了~~~
欢迎亲们继续提出宝贵意见,我很开心有人留言。不是喜欢,谁会费力气打这么多字?直接弃了不就完了。看到密密麻麻的字,第一反应是好开心啊!
第60章 番外-老祖宗(倒V)
“喵喵, 喵喵~”阿贞刚从垂花门出来,就听见有人拙劣得学猫叫。阿贞轻轻翻了个白眼,没好气走到花丛旁边,问道:“又怎么了?”
从半人高的花丛里冒出一个人来,只见他剑眉星目、气宇轩昂,这样一个风度翩翩的人, 却躲在花丛里, 实在不搭。
“好妹妹, 怎么样?老祖宗今日心情可好?”
“老祖宗最是通情达理不过, 你有事说事, 管这些呢?”
“好妹妹,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事儿太大, 必须找个老祖宗心情好的时候。事情不成是小,万一气坏了老祖宗是大。”
“且放心吧, 老祖宗什么没经历过, 还能让你给吓着了。”阿贞轻哼一声, 转身就走。
那青年从花丛中跳出来, 拉着她往亭子走去。两兄妹笑笑闹闹到了亭子,那青年才正色道:“阿贞, 我想从武,宋世叔已经答应我, 只要我在今年六月之前到边城,他便收我为徒,授我武艺兵法。可我不想一个人偷偷摸摸去, 边关凶险,总要禀明父母长辈。”
“二伯三十大板还没打掉你的妄想呢?”阿贞佯装惊奇。
“随意更改那就不叫志向了。”那青年想得非常清楚,“爹娘、爷奶都不同意,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老祖宗了。要是他老人家愿意为我说一句,爹娘肯定愿意让我闯荡一番。”
“你又凭什么认为老祖宗肯为你说话?”阿贞问道。
“我听小叔说,小叔年轻时候,本在翰林院做庶吉士,那时候老祖宗还在朝中,又有几位爷爷、叔伯帮衬,先做翰林储相,兼任学士,再在各部侍郎的位置上历练历练,等时间到了,自然而然入阁,多么清贵的路子。可小叔就想外放当个治理河道的浊流官,当时气得爷爷、大伯、我爹他们直追着打,还是老祖宗站出来支持,这才有咱家这‘高行清粹’的牌匾。”青年叹息一声,笑道:“小叔能得老祖宗支持,我也抱着希望呢。”
“那可不一样,就算是河道官也在文官的行列,咱家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出过武将?”阿贞并非愚昧村妇家里对男女一般教导,甚至因为他们这支,四代以来就她一个女儿,更显金贵。
余家自老祖宗余蓝实开始,族内有三十二进士,举人一百一十位,是有名的诗书之家。老祖宗当年在正三品都察院御史上致仕,十年之后,又临危受命,做了十年阁臣,这才彻底退下。这样的官宦名门,文官世家,怎么会允许子孙走武途。不是心胸狭隘瞧不上武将,是现实不允许家中人文武双全,把持朝中选官。
“总要试一试。”年轻人总以为自己能开天辟地,不愿意志向为现实折腰。“你快告诉我老祖宗心情可好?老祖宗最疼爱你们这些女孩子。”
阿贞又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叹道:“只此一回,下不为例。”
青年兴高采烈得跳起来,又佯装淡定按捺住,他爹娘难道不知道说服老祖宗是唯一的路吗?早就让人把着院门,不许他进去,青年这才求到了堂妹身上。
阿贞趁着晚膳的功夫,偷偷溜出来,把堂兄带进了老祖宗的院子。老祖宗年纪大了,平日里不与晚辈们一起用饭。余家用晚膳自有规矩,两人装病才未列席。
两兄妹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进了老祖宗院子,正在用膳的余家长辈却放下筷子,轻叹道:“听老祖宗的。”他们不愿委屈了孩子的志向,也不愿坏了家族大事。即便在外人看来已是功成名就的余家人,遇到不决之事,仍旧信任老祖宗的判断。
蓝生正坐在摇椅上发呆,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年轻时候锻炼得好,等到年老便佝偻得不那么厉害,即便头发白了,仍旧稳当粘在头皮上,没成一个发秃齿摇的可怜老头。
“老祖宗,阿贞来给您请安啦。”阿贞站在月亮门前,就脆生打招呼,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蓝生侧头看了一眼玄孙和玄孙女,微微一笑,招手道:“阿贞、阿立,过来坐。”
两个晚辈作揖行礼,乖巧依偎在蓝生身旁。
老祖宗身强体健,没有普通老人身上那种老迈腐朽的味道,身上总泛着淡淡的皂角清香,为人又慈祥和蔼,家中晚辈都喜欢在老祖宗身边晃悠。
“正是吃饭的时辰,你们怎么来了?”蓝生轻声问道。
“来给老祖宗请安。”阿立笑着给蓝生捶腿。
蓝生又有什么不知道的,阿立为了去边关的事情在家里闹了好几场,让父母追着打了好几回,他这个隐居深宅的老头子也有所听闻。
不过他既然这么说,蓝生就只当真是来请安的。迷迷糊糊眯着,让阿立捶腿,半点不接茬。
阿立和阿贞趁蓝生闭目养神的功夫,你比我划、挤眉弄眼,好半响才打定主意。在蓝生悠长的呼吸声中,好不容易找到插话的空子:“老祖宗,阿立有话想说。”
“哦,说吧。”
阿立看着老祖宗似笑非笑的面容,仿佛什么都知道一样,仍旧硬着头皮把想去边关的事情说了。阿贞在一旁严阵以待,若有气着老祖宗的迹象,马上给堂兄一脚让他改口。
蓝生懒洋洋听了,懒洋洋回道:“哦,那就去吧。”
“我是真想……啥?老祖宗,您刚说什么?”
“想去就去啊?难不成是叶公好龙反悔了。”蓝生慈祥笑道:“我这一辈子从农家子挣扎着走上科举仕途,不就是为了祖孙后代多条路。若是为这所谓家族,连自己都不能实现志向,岂不本末倒置?”
阿立大喜过望,他本以为即便老祖宗再通情达理,也要磨半天,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成功了。阿立喜得原地翻了两个跟斗,单膝跪在老祖宗面前,朗声道:“老祖宗放心,孩儿定当奋勇杀敌、忠君报国,不负我余氏门楣!”
蓝生却没有那么大奢望,抚摸着他的头道:“平安就好。”
年亲时候冲动,年老之后保守,这是人生理心理的客观规律,即便蓝生这样的老妖怪也受到身体机能的影响,思想有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