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书道:“不知王爷是否想过灾后重建的问题呢?”
如今皇帝已经在考虑扩大通商贸易的事情,而之前就说过的外国使团要不了多久也该到京城了,陈景书觉得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么未来南方沿海将会是整个大晋贸易最繁忙的地区,这将带来多少收益?
但如今沿海遭灾,几乎是一片废墟。
陈景书道:“让灾民们能吃得上饭,不饿死,只是最基础的事情,救灾需要考虑的事情远比这要多得多,他们今天能吃饱,明天又该怎么办?如果仅仅是靠沿海地区本地的能力,仅仅是想要恢复基础生产就要好几年的时间,这几年不仅收不上税,朝廷每年还要拨不少钱粮用来补空缺,就算生产恢复了,也得再减免几年的税收,何况不说这些,大灾过后又是大战,流民多了,土匪强盗便也少不了,朝廷还得花钱财去剿匪,可以说是处处都要花钱。”
北静王道:“你说的不错,所以才说救灾这事难办。”
往年国家财政还算好的时候都十分艰难,何况今年钱还不够用了。
想了想,北静王干脆道:“若瑜也别卖关子了,有什么话就都只说了吧。”
陈景书点点头。
其实他的计划真的特别简单。
对灾民实行以工代赈的方法,如今沿海地区百废待兴,需要用劳力的地方多了去了,这些人手完全可从灾民里头出,而且有了工作,有了吃的,灾民会闹事的可能性也小了很多。
这一点是北静王已经在做的。
陈景书的计划则更细一些,除了一些需要重体力劳动的事情之外,一些轻便的事情也可以安排给妇女孩子以及老人去做,大家都有的吃,而不是一家人只靠一个壮年男人卖苦力养活,其他人只能有基础的稀粥喝。
“做一些衣服,鞋子,或是简单的手工编织,篮子筐子之类的,女人孩子老人都可以做,而且这些也都是接下来需要大量消耗的东西。”
而除了大工程之外,陈景书还拿出了一张图纸,倒不是其他,而是城市的设计规划图。
不过陈景书只设计了商业区和居民区之类的地方,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点,他不懂,自然也不管。
陈景书道:“这就是给那些富商们的好处,商业街只要建起来了,日后贸易往来,这些地方能赚多少钱?谁出资修建的,就给他十年到十五年的特许经营权,在时间内,这条街都是他的,或是出租或是自家用,都可以。”
北静王虽不懂经商,但他也知道沿海贸易一旦开放,这些地段最好的商业街区的店铺,恐怕不是简单的几百两几千两银子就能拿下一间的,这里头做的恐怕都是每年上万两的生意。
但……
“商业街倒是好说,居民区呢?我见你这上头写着严禁高价买卖,除去成本,只靠卖居民房恐怕利润还不足一成,还要允许最长十五年的分期付款,若瑜……这么干,不亏就算好了,哪里还有的赚?”
商人的本质是逐利,没得赚的事情他们不会干的。
陈景书却笑得眉眼弯弯:“哦,那要是我将这些居民房和商业街绑定呢?”
想承包某一地段的商业街,必须同时承建一片居民区。
北静王:“……”
那倒是不好说了。
居民区虽然亏一点,但亏损并不多,甚至可能完全没有亏损,只是不赚钱而已,但商业街却是个下金蛋的老母鸡,哪怕是两个一起拿下,也有大把的银子可以赚。
“除了城内,我还给城外设计了不少特色产业村。”
什么种地的,搞养殖的,搞手工业的,各式各样。
陈景书道:“尤其是茶叶和纺织,洋人们最爱的就是大晋的这两样,除此之外,瓷器和一些有大晋特色的手工艺品他们也会有一定的需求量,这些只要办起来了,以后就绝不愁没钱赚。”
但现在百姓没有钱,甚至就连种地都没有种子可用。
“但那些富商手里有啊,可以把这些土地,池塘,山林都给他们承包建设嘛。”
陈景书道:“王爷,我所想的并不是怎么从富商们的口袋里掏他们的钱,而是帮助他们计划投资,在以后赚更多的钱,这样的好事,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呢?”
对啊,为什么不愿意呢!
吃亏的事情没人愿意干,但赚钱的买卖人人爱呀。
北静王听到这里也愣了。
以往救灾,要说从富户手里弄银子弄粮食,那肯定都是要富户吃亏的,至多给点名声上的安慰奖,可陈景书说他不想要任何人吃亏,他想要的是大家都可以得到好处,百姓们安居乐业,富户们则能赚大钱。
而且,陈景书规划的是一整个链条,不仅仅是沿海地区又或者江南,他愿意把周边沿途的大家都拉进来。
陈景书道:“如果做长远考虑的话,以后沿海发展起来了,劳动力成本肯定上涨,那么一些可以往其他地区迁移的产业必定会向周边地区迁移,再加上很多事情也需要因地制宜,有些东西在这里就是长不好的,再努力也长不好,不仅要自己吃肉,其他人也得有汤喝嘛。”
而在此次救灾中出了大力的地区,日后肯定能够得到朝廷更多的福利优待。
比如陈景书就道:“但凡这次救灾中出了力的,三年内家中农业税减免三成,商业税减免四成,且与灾区的贸易,沿途不收过路费。”
这年头货物运输中,成本的大头其实都是给了路上各个收费的关卡,如今一说不收费,利润可是成倍的增长。
北静王闻言叹了口气:“我这回倒是相信你说想要带着所有一起赚钱的话了。”
而且他也相信陈景书此举还能解决了每次大灾过后的治安问题。
不说灾民们有了吃喝就不会愿意去做强盗土匪,就算真的有,为了自家货物往来的安全,那些富户们也必定会大力支持剿匪。
当然,不仅仅是这方面的支持,陈景书这次还将公开缮营造物司研究出的多种技术。
比如造清晰的水银镜子的技术。
以往那都得是权贵人家才用得起这样的镜子,而陈景书将技术公开之后,又允许大家经营,按照他的估计,虽然普通百姓家里可能还是用不起,但这水银镜子也不会是权贵专属了,那些家里有些积蓄的,都能用得起。
陈景书这次打算用在救灾方面的技术大概有十多种,哪怕随便拿出一种来都足够那些商人们打破头来抢,何况是十多种了。
北静王此时一脸复杂:“怎么听完你的计划,我反倒觉得沿海遭灾,不仅不是当地百姓的不幸,反而是他们的幸事了呢?”
所谓不破不立,大约就是如此了吧?
如果陈景书的计划顺利,那么短短几年之后,这些如今连饭都吃不饱的灾民,将会成为大晋生活最好的百姓。
陈景书道:“话是这么说,但只凭咱们,那些富户们轻易也不会相信。”
这倒是个问题。
北静王自己看着都觉得这像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这谁能信啊!
但他见陈景书一副不疾不徐的样子,便道:“想必就连这个,若瑜都有办法了吧?”
陈景书道:“我来之前已经写信给扬州的老父,请他联合扬州的大户们,带上银子带上人,这种好事,得先便宜家乡父老呢。”
北静王噗嗤一声笑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早已轻松不少,也有心情与陈景书说玩笑了。
不过他知道,陈景书这看似给自家牟利的做法,实际上也是担了风险的。
并不是任何人说了,扬州那些大户们就会听的,恐怕陈家不仅带头来灾区,还要带头在灾区投最多的银子,如此一来,那些大户们才敢相信。
而有了扬州地区带头,后面就好办不少了。
陈景书拿出一份名单递给北静王:“这是宁州省陆续要来的各家的名单,王爷收着吧”
北静王看了一眼,发现上头并不是他想的除了陈家就只剩几只小虾米,这份名单很长,上头有大势力的豪强也有不少,甚至有几家是在当地知府,甚至宁州总督面前都能说得上话的。
看到这里,北静王心中大定。
他知道,这事必定是成了!
仔细的收好名单,北静王不由抬眼打量陈景书,此时他早已是心服口服了。
多少人嫉妒陈景书仕途顺畅,觉得他是沾了陈孝祖的光。
可现在看来,哪怕没有陈孝祖,陈景书这样的人,也不是寻常人能比的。
怪道当初陈景书还未中状元,陈孝祖便敢辞官,现在看来,当时觉得陈孝祖对这家族小辈也太有信心了。
如今看来,恐怕还是陈孝祖最有眼光,多年之前就看出陈景书不凡啊。
不愧是兆源公,果然深不可测!
第109章
陈景书对于救灾的计划看起来很好, 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难免遇到种种问题。
北静王对此没有太多办法, 不过好在自从主动站队之后,北静王也清楚自己不需要太顾及面子了。
比起在明显是皇帝一党的陈景书面前强撑面子, 先把差事办好了才是正经。
陈景书倒也不藏私,有什么问题, 只要问他,只要他有办法的, 就一定说出来, 帮忙解决。
北静王有时候甚至觉得如今这里的总管不是他,而是陈景书了。
不过他很快想到自己这心态不对。
不管心里对陈景书的做法是不是舒服, 至少在面子上他得领陈景书这份情。
北静王甚至做好了被架空的准备,哪知道陈景书在这事上完全没搭理。
北静王本以为陈景书那般事事都要知道, 事事都要管的样子,显然是有备而来,可陈景书却只是忙着办事, 要说争权, 还真是半点心思没分给他。
最开始北静王还以为这是陈景书装样子, 可几次之后, 他发现陈景书确实是一心办事, 纵然偶有冒犯的地方, 那也是实际情况需要,若非救灾所需, 陈景书压根懒得搭理。
如此一来, 北静王倒是暗叹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陈景书倒是真的没心思想那么多。
他从江南地区调集了不少钱粮, 另外皇帝那里,因为已经解决了谈判的事情,因此军队便不必如之前一般紧张,便下令将不少粮草也运来灾区。
但这都需要时间。
在最开始的一段日子里,陈景书还是得靠以前那点东西坚持一下的。
好在几天之后,附近驻军送来了第一批粮食,陈景书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正式开始自己的计划。
灾民们按照原本计划的那样被进行分队分组,北静王自然知道这是为了方便管理,他本以为陈景书要用官府的人来管理,哪知道陈景书直接从灾民里选人。
陈景书对此的解释是:“咱们说的再好听,那也只是外人,而让灾民们自己推选他们信得过的人……王爷,大灾面前能够被推选出来的,肯定都是他们信任的人,是他们的主心骨,再加上灾民之中也有家族,地域等等关系,由咱们来分辨,费时费力,如今让他们自己选就方便多了,而咱们办事也一样,原本要一个一个的去说服灾民相信我们,现在只需要让这些小头目相信我们就可以了,这岂不是方便了许多?”
北静王刚觉得陈景书说的很对,此乃君子之思,转脸就见陈景书暗中派人去联络灾民中那些地痞流氓,各式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上,短短时间就收服了不少人。
对这批人,陈景书倒是没说怎么用,可北静王很快就看到了。
灾民们选出的小头目来管理灾民,而陈景书则派人管理这些小头目,看似妥当的做法,实际上却难免让下头有抱团的行为,一些人亲近,一些人关系好,又有一些人是同乡,等等等等……
这些小头目也不是个个都公正无私的,人总有私心,有了私心之后,就根据亲疏远近有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
更别说这年头的老百姓不像以后,陈景书的在现代看到过许多但凡有点事情就要闹,也敢闹的人,那个时候是官府怕百姓闹,但如今却完全相反,百姓怕官府,怕的不得了,说是要选头目,可多数善良百姓是不愿意出头的,这种‘枪打出头鸟’的思想,再加上百姓对官府的不信任,让他们根本不愿意相信陈景书给出的承诺,这时候从他们当中站出来的会是什么人呢?很多是那些平日里就胆大坏事没少做的,或者是想要投机的奸猾鬼。
这些人如果再抱个团,那么事情就肯定要坏。
可出乎北静王的预料,在事情最开始出现苗头的时候,陈景书二话不说,把所有带头闹事的人都给抓了。
北静王刚要提醒他这样做会惊吓到本就心中惶惶的灾民,若是闹起民变那就不好了。
哪知道陈景书的动作比他更快,灾民们的恐惧还没来得及蔓延开来,陈景书就举办了一场公审大会,把这些抓起来的人,一个个的推到灾民们的面前,北静王在上头坐着,用‘王爷’的尊贵身份镇场子,陈景书则亲自陈述调查结果,将这些人互相勾结,克扣官府发放给百姓们米粮,用来供自家亲戚使用,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陈景书原本收服的那些地痞流氓们可就派上用上了。
大家都不是啥好东西,谁不知道谁啊?
若论调查这些人,地痞们可比官府们的法子多,经验也丰富,当初他们自己怎么干的,换位思考一下,还不全明白了?
于是新账旧账一起算,陈景书本就文采极佳,这会儿他说的更是动情。
什么皇帝和王爷每日节衣缩食,带头勤俭,节省钱粮送来灾区,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多一口饭吃,可这些人却枉顾大家对他们的信任,将原本该用在百姓身上的银子粮食,都初揣进自己的兜里,给自家人享用。
陈景书一通鼓动之后,灾民们的情绪十分激动,对那几个头目也恨到了骨子里。
原来不是官府不管他们,也不是官府叫大家辛苦干活儿还吃不饱饭,甚至被饿死的,都是这些人在中间使坏!
平日里欺压良善也就罢了,如今大灾当前,居然还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不杀简直不足以平民愤。
于是这些人就被杀了。
北静王看着陈景书下令时冷漠的表情,心中突然觉得很冷。
都说书生软弱,可陈景书这般人头在眼前都落地都不动一丝表情的人,哪里像个软弱书生?
但这不是最令北静王害怕的,真正让他觉得心中不安的,是陈景书表现出的算计,和对阻碍他计划的人毫不留情的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