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三个人在街上晃了一天,没有遇到合适的铺子,就先回了家。文秀琴见到一身灰扑扑的韩志军愣了半天,还以为女儿领了个乞丐回来。
“哦,他是韩志宏的哥哥,韩志军,会刷墙,以后新铺子粉饰的事就交给他了。”秦雯道。
文秀琴忙收起惊愕的表情,笑着迎他们进来,韩志军亲切的地叫她阿姨,随后在秦雯的手指方向去卫生间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晚上的时候,文秀琴进秦雯房间问是怎么回事。
秦雯如实说了。文秀琴叹息了半天,道:“让他留下吧。”
第二天,三个人出去寻铺子,这次秦雯决定分三个方向找,到下午的时候,韩志军找到了适合的商铺,并且交付了押金。因为他寻到铺子时,正有几个人和他一样目的的人,他和房东交涉了半天,对方终于愿意租给他,为了不让房东反悔,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拿出来当作了押金。
之后赶紧去找秦雯看铺子。
“不错。”秦雯看后很满意,临街,人多,空间大,房租便宜,于是签了租房合同,付了一年的房租。
房子租好了后,秦雯决定先粉饰。上次和文秀琴是先进货,后粉饰,那个味道困在铺子好久才散去。于是,这重任就落到韩志军两兄弟身上了。
韩志军不会刷墙,但是他见过村里一个比他大五、六岁的粉刷匠给别人家刷过墙,因为好奇和对方聊了很多,所以觉得不会太难。他带着韩志宏先将新铺子墙面打扫一遍,将有要脱皮的立刻敲下来,破损或缝隙处先用纸筋石灰填补平,等墙面彻底干净整洁了,就带着从秦雯处预支的材料费,和韩志宏上街买材料。
排笔,粉刷,架子,熟石灰,两双胶手套,还有两个铁皮桶。准备好了一切,拌好石灰浆,戴上手套,他们就开始刷墙了。等两人刷了一遍后,秦雯就出现在铺子里,仰头看了会站在架子上的他们。
随后四处查看了一回,开口说了一句:“还行,像模像样的。”
韩志宏得意笑道:“那当然,哥哥可是学什么都快的。”
“夸的又不是你,得意什么?别偷懒,抓紧做事。”秦雯道。
韩志宏不服气地要继续争辩,被旁边的韩志军一个眼神制住。从那天大桥的事后,韩志宏对秦雯的好意都明白过来,只不过有时候会忍不住反驳两句,见韩志军眼神扫过来,安静闭了嘴,闷头接着刷墙。
见他们做的还行,人也自觉,便不继续待下去,叮嘱了几句秦雯就先回了家。韩志军两兄弟一直到下午才把墙刷好,因为是冬天,为了让它尽快干燥,韩志军回到秦雯家后,建议她放一笼火炉子在里面烤两天。
“明天你们去把火炉子烧起来,先吃饭吧。”秦雯正坐在桌边,文秀琴已经去给文红红送饭了,送完饭她要去看赵刚。
三人一起吃了饭,韩志军很勤快收拾了桌子,洗了碗,而韩志宏因为有他在,一吃完饭他就跑去沙发坐着看电视。等韩志军干完活出了厨房,韩志宏笑着向他招手:“哥,快来看电视。”
“秦雯同学呢?”韩志军问。
“她不怎么爱看电视,坐了一会回自己房间了。”韩志宏拉着韩志军坐在身边,高兴和他聊电视里有趣的画面。
韩志军认真地听着,等文红红回来韩志宏又和她说个不停,最后文秀琴回家时,他们才洗漱睡觉。
第二天,两人抬着笨重的火炉子去了新铺子,烧了火,守了半天,下午的时候添了足够的煤在炉子里,确保第二天火不会熄灭,两人才回了家。和昨天一样吃了饭,看了电视,和文红红聊会天,然后休息。
这样过了五、六天,新铺子墙面不再湿漉漉的,勉强干燥了,就不再烧火炉子,开窗让它自然风干,韩志军两兄弟将炉子抬了回去。
这五六天除了看着火炉子,两人还上街买了许多衣架子,长的短的都有,还有桌子,镜子。等火炉子一撤走,韩志军就带着韩志宏花了两天时间将这些东西摆放好。
为此,韩志军还特意去其他服装店转了一圈,心里记下人家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怎么摆才好看。
等秦雯来看时,大大的夸赞了他们一回。新铺子整得有模有样的,比起来,第一个就太简陋了。
“我看其他服装都装饰得很漂亮,所以想既然是新铺子,不如一次性弄好点。”韩志军对四处观望秦雯道。
秦雯赞同点头。
“明天,我们要去上海拿货。”秦雯看完对两人说。文秀琴一直想去上海进货,只是时间和人力不够,所以一直耽搁,现在有两人在,她也不会不同意。
于是第二天告别了文秀琴,三人先坐车去省城再坐火车到上海。这里的流行元素比其他地方要快,冬天还没过去,商铺已经开始批发春装了。
来到老地方,老板热情地招待三人,秦雯和韩志军挑选衣服,韩志宏在一旁东看西瞧。想着来一趟不容易,节后马上就是春天,秦雯决定多进点春装和少量的夏装,不能白来一趟。
于是回去时,每人身上挂着四五个大口袋,拥拥挤挤一路回到了县城。新铺子还有些潮湿,便把衣服全部搁在了老铺子后面库房里,等要用的时候再来取。
忙完这一切已经是二月初,离春节不到半个月,秦雯放了两人的假,给他们结了工资:韩志宏来了二十六天,一共七十八块钱;韩志军晚来七天,一共五十四块钱。最后见他们干活勤快不偷懒,秦雯大手一挥,每人多给了五十块钱。
“要过年了,这是身为老板的我,给你们的奖金。”秦雯道。
数着手里的一百多块钱,韩志宏笑得嘴都快合不上了,韩志军柔声道谢:“多谢。”
两兄弟又在县里待了一天,把明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算出来,剩下的给爸爸和奶奶每人买了件新衣服,价钱都不贵,两双耐穿的帆布鞋,还有两斤软和的糕点,两斤葵花籽,三斤菜籽油,还有几斤面粉和五花肉,又去药店给奶奶买了瓶止痛药后,两人便告别了秦雯一家,踏上了回家的路。
枣花村离县城远,他们先是一早赶了班车坐到他们镇上,下车后又搭了二十分钟下乡的拖拉机,最后步行了十多分钟才到家。村里的人见到两人热情地招呼,毕竟这是村里唯二能考到县上去的高中生。
他们的家在一座陡坡上,两间土泥瓦房,一间堂屋,奶奶住一间,父子三人住一间。有个小院子,几只鸡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见到人来,倏地一趟跑不见了。
韩长青见两个儿子回来高兴忙前忙后,瞥见两人带来的东西,困惑道:“买这么多东西,得花多少钱?”
韩志宏兴奋给父亲说他们挣了多少钱,不但有了学费生活费,剩下的钱买完这些各自还剩了二十来块,说着怕父亲不信,从兜里摸出来给他看:“爸,你看,我们没骗你吧。”
韩长青笑着点点头,“相信了,你们遇上个好主家。”他虽然没进城打过工,但却知道村里有人出去打工,经常被拖欠工资,很久才拿到,两人刚做完活就能拿到钱,可见主家宽厚。
在父子俩说话时,韩志军将买给奶奶的新衣服还有软和糕点取出一半送到房里去。
余奶奶见到大孙子回来,欣喜的拉他坐在身边,摩挲着他的手,见到为自己买的东西,直夸两个孙子出息了。
当晚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了个饭,韩志军和韩志宏每天除了做学业,就是帮爸爸干活,顺便准备过年。
————
离过年只有四五天,文秀琴和秦雯上街采买年货,水果,新鲜鱼虾,干果,还有代表喜庆的福字、对联,鞭炮烟花一样都不能少。
年货预备好,打扫干净屋子,贴了倒福对联,过年前一天给文红红放了假,发了点奖金,关了铺子,大年三十这天,秦雯母女俩就在家里忙活起来。
忙到下午,秦雯正把菜从厨房里端出来摆在客厅小木桌上,有人敲门,文秀琴在厨房听见,喊了声:“雯雯,开一下门,肯定是你赵叔叔他们来了。”
秦雯应了一声,转去开了门。门外果然是赵刚父子,赵刚右手杵着拐,左手搂着赵晨的脖子,见到秦雯,笑道:“我们来了,好吃的都做好没有?”
“赵叔叔,你们来了。”秦雯笑着招呼他们进了屋。
静养了一个月,赵刚的腿好了很多,能缓慢行走,进了屋,也不先坐,拐进厨房看文秀琴炖最后一道鱼汤。
“好香啊,秀琴你的厨艺越来越好了。”赵刚笑嘻嘻道。
文秀琴回头瞅了他一回,用小勺子舀了一点鱼汤搁在碗里,端到他唇边,“尝尝,还差点什么?”
赵刚低头一口喝下,抹了抹唇笑道:“鲜!什么也不差,就这样最好。”
“那快去坐着,马上吃饭了。”文秀琴关了火,取一个印着花瓣的大瓷碗盛出鱼汤。
赵刚听话的出了厨房,坐在桌边,赵晨坐在他身边,秦雯还站着舀饭,文秀琴端上了鱼汤,回厨房洗了手,解下围裙挂在墙壁上才出来坐好。
“哎呀,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得先放鞭炮。”文秀琴笑着轻拍了一下前额。
“我去。”秦雯要站起来。
“我去吧,雯雯。”赵晨先一步立起身,对她笑了一回,走到门边,从旁边的柜子上拿起两串鞭炮,开了门,下了楼。一分钟不到,房里的三人就听到一连串‘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等声音停下,赵晨才跑了上来,关了门,“好了。”回到赵刚身边坐好。
“那就开始吃吧。”文秀琴道。
“吃,吃,都是自己人不会客气。”赵刚笑着先动了筷子,随后众人相互笑笑,也动起筷子,一时间桌上只听得碗箸碰撞的声音。
文秀琴停了筷子,起身到厨房,拿出和秦雯办年货买的一瓶葡萄酒,又取了四个玻璃杯,为每人倒了半杯,然后举杯笑道:“来,我们干一杯,庆贺新年快乐!”
秦雯三人也笑着举起杯,一同道:“新年快乐!”说完,一口饮尽。
“秀琴,我要敬你一杯,祝你明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来!”赵刚喝完手里的,又自己倒了一杯。
文秀琴笑着和他对饮了一杯。赵刚接着又满了一杯对赵晨和秦雯道:“我和你们喝一杯,祝你们学业有成,将来成就一番事业。”说着一饮而尽,末了砸着嘴品着嘴里剩酒。
秦雯和赵晨各自喝了一杯。赵刚笑呵呵伸手要抓酒瓶倒酒,被文秀琴一把抢了过来,道:“行了,都喝了三杯了,还不自觉停下,你那腿还要不要了?”说着将酒瓶放得远远的,赵刚只能干看着着急。
“最后再喝一杯。”赵刚伸出一根指头笑道:“就一杯。”
“不行,现在正是恢复期,只能喝少量酒,因为今天过年才让你喝一点,不能再喝了。”文秀琴严肃道。
赵刚笑笑,不再提喝酒的事。虽然他爱酒而且这一个多月来,因腿受伤就禁了酒,今天乍一得喝,就控制不住想馋两杯。但是文秀琴一发怒他就有恘,比起酒来他更不愿见到文秀琴生气。所以,赵刚朝她咧嘴笑了一回,夹了一口菜吃下。
一旁的赵晨见到赵刚的样子,低头笑笑。一顿饭在高高兴兴热热闹闹中度过,饭后,秦雯和赵晨收拾残桌,文秀琴和赵刚在沙发聊天看电视。
桌子收拾干净,秦雯端上来水果和瓜子干果,坐在一旁一面剥橘子吃,一面看电视,一面又听他们闲话。四人守到午夜十二点,快到准点时,街上各家各户此起彼伏的响起了鞭炮声,震耳欲聋,一时间整个城市的上空都只有鞭炮的声音,秦雯和赵晨忙把剩下的鞭炮提到楼下,加入这个热闹的时刻。
等巨响渐渐停止后,赵刚和赵晨回了家,秦雯母女俩也洗漱睡了。因第二天没事,两人都起得晚,也没出去,就在家看电视。下午的时候,赵晨上门来说,家里做了晚饭请她们过去吃。
于是秦雯母女俩晚上就在赵晨家吃饭,四人聊天到九点,她们才回了家。第二天是初二,出家的姑娘回娘家,文秀琴和秦雯将备好的节礼带回了外婆家,分别送给了张凤、文继家、还有文高家。
在槐花住了两、三天,不是这家吃饭,就是那家请酒,于是在第四天文秀琴和秦雯决定回县城,临走的时候告诉刘菊香,她们定好了初九开张,让文宝记得来上班。
回到县城,母女俩或者在家看电视,或者出门逛逛街,看看电影,有时会去赵刚家吃饭。到了初九,同上次一样,买了鞭炮助热闹,赵刚父子早早来了,张凤也来了,只这次孙兰花夫妻没来,来的是文继夫妻和文宝。
“怎么不见小健?”放了鞭炮,文秀琴不见文健问了一句。
文继夫妻顿时满脸难看,半天不说话。还是张凤解释道:“那倔小子,初六就跟着村里的人走了,说要到上海去,拦也拦不住。”说着叹了一口气。
文秀琴唏嘘了一回,随后安慰大哥大嫂,道:“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大城市机会多,说不定等他回来了,真能闯出一番事业,你们别担心。”
“我也不求他挣什么大钱,只希望平平安安的。”刘菊香惆怅道。
文秀琴怕她多想,忙岔开了话题,之后大家一起热闹了一顿饭,文继夫妻和张凤就回家了,临上车时,叮嘱文宝好好干活,不要偷懒。文宝乖巧答应了。
随后赵刚父子也回去了。
因为多了新铺子,距离又远,文秀琴看不过来,秦雯便让她每次进货时先盘货,将所有货品记录在固定本子上,数量价钱都要清楚。又让文红红和文宝每卖一件衣服也记录下来,价钱写清楚;然后每半个月文秀琴盘一次库存,和两人的账目相对。
这样一来,即不怕他们有什么错漏,文秀琴也省了很多事。
忙忙碌碌到了正月十五灯节,到赵刚家吃了饭,想着赵刚的腿能独立行走了,只是不能走得太远。文秀琴便提议出门看看街上的龙灯。
四人一起出了门。今天家家户户屋里都亮堂得很。这里的俗话: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都熄不得。街面上的人很多,老老小小,拥拥挤挤,朝着热闹的地方跑。忽地,一条燃着烟花的火龙被人举着慢慢移动着,大家顿时喧闹起来,指着火龙笑嘻嘻地看着。
秦雯望着热闹的场景,心情舒畅不已。四人一直看热闹到十点钟,才慢慢走了回去。
灯节后一个星期,学校开学了,回家过完新年的学生,又卷起了行囊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
第35章 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