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坐酌泠泠水
时间:2019-01-14 10:34:39

  “大姐,三姐,四姐。”杜锦宁笑着给她们作了个揖。
  今天不是沐休,方少华和许成源要上衙;鲁小北则在前些日子就南下收货去了,并不在京城。
  屋子里除了杜家三姐妹,就只有她们带来的丫鬟婆子了。
  “娘身子怎么样?”
  “皇上给了你什么赏赐?是不是要调到京里来了?”
 
 
第812章 别担心
  杜锦宁坐了下来,接过杜方菲亲手递过来的茶,不答反问:“外甥们呢?怎么不带过来?”
  “你这有正经事呢,带他们来还能谈事儿吗?吵得要命。”杜方菲道。
  “姐夫们都好?”杜锦宁又问。
  “好着呢。”杜方苓解释了一句,“鲁小北去南边进货了,没在家里,去了有一阵子了。要是知道你回京,他定然哪儿都不去,在这里守着。”
  南边放开路引,商业越发繁荣。赚钱能让人动力十足,当地的老百姓想着法儿地制造或是种植出各种东西来***如水果,以前虽也有人种,但因为交通和抑商问题,种的都不多。
  现在放开路引,大家不光种水果,而且哪样稀罕就种哪样。那边又是热带、yàrè带,种出来的水果在北方很是卖得出价钱,鲁小北因为关乐和的缘故,知道消息后立刻南下去看货。不光贩水果,还打算贩南边各种稀罕东西回来卖,这么一转手就是好几倍利润。
  三姐妹中,杜方菲虽然温柔贤惠却是个没什么头脑的;杜方苓精明却大大咧咧。两人嫁都是人口简单人家,丈夫又极好,没什么烦恼,平时能让她们动心眼子的事情就少。
  唯有杜方蕙,经过读书识字,又因为设计园林跟人诸多接触,早已不再是小时候那个懦弱沉默的小姑娘了,平时不声不响的,但心里极为有数。而且她嫁的是方家,这种世家大族人口多关系复杂,说话做事不妥当,就容易产生矛盾,这也给了杜方蕙极好的历练。
  此时见杜锦宁不接她们的话,只管问一些家常里短,她便知道杜锦宁是不方便说这些事。
  她首先遣散自己的丫鬟:“玲珑,你先出去。顺便把巧儿也叫上,到院子外面随便找个地方呆着。别呆在这院子里。”
  她这么一说,杜方菲和杜方苓也反应过来了。
  两人责怪着自己的粗心,也赶紧把自己的丫鬟婆子遣了出去。
  杜方苓作为主人,还让自己的下人把姐妹的下人都领到另一个院子去,自己不放心,还出去巡视了一番,发现院子里都没有了下人,院子外面作粗活的下人也离得远远的,这才放心回了屋子。
  杜锦宁小心谨慎惯了,生怕她们这样做反倒让人生疑,到时候来偷听就不得了了。
  因此杜方苓一进门宣布说周围没人了,她也不浪费时间,立刻掏出了丹书铁券,开门见山地道:“我研究稻种有功,皇上应我的请求,赏赐了我丹书铁券。”
  说着又把丹书铁券的作用解释了一遍。
  三个姐姐一听有了这东西,便是欺君之罪也不怕了,一个个喜极而泣。
  “锦宁,真是苦了你了。”杜方菲一边哭一边道。
  杜锦宁一摆手:“接下来我会想办法恢复女装,不管传来什么样的消息,你们都不要担心,我跟娘都不会有事的。娘已让我安排到了别处。等事态平息之后再传信给你们,你们再把她接回来。”
  杜方苓一听不对劲,赶紧抹干了眼泪问道:“你既拿了丹书铁券,直接向皇上说明情况不就好了?怎么还要把娘安排到别处?你不会有什么事吧?”
  其他两人也紧张地握着帕子,双眸紧盯着杜锦宁。
  杜锦宁苦笑着摇摇头:“事情没那么简单。现在皇上被世家束缚着,说话办事并不好使。而世家,向来看不惯我,想置我于死地,在我考上状元的时候就坑害过我一次,被我避过去了。如果他们知道我是那个,即便我有丹书铁券,他们也会逼着皇上治我的罪的。有这东西在,死罪能免,但活罪难逃。”
  以防隔墙有耳,她连“我是女子”这几个字都不肯说,就生怕被人听了去。
  三姐妹本以为拿到这东西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个大吃一惊,刚刚放回肚子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里。
  “那那……那怎么办呐?”杜方菲刚刚收住的眼泪又下来了。
  杜锦宁道:“姐姐们你们别担心。为了这一天,我策划了多年。我计谋水平如何,你们回去问姐夫们就知道了。经我精心策划,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而且我一切都以保命为上策,稍有风吹草动我就不露面了,自会遁去过逍遥日子。”
  许成源、鲁小北、方少华都是跟杜锦宁一起成长的,三人没少在妻子面前对杜锦宁的各种能力大加夸赞。
  听了杜锦宁这番话,三姐妹稍稍放了些心。
  “好了,我来就是为了让你们放心。”杜锦宁站了起来,“我还有许多事要做,就先回去了。”
  “怎么这么急?好歹吃个午饭。”三个姐姐都依依不舍。
  “以后有的是机会。”杜锦宁对三人作了个揖,起身正要离去,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问道,“陈立那里如何了?”
  陈立早在一年前就出嫁了,陈氏为此还特意上过一回京城,主持她的出嫁仪式。
  “好着呢。”杜方苓道,“她一成亲,唐闻就跟他大哥分家了。唐闻对她挺好的,夫妻俩过得挺和美。现在陈立已怀孕六个月,眼看就要做娘了。”
  杜锦宁笑道:“那就好。”又道,“当初也是亏得她,帮我挡了许多麻烦。她在京中也没亲眷,有个什么你们也帮衬一二,别叫人欺负了她去。”
  “放心,我们都知道,隔三差五地就叫人送些吃食小物件给她,唐家人没人敢欺负她。”杜方蕙道。
  杜锦宁便放心了,又拱了拱手:“如此,我就回去了。”
  “一定要当心。”
  三个姐姐怀着满腹的心思,送了她出大门。回到院里也没敢讨论这事,默然坐了半晌,又商议好别露出了马脚,杜方菲和杜方蕙这才回家去。
  杜锦宁从杜方苓家里出来,又去了陆九渊家里。
  渡边大师前些日子已养好了身子,经他们与鸿胪寺的官员确定,拟定明日一早,陆九渊几人就随渡边乘船去日苯。因日苯僧人跟大宋是常来常往的,因此倒没多少人去关注这事。
 
 
第813章 静王相邀
  陆九渊等人的消息也甚是灵通,知道杜锦宁昨日进京领赏,今日一早就在家里等着了。杜锦宁一进门大家就一阵恭喜。
  杜锦宁指着从昨日起就当成贴身小厮跟在自己身后的安适道:“看看谁来了?”
  陆九渊等人顿时惊喜:“安适?”
  安适赶紧上前给他们请安。
  “他也想去见见世面,求到我这里,我答应了他。”杜锦宁道,“不知明日早上能不能扮成你们的小厮,跟着你们一起去日苯?”
  四人一开始认识的时候,陆九渊等人的气焰就被杜锦宁打败了,后来一直都跟着杜锦宁走,杜锦宁去哪儿,他们就跟着去哪儿。虽给杜锦宁辅导过文章,但三人一直没敢在杜锦宁面前摆先生的谱儿。
  后来杜锦宁办报纸,带着他们出名,又创造出茶道,让他们也成为了茶道的宗师,现在还代表大宋去日苯传道;杜锦宁自己以高产水稻又再次升官,三人更是坚定了以杜锦宁为首领、一百年不动摇的决心。
  这会儿杜锦宁说她答应了安适的请求,三人自然不会拒绝。再说,安适又不是以琴师的名义去,而是以小厮的身份去日苯,三人就更没什么意见了。
  陆九渊道:“这有什么?自然没问题。”
  他看向安适:“只是这样委曲了安适。”
  安适赶紧道:“安适本是低贱之人,能得杜大人相救,又得陆先生、史先生、彭先生礼待,没有因我以前的身份看不起我,安适已感激之极。现在杜大人携我上京,三位先生愿意冒风险带我去日苯,安适更是无以为报,何谈委曲?”
  说着,他给几人都深深行了一礼。
  陆九渊赶紧亲自扶了他起来。
  安适琴技高超,又自强自立,品行很让陆九渊几人欣赏,所以几人在园林里比邻而居住了一年多,陆九渊等人从没有看轻安适。这也是他们丝毫不抗拒带安适去日苯的原因。
  把安适安顿好,杜锦宁又跟几人聊了一些去日苯的注意事项,在陆府吃了一顿午饭,便告辞出来。
  她从陆府出来上马车时,就看到一个穿着跟安适一样衣衫的年轻男子在马车里,这人长的跟安适还有几分相似。
  赤木担心她被吓着,赶紧解释道:“这是秦老爷安排的。”
  杜锦宁点点头,正要上马车,就听一路过的男子犹豫着问道:“可是杜锦宁?”
  杜锦宁转头一看,发现此人竟然是她乡试时的副主考官汪时彬。汪时彬在她入京时就放了外任,此时也不知是已经调回了京城,还是有事回京公干。
  她忙拱手至礼:“老师,学生杜锦宁有礼了。”
  汪时彬忙走过来,虚扶了她一下,笑道:“咱们现在已同朝为官,杜大人亦是天子门生,这‘老师’二字,在下万不敢当,杜大人还是称我名字的好。”
  杜锦宁从善如流,改了称呼:“汪大人是调回了京中,还是回京公干?”
  “我已去年初调回京中,在户部任职了。”汪时彬道。
  “恭喜汪大人。”
  汪时彬摆摆手:“我跟吏部齐大人,相交莫逆。当年乡试之前,我是从他口中听说过杜大人的才学;乡试之中,又为杜大人的才华倾倒;今日不期而遇。说起来,你我也算有缘。不如咱们去前面茶楼坐一坐,叙叙别后离情?”
  杜锦宁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朝四周扫了一眼,并未看到相熟的面孔。末了,她的目光又回到了汪时彬脸上。
  她也知道,当年要不是汪时彬受齐伯昆之托对她与齐慕远多有照拂,她能不能拿到解元还两说。按说,这个汪时彬是齐伯昆的人,值得信赖,去的地方还是茶楼,跟他去喝一杯茶并无危险。
  但此时正是多事之秋,关键时刻,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且齐伯昆自己也算是世家之人,只不过他站在了赵晤一边,以国为重,为君分忧而已。这个汪时彬到底如何,谁能知晓?而且这么热络地邀她去喝茶,虽有可能看在高产水稻的份上,但她行事总得小心。
  她抬起手来,十分歉意地道:“真是不巧,我有急事,要回去一趟。改日晚辈再登门向汪大人赔罪,见谅见谅。”
  说着不等汪时彬再说什么,她抬脚就上了马车。
  赶车的周运生也十分机灵,马鞭一甩,马车启动,很快就远离了汪时彬。
  汪时彬的脸色十分不好看,在心里狠狠骂了一句:“敬酒不吃吃罚酒。”带着下人转身离去。
  杜锦宁坐在车上,松了一口气。
  看了看新来的小厮,她道:“你就叫蓝生吧。”
  反正他顶的是安适的身份。安适原先叫蓝生,现在仍然叫这个名字便好。
  “多谢少爷赐名。”小厮行了一礼。
  前面周运生问道:“少爷,咱们去哪儿?”
  杜锦宁想了想,正要说话,就听车外有人喊道:“里面可是杜大人?”
  杜锦宁掀开车帘一看,来者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
  她记性好,见过的人都知道。这人虽只见过一面,她却是认得的,正是静王府的府丞鲁迁。这鲁迁虽是一位府丞,却也是正儿八经的正六品官。要不是杜锦宁刚刚升了官,官职还在他之下。
  “原来是鲁大人。”杜锦宁拱拱手,然后转头朝前面道,“停车。”
  眼看着周运生嘴里叫着“吁”,手上就要勒缰绳,鲁迁忙道:“不用停不用停,直接去静王府吧。我们王爷听说杜大人进京,特地叫下官在下朝后去府上寻大人,却不想吃了个闭门羹。下官不好回去交差,正打算在街上转悠,看看遇不遇得上大人呢,没想到在这里碰见了。”
  杜锦宁的眉头微皱了皱。
  赵昶相邀,她还真不好拒绝。毕竟赵晤那里也没给她布置什么任务,旧官职未交接,新官职未上任,想找个借口表示公务繁忙都不行。
  她相信自己的眼光,赵昶真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应该不会联合世家给她下绊子。既然她的任务是在街上转悠,以待齐慕远那边布置妥当,不如干脆就去静王府一趟。
 
 
第814章 眩晕
  这么一想,她就吩咐周运生:“去静王府。”
  说着她又朝鲁迁歉意地笑道:“我这车夫是润州人,不大熟悉京城的路,走得可能慢一些。”
  “下官前面领路,你们跟着我就行。”鲁迁说着,不待杜锦宁客气,打马走在了前面。
  到了静王府,杜锦宁刚刚进了大门,就看到赵昶迎了出来。
  这一年半里,因为赵昶表现出来的淡薄名利和忠心,赵晤也给了他许多荣耀,时不时在各种场合抬举他,他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般尴尬了,走到哪里大家都对他热络了许多,他在赵晤和郑太后等人面前也更坦荡更放得开,这也是杜锦宁提点他的。
  再加上在茶道上受的益处,赵昶对杜锦宁那是真心的感激。
  要知道在这京城里,能有资格让赵昶亲迎至大门口的,还真没几人。
  “锦宁。”赵昶对杜锦宁喊得也比其他人要亲热,“真没想到你真的研究出了高产水稻。这样难的事,我原以为你起码要个十年八年的,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你就做到了。”
  “托皇上的福。”杜锦宁笑道,“要是没有皇上给的安定环境和无条件的大力支持,我再能干也研究不了这么快。”
  这是她的真心话。
  要不是赵晤这人不错,是个一心为国为民的好皇帝,她就是有这个能力,也有为民造福的心,恐怕也不敢这样锋芒毕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她的毕生所学拿出来。
  她知道赵昶身边肯定有赵晤的暗子,监视赵昶的一举一动。而她这番话,也将传到赵晤耳里,为接下来的一切搏得更大的赢面。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