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坐酌泠泠水
时间:2019-01-14 10:34:39

  这段时间茶馆们,尤其是贵宾席的客人跟庄越也算混熟了。有那性情活泼的,朝台上大声道:“行了,你的谢意我们收到了。去去,下去吧,别废话了,赶紧让钱先生上来,让他快快说书。”
  “对对,赶紧说书。”大家都哄笑起来,附和着催促道。
  庄越天天呆在这里,又岂会不知道这些人对说书的痴迷?可今天他还不得不讨人嫌了。
  每日里看鲁小北和钱有财耍宝,他童心一起,也不由得凑起趣来:“唉,那算了,本来我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的,结果大家嫌我碍眼,那我还是下去吧,大家还是每日里在门口排队吹冷风吧。”说着,佯装生气地转身要走。
  大家一听最后那句话,就坐不住了,连忙把他叫住:“哎哎,庄掌柜,别走呀,赶紧说,什么好消息?”
  “你们不是嫌我碍眼吗?”
  “不碍眼,我们看你顺眼的很,庄掌柜你长得越来越俊了。赶紧说,什么好消息?”
  大家看着这台上台下的耍宝,全都不禁笑了起来,眼睛却盯着庄越,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好消息。听那话音,似乎是以后不用排队了。莫非,这茶馆的东家要另开一家茶馆了?
  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庄越这才道:“好消息就是,我们东家体恤大家,又开了两家茶馆,一家在城西,一家就在离这里不远处。两处新茶馆将重新说《射雕英雄传》,另外还会增加一部新的话本,名叫《天龙八部》。”
  “太好了,我来迟了,前面的情节没听着,这一回我倒要重头开始听《射雕英雄传》。”
  “有新话本?是谁写的?有没有《射雕英雄传》这么好听?”
  庄越也没急着说话,先让大家在下面议论了一会儿,消化了那个消息,这才继续道:“《天龙八部》乃是写《射雕英雄传》的那位才子执笔所写,精彩程度不输于《射雕英雄传》。两个茶馆说《天龙八部》的时间会跟《射雕英雄传》的错开,大家不用担心听了这边就赶不上那边。”
  “太好了,太好了。没书听的时间里,我总感觉没事可做。这回好了,又有新书听了。”
  大家兴奋地纷纷议论起来。
  又有人问:“那茶馆具体在哪儿?说书的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
  “这些讯息,一会儿大家听完书,可以在茶馆门口的大红纸上看到。”庄越说完,拱了拱手,转身下了台。
  钱东宝也没有立刻上场,直到大家议论完这事,在台上连连呼喊他的名字,这才施施然上了台来。
  这阵子他可是风光无限,走到哪里都有人尊称一声“钱先生”,每日台上的赏钱更是让他家的日子宽绰不少,更不用说还有钱有财那一份赏钱了。
  庄越见钱东宝开始说起书来,向新来的掌柜交待了一声,便悄悄从后门出去,乘马车去了城西的新茶馆。
  原先杜锦宁是打算只开一家分店的,可得了梁先宽送来的一百六十两银子,又从鲁小北那里得知了一个小道消息,说有人也打算开茶馆,学着他们的样子演双簧,还叫人模仿着《射雕英雄传》的情节,写了一本相似的话本来说书。
  虽说杜锦宁对金庸先生的小说很有信心,那些茶客绝对也抢不走的。但有个山寨对手在那里竞争,终归是又麻烦又恶心不是?杜锦宁跟齐慕远、关嘉泽和章鸿文一合计,干脆就把齐慕远打听的那两处酒楼买了下来,直接改成了茶馆,打算把漓水县爱听说书的茶客都掌握到自己手里,杜绝竞争对手的出现。
  而庄越因为人稳重,能力也强,被杜锦宁举荐为大掌柜。他手底下管着三个新的二掌柜。这三个掌柜里,齐慕远找了一个,关嘉泽找了一个,另一个则是鲁小北推荐的。鲁小北那小子在城里混着,三教九流他都认得,便是做掌柜的也熟悉一二。凑巧得知他熟知的一个酒庄的掌柜被人辞退,便举荐给了杜锦宁。
  这样一碗水端平,而且四个掌柜里关家就占了两个,大掌柜还是庄越,小二则全是从城里贫苦人家的孩子里挑选出来的,关嘉泽倒没有因为这个生出什么不愉快的想法来。
 
 
第171章 新茶馆
  章鸿文本钱最少,而且章光义早已叮嘱了他,他们入股茶馆能赚钱,全托了杜锦宁等人的照顾,需要拿本钱的时候只管拿钱出来,需要他出力的时候也出力,其他的一概不要多嘴多舌。为此,章鸿文即便不知道前一次因为陈家兴等人的事,杜锦宁和关嘉泽闹了一场不愉快,但秉着这样的原则与其他三人相处,倒也平安无事,互相都没有什么不满。
  而占股方面,新茶馆杜锦宁仍占五成份子,不过这五成份子是她拿了银子买的。
  她手头有二十几两,梁先宽买沙发又给了一百六十两。两个茶馆被袁安去压了压价,分别以一百九十两和二百一十五两成交,再做些桌椅,对茶馆进行修整,两个茶馆一共花了四百二十两,杜锦宁需得拿出二百一百两银子来。
  不过这一次杜锦宁写的话本不再以干股的形式入股,而是像杜家的豆干和茶叶蛋那样,直接以二两银子一册的价钱,售予茶馆用于说书,其他版权杜锦宁保留。即便是新茶馆重新说的《射雕英雄传》,也同样需得各付每册二两银子给她。之前杜锦宁一共写了八册话本《射雕英雄传》,再加上杜锦宁为了抵银子,直接交了四册《天龙八部》出来,如此一折算,入股的钱杜锦宁不光凑够了,不需要管齐慕远借钱,而且还余了二十两银子出来。
  这二十两银子,杜锦宁干脆就借给了章鸿文付入股的钱,章鸿文再从家里筹二十二两,就能凑够一股份子的钱了。
  至于年后的束脩,杜锦宁也计算得好。现在三个茶馆每日都有进账,这就跟那会下蛋的金鸡似的,三个店一天统共能有十两多的银子进账。等过了正月十五书院开学,茶馆就能有一百多两银子的收益了。到时候大家先把钱分一分,他自己就能分到五十两银子,章鸿文分得的钱当即可以还给她,再加上现如今放假,时间充裕,杜锦宁还可以多写几本话本出来,交束脩的钱完全不用发愁。
  其余四成份子,关嘉泽和齐慕远各占二成。
  有了新茶馆,那定然要招说书先生。有了钱东宝这个例子,城里的说书先生一听博悦茶馆要招人,除了跟东家签了契书走不开的,其余的全都到茶馆来应聘。杜锦宁几人面试了他们之后,便留下了四个说书先生。
  三个茶馆五个说书先生,虽说白给了两份月钱,但也避免了这些人以为茶馆需得靠他一人支撑,生出自大的心理来,同时也可以在有人生病或家中有事时进行替补。五个说书先生的上台时间,则按说书水平的好坏进行安排。说得好的,讲新内容;说得次一些的,则在第二场重复前面的内容。
  这些,在买下茶馆之初,就由杜锦宁这个小东家策划妥当了,庄越这个新上任的大掌柜,除了培训一下新来的小二半点,就不用操心。新茶馆的一切经营模式又都照搬老茶馆,点心、小食的进货渠道都是一样,因此虽然只花了三四天的时间做准备,庄越并没感觉到手忙脚乱。
  也因此,杜锦宁在新茶馆开业这一天,得以当个甩手掌柜,提着礼物四处拜年。
  关乐和那里是第一个要去的。当初拜师的时候因为家里情况复杂,完全没办法拿出拜师礼,所以杜锦宁只行了一礼,便当拜师了。现在趁着过年,众所周知她又得了梁先宽的一注银子,自然准备了一份相对比较丰厚的礼物送了过去;袁修竹和齐伯昆两处,她也没有落下。当然,三个长辈也给了回礼和一个大大的红封,说是压岁钱。
  杜锦宁从齐伯昆那里回来,小三房母女几人便对坐着发愁:“宁哥儿,你祖父那里到底要不要去呢?”
  杜锦宁蹙着眉头,十分不情愿地道:“山长和袁先生都特意叮嘱了,说叫我一定要回桃花村拜年。”
  “为什么要去?咱们不是跟他们断绝关系了吗?过年的孝敬钱咱们也托章鸿文给带回去了,算得情至义尽了吧?别人也说不了咱们什么。你这一去拜年,没准他们又要沾上来,不占尽便宜就没完没了。”杜方苓气哼哼地道,“山长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家的情况,为什么还要叫宁哥儿去拜年?”
  对于关乐和与袁修竹的叮嘱,陈氏倒能理解。
  她帮关乐和解释道:“关山长与袁先生也是怕影响宁哥儿的名声。往后他考上功名,要是有人写信给学官,说他不孝,过年都不去给祖父拜年,那他的功名就要被剥夺。”
  杜方苓顿时哑然,讪讪的道:“那宁哥儿你还是去拜年吧。为那些人影响功名,可不值当。”
  杜方蕙也重重地点了点头。
  杜锦宁跟陈氏对视一眼,两人都露出苦笑。
  杜方苓和杜方蕙不明就里,杜锦宁和陈氏、杜方菲却心知肚明,杜锦宁是不可能去参加科举,更不可能考取功名。可这些她们都不能说,因此关乐和与袁修竹的话也不好不听。
  陈氏叹了口气,道:“你还是去一趟吧,你现在有关山长的看重,他们也不敢拿你怎么样。”
  杜锦宁点点头:“反正要去伯祖父家一趟的,就当顺路了。”说着,提起陈氏准备的礼物。
  里面的礼也不薄,有一只活鸡,两斤猪肉,两包刘记的糕点,一斤红糖。为避免闲话,杜寅生和杜辰生两家的礼都一样。本来陈氏还分别准备了一包豆干的,但怕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刚才又拿了出来。
  “东西沉得很,叫你大姐、三姐送你到书院坐上马车再回来。”陈氏又道。虽没人来拜年,但作为一家之主,她今天需得在家里守着。
  虽说分家后,在杜锦宁的强烈要求下现在是一日三餐,餐餐白米饭,隔三差五地买一斤猪肉沾些荤腥,时不时地炒一盘鸡蛋,但短短这么点时间,还不够让杜家几人把身子养好,杜锦宁依然还是那副单薄的样子,并没有长多少肉。这两篮子东西拢共十来斤,杜锦宁还真提不了多远。
 
 
第172章 你回来了?
  她也没推辞,跟着两个姐姐一起出了门。
  三人差不多走到书院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从那头走来两个人,却是许家母子二人。
  谢氏看到三人,十分亲热地招呼道:“哎,真是巧了,我们正打算去你们家拜年呢。”
  许成源看到杜方菲,脸色一红,手脚似乎都不知往哪里放,十分不自在,可偏他表面上还强装镇定,只那眼神时不时地往杜方菲身上瞟。
  杜锦宁看到他这样,心里一动,转头瞥了自家大姐一眼,却见杜方菲面色如常,平静地微笑着跟谢氏道:“我娘在家呢,我们送宁哥儿回祖父家拜年。”
  “你们这是打算一起去?”谢氏问道。
  “不是,送到前面上了车,我们就回转。”杜方菲道,“许婶子先过去吧,我们得过一阵才能回去。”
  过了书院就是大路,那里车来车往的,雇一辆骡车比较方便,来回一趟也不需要多少时间。谢氏本想等着她们一块儿走的,但看看自家儿子那不自在的神情,她担心露馅,便笑着对杜方菲道:“行,那你们慢慢来,我们先过去了。”说着,拉着许成源往庄子去。
  待得母子俩走远了,杜方苓这才纳闷道:“他们怎么今天过来拜年?”
  依着这地方的风俗,拜年也是有讲究的,初一是晚辈给自家亲戚长辈拜年;到了初二,才会给外人拜年。这谢氏和许成源,对于杜家人而言那是真真正正的外人,最多不过是因为豆干生意合作得比较愉快,连沾亲带故都谈不上,而且还是平辈,所以杜方苓才会有此一问。
  “多讲礼,总是好的。”杜方菲性子温婉,不愿意非议别人,只说了这一句,便不再提许家了。
  杜锦宁冷眼看着,总觉得自家大姐根本就没看上许成源,否则说起许家人也不会这么自然。她顿时觉得这桩亲事有些不妙。
  许成源虽长得不是很帅,但也还算眉目清秀。瘦瘦高高,气质斯文,再有书院才子的名头加成,按理说杜方菲看到他应该有点反应才对。可依刚才的情形看,她根本就没往那处想。
  到了路口拦了骡车,杜方菲不放心,跟杜锦宁道:“要不,我跟你一块儿去吧?”
  “不用。”杜锦宁可不愿意杜方菲一起回去面对那些不愿意面对的人,“我是男丁,需去拜年,你们又没规定要去,何必去讨不自在呢?”
  杜方苓可是不愿意回去的,劝杜方菲道:“是啊,大姐,你还是别去添乱了吧。免得二伯看到你,又打你的主意。”
  “我不会有事的,你放心。我会先去伯祖父那里,然后再让四叔陪我去祖父家。从祖父那里出来,还会去里正那里一趟。怎么着他们都不敢拿我怎么样。”
  杜方菲只得点点头,将东西放到车上,目送着骡车离开,这才回了庄子。
  杜家大房那头,杜寅生一早起来就在院子和大门口转悠,时不时还出门往村口方向看上一眼,惹得年已九岁的杜方苏拉着她娘的衣襟问道:“娘,祖父这是怎么了?”
  章氏生怕女儿这话惹婆婆不快,赶紧拿了一个糖环塞给杜方苏:“小孩儿家家的,管那么多做什么?来,拿个糖环,带弟弟去院子里玩。”
  蒙氏嗔她一眼:“大冷的天,把孩子往外赶做什么?”又叫杜方苏,“别去院里,在屋里呆着,屋里暖和。”
  今天是初一,不能拿针线,明日回娘家的礼章氏也备好了。坐在火盆边没事干,她忍不住跟蒙氏道:“娘,您说,这宁哥儿是不是不会来了?这晌午都过了,再远的路也该到了。他除了咱们两家,又没有别的亲戚需要走,要来的话再如何也不会拖到这时候才来。”
  看着老头子那期盼的眼神,又看他老出去吹风,本来对杜锦宁没什么看法的蒙氏也心生了埋怨。
  她在火笼上翻烤着杜锦福弄湿的衣物,淡淡道:“不来就不来吧,咱们家也没巴望着攀扯他什么。他今儿不来,你爹往后也死心了,倒也省事。”
  说到这里,她转头对杜锦福道:“福哥儿,去,把你祖父叫回来,就说你要认字。”
  才五岁的杜锦福便颠儿颠儿地跑了出去。
  没多一会儿,祖孙两个就手牵着手地走了进来。
  蒙氏看了杜寅生一眼,没好气道:“先过来烤烤火,暖暖身子。”转头吩咐杜方苏,“给你祖父倒杯热姜茶。”
  当地的风俗,大年初一是要煮姜糖茶的,一来预示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二来也为了驱寒。有客人来用来招待客人,也是极拿得出手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