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当家——佛前青莲
时间:2019-01-18 10:33:06

  苏氏虽说都是小小的下了一点注,每种只不过是下了一千两。
  不过,得回来的银子那是挺大的。
  用她当时和谨行的原话就是,她这胎生的是儿子,两儿子娶媳妇的银子都赚下来了。
  所以,她这次进宫就和谨彦提起了现在宫外又兴的另一种赌博。
  在大家伙看来,太子的嫡长子哎,怎么着洗三和满月也应该是大搞吧?
  还有,一些命妇请求晋见也全部被拒之门外。
  见过太子妃的女眷,除了和嫔和靖南王妃,也就苏氏了。
  和嫔也好,靖南王妃也好,虽说都是一脸喜气的告诉大家,亮哥儿很健康,小家伙很壮实,特别会吃奶,太子妃恢复得也很好。
  可问题是,既然很健康,那小皇孙哭声啥的应该是很嘹亮的吧?
  据她们打探,好像一天到晚也不见得听见几回亮哥儿的哭声。
  这说明什么?
  说明孩子病恹恹的,哭的力气也木有!!
  太子妃既然恢复得很好,干嘛拒绝她们命妇的晋见?
  太子妃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接见她们这些命妇好么。
  那是太子妃的常规工作,你说吧,你罢工了,这说明啥?
  和嫔和靖南王妃的话怎么能相信!
  一个是没儿子将来要指望太子妃生活的人。
  一个则是太子妃真正的“婆婆”。
  二人肯定明显偏帮太子妃的嘛。
  至于有人说,人家脸上一脸的喜气是装不了的。
  帮忙,无论和嫔还是靖南王妃都是深宫中的胜利者,倘若能让你看得出人家脸上真正的意思,她们还混个p啊!
  再说了,指不定就是脸上越喜气,实际越晦气呢!
  还有那太子妃的娘家嫂子,怎么三天两头的往宫里窜,人家还身怀六甲呢?
  太子妃没毛病,你不好好待家里养胎,你窜个毛啊?
  因此,现在宫外又兴起了另外两种赌博……
  一种是赌亮哥儿的健康状况的。
  另一种,则是赌谨彦的身体状况的。
 
 
第二百五十四章 银子怎么花
  “她们学不乖的吗?”
  谨彦有些不明白,这人不是应该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吗?
  为什么就学不会相信别人呢?
  应该说,谨彦现在藏书阁这儿使用的宫女太监全部都是自己和周泊桐信得过的。
  哪怕挑的奶妈,也全部是身家清白得不要再清白。
  周泊桐怕儿子会吃,所以,还特地让靖南王妃从靖南王府找了六个奶娘。
  那六个人,全部都是祖宗几代,一家几十口都在靖南王府服役的。
  就是为了保证儿子的口粮安全安心。
  这一个月来吧,觉得亮哥儿的胃口也没有特别大,就和一般孩子差不多。
  属于比较乖的那种,吃饱睡,睡饱吃,很少会哭。
  有的时候醒了,在摇篮里,只要谨彦和他是同一间屋子的,他只要能闻着谨彦的味道,就不怎么会哭。
  谨彦那时候还和苏氏,靖南王妃表示,亮哥儿挺好带的,不闹心。
  哪知靖南王妃却表示,周泊桐小的时候也是如此,只不过,过了半周岁,那叫一个会闹腾。
  每天不管刮风下雨,非要她抱着去花园溜达一圈才肯回来。
  要不然,就哭给你看。
  谨彦:不是听说周泊桐自幼是在太后宫里长大的吗?
  不过谨彦也没去问靖南王妃,靖南王妃怎么说,她就怎么听。
  但现在听苏氏提起来,她是觉得,这嫂子要不要再去赌一把呢?
  赌吧?
  万一嫂子将来沉迷赌博那就不好了,十赌九输。
  不赌吧,好像也对不起那白花花的银子啊!!
  京城的那些贵妇,人傻银子多的机会应该不会有太多次的。
  “嫂子,你自己是怎么看的?”
  谨彦觉得还是把这个球踢给苏氏比较好。
  “妹妹,嫂子是这么想的……”
  苏氏的意思是她不出面,叫她的母亲去,银子呢,也不用多,就各赌一千两吧,意思意思。
  主要是她手里现在也没多少的现银。
  “没多少的现银?之前不是说赢了几万两吗?那几万两?”
  谨彦觉得挺奇怪的。
  要知道,以前是有人做过算法的,那就是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代两千块钱的。
  自己就算苏氏赢了五万两吧,那么,你自己算,相当于多少毛爷爷。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苏氏把五万两全部花掉,讲真,那还真的是本事。
  谨彦唯一能想到的是,这苏氏不会是赌输了吧?
  要不然,你和自己讲,哪种用银子,是可以用得这么快的?
  苏氏一见谨彦的神色,就知道她误会了,抿嘴笑了笑道,“妹妹,是这么一回事,你还记得当年,你说要让庄子上的孩子们认字的事儿吗?”
  说起来,这事儿,苏氏还是受了谨彦的启发。
  那时候东府分家之后,西府不是得回了沈三亲母亲的那铺子嘛。
  后来谨行就开始往田庄上考虑了。
  谨彦那时候有出过主意,那就是给几个田庄上的孩子们,请个大夫。
  也不用教那些孩子太多,只要教会他们认字看书啥的。
  当然了,倘若有好苗子,也是可以报到府里来,府里专注培养的。
  现在她不是买了好些田庄和宅子么,原先的那些田庄也是有些佃户的。
  可一些庄头,还是要从自家原先的庄子哪儿调取。
  本来谨行就和她说过,买地和宅子不用买这么多。
  主要是他们府上的人手跟不上。
  地或许还好些,本来就带佃户,只要有个好庄头,到时候,和人家谈妥,还好些。
  可那些宅子,总得让人去打理,到时候租出去的吧?
  谨彦听到这儿的时候,道,“嫂子,你们打算做租赁生意?”
  在现代,倒是门朝阳产业。
  可在古代,好像古代的流动人口不是很多。
  所以,应该没啥赚头的吧?
  不过,花五万去买那些宅子,你去搞这个,会不会没啥赚头?
  “是这么一回事儿……”
  苏氏又开始和谨彦讲起来,之前谨行不是租院子给一些学子嘛,从中又受到了些启发。
  这年头,考科举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所以,在京城,特别是贡院附近,或者是离贡院近些的一些院子,还是挺吃香。
  可这些院子一来价格贵,有些学子未必能够长年租得起。
  可倘若回家乡吧,其实也不是很划算。
  所以,苏氏和谨行便想了大家互相方便的法子。
  第一离贡院大概还有四条街,他和苏氏便买了十间并排的宅子,然后把里面全部改造了一番。
  有点像现代的旅馆似的,你可以根据你的经济能力租房间。
  价格自然是便宜过客栈,最重要的是,你的衣物会有人来清洗,你房间也会有专人来收拾。
  一日三餐,你要选择在那宅子里吃也是行的。
  倘若不吃,只要你事先一天说声,厨房也不会来多扣你的银子。
  伙食方面,只求温饱,不求最好。
  倘若想要加餐或者别的,只要你付得出银子,厨房也是可以安排的。
  其实之前谨行已经有在做了。
  只不过,相对规模小些。
  现在不同了,他和苏氏是打算大规模的做。
  谨行的想法是,周泊桐登基在即吧?
  开恩科,那是必须的!!
  到时候,再册封皇后,册封太子啥的,再开恩科,连着三年开科恩,生意应该还会不错吧?
  最要紧的是啥,租他们的宅子,倘若你没有书童,小厮,侍候笔墨的,他们还可以优价供应!!
  他们庄子上的一些孩子早年不是接受文化教育嘛,虽说不是特别成功。
  不过,这几年来,那些庄子上的人也发现,好像读过书的,府里在招奴才的时候,会优先考虑。
  你想,府里有四个小少爷吧,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小姐少爷,那多认几个字的,总没坏处。
  有什么是比去侍候小少爷小姐更有前途的了??
  所以,庄子上的好些人,都开始自发认起字来。
  “才认识几个字,不怎么适合去做那些举人老爷的书僮吧?”
  谨彦一听,立即指出道。
  哪知,苏氏抿嘴笑了笑,“你以为这世上所有的举人老爷都是真材实学的?
  有些,还不是花银子买的?
  更何况,真正有真材实学的举人老爷,会需要那些装门面的书僮?”
 
 
第二百五十五章 守二十七个月
  谨彦一听,道,“这书僮还有拿来装门面的?”
  这可新鲜了,头一次听说!!
  不过,家里庄子能多些是好的,生意能多元化也是好的。
  最要紧的是,庄子上的那些孩子能多念书也是好的。
  “嫂子,既然如此,那你看着办吧,多买些地,多让庄子上的孩子们读书也是件好事。
  优秀的人才多了,对家,对朝廷来说都有好处。”
  在谨彦看来,读书这种事吧,其实也靠天赋的。
  像现代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普及啊,可是,真正优秀的,又有几人?
  无论何时,总是中间和底层的人多些的。
  这就像金字塔一样。
  只不过,能让自己庄子上的孩子们告别文盲也是件好事。
  时间会慢些,可咱可以订个小目标,比方说,努力在五十年内,让沈府名下庄子佃户们都识文断字。
  “妹妹,你不会怪嫂子财迷吧?”
  苏氏见谨彦沉吟了半晌不说什么,然后拉着谨彦的手道。
  “怎么会呢,嫂子想太多了,不过嫂子记得早上让孩子们读书,到了下午,还是让孩子们去庄子上帮大人们种田。”
  倒不是说谨彦不想让那些孩子成材,而是觉得,还是要让那些孩子劳逸结合。
  要不然,将来府里招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自己是真的要哭死的。
  “妹妹放心,你不说,那些庄子上的庄头也知道,对了,前些日子,太子和你兄长说,想让你大侄儿也进宫来读书。
  你哥和我商量过之后,觉得还是让他在家里读书。
  也不知道这事儿太子会不会怪咱们不识抬举?”
  苏氏也又提了她的长子进宫读书的事。
  一开始的时候,她自然是高兴乐意的。
  这就和现代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能上北大清华一样。
  只不过,后来谨行觉得,自己的儿子和三胞胎不一样。
  三胞胎是那种,哪怕占不了便宜,但也吃不了亏的个性。
  本来嘛,三个脑袋瓜子凑一起,再加上三胞胎共享一个小宇宙,三只家伙属于套口供都不用言语交流的,大家互相给个眼神,就知道另外两个想说啥了。
  可他的儿子就不一样了。
  他的儿子继承了自己忠厚的个性,以前就是被三个小叔叔欺负的。
  你说吧,这进了宫,还不被那些皇子皇孙们欺负?
  三胞胎那是将来的国舅爷,正宗的铁杆外戚。
  一些皇子皇孙想欺负,那也得惦量惦量。
  倘若三胞胎和他们的大侄儿是同一个班级的,那还好些。
  有三胞胎照看着,估计问题不大。
  三胞胎虽然也欺负他们的大侄儿,不过,三家伙的个性是属于,我们照着的人,你敢欺负试试,打得你找不着北!!
  可四人差着年纪,肯定是两班级。
  所以,还是让他在府里读书的好,小班化教学,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将来能考科举就考,考不上,姑母是皇后,难道还怕没活干?
  在谨行看来,自己的妹妹成了皇后,沈府的人太过有出息,也未必是件好事。
  相反,有的时候中庸些,无能些,未必不是保全全族人的出路。
  “嫂子千万别这么说,是我考虑失策,我这不是想着,四人自小一起读书嘛。
  所以也想……”
  严格来说,谨彦提起这事儿的时候,周泊桐是不赞成的。
  只不过,谨彦很是高兴又兴奋的提出,三胞胎表示也很挂着他们的大侄儿,所以,周泊桐才开口和谨行提的。
  自从谨彦成了太子妃,见自己的兄长,都没以前方便。
  最让她郁闷的是,谨行看见她还要下跪。
  虽然她也知道,这是宫中的礼节,可是她心里也挺难受的。
  在行事时,周泊桐的考虑明显是比谨彦严谨些。
  三胞胎进宫读书是庆丰帝主动提起的。
  庆丰帝提起,和他让几个孩子进来,是两码事。
  他自幼长在宫里,在宫里的那些皇子皇孙,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以前是,现在自然也是。
  只不过,妻子提了,他自然只能照做。
  谨彦后来在周泊桐的言语提及之下,也想到了。
  那时候她的想法是,侄儿真进宫了,自己多看顾下,理论上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不过,现在嫂子既然提出了家里读书,也是好的。
  周泊桐说得对,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亮哥儿过了满月之后,庆丰帝的身体更加不行了,每天喝一碗粥,都是件废力气的事儿。
  周泊洞和谨彦商量过之后,就直接搬去了乾清宫哪儿打地铺,每天除了公事,就是照顾庆丰帝。
  无论太医怎么尽心,周泊桐如何照顾,李大人和郭大人等人如何的挽留,庆丰帝还是走了。
  庆丰帝走了之后,周泊桐登基为帝,改年号为靖隆,封沈谨彦为皇后。
  庆丰帝时的郑太后遵为太皇太后,许皇后则遵为皇太后。
  这些都是大家所能想到的事,那两位虽然一直请着太医,只不过,庆丰帝那时候没特别表示,新上任的靖隆帝自然也得敬着。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