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要亡了!——青色兔子
时间:2019-02-13 11:37:35

  “谢什么?”项羽道:“说了从今往后,我把你当自家弟弟。”他摇摇头,“这事儿给那些谋士知道了,又得苍蝇般嗡嗡半个月,真是烦死人……”他一笑,明明是杀戮无数的活阎王,却像是未行冠礼的少年人,明朗灿然,似乎与世间一切黑暗无关。
  封王的事儿,各方扯皮了足足三个月,期间屡次谈崩,众诸侯要拔刀相向的也有;撕了契约书,从头再谈的也有——一笔落下去,就是万千富贵荣华,岂能不锱铢必较?
  直到来年四月才彻底定好。
  关中之地一分为二,章邯王其一,封雍王。
  而汉中之地,虽然项羽说要给蒙盐;可是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托项伯美言,也要汉中之地。
  最后汉中之地也一分为二,刘邦得其一,并巴蜀两郡,封汉王。
  蒙盐得关中一半,汉中一半,封骜王。
  另外各诸侯多有封王,其中魏王豹(魏无咎的弟弟)封为西魏王。从前张耳的亲信,叫申阳的,是最先攻下河南,迎接楚军北上的,所以给封了河南王。韩王成,定都阳翟。赵国的将领司马卬,平定河内有功,立为殷王。而从前的赵王赵歇,改封为代王。
  张耳跟随项羽入关,被封为常山王,占据了从前赵国的地方,定都襄国。
  其余值得记上一笔的,一来就是当初项羽过黄河的时候,故齐王的孙子田安领兵跟随了项羽。所以田安被封为济北王。而前文提过的田荣,因为数次背叛项梁,又不肯跟着项羽出力,所以什么都没捞着。
  再一个就是张耳的“刎颈之交”陈余,与张耳闹翻后,扔下将印走人,也没有跟随入关,听说他在南皮,便就近给他封了三县。
  至于项羽本人,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定都彭城。
  众诸侯中的绝对优势集团对这个瓜分结果满意了。
  于是大家在戏下痛饮一场之后,各就封地。
  可这暂时的平静,只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假象。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场分封,登时就惹恼了三个人,分别是田荣、陈余与刘邦。
  陈余之怒,在于他自视与张耳等同,可是张耳封了常山王,他却只得了三郡——他与张耳决裂在前,封地落后于张耳在后,嫉妒与仇恨叫陈余咬牙切齿。可是他实力不够,只能哑忍。
  刘邦则是原本可以王关中,最后却来了偏远的巴蜀,他的士卒也都是东边收来的兵,都思乡情切。入巴蜀的路上,已经不断有士卒、甚至官吏逃走。可是他实力不够,也只能哑忍。
  但是田荣不同。
  田荣势大,却没能封王,第一个掀了桌子。
  田荣率兵杀了项羽封为济北王的田安,自立为齐王,并王三齐。
  有了田荣第一个出头,一时间,对分封结果不满的各势力都纷纷冒了出来。
  陈余第一个响应,把三县兵力全部调集出来,伙同齐国大军,直接冲着昔日“刎颈之交”张耳的封地就杀过去,大败张耳,占据常山。
  张耳逃跑,逃到了从前老朋友刘邦处。
  一时间,中原大地,战火再燃。
  而在远离中原硝烟的地方,有两个团队正磨刀霍霍,以备来日大战。
  这两个团队,一个自然是刘邦集团,另一个么……却是隐于民间,销声匿迹了的大秦流亡政府。
  巴郡江州县内,胡亥盘算着时机,似乎——该他出场了?
 
 
第134章 
  得知诸侯相王,罢于戏下, 各就国的消息后, 胡亥与韩信对着地图,推演起天下形势来。
  “这次瓜分天下, 虽然项羽心满意足, 恐怕有几个人却心怀怨愤。”胡亥指着地图东北角, 那里是曾经齐国的土地,“田荣未被封王, 如何能够甘心?势必要再起祸端的。”
  韩信道:“田荣势大,一旦反叛, 项羽必然要领兵前去平乱。”
  “而项羽这一去,只要不能一击扑杀,那么他与田荣纠缠之时,各诸侯中心思浮动之人不免会有所动作。”胡亥接上, 指着他所在的巴郡江州县,“譬如分到巴蜀两郡来的刘邦。”
  韩信佩服地看了胡亥一眼,道:“公子英明。我从前曾在刘邦手下做过管粮饷的小官……”
  胡亥哂笑道:“那刘邦有眼无珠,错失英才。”
  韩信闻言, 腼腆一笑, 显出几分与年龄相符的青涩之态,然而转瞬谈起天下大势, 却又胸有成竹,虽还未带过兵,却已经有了未来大将军的风采。
  韩信继续道:“其实那刘邦原本是否有反叛项王之心, 不好说。可是不管他有没有反叛项王之心,一旦他领兵西就封地,他手下的士卒思乡亲切、难免想要东归。如此一来,这刘邦就是不想反也要反的。”
  胡亥悄悄观察着韩信,见他一脸认真、只盯着地图揣摩,不由得心中赞叹。他是知道历史走向,所以说出刘邦要反这话不难。可是韩信却完全由当前形势推演,竟然也得出了与历史走向一致的结论,可见此人就算不领兵打仗,也能做一位无双国士。
  胡亥道:“刘邦若反,自然要先冲出来,占了关中之地——先取雍王章邯之地,再占骜王蒙盐之所。”
  韩信道:“正是。他背靠巴蜀,军粮不愁,又有将士东归之心可用;而章邯与蒙盐,在秦人看来,都是叛国罪人,秦人恨之入骨。如此一来,刘邦之胜可期。”
  胡亥摸着下巴,道:“刘邦拿下章邯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章邯锐气已挫,既不得项羽欢心,又的确背叛了我大秦。不过蒙盐嘛……”
  韩信接道:“蒙小将军是我们自己人,又颇得项羽赏识,况且刘邦还曾是他手下败将……”他话锋一转,“虽然如此,然而蒙小将军失了民意,刘邦却正是士卒东归之情可用之时,胜负难料。”
  胡亥踱步,沉吟道:“所以我们要想个法子,怎样既能让蒙盐保存实力,又能让他两边取巧。”
  韩信闻言,忍不住望着胡亥,竟至于出神。
  胡亥察觉了,笑问道:“有何不妥?”
  韩信摇头,呆了一呆,才道:“做将军的,能遇到您这样的陛下,当真是福气。”
  胡亥一听,乐了——这是要夸他啊!
  他忙正色,敛了敛衣冠,笑问道:“何出此言呢?”翻译过来就是,快,多夸几句听听!夸得具体详细真实一点!
  这要是蒙盐,估计不翻白眼就算好了。
  可是韩信毕竟跟着胡亥时日还短,人也比较老实,当真一五一十夸起来,“如今大秦明面上已亡,陛下却全无疑人之心,为在外的将领设身处地着想,为他积蓄力量。能遇到您这样胸怀广大的陛下,自然是众将领的福气。”
  胡亥一面笑呵呵听夸,一面心道:那是你没看到蒙盐那小子被我摧残得有多惨。这会儿就是大棒加身,他也不能反了。否则我能这么相信他吗?
  可是胡亥嘴上只是道:“嗐,这不是最基本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吗?”他冲韩信笑道:“咱俩投缘,我看你什么都好,你自然也是看我什么都好了。”
  韩信被胡亥那句“我看你什么都好”弄得心中一甜,浑身一暖,一时讷讷不能言。
  胡亥却是被夸得通体舒泰,咧着嘴道:“好,言归正传。咱们得给蒙盐去封信……”
  一时计策商议已定,信写好着可靠之人送出。
  韩信道:“若蒙小将军能够依计行事,那可真是……”他忍俊不禁,肩膀都抖动起来。
  胡亥也笑道:“这便是考验蒙盐演技的时刻到了。”
  却说刘邦处,他西就封地之时,还真如韩信所料,此时并没有反叛项王之心。想他一个泗水郡沛县丰邑的无名小卒,今时今日做得一方王者,而他已经是快半百的年纪,这在平均寿命都不到五十岁的秦朝末年,几乎就快是人生终点了——还折腾什么呢?
  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它一开始也并不是为了反叛。
  烧掉栈道的计策,是张良辞别刘邦,归于韩王之时,给出的。而这计策,最初是为了防止士卒入巴蜀之后,又逃亡东归。
  张良虽然辅佐了刘邦一程,可那目前也只是“露水姻缘”。他作为五代韩相的后人,自然还要回到故土去,辅佐韩王。
  送走张良,刘邦是真舍不得。
  自从萧何被秦二世那狗娘养的弄走了,封了个九卿之列的少府就丧了良心,刘邦已经很久没遇到这么好用的人了。
  刘邦拉着张良的手,一路感叹,一路送,直送到褒中,先是恳切道:“兄长助我良多。”又笑骂道:“他妈妈的,小弟我在项王身边没有能说的上话的人,给他妈分到这大西边来,士卒都纷纷逃走,说不定什么时候我就完蛋大吉了!到时候还得靠子房兄提携啊!”又拍胸脯道:“子房兄你放心,去了韩国好好做你的大官!出了事儿,只要一声招呼,老弟我绝不能叫你给人欺负喽!”
  张良微笑道:“汉王何必妄自菲薄?汉王来日成就,不可限量。”他看得长远,知道此时的平衡很是脆弱,稍有风吹草动便是再一波的旷日持久大战,因暂且简单道:“若汉王忧心士卒东逃,何不烧毁栈道?一来绝了士卒逃出之路,二来示项王无反叛之心。”
  刘邦拍着大腿笑道:“绝了!还是子房兄你高明!烧!回去我就叫樊哙都给烧了!”
  张良又微笑道:“汉王您若不满意此时的封地,其实那两名秦朝叛将的封地,却也容易得。”
  刘邦眼睛一亮,“此话怎讲?”
  张良道:“蒙盐和章邯都是秦国叛将,一位害死了皇帝,一位害死了十万秦兵,关中父老恨这二人入骨。汉王若诛杀此二人,是顺应民意,自然手到擒来。”
  刘邦点头,却是道:“章邯倒也罢了,那蒙盐却是有点古怪……”
  张良也道:“蒙盐颇得项王赏识。汉王您稳妥起见,收章邯之地当是无碍。我看齐国那地方恐怕要生波澜,到时候项王一时顾不上西边。就算项王平定了齐国,可是您若已生米煮成熟饭,他也不好再大动干戈。”
  刘邦也担心触怒项羽,便点头记下此事,送别了张良。
  自张良走后,刘邦很是消沉了数日,逮着谁骂谁,骂得起劲了还踹上几脚。樊哙等人都习惯了他的狗脾气,也不往心里去。然而秦地归降的一些官吏却受不了了。
  比如……叔孙通。
  “这、这简直是有辱斯文!”叔孙通跟朋友们吐槽,“这汉王真是离谱,竟然在文士帽子里撒尿……”
  跟这比起来,当初陛下把他用丝绸捆起来吊着打的事情,都显得温和多了。
  叔孙通是个擅长跑的人。东归的栈道被烧了,叔孙通联合他那七十名博士,数百名弟子,索性往南跑去——跑着跑着,就跑到了胡亥所在的巴郡江州县附近。
  胡亥巴郡江州经营已有小半载,此地刘邦的势力还未能渗透过来。这个以李婧出面的组织,简直就是江州及周边县城的小政府。
  江州小政府的主要标签有以下几个:教认字,娘子军,能吃饱。
  这年头,能吃饱的军队,已经是很牛逼的存在了。
  虽然如此,叔孙通也没把这江州小政府看在眼里,他只是准备借道此处,东行去找楚怀王混饭吃。
  这会儿的楚怀王已经被项羽等人架空,但是给供奉到很高的位置,称“义帝”了。
  叔孙通带着几百文士,一路浩浩荡荡来到江州,一听领头的人,是个年轻女子,就有点心中犯嘀咕。
  这可是他的老祖师爷说过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么个年轻女子做头头,那能好打交道吗?
  若不是带的干粮已经不够支撑他们去寻义帝的,叔孙通真不想跟这女子领头的小政府打交道。
  底下招兵的小头目倒是很上道,一听叔孙通与他带领的数百文士都认字,立时肃然起敬,道:“您随我来,刘姑娘仔细交待过好多次——凡是认字的,只要认字满三百,就可以做官儿了。”
  叔孙通腹诽道:切,三百字——三百字够做什么的?嗐,要他们来做只需认识三百字就能做到的事情,真是暴殄天物。
  进了县衙,叔孙通左右打量着,又腹诽道:这地方,比起咸阳宫来,差远了——不够看!不够看!
  一时那刘姑娘出来,叔孙通还惯性腹诽:什么刘姑娘牛姑娘——比起咸阳宫中他教过的宫女们差远了,更不必提当初与他一同教书的刘莹……
  等等!
  叔孙通险些摔倒在地,定睛一看——迎出来的那女子,温文尔雅,笑容温婉,不是刘莹是哪个?
 
 
第135章 
  只见刘莹虽黑巾布衣, 不掩天生丽质, 立在府衙台阶之上,在两旁绿树掩映下, 仍是绰约动人。
  叔孙通认出刘莹的当下,并没有联想到胡亥。毕竟在大众印象中, 刘莹是已经放归乡里的宫女。而刘莹此前并未告诉叔孙通自己家乡何处。因而此时叔孙通看来,便是——难道刘莹家乡便是此处?怎得组了军队做了头目?
  叔孙通一面想着,一面已是惊喜道:“刘姑娘, 啊呀呀!这可真是他乡遇故人!我真没想到是你——怎么?难道你家乡是巴郡江州的?”
  刘莹一见叔孙通, 也是吃了一惊。她稳住心神, 并不慌乱,不答反问, 柔声笑道:“叔孙大人?您怎得来了这荒僻之所。”
  这时那负责招兵的小头目上前, 悄声道:“您认识这人?他带了几百个文士来,说都是认得好些字的。”
  刘莹微笑道:“叔孙大人是我故人。你做得很好,先把叔孙大人带来的人请下去招待,不要怠慢了。此地这两日不太平,请叔孙大人的朋友们稍稍忍耐, 万不可随意走动——叔孙大人,咱们里面叙旧。”
  那小头目抓抓脑袋——江州可是附近郡县中治安最好的地方了,怎么说这两日不太平呢?不过刘姑娘既然这么说了, 那就照她说的做——得把这些文士看好喽!可不能让他们磕了碰了,或是被绑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