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铮神色平静地看着那个孩子,问道:“你认识我?”
那孩子听到陆铮这话,纤细的脖子一扭,将脸藏进夫人怀中,做出一副拒绝跟他交谈的样子。
陆铮心道,这样下去也不是回事,这些人明显有问题,得尽快问出他们为何被关押在这里才行。
这时候,身后的暗卫上前一步,附耳低声说:“将军,这些人好像生了什么病?”
陆铮也看出来了。
这些人一个个脸色蜡黄,一脸病气,肯定是生了病。
冯玉山将这么多生病了人关在这里,到底要干什么?
陆铮视线扫了一圈,找了一个穿着长衫,似乎读过书的青年,指着他问道:“谁将你们关起来的,知道么?好好回答我的话,我必会为你们做主。”
他也没说什么叫大家相信他的话,问完话之后,就定定地看着那青年,面上神色不显。
那青年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周围,片刻后,才像是下定决心一般地问:“你是谁?你真能为我们做主?”
“你不用管我是谁,只要知道,你敢说,我就能替你做主就是。”陆铮不是文人,说话不喜欢打机锋,但是,他也不会贸然向这些人透露自己的身份。
那青年听了陆铮的话,脸色变了变,最终还是咬牙说道:“我们都是被淮安知府冯玉山抓进来的,我们是这村子里的村民,前些日子,冯大人说上面今年增加了赋税,叫我们多多缴纳税赋,可我们哪有多余的粮食上税啊!今年收成本就不好,别说增税了,就是减税,我们交起来都吃力,可冯大人不管这些,只下令让我们增税,我们实在没办法,就想着联名抗议,哪成想,哪成想冯大人竟然直接派兵将我们给抓了起来,没多久,我们这里就来了一群土匪,将整个村子都洗劫一空,我们被关在这里已经快一个月了,吃不好,睡不好,大家都生了病,大人,求您为我们做主吧!”
刚才被陆铮他们拿下的人,是冯玉山的心腹,他们都见过,这人敢抓冯玉山的心腹,说不定,还真是比冯玉山大的官。
他们反正也没什么活路了,倒不如拼一把,兴许还有机会呢?
陆铮听了那青年的话,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片刻后,才问:“可有确切证据,能指认将你们抓来的,就是冯玉山?”
那青年忙不迭的点头,“有有有,我们手边还有冯大人命人发来的布告呢,上面盖着知府大印的,我认得!”
那青年说着,便跟身边的老者低声说了两句话,就见那老者抖着手,从怀里掏出来一张纸,那青年接过来,想要呈给了陆铮。
暗卫在青年接近的一瞬间,站到了陆铮面前,接过青年手中的布告,又用眼神示意青年回到人群里去。
青年老老实实地回去了,暗卫这才转身,将布告递给了陆铮。
第470章 救兵
陆铮接过布告一看,上面果真盖着知府大印,这布告看来定是冯玉山发的没错了。
可他没记错的话,朝廷并没有下达增加赋税的政令吧?
冯玉山这可是假传圣旨了,单就这一条罪名,就能要了他的命!
再加上山上那群土匪,冯玉山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陆铮三两眼扫完了布告,递给一旁的暗卫,对周应下了命令:“全部带回去,先找大夫给他们瞧病。”
“是,将军!”亲卫队队长周应,直接听命于陆铮,得到了陆铮的命令,毫不犹豫地就执行了。
陆铮又对两名暗卫低声吩咐道:“你二人火速回城,一人去通知陆文,让他即刻带领五千人马整备待发,一人去冯府,盯住了冯玉山,等我回城。”
“是,将军。”
青年听见陆铮这样说,双眼顿时就亮了。
带他们回城,给他们看病,那他爹的病,有救了!
“爹,爹您听见没有,咱们马上就能找大夫给您治病了,也能喝上浓浓的米汤了!”
话音刚落,青年就小心地看了陆铮一眼,眼中有些惧怕,又有些期待。
陆铮却读懂了这眼神中蕴含的所有意味,当即应承,“米粥管够,先回去瞧病。”
青年一听陆铮这话,双眼立即亮了起来。
就连方才对陆铮出言不逊的小孩,都瞪着双大眼睛,吃惊地看着陆铮。
陆铮面上仍然没有什么表情。
很快,周应那便就带着人清点好人数了,随时都可以准备出发。
但是很快,问题又来了。
这些人也不知道是饿的还是病的,已经大都走不动了。
这样的情况,哪里能回城去呢?
陆铮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过简单了,略一沉吟后,又吩咐周应:“你带着十个人在这里守着,我先回去,再派人过来。”
“是,将军。”周应颔首应道。
吩咐好了周应,陆铮又转向这些百姓,沉声道:“还请各位稍安勿躁,待我回城安排一下,立即派人过来,诸位的事情,一定会有个交代的。”
说完这些,他又指着那青年道:“可敢随我入城。”
他需要一个知情人,具体说明这里的情况,也好做出相应的安排。
青年听了这话,便要答应,但随即又犹豫了,看向身边的老爹。
老头见儿子看向自己,喘息着道:“去,你去,爹,爹等着你……”
“爹……”那青年显然是不放心父亲一人的。
“你是读书人,莫要,莫要白读了,读了圣贤书,跟大人去,我们,我们全村人,就都指望你了……”
青年听了这话,才含泪应了一声,随即将父亲托付给身边的乡亲,起身跟着陆铮走了。
陆铮带走了其余亲卫,一行人还是照着来时的路途返程,这条路,可比他们走大路快多了。
如此,倒要“感谢”冯玉山的心腹了!
刚一出祠堂的门口,陆铮就叫人将那青年背了起来。
那青年起先还挣扎,红着脸说自己能走。
在陆铮一句“太慢了”说出来之后,立马消了声。
别说他现在是个病歪歪的样子,就是原来没生病,没饿着的时候,脚程怕也不如身边这些人。
等一个亲卫背着他跑起来的时候,青年才真正意义上理解了,陆铮所谓的“太慢了”,是谓何解。
若是叫他自己走,确实太慢了,怕走到明日清早,也入不了城,白白耽搁时辰。
陆铮这里带着人赶路,陆文那里已经先一步收到了暗卫送去的消息。
接到消息以后,陆文迅速地安排了下去。
一个时辰后,陆铮一行人匆忙而回。
一行人消无声息地回了知府衙门,陆铮一到,便命陆文带人去冯府,还有几个下属官员的府邸拿人,并且直接将这些人的府邸控制起来,没有命令,不许人进出。
陆铮命令一出,整个知府衙门瞬间灯火通明,陆文带着五千人马,立即动作起来,奉命前去抓人。
跟着陆铮回来的那个青年见到这一幕,震惊得简直说不出话来。
这人,竟然真是说抓冯玉山,就抓了!
更叫他吃惊的还在后头。
只听陆铮紧接着又对身边人吩咐道:“找个大夫来先给他看看,再叫厨子做些粥和好入口的小菜来,马上安排城里的大夫和军医一起,带上物资,去城外安顿那些百姓。”
“大人,您……”
青年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是好,陆铮直接一句话回了他的感谢,“养好你的身子,待本官审理冯玉山之时,还要你上堂作证。”
“大人放心,我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青年拍着胸脯保证道。
陆铮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带着亲卫离开了。
很快,就有大夫来给青年瞧病。
来的是陆铮带来的军医,诊断过后,确定青年只是饥饿过度外加休息不好才造成的体虚,开了两服药,便离开了。
军医走后,厨下送来了熬得香浓软糯的白粥,和几样偏软烂的小菜。
青年看着多日未曾见过的白米粥,眼圈立即红了。
整整一个月了,他们一个月,不曾好好吃过饭了。
冯玉山派人将他们关押起来,起先还一日给两餐饭,虽说都是些糙米,但农家人也吃惯了,到底还挨得过去,哪成想不到十日光景,这纯的糙米也吃不上了,开始给些糙米掺着稻糠。
当然大半是稻糠,少部分是糙米。
那稻糠哪是人吃的东西,现在又不是大灾年月,便是他们家里穷苦些,也不吃这种东西啊。
可是不吃,就得完全饿着,挨饿的滋味,太难受了,哪有几个人受得了呢?
期间有撑不下去的,陆续送了命,冯玉山留下的那些人就将死了的村民拖出去,也不知道送到了哪里,总归不是什么好去处。
再接连死了几个人,大家就都老实了。
可是到后来,稻糠掺的糙米,也不是常有了。
渐渐的,大家都麻木了,有人发了热,求那些人给找个大夫瞧瞧,可那些人当真是铁石心肠,哪里会管他们死活!
本以为,他们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还能等来救兵!
第471章 危难
冯玉山是在睡梦里被陆文带人抓走的。
虽说心腹还没有回来,他本不该睡觉,可是,今天夜里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困乏的厉害,本想着小憩一下,竟然真的睡着了。
这一睡,就出了大事!
冯玉山和手下几个相熟的官员被抓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淮安城。
百姓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官的,却能嗅到一些不对来。
知府大人都被抓了,这得多大的事啊!
一时之间,淮安官场内人人自危,很怕自己也会遭到连累。
陆铮动作很快,他带着皇上的圣旨而来,又是哪种铁血性子,淮安城内大小官员,哪个也不敢在他面前造次。
很多人派心腹去知府衙门打听情况,也全部都被挡回来了。
那知府衙门如今跟铁桶一般,除了陆铮的人,外人根本进不去。
你说收买一下陆铮身边的人?
快别逗了!
那些人都只听陆铮的命令,谁敢去收买啊,遇上脾气好的,喷你一脸口水,遇上脾气不好的,直接动手都是有的。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人家还会去找陆铮告状呢。
等到这状一告,你就等着挨收拾吧!
这种时候,收买陆铮身边的人,陆铮随便扣下个别有居心的帽子,也够你受的!
陆铮这边动作也快,没等底下人猜测太久,就直接带人去将五马山上的五马寨给踏平了,抓回了“土匪”若干。
不过,这些土匪都被堵着嘴,这就有点儿奇怪了?
这些土匪可不像冯玉山等人,是夜里被抓的,就是大白天被人从山上押下来的。
淮安成里很多人都出来瞧热闹了,这一看不要紧,突然间有人发现,这里头怎么好像还有不少熟面孔?
再一仔细看下去,发现不是错觉,还真是熟人!
天,这说是祸害了几个村子的“土匪”,不是知府大知府衙门里的官差么!
这些人,平时可没少收刮民脂民膏,淮安的百姓,对他们熟悉着呢,绝对不能认错了!
知府大人口中的“土匪”,变成了官差,要说这里面没事,谁信啊。
怪不得知府大人被新来的钦差大人给抓了,合着是将自己的官差弄成土匪了啊!
冯玉山犯的事确实不小,几样罪名加起来,足够判个秋后处斩了。
陆铮审理冯玉山的时候,是开堂审理的,半个淮安城的百姓都来了。
人证物证俱在,冯玉山想抵赖都抵赖不了,当场就被陆铮给判了个秋后处斩。
罪名判完之后,陆铮立即写了奏表,将冯玉山的种种罪行,巨细无靡地上奏给了皇上。
本以为,审了冯玉山一干人等,搞清楚了暴动的真相,淮安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他也应该准备带兵回去了。
哪成想,就在这时候,竟然出了一件更大的事情,彻底拖住了他的脚步。
瘟疫!
原本,只是小部分人发了高热,后来,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热不退,到后来,等军医和淮安城内的大夫们发现最先出现发热症状的那些人,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斑及溃烂,才发觉不好。
这是瘟疫!
几个大夫皆一口咬定,这就是瘟疫。
瘟疫啊,可不是只喝几服药便能医好的小病。
陆铮当即下令全城戒严,将病患区分开来,又命全程的大夫跟几名军医一起,研制治疗瘟疫的药方。
有他坐镇,淮安城倒是没有乱起来,可是,治疗瘟疫的方子,又哪里是那般容易就研制出来的?
越来越多的人被传染上瘟疫,陆铮只得写下奏折,命亲卫队长周应亲自送去邺京,请皇上派下人来,解决淮安疫情。
周应带着折子,拼了命一般往邺京跑,沿途跑死了三匹快马,终于在八天后赶回了邺京。
周应领陆铮命令,没有进城,而是让守城官派人去给太子殿下送信儿。
守城官认得周应,见他如此狼狈,哪敢耽搁,忙派人去给太子殿下递话。
半个时辰后,太子殿下带人到了城门口,接下周应的奏折,派人将周应接到别处去先安置下来。
太子接到折子,亦不敢耽搁,火速去面见皇上了。
淮安爆发瘟疫,陆铮跟陆文就在淮安成内,太子简直是心急如焚。
皇上接到奏折,也是又急又怒,冯玉山的折子刚刚递回来,淮安又出了瘟疫,西北马上就要派人过来和谈,这个时候,皇上比任何人都不想陆铮出事。
淮安出了瘟疫,陆铮要的无非是好大夫跟好药材,当然,还有粮食。
陆铮也是在瘟疫爆发之后,才查出来冯玉山为何要派人假扮土匪,抢劫百姓。
概因淮安今年的减产,俱是因为冯玉山等贪污,买了次等的粮种造成的。
冯玉山知道,这件事一旦被上面查出来,他就是死罪,所以才费心演了这么一出戏,想要混淆视听,瞒天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