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夫人。”陆源听罢忙行了礼,又匆忙而去。
普云大师圆寂的消息肯定瞒不住,别人不说,魏老太君那里总得知会一声。
等知会过了魏老太君,她也好赶紧带着人去顾家,安排另一件大事。
说话间,林氏便匆忙来了魏老太君的荣禧堂,婆媳俩一见面,林氏也没怎么寒暄,就照实说了。
魏老太君不是个顶不住事的,况且普云大师圆寂虽叫人感怀,但林氏料定魏老太君也不可能真伤心到跟着去了的地步,加之又着急去顾家,所以便实话实说的。
魏老太君听罢果真如她所想,虽伤心不已,但到底控制得住情绪。
听林氏说要去顾家帮着安排安笙回府后封院守孝诵经一事,虽有些不快,但大抵顾忌着普云大师善名,也没说什么。
林氏这会儿哪里还顾得上婆母高兴不高兴,乐意不乐意,她心里急的都快烧起来了,只恨不能赶紧安排完这些事,飞奔上山去呢,见魏氏没说什么,当下也没客气,行了个礼便匆匆离开了。
林氏走后,魏嬷嬷觑着魏老太君面色似有不喜,忖度着说:“老太君也别太伤心了,普云大师乃得道之人,想必并不在意生死之事的。”
“大师不在意,可有人在意啊……”魏氏叹了一声,眉头皱了皱,忽然问魏嬷嬷,“你说,这顾家丫头,是不是也有点儿太重情了……”
魏嬷嬷听到这话,却不知该怎么回答,思来想去的,只好道:“按说重情义,也是好事……”
魏氏闻言轻轻啧了一声,半晌才又道:“这倒也是。”
之后便不说什么了。
魏嬷嬷见她不说话了,想了想,也就没再开口。
……
普云大师临终前有遗愿,自己的尸身要火葬,若得了舍利子,请弘济寺上下不要阻拦,随安笙带走。
这原是不合规矩的,但寺内那位平日几乎不出现的老和尚点了头,住持方丈也就没再说什么,他二人同意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不同意。
只是大家心里到底还是有些不愿。
普云大师坐化后必然会有舍利,而他的舍利,那必然是要留在寺里供起来的,可如今却归了私人所有,这实在与这些和尚们平日所信奉的佛法有悖。
但他们到底是出家之人,也做不出争名夺利之事,所以纵然有几分不愿,到底答应了之后也就没拦着。
普云大师圆寂的消息很快就散了出去。
无数的信众争抢着跑上山来,就为瞻仰大师遗体一眼。
最后,连宫里都惊动了!
……
普云大师之名,流传久远,宫中又历来敬重他,太后笃信佛法,听到这个消息听说便晕过去一回,吓得皇上皇后等将太医院所有的太医都叫了过来,替太后诊治。
好在太后不久之后便醒了。
醒了之后,太后便要去弘济寺。
皇上皇后给唬了一跳,轮番来劝,好容易才将太后劝住了,答应只安排人去山上慰问一番,并送香油钱让弘济寺上下为普云大师举办水陆法会。
皇上和皇后一一应了,将太后哄得差不多了,才相偕着出来。
皇上也挺伤心,看着没什么心思安排这些事了,就将一切都交给了皇后。
皇后刚应了一声,就有宫人来报,说太子殿下来了,请见皇上。
皇上正伤怀着,本不想见人,但太子毕竟不是别人,来了总不好不见,因而便勉强打起精神叫太子进来。
太子进来见了皇上,先夸了一番皇上仁慈德政之类的,又说知道皇上定然伤心,必然想要亲自去弘济寺,但皇上一己之身牵涉国本,不宜前去,因而他特地来请奏,想要替皇上去弘济寺聊表慰问,请皇上允准。
皇上本来正为这件事伤感呢,听太子这样说,当即觉得太子懂他心意,所以立即就允了,又让他去跟皇后商量具体事宜。
太子又拍了几句马屁,领命出来,自去见了皇后。
太子走后不久,瑞王又来了。
皇上想着见了太子,也不好不见瑞王,只好也见了。
没想到瑞王来意跟太子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太子是宣扬皇上德政,请命亲自前去,瑞王是要钱来的……
说是普云大师跟一般僧人不一样,死了应该风光大办,该召集京中各大寺院举办盛大法会,彰显皇家仁德,然后,举办法会需要钱,所以,皇上该叫户部拨些款子云云……
按说瑞王说的也不算错,皇上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架不住,户部如今没什么钱啊!
没钱,怎么还铺张浪费得起呢……
第1140章 归处
户部没什么钱,按说瑞王不该不知道,所以,即便想要宣扬皇家仁德,也该跟太子一样,想个不丢面子又不伤里子的办法。
比如太子亲自前去,这就是无上的尊荣,是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尊荣。
最重要的一点,还不用花太多银子,简直是两全其美。
相比起来,瑞王的建议就显得不识大体又不懂事了。
但念在瑞王也算是一心向善,且也算是为了皇家脸面考虑,因而惠帝即便不怎么高兴,也没发火,只说这件事已经交给皇后和太子办了,让瑞王不用操心,有空跟着太子去山上慰问一下就很好了。
哪知他有心给瑞王留面子,瑞王却不领情。
瑞王一听自己好不容易想到的得脸的差事又叫太子给抢了,当即就不高兴了!
瑞王一不高兴,狗脾气就上来了。
也怪他从前被惠帝纵容得太过,如今即便惠帝纵容他纵容得轻了,他自己却还总反不过味儿来,时不时地就得糊涂一回。
这不,眼下就闹上了。
“父皇,虽说太子是君,儿臣是臣,可君臣之下咱们还是兄弟呢,都是父皇的儿子,父皇您怎么就如此偏纵太子呢!这样的好事,总想不到儿臣,难道儿臣不是您亲生的么!”
瑞王梗着脖子说的委屈极了,惠帝却听得一脸恼怒。
“这么说来,你还委屈了!”惠帝冷哼一声,看着瑞王的面色颇为不善。
偏瑞王还没看出问题来,顾自委屈着,说着说着,竟然似说到伤心处了,还哭了出来。
惠帝见了愈发气得脑袋疼、心口也疼,指着瑞王大骂道:“你给朕滚回去好好思过两日!”
瑞王闻言,哭声戛然而止,惊愕地看着惠帝,一脸不敢置信。
“父皇!”瑞王震惊得都忘了要哭了。
可惜惠帝却没什么心思管他那点儿脆弱的小心思,转头一甩袖子子走了,扔下瑞王一个人傻站了半晌,被御前太监催了,才反应过来,恨恨地也走了。
宫里向来没什么秘密,瑞王进宫请命却被惠帝申斥并且赶回府中闭门思过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太子听到信儿的时候,也只是冷笑一声,什么都没说。
荣贵妃倒是急着去求见惠帝,想要给瑞王求情,可惜惠帝正恼火着,自然也就没见她。
荣贵妃恨恨地回了宫,也是一阵闷气不提。
……
再说太子与皇后商量定了上山事宜,便动身出宫了。
太子与皇后母子俩的意思都是,普云大师必定不会喜欢铺张,更别说安笙那里还不知怎么安排,因而并没有要做盛大水陆法会的意思。
但太后和皇上的心思也要顾虑,因而太子便寻思着,尽快上山,等见了安笙的面再说。
太子出行,又是代表皇上,自然不同寻常。
但事出从急,太子急着山上,也就让一切从简了,既没叫撒黄土,也没叫鸣锣响鼓开道,只带着一队仪仗并侍卫若干,以及文韬、杜奕衡、林子轩等几个人,就上山了。
饶是如此紧赶慢赶,等太子一行到了山上,普云大师也已经进行火葬了。
因太子要来,弘济寺内必然要清场,但普云大师信众实在太多,因而大家都不愿离开,都聚集在山脚下惶惶等着,等到太子一行上山后,有不少人又偷偷跟了上去。
太子听说后,并没叫人驱赶,只让侍卫们留心。
这么多人挤着上山,若出事就糟了,想一想还是不放心,又叫人去给九门提督和顺天府尹送信儿,让他们派人过来维持秩序。
并特地嘱咐说,只是维持秩序,不许呵止驱赶普通百姓。
九门提督和顺天府尹接到太子敕命,不敢耽搁,忙带着人过来支援。
这么一折腾,动静就更大了,有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一问之下得知普云大师圆寂了,纷纷往紫霞山跑去。
信仰的力量往往是不容忽视的,大概谁也想不到,普云大师的死,竟能引起举国鸣哀,国丧也不过如此了。
……
太子到了弘济寺,便得到住持方丈的亲自接待,彼时普云大师火葬已近尾声,太子并没多说什么,只带着文韬几个跟随方丈一起去了行火葬的地点。
太子的到来,并没有让诵经声停下。
安笙跟一群和尚一起,围坐着诵经,也不知见没见到太子,反正并未起身行礼。
陆铮要起身,被太子抬手阻止了,然后也叫寺内僧人为他们拿来蒲团,自坐到诵经的僧人身后,随着默哀起来。
一圈和尚和几名男子之中,独独坐着安笙一名女子,看起来本该很突兀,但事实上,并没有人有这种感觉,反而大家都认为,如果此刻少了她,仿佛才是哪里不对。
都说出家人淡看生死,但在这一刻,这满庭的诵经声中也依稀能听出悲鸣。
超脱凡俗,哪里就真那么容易呢?
普云大师火葬后,化作舍利,弘济寺主持方丈依照普云大师遗愿,将佛舍利交给了安笙。
在场之人,除了弘济寺叫得出名的众多高僧,便就是陆铮与太子、文韬他们几人,所以,没有人对这一幕表示异议和惊讶。
太子甚至在心中暗道他想的果真没错。
普云大师的舍利交给安笙,一定是普云大师的遗愿,否则弘济寺一众僧人绝对不会同意。
而这样看来,盛大的水陆法会只怕也难,不过毕竟是太后宏愿,他总要安排。
弘济寺虽说是佛寺,但到底在南诏境内,天子脚下,有些事自然也要求全些。
至于水陆法会上不见普云大师佛舍利这种事……相信寺内僧人会有解决办法的。
安笙拿到普云大师的佛舍利,便捧着离开了。
她还要去收拾几件普云大师的旧物,然后带着离开。
太子并没有拦她,就连陆铮也没叫留下,只远远地摆了摆手,让他先去忙。
文韬看着安笙行尸走肉般的模样,不禁暗暗担心。
当然这担心只是单纯的身为挚友的担心,并不掺杂任何杂念。
他与安笙相识一场,甚至比陆铮还早认识,情谊自然非同一般。
此时此刻,便是个普通相识的也要跟着哀恸,何况是他?
搜狗阅读网址:
第1141章 世道人情
谁都看得出安笙的状况很不好。
普云大师死的太突然了,别说安笙,换做他们,他们只怕也接受不了。
可人死毕竟不能复生,这是谁也没办法改变的。
借尸还魂亦或在再世重生这种事,在大家的印象里只是出现在话本子里的鬼怪志异故事,现实中是并不存在的。
安笙也并没有将希望寄于此,她甚至有些恍惚,觉得自己认为自己已经活了一辈子,是不是也是假的?
从前的那些,其实只是她的一场梦?
没人能回答她,普云大师当初也没有回答过她,而现在就更加不可能跳起来为她解惑了。
……
太子正在跟寺内僧人商量水陆法会的事。
果不其然,寺内僧众商量了一下之后,并没有回绝太子,而是答应了下来。
别说这事是皇上和太后的意思,就算宫里没有话儿,弘济寺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广大信众们也需要一个交代。
至于法会上没有普云大师的舍利子,弘济寺自有说法。
对外就说这是普云大师遗愿,不想为自身劳动大家,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世人总是很矛盾的,有时候,他们对有些人的宽容放纵成都大到可以超乎你的想象。
普云大师作为世人皆知的得道高僧,在普罗大众心目中,这样慈悲为怀,不攀名附利似乎才是正常的,如果他临死前还交代弘济寺僧众们为他举办盛大的水陆法会,反倒才显得奇怪的。
一切都跟太子想的都差不多,只除了安笙那里……
说真的,太子对安笙倒是真有些真心实意的情感在。
当然别误会,这里头并非什么狭隘的男女之情,硬要说来,该说是亦亲亦友之情才对。
按说能让太子这样高看,是安笙的福气,但太子却并不这样以为,在他心里,他反倒觉得认识安笙是自己的福气。
他曾仔细回想过与安笙相识相交的过程,发现好几件棘手不已的事,几乎都是在安笙的帮助下解决的。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陆铮。
太子对陆铮的感情自不必说,那是当做兄弟一般待的。
陆铮、杜奕衡和林子轩三人,比之文韬这是实打实的表弟,在太子心目中地位也是不差什么的。
没人说储君就不能有常人感情,他是储君,但也同时是个人,是人就有普通人的情感,虽说这些对外并不显露,但在太子心目中,是自有计较的。
陆铮的亲事,当初可不只陆家人跟他着急,太子也急的火烧眉毛一样。
太子倚重陆铮,所以自然不喜欢陆铮身背污名。
而陆铮几次办差,几次遇险,都是在安笙的帮助下化险为夷的。
所以,对于安笙,太子有兄妹之怜惜,也有对于人才之敬重。
看到安笙这样,他心里也是很不好过。
可有些事情,别人是没办法劝的,只能自己熬过去,这一点,太子很清楚。
……
普云大师的旧物不多,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所以大师平素生活一向简朴,除了几件旧衣和一些经书典籍,剩下的也没什么了。
衣裳什么的,安笙没拿,只将那两箱子书带走了,再有就是普云大师生前日常供奉的佛像,经过寺里同意,也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