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嫡幼——冉珏儿
时间:2019-04-01 10:07:11

  所以啊,虽然现在才是二月,但是架不住人多啊,要呆在这里整整五日呢。这才是第一日,衙役都已经把厕号打扫干净了,倒是没有什么味道。但是再过两日,可就说不定了,想想那个味道就觉得酸爽。所以说,现在这个位置对于顾启珪这样有些微洁癖的人来讲是非常值得庆幸的。
  趁着童子还都没有入场完毕,顾启珪把自己的笔、墨、砚台一一拿出来,放在桌案上,这方砚台还是来安庆参加科举的时候,爹爹送他的,笔、墨则是姐姐们送他的,皆是名品。顾启珪在‘悦来客栈’的时候,已经试过,确实好用,到底是名品。低头再看腰间挂着的荷包,想到家人,顾启珪脸上的表情柔和了一些。
  顾启珪打开刚刚在中厅大堂拿到的纸卷,里面有答题卷,卷有红线横直道格,每页十二行,每行十二字,这是考试结束后,要上交的部分,也就是现实的答卷纸。另有两张素纸,是供起草所用。
  接着,顾启珪提笔在试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籍贯,号房等这些基本的信息,就是素纸上,也是要仔细填写清楚的。准备好这一切,顾启珪就坐着静静地等着开考。
  等所有考生都入场,找到自己的号房,就有衙役巡行场内。
  鼓鸣九声,考试开始了,衙役拿着贴着考题的板子在考场内巡回展示。
  顾启珪提笔将考题记在素纸上,避免一会儿忘记。顾启珪一笔一划写得认真,开具考试严谨,就是起草纸,也是要求要书写楷书的。
  京城·顾府
  朱氏和两个女儿说了挺长时间,说到顾烟茗顾烟琪姐妹终于是耐不住倒在床榻上睡着了。看着她们恬静的睡颜,朱氏笑笑,小心地退出了房间。
  外面的天已经大亮了,朱氏努力让自己平静些,今日就是和平常一样啊。但是,还是不一样不是吗?她的儿子,小小一团的幼子,现在都已经能独自出远门参加县试了,他不过才是十三岁的年纪。
  作为母亲,朱氏自是希望自家儿子能取得好成绩的。可是,她又担心儿子要是取得太过骄人的成绩,使得整个顾家走向风口浪尖,就是作为妇道人家,她也是知道目前的顾府,在夫君还身居高位的情况下并不宜太过出风头。
  但是,话又说回来,她又怕幼子此次县试的成绩太不理想,从出生至今,幼子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在京中这几年,顺宝也都是被人捧着的,一下子遭遇太大的打击,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了。
  虽然,从顺宝这几年在国子监的功课评价来讲,这一次过县试应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既然是考试,一考定音的事情,就存在许多种可能。一想到这里,她就忍不住多想一些。
  算了,朱氏领着林嬷嬷走向‘明璋院’,说是顺宝的院子,也只是在这里住了六年,算一算,幼子已经搬到前院七年了啊。
  推开‘明璋院’的大门,里面的摆设是一点儿没变的。这也是朱氏的意思,不论多忙,隔一段时间她都还是会想起,让人来这里打扫。幼子搬去前院,这里的东西是一点没动的,一笔一墨都不是凡品。
  虽然,这一段时间,是二皇子沐沣住在这里,不过一个人的教养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人已经离开了,房间里依然干净整洁,所有的摆设都还是原样,完全不像是曾经有人来过的样子。
  朱氏站在书架旁边,看着满满的一架子书,大都是孤本,所以她就说嘛,‘明璋院’虽小,但是却精而贵。也有曾经多少次,她会偷偷的过来这里,看到幼子站在这个书架前的书桌旁边,静静的练字。
  旁边的砚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从他爹爹那里坑来的,似乎时不时的和自己爹爹斗一下,是幼子改不了的乐趣。
  朱氏站在房间里,想着以前的趣事儿,充满了欣慰。
  “夫人,您就放心吧,小少爷自小聪明,肯定是能取得不俗的成绩的。”林嬷嬷站在朱氏身后,笑着说道。夫人平时虽是最是恬静的性子,做事儿却也干净利落。就只有在关于七少爷的事情上才会想的多些,性子就有些拧劲。
  朱氏听见嬷嬷这样说,笑着回道:“是啊,顺宝自小就乖,就没让我担过心。不过,我也不期望他能取得多好的成绩,能平安顺利的考过就行了。”朱氏如是说道。
  “夫人就放心吧,七少爷可是过去了江南,那里是顾府本家所在地,咱们老太爷、老爷也都是在的,肯定出不了什么问题。”林嬷嬷说道。
  “说的也对。”朱氏听了,果然展颜,确实,根本不用担心啊,去了江南,可以说是他们的地盘好不好,虽然她本来就明白这些,但是自己一个人总是想不清这些,这时候听到林嬷嬷这样说,终于是想起这些来。
  京城·四皇子府
  “主子,根据之前的消息,昨日二爷会出发去安庆,现在应该是已经和玄景大师会合了。但是,去拜访吴柳先生应该得等顾七爷县试之后了。”貉回禀道。
  因为吴柳先生救人唯一的规矩就是不医权贵,之前,玄景大师已经往吴柳先生那送了几次的拜帖,都没有下文。因为这些年来,在他那里就只有两家例外,那就是作为江南名流的顾府和安家。
  因为医者不能轻易得罪,他们现在不会出手,只能期望吴柳先生看到顾大人的手书能答应为二皇子解毒,不然,眼前这位主子可不好讲话,貉在心里想着。
  四皇子沐澈一脸的将醒未醒,坐在太师椅上迷糊的听着,手肘搭在扶手上。“他身体怎么样?”他一直都想沐沣能放下手里的事情,安心养病解毒,但是现在沐沣完全放下来了,他就有些不习惯。就连例行的询问他身体的情况,沐澈都不像原来那样紧张郑重了。
  “是,二爷最近都没有毒发,身子也好了许多,之前的外伤都已经痊愈了。”貉再次回道,鹰每次来信都会记得说一下二皇子的身体,所以貉大致是知道的。
  沐澈换了一个姿势,整个人窝在太师椅里,微张的眼睛,让人不知道他是听见还是没听见。不过虽然面上看不出来,但是沐澈本来有些直挺的背部,完全放松了下来,整个人都更舒服了些。
  “最近顾家有些动作。”貉继续说道,京中各家的情况他们都知道一些,最近顾府有些反常。
  “哦?”沐澈稍微有些兴趣了,顾家,他现在是感兴趣的很。
  “顾家似乎秘密分家了,因为最近顾府的各种家产,不论是店铺还是地产,都被明显的划分了开来,不过顾府内部尚未传出任何消息。”
  “是吗?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沐澈问道,因为这个时候,分家并不是什么明知之举,且不论顾雍和安氏尚在人世,还康健的很;而且,现在正值顾启珪科举的开端,怎么能会分家这种事请。
  “目前不知,顾家瞒得比较严实。咱们在顾府的人手大都已经撤了回来,目前倒是没有确切的信息。不过此事肯定是与顾府二老爷顾国宁有关。”
  沐澈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分了也好,顾家,除了大房,其他几房都难有建树。”这些他早就看出来了,要他说,这分了家倒也好,起码少了些在内部拖后腿的人。
  “对了,说起来今日是顾启珪县试下场的日子吧?”沐澈说着,虽然他们一直在讲顾启珪县试以后怎样怎样,却似乎从来没有在意这个问题。
  “啊……是的,确实是在今天。”貉是没料到沐澈问这个的。
  “这样啊,”沐澈摸摸下巴,就是不知道,那个少年会考出怎样一个名次,作为现在的顾家,太过出风头可是不好。就父皇那个性子,面上和和气气,内心却对极为忌惮他亲手提拔上来的这位阁老的。
  “传信去安庆,一切都要以沐沣的身体为重,就让他安静的待在江南就行了,要是发现他接触什么事儿,处理什么事,都要立刻禀报我。告诉他们,我要的是沐沣能够安全的活着,我可不比沐沣,不像他那么仁慈,我非常不喜欢有人阳奉阴违。这个你们应该都清楚吧?”警告的话语,被沐澈用慵懒的声音说出来,带着不一样的警告意蕴。
  “是,属下明白。”貉答道。果然还是没有过去,貉在心里想到,当日他枉顾主子的吩咐,听从二皇子的命令回京,就已经想到这个结果了。
  沐澈还是像没有骨头似的整个缩在太师椅上。
 
 
第78章 开考
  因为今日是县试中的第一场考试,是为正场,也是这场县试中最重要的一场,主要考经义和墨义。所谓经义,是指县试是以儒学经典‘四书五经’中的文句为题,由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所谓墨义,是指答卷的形式,与‘口义’相对,科举考试时众考生笔答经义。
  顾启珪反复看着这一次的县试考题,依照之前他看过的考题来讲,这一次他拿到的考题有些普通了,过于简单。这种题目对于基础不好的童子有好处,因为就算是再不擅长。这种题目是大家都会答一些,但是要想比别人出彩就很难。
  对于顾启珪来讲,本次县试,确切的说应该是他整个科举之路,都不求成绩顶上,位列中等是最好的了,所以对他来讲怎么把握这个度,就是最大的挑战了。
  不过怎么说呢,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他也得打起精神来才好。不然,他把自己放得太松,要是自己一不小心真的直接被淘汰了,那才真的就变成一个笑话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顾启珪看来,这次的县试题目是有些偏的,不过想想县试只是基础测试一个童子的入仕的条件,包括行文流畅,字形书法才是考察的重点。这样一想,顾启珪也就释然了。
  此次县试四书文的第一道试题,是探讨君子之道的。选自《论语·子张》中的一句话,“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意为: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此次县试四书文的第二道试题,是选自《大学》的一句话“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大致意思就是: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常充足。
  对于第二道题目,顾启珪倒是没想到今年县试,命题者会选这样一句话的,在他看来,后一句话才更有考的价值啊,就是“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意为: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爱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
  在顾启珪看来,后一句话,不是更符合上位者的意图吗。不过,也没什么要较真的,反正经义又不是只解释这一句话。不过对于这种在两千年前的现在提出来的小康大同的政治思想,顾启珪还是顶佩服的。
  此次县试的第三道试题是为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为:咏四季变换,叹时光飞逝,劝惜时奋进,这个题目算是三个题目中最中规中矩的了。
  顾启珪立足考卷全局,大致明白了此次试卷的情况,心中有了大致的谱系,接下来答卷做文章就简单多了。
  首先当然要先完成两篇经义,这立足于四书的两篇文章,最是能检验一个人的文才涵养,也是县试乃至整个科举考试都极为看重的素养。
  顾启珪调动调动自己脑中的知识,构思着整个文章的框架。在素纸上简单的记下自己将要写下的论点论据,论就是各个点,当然要有各种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
  顾启珪自从入学国子监,就开始学着经义写作,这几年来对这种文体已经掌握的越来越熟练,就是国子监的夫子对他的文章也是赞不绝口的,所以他并没有觉得这文章有何难,不过因为这只是县试,要求并不是这么高的,主要还是检验一个人的基础问话素养。
  因为此次批卷的是吉城县署的官员,所以批文章此事还要看阅卷者的喜好如何。顾启珪并不了解这里的知县,所以并不能分析出他的喜好。倒是今年院试的主考官,顾国安一早就专门和他介绍过,就是师父也是和他说过那位大人的。现在一想,这爹爹和师父对他都很自信啊。
  最后,顾启珪还是决定,就中规中矩的完成一篇文章好了了,只要能过就行。反正,他是完全没有想过当案首的。江南本就是顾家的本家,在江南,顾府本就高调,要是他再出了风头,只怕……无论如何,这都不是顾启珪想要的结果。
  这个决定一下,顾启珪手下轻快了许多,笔锋流转,刷刷不停,不一会儿素纸上就有了文章的雏形。随后,顾启珪又认真的把这篇文章用楷书仔细誊写在答卷上,第一道题目就完成了。
  第二道题目相对要难一些,立意也要认真想一想。
  至于第三道题目诗赋,顾启珪是完全不担心的。
  当然,顾启珪这样想不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能写得多好,而是就是他努力了,仔细想很久,做出来的还是只能算是中等,所以早在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时候,顾启珪就已经放弃了。
  江南·陆府
  江南两江总督陆府上,今日他们的男主人陆平罕见的有时间在家,没有公务等着处理。所以整个府里的人都有些忙碌。
  此时的陆平正在自己的书房中,和一屋子的幕僚挤满了整个房间。陆平坐在上位,听着幕僚们说着近来江南发生的事情。当然,处在这个节点,说的最多的自然就是县试的事情了。
  要说起来,今年势必会忙上一些,等县试结束以后,紧接着就是府试,再来就是三年才开一次的院试,今年着实都不得闲。
  陆平也只是听着,也不说话。虽然刚过来将江南的那几年,因为陆家离开江南的权利中心实在太久了,过得较为辛苦,但还是在顾庽和安意荣的照料下,挺过来了。这几年过来,他是完全在这里站稳了脚跟,作为两江总督,陆平在江南可谓是一家独大。在江南这个地界,现在自然是没有人能和他呛声的。
  “顾大人的幼子,是不是也要参加本次的县试?”突然有一个幕僚说道,他跟着陆平很久,自是知道,陆平与顾国安的缘分的,师兄弟俩的感情也好,最初那些年,他们在江南还多亏得顾国安照顾。
  这句话,倒也提醒了陆平,让他想起有这么一回事儿。“是啊,师哥来信说了这事儿,说是这次赶得及,得等孩子县试过后才能来府里。”这么多年过去了,陆平还是如此称呼顾国安。
  “京中传闻,顾府七爷才思敏捷,颇为乃父之风,就知不知道是何等风姿。”还有其他幕僚感叹。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