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侧美人——北途川
时间:2019-04-11 09:48:53

  鸣凰眯了眯眼,侧躺在榻上,转了个身,出神着。“我有何气馁的?汝莫自作聪慧猜我心事。”
  婢女忙道:“婢该死。”
  “罢了,莫再多话,吵的我耳朵疼。”
  “喏。”
  半个月前,母亲等来了李麟的家书。
  这位她几岁的兄长,一贯的言简意赅,只说诸事顺利,让母亲莫挂怀,另外称叔父意欲求娶玉沧叶家四小娘子,故而会耽搁些许日子,在山南停留些时候,归期未定。
  彼时她刚行了及笈之礼,媒人多次上门,因着郑夫人养女的身份,提亲者不乏显贵之人,可乱世中,福祸颠倒,不过转瞬,她不看重那些虚有其表的东西。
  她其实心心念念,不过一人,那位她年少慕艾的男人,有着这世上男儿少有的沉稳、坚定、一往无前。以此胸襟和气魄,来日问鼎中原,亦必有一争的资格。
  她一直绸缪,奈何他常年征战,不常在家。
  但她始终认为,这世上除了她,已无人再可做他妻了。他非贪色之人,心思亦不在那上面,假以时日,她必可称心如意。
  是以无论是江北叶家的凤命之女,抑或是其他任何的女子,她都不会让她们有机会出现在他面前。
  她向母亲请命,领了一队轻骑,顾不得身份,一路快马赶过来的。
  未曾想,竟是迟了一步。
  可恨。
  她曾奉母亲的命去李偃房中送过些许吃的,有时借故留在他书房,其实从未近前,只是在外间候着,却叫人故意曲解,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在府上好过一些,在下人面前挣些脸面。
  李偃从不会去过问这等小事,没成想却在叶女这里险些摔了跟头。
  待回了繁阳,所有人都会知道,主公娶了妻,而她郑鸣凰,从未近前侍奉过半分,今后也不会有成为他妻的可能。
  她的眼神逐渐带了几分冰冷,问自己近旁的侍女,“我貌如何?”
  “小娘子似天妃仙子。”
  “比之叶女呢?”
  婢女犹疑了片刻,忙又说:“她自然比不过小娘子婀娜多姿。”
  郑鸣凰却蹙了蹙眉,侧转身子,面朝里闭目不语了。
  不知在想些什么。
  谨姝累了,有些犯困,靠在涟儿身上打盹,涟儿生的圆润,故而靠着甚为舒服。
  稚栎把针线都收了,摸着小夫人手冰凉,去生炭盆。
  没找到火折子,掀帘去问马夫,李偃侧头问她怎么了,她仍怵着,忙仔细解释给他听,“小夫人自小怕冷,虽则天渐暖了,可仍是手脚发凉,这会儿困了又想睡,故婢怕小夫人着凉,想生了炭盆给小夫人暖暖身子,只是没找到火折子。”
  李偃微微挑了眉毛,过了会儿,吩咐道:“汝等下车去,到末尾那辆车待着,孤和你们小夫人待一会儿。”
  稚栎忙应了声是,拉着涟儿和嬷嬷去了后头那辆下人乘坐的普通马车里。
  谨姝混混沌沌的,方要睡着,涟儿便匆匆忙忙下车了,她不由心里微微带着些许埋怨,好端端的,怎么他突然又要上马车。
  待侍女们都下去了,李偃便翻上了马车,解了披风扔在一侧,侧身进去,在谨姝旁边坐了下来,握她手,果然冰凉,不由道:“竟娇气至此。”
  被他说了一句,谨姝也不高兴了,微微赌气说:“自小如此,我也习惯了,夫君也不必特意来瞧我,没道理又怪我去。”
  李偃便笑了,“我何时说我怪你了?”
  说完把她揽过来,抱起搁在自己腿上,将她按在自己胸膛,“不是困了?睡罢!”
  被他这一闹,哪里还有睡意,且他浑身铁铸似的,硌得她身子疼,哪有涟儿好睡。
  但他这般好意,她又不好推脱,伏在他胸口,半晌了还忽闪一双美眸,倒是比方才还要清醒了。
  李偃遂勾她下巴,“你诚心逗弄孤?”
  谨姝不知被戳中了哪个笑穴,趴在他胸前咯咯笑了起来,眼角含泪着说:“夫君我睡不着了。且你身子实在硌得慌。”
  如此言辞恳切地嫌弃于她,使他觉得分外不痛快,眉目都蹙到了一起。
  谨姝恐他着恼,忙抬头亲了亲他下巴,笑道,“夫君莫生气,阿狸心里是高兴的。”
  李偃眸色深沉了许多,轻哼了一声,心底终于觉得熨贴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半夜想吃火锅想得码不下去字……→_→
 
 
第15章 
  谨姝后来还是靠着李偃的肩膀睡着了,因着昨夜俩人胡闹到后夜,早晨又起得早,她其实脑袋一直不大清醒,又隐隐作痛,刚刚在做针线活,颇费心神,这会儿和他说了会儿话,不知不觉就趴在他怀里睡着了。
  他也未放她在榻上,一直揽着她,闭目养神。
  谨姝这一觉睡的黑甜,是以李偃觉得匪夷所思,他好似从未睡过这样踏实过,便是他拍了她两下的脸,她也只是微微蹙眉偏过了头。似是不高兴,还伸手轻拍了他一下以示抗议。
  他一面觉得好笑,一面竟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再叫她,亦是不忍心。
  他想起她小时候,那时候她多大?他也不大清楚,小小的一团,晚上睡的时候也喜缩成一团,像猫儿一样,醒时又很凶,动不动就满身防备地竖着一身刺,有一回他半夜给她掖被子,她抓着他胳膊就咬了一口,两只眼圆怔怔地望着他。
  他那时也觉得好笑,心想她究竟曾遭遇过什么,防备心这样重。
  后来他就给她起名叫阿狸。
  狸,山猫。
  后来,她好似完全信任了他,会守着灯等他,夜里冷得受不住会往他身上靠,饿的狠了也要留一些吃食给他。
  他记得他送她走那天,她哭得撕心裂肺,从山上一路追他追了二里地,任他如何赶都赶不走,他走得快了些,想甩掉她,她亦走得飞快,摔倒了,还急切地往前爬了两步,膝盖手肘都磨破了皮。呜咽声悲痛得仿似失了亲爷娘。
  奶声奶气地叫他,“偃哥哥,你不要阿狸了?阿狸往后听你话,如若你嫌弃我吃的多,我以后便少吃一些。”
  他无奈回了身,复又背她上了山。
  反复跟她保证,我以后会来接你的,现在带着你,我们两个都活不下去了。
  他举手发誓:真的,我何曾哄骗过你?到时我娶了你,似我父亲娶我母亲,从此你便再不必离开我了。
  那时为了哄她,什么屁话都说了。
  她拾他袖子擦了擦泪,终于似懂非懂地点了头。
  ……
  如今好歹算是还了愿。
  ……
  李偃回过神来,拿指腹蹭了蹭她脸颊,轻哼了一句,“如今我来接你,可恨你倒是忘了我。”
  谨姝还是没醒,她在做梦。
  先是梦到前世,柳姨娘的房里,昭慈姐姐低着头不语,姨娘指着她脑袋数落她,“一个抱来的丫头,都比你强。现下要是嫁了江东王,日后你定拍马也难及。我怎生了你这样没出息的女儿?”
  昭慈抬头瞧了眼母亲,又转过头去,似是在出神,眼神虚虚地望着窗外。
  姨娘又把她脸掰回来,“我说你,你听见了没有?”
  昭慈有些无奈地笑了一笑,终于开了口,“母亲,这些年你争来争去,又争到了什么?清醒一些罢!”
  姨娘被戳到了肺管子,气得面颊通红,她因着出身不好,总也争不过谨姝的母亲温氏,原仗着年轻,滋味新鲜,留得叶邱平在房里流连,便觉得往后去仗着恩宠也不比正妻差,委实是她年轻天真了些,叶邱平无论纳多少的妾,对正妻,始终存着几分敬意。
  如此他容得下他妻对他管三道四,便是骂他几句,他也是认的。她却不同,恩宠不过一时,也是要费尽心思才挣得到的,日日唯恐说错话。温氏若得不到恩宠,却至少是这府里的主母,她若没了恩宠,就什么也没了。
  她两个女儿,大女儿行二,自小认到了温氏膝下,如今待温氏比待她要亲近许多。二女儿行三,便是昭慈,比谨姝要长两岁,只是至今却也没婚嫁。媒人上门来提过几次亲,寻的人家她都不满意。
  她总想着为女儿物色个好人家,如此便免却她这辈子受的苦楚。
  是以女儿如今的话,不若在她心上捅刀子,她又气又恼,终是哭了起来。
  嘴上骂骂咧咧,“我怎么养出你这样的白眼狼来?”
  “你合该吃苦头。”
  “往后去你若嫁个下贱人家,要记着,全是你自找的。娘一番好心思,在你这里,全成了坏心眼。”
  便是这样,昭慈也未安慰她一句,淡淡说:“是福是祸,都是自己挣来的。如若不是,那便是天命,逆天改命,成了则为传奇,不成,则也是命。再说下贱不下贱,全在自己,安心过自己日子,有何可下贱的?我便是庶出的女子,娘又盼我嫁个什么高贵门户,如果真那样,我在丈夫面前说不上半句话,那才真离下贱不远了。”
  柳氏气得手抖,眼见着就要两眼一抹黑昏死过去。
  昭慈终是心软了一软,扶了她一扶。
  嘴上仍不服半分软,“当初老太太带回来一个病秧子,想着你膝下只我一个,叫你收在膝下,你不肯,大娘怜她便带去了,你那时嘲笑人家多管闲事。如今怎样?瞧着她出落婷婷,以后也能寻个好人家,便又心生妒忌。母亲,福是修来的,不是等着它往自己头上砸的。”
  画面一转,转到一座半山腰的庵子,庵子很小,只有四间瓦房,供着几尊她不认识的佛像,平日里少有人来,在战乱时候,仿似一座避世的清净之地。
  庵姑把院子清扫的干干净净,青石板的地面被磨浆得发亮,到了饭点,女师父会到门口喊一声,“阿狸,吃饭了!”
  阿狸是个女童,估摸才三四岁大小,粉嫩团子似的,生得粉雕玉琢的可爱,有时女师父们逗弄她,还能听见几句她背的诗,想来从前也是大户人家的子女,不料竟落难至此。
  她时常坐在山口一尊大石上,专注地眺望山下的路,女师父来叫她用饭,她还要一步三回头地看着,那双雾蒙蒙的双眼里盛满了哀伤,“偃哥哥,怎还不来接阿狸走?”
  那送她来的乞儿,女师父倒还印象深刻,只是乱世当头,活着都艰难,一个乞儿能有何作为?怕是这辈子都难来接她了。
  但女师父不好伤她心,只说:“再等等,等阿狸长大些。”
  山中日月长,可转眼也是岁末,这一年雪尤其大,大雪封了山,庵子里粮食一日比一日少,眼见着到了绝粮的时候,那雪也丝毫没有停的意思。
  一个果敢的女师父自告奋勇去山下寻吃的,却再也没有回来过。其余庵姑心有戚戚焉。
  庵子里的女师父都快熬不住了,各个面有饥色,师父们怜阿狸还是个孩儿,总不忍心叫她挨饿去,总是留够了她的吃的,旁人才去分。
  一个年老的女师父还要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再匀出来些,说着:“我老了,活多久已不大紧要了,你尚年幼,往后日子长着呢!可要好好活下去。”
  阿狸头摇的像拨浪鼓。
  阿狸懂事,后来每顿都只吃一点点,便说自己饱了,时常饿得发昏,也强撑着不喊饿。
  她再也不去大石头上眺望了,天实在太冷了。
  有时她又担心偃哥哥来接她找不到,她就扒着门坐在门坎上,其实也是没事可做,庵子里日子过得清苦,也没什么乐趣可言。
  冬日的风啊,煞冷煞冷的,她常常吃不饱,身子骨弱,没多久就病了,烧得像块儿炭。
  胡梦里还要攥着女师父的袖摆,固执地摇头说:“阿狸不饿。”
  庵里没有药草,女师父汲冻得透骨的山泉水给她敷额头,那烧却长在她身子上了似的,怎么都褪不下去,熬了半个月,一个女师父说,再熬下去怕是不行了。
  赶巧雪化了几日,路大约好走了一些,两个女师父把她裹得严严实实,抱着她下了山。路上换着抱她。
  庵子邻着玉沧城。
  没想到那一年闹瘟疫,城中封锁了,玉沧乃福地,百年难见一次灾害,这次疫情传说就是外地人带来的,因着商贸通达,人来人往,故而生了事。
  女师父还没到城门,就被拦了下来。
  那守卫好生凶悍,未问话,只见是个烧的不省人事的女童,便急匆匆赶她们走。
  女师父心里着急,连连求情,只说山中何来疫情,这女娃不过是发烧罢了,请个大夫一看便知。左右是条人命,求官爷开开恩。
  那守卫实是心狠,最终也没有叫他们去寻大夫,因着大夫实在太忙,全在城里控制疫情。他们要严防死守,免却疫情扩散,没空去搭理她们。
  女师父在城外流连二日,终于放弃了。
  阿狸有时是清醒的,看着女师父焦急的脸色,心生愧疚,在她记忆深处有一抹身影,那身影厉声对她说着:“你本不该活着,于这世上人,不过是个拖累。你走吧!走得越远越好。莫停留。”
  她又走了,在一个夜色里,对着女师父落脚的废弃茅屋,叩了无数个头。
  她不知道去哪里。
  就一直走。
  有时念偃哥哥,有时唤女师父。
  她知道如今唤谁都没用了,眼泪簌簌地往下落。
  她走了许久,雪停后就是大晴天,可晚上依旧冷,她把自己缩在草堆里抵抗无处不在的寒风,想起和偃哥哥四处乞讨的日子,那时冬日最难挨,偃哥哥的身子却很暖,她起初怕他,后来就不怕了,后来她常常窝在他怀里睡,睡着最是踏实。
  她就想象着自己睡在偃哥哥的怀里。
  终于在这个寒夜睡着了。
  再醒来……
  谨姝睁开眼,一场大梦,心有戚戚,眼前更是黑漆漆一片。
  她醒了会儿神,才发觉自己在李偃怀里,他用宽大的大氅把她裹在怀里,抱着她往驿站走去。
  她整个被他遮在怀里,是以黑漆漆一片。
  他方才没有叫醒她,思忖了片刻,便抱她出来了。
  当时四下惊诧一片,如此越礼之事,实是叫人惊破眼球。
  他却面目如常着,于他来说,早在许多年前,他尚且年幼时,便知道脸面是这世上最不值钱的东西。
  他一路走,一路有人为他开道。
  他怕吵醒她,知道她今日起得太早,便想叫她多睡一会儿,说话声音都轻了许多,吩咐道:“备间僻静的房,晚上轮流巡逻,都警醒些。”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