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需要依靠出众口碑与奖项打开票房,艾黎卡自然十分关注影评,而她再一次惊喜的发现,无数影评家为《英国病人》打出了满分影评——
“《英国病人》充满了令人心碎的情感和华丽的画面,这是一部让你迷失自我的电影,本年度,不,它会成为你记忆中最引人注目的爱情故事之一。”——《华盛顿邮报》
“感觉就像一场梦,一部电影竟然可以有这种诗意的优雅和史诗般的横扫。它是十年或二十年电影创作中最令人惊叹、最狂暴的爱情故事。”——《旧金山记事报》
“令人心碎的美丽电影,它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触觉,是我们这一时代的卡萨布兰卡。庆幸艾黎卡·帕克的投资制作使《英国病人》得以开拍,这是一部救市之作。”——《时代》
“文学改编的惊人壮举,以及纯粹的电影式的胜利。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力量,其他电影都无法抹去它的光辉。”——《纽约时报》
无数影评盛誉为《英国病人》吸引了许多观众进入影院观看,而艾黎卡作为电影制片人,再次得到业内关注。而与此同时,她的前合伙人迈克尔·奥维茨,却陷入了事业低谷。
1997年1月,迈克尔·奥维茨在出任华特迪士尼总裁十四个月后,被‘赶出’了迪士尼,从好莱坞权力巅峰跌落成了流浪汉。
而眼下的CAA已经重新稳住阵脚,经过一年半之前,几乎被好莱坞一众经纪公司瓜分的动荡之后,在现任联合管理人布莱恩·洛德掌管下,CAA依旧是好莱坞无可争议的经纪业首席巨头。
在奥维茨被‘赶出’迪士尼第二日,布莱恩·洛德在与艾黎卡通话时说道,“你认为迈克尔会重返CAA吗?”
迈克尔·奥维茨作为CAA的功勋创始人,如果他有意重返CAA,想必会得到CAA内部多数支持,到了那时,布莱恩·洛德恐怕将不得不让位。
收到洛德的致电时,艾黎卡正在为《英国病人》举办公关放映,她将注意力从放映会上的学院评委身上收回,对洛德回应道,“不,他不会重返CAA,这会让他颜面无光,像是只能从事演艺经纪工作。”
艾黎卡认为,奥维茨会暂时选择在家休养,至少等到媒体不再过于关注他被‘赶出’迪士尼这件事,再计划东山再起。除非有能够让他重登好莱坞权力巅峰的机会出现。
事实上,布莱恩·洛德之所以向艾黎卡致电,除了问询她的看法之外,更关注当他与奥维茨出现争端时,艾黎卡会如何站队。
但当下,艾黎卡的关注焦点似乎并不在这件事上,比起她的两任经纪人,《英国病人》在颁奖季中的表现,是更加紧急的工作。
1997年2月,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公布,《英国病人》以十二项提名领跑全场。
而在合法游说的奥斯卡公关战中,好莱坞各电影公司的公关宣传活动声势浩大,艾黎卡为了确保《英国病人》不在公关战中败落,斥巨资砸下三百万美元,加入声势几乎能与美国大选匹敌的奥斯卡公关战。
从最基本的邀请奥斯卡评委,参加电影放映会开始,艾黎卡需要确保数千名学院评审观看过《英国病人》;而对没时间走进影院观影的部分评委,则需要邮寄录像带影碟。
除此之外,艾黎卡砸下重金在《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报刊上,刊登出《英国病人》广告,这些报刊的读者群与奥斯卡评委群高度重合。
甚至就连电影人聚居的南加州与纽约等地的户外广告牌上,也被艾黎卡买下广告位以宣传《英国病人》;同时她要求电影主创人员出席多个颁奖礼,以最大限度提升电影热度。
公关战虽然战况激烈,但艾黎卡并没有选择进行违规操作,更无意不光彩的去抹黑竞争影片,她只是要物尽其用的利用奥斯卡的营销价值——
比如随着《英国病人》获得奥斯卡十二项提名,原本已经从影院下档的《英国病人》得以再次上映,并得到比首次上映更大的发行规模,票房持续走高提振,有望最终达到两亿美元全球票房。
而《英国病人》票房的提升,将使它在奥斯卡争夺中更具筹码,在入围最佳影片的五部影片中,《英国病人》的票房预测仅次于索尼出品的《甜心先生》。
事实上,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甜心先生》,是五部最佳影片提名中,唯一一部真正传统意义的‘好莱坞电影’,而其他四部《英国病人》、《冰血暴》、《秘密与谎言》、《闪亮的风采》,则都是与‘好莱坞电影’相对不同的“独立”电影【曾经被称为艺术电影】。
不同之处在于,好莱坞电影强化人们已有的观念,他们通常让你感到愉快幸福;而独立电影讲述的则是人们不愿意知道的事情,他们让你不安,让你思考。
“1996年在业内被称为好莱坞的耻辱之年,”评论家威廉姆·高德曼在《综艺》上撰稿写道,“谁谋杀了好莱坞?”
“在奥斯卡提名名单中,独立电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表彰,就像是所有有资格投票的学院成员,今年都憋满了满腔的闷气,最后一同朝着好莱坞那些管事的人吼道:别再拍出那些狗屁玩意儿了!”
“谁谋杀了好莱坞?”这一议题难以解答,但艾黎卡清楚的是,在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英国病人》将有机会成为最大赢家。
1997年3月24日,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在洛杉矶神殿大剧院举行,《英国病人》在开场后三小时内,一路斩获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剪辑等七项大奖。
但在接下来的颁奖典礼上,却连连丢失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主角与最佳男主角三大重要奖项,使颁奖典礼变得疑云密布。
“学院奖将去到——”在上一届奥斯卡金像奖中,凭借《勇敢的心》斩获最佳导演的好莱坞巨星梅尔·吉布森,登台颁发最佳导演奖项,“安东尼·明格拉,《英国病人》。”
掌声雷动间,艾黎卡坐在前排席位中,庆幸《英国病人》没有在入围十二项后,却戏剧性的丢掉所有重要奖项,以至于成为颁奖典礼的炮灰先锋。
在最佳导演奖项之后,整场颁奖典礼只剩本年度好莱坞最后的终极大奖——最佳影片奖。
阿尔·帕西诺被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邀请为颁奖人,他走上舞台,手中的信函将揭示整场最大赢家,“最佳影片奖属于——《英国病人》。”
“Congratulations!”神殿大剧院瞬间被庆贺掌声与欢呼声淹没,《英国病人》剧组得到了最大表彰。筹备创建了电影的制片人索尔·扎恩兹,将得到那座最佳影片金像,而他在走上舞台前,邀请另一位制片人艾黎卡与他一同登台领奖。
而索尔·扎恩兹这位年过七旬的金牌制片人,在致获奖感言时,不但娴熟的感谢了一圈为电影做出贡献之人,在最后,甚至提到,“接下来,我与艾黎卡将继续携手制作《指环王》。”
这可真可谓是最佳的宣传地点了,在赢得最佳影片之时,将《指环王》的制作计划提上日程。艾黎卡希望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别恼怒于扎恩兹的物尽其用。
《英国病人》在奥斯卡最终斩获九项大奖,发行规模与全球票房得到进一步扩张,而艾黎卡在好莱坞的行业地位也越发提升稳固。
而在此时之际,艾黎卡并没有举办一场又一场盛大的庆贺派对,而是来到了比弗利山一座门庭冷落的别墅,迈克尔·奥维茨的住宅。
她找到自己的前合伙人,“我这儿有一桩大生意。”
第115章
“并购哥伦比亚(Columbia)三星(TriStar)影业?”奥维茨语气里有未能完全掩饰的惊诧。
艾黎卡与他坐在比弗利山庄别墅中,眼前是空阔的加州山景,“迈克尔,整个好莱坞,不会有人比你更具能力运作大型并购案。”
她展现出惊人的野心,剑指好莱坞最主要的制片厂之一、全球电影娱乐行业巨头的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意外的,奥维茨发觉他竟有种理应如此的感受,他甚至觉得,也许早在多年前,他协助索尼并购这家巨头制片厂时,艾黎卡就已经开始心生谋划,意图有朝一日得到拥有火炬女神与飞马象征的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公司。
“眼下确实称得上是绝佳时机,”奥维茨思索分析道,“索尼近年来深受日本泡沫经济危机影响,入场好莱坞后更是连连票房惨赔,不但严重阻碍索尼总部获利,更带来高额亏损。”
奥维茨并没有向艾黎卡询问,关于这桩将震荡好莱坞与华尔街的大型并购案,为何会找到他——一个被赶出华特迪士尼决策层,成为好莱坞流浪汉的事业垮台之人。
多年的相交合作,使奥维茨与艾黎卡有种难言的默契,她找到他,除了信任奥维茨运作大型并购案的能力之外,更由于在两人之前‘拆伙’时,奥维茨向她无偿转赠的股权。
因此在他从好莱坞巅峰跌落低谷之时,她愿意提供一个契机,让他有可能东山再起。
而艾黎卡并没有提及她‘友情式’的协助,而是在商言商的与奥维茨谈论并购案的更多缘由,“事实上,关于向索尼并购哥伦比亚影业所需的数十亿美金,我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能算是最好,如果等到《泰坦尼克号》上映,如果它能大卖特卖,无论是从财务账面还是声势上,都会比目前更得心应手。”
“但你却不打算再等上一年?”奥维茨询问她,《泰坦尼克号》将在年末上映,等到这部电影取得票房收益或是奖项声望,显然至少要拖到明年这个时候了。
“没错,我担心再拖延一年,会出现变故。”艾黎卡在刚刚经过《英国病人》在奥斯卡上的盛大胜利后,看上去并没有因此过于骄傲狂妄,她依旧行事沉稳冷静,头脑清醒。
奥维茨看着她不免有些唏嘘,他之所以遭遇惨败,便是因为在身处‘好莱坞最具权力’席位的光环下,没能保持清醒冷静,以至于从巅峰之际败落垮台。
而艾黎卡并没有因为好莱坞的纸醉金迷与无数盛誉而晕头转向,她依旧保持冷静机警。
比弗利山别墅里,她向奥维茨谈起哥伦比亚影业内部的变动,“索尼似乎已经意识到从东京总部派来的执行官们,在哥伦比亚影业的‘水土不服’,因此他们计划派遣美国索尼公司的高层人士霍华德·史特林主导改革,我了解到史特林是位极具才能的杰出人士。”
“而如果霍华德·史特林有能力使哥伦比亚影业从此获利卖座,”奥维茨立刻明白了她所担忧的,“索尼恐怕会因此拒绝出售哥伦比亚影业,或者即便索尼愿意出售,最终完成并购的金额数字也将大幅提升。”
而艾黎卡当然不愿意多支付这笔钱,她看上去有些资本家的冷酷,“哥伦比亚影业连年经营不利,公司市值一再下跌,我不打算付给索尼超过三十亿美元的收购金额。”
奥维茨同样认可她的这一心理价位,他手边放着最新的《好莱坞报道者》报刊,拿起来让艾黎卡得以看清一则新闻,“哥伦比亚影业出品的《与魔鬼同行》前几天刚刚上映,八千六百万美元预算,全美最终票房预测却只有四千万,即便全球总票房达到一亿,这也是又一次惨赔。”
好莱坞电影通常票房达到预算的2.5倍至三倍,才算开始获利,这无疑表示着《与魔鬼同行》或许将使哥伦比亚影业损失上亿美元。奥维茨向艾黎卡建议道,“我们应该尽快向索尼提出收购方案。”
“你打算借由哥伦比亚又一次惨赔的时机,压低并购价格?”艾黎卡立刻意识到他的打算。
奥维茨神情间又一次恢复了好莱坞权贵人士的老谋深算,“这可是难得机遇,如果一切顺利,我们能在三个月内完成这宗并购案。”
被‘赶出’迪士尼的颓丧似乎一扫而光,奥维茨甚至有些孤注一掷的对艾黎卡说道,“如果你在并购案中财务吃紧,我可以付出十亿美元入局,如果你愿意与我再一次成为合伙人的话。”
十亿美元无疑称得上是个天价数字,在整个好莱坞,能在个人账面拿出十亿美元的大人物也屈指可数,至少艾黎卡的个人账户就没这么多钱。而奥维茨拿出这笔钱,即便不说倾尽所有,也差不到哪去了。
在艾黎卡原本的计划中,对于并购哥伦比亚影业所需的三十亿美元,她名下独立制片厂能动用的款项并不足够支付,而她倒是也不打算向她可爱的‘帕克工业CEO先生’借款,虽然彼得很乐意为她做些什么。
关于那三十亿美元所欠缺的部分,艾黎卡原本就计划向银行借贷——她近年来的电影卖座程度,使全美各大银行向来争着希望为她的电影融资,美国银行一直是好莱坞电影的最大“资金库”。
不过原本艾黎卡有些担忧,对于她野心勃勃试图并购哥伦比亚影业的计划,银行是否信任她有足够的偿还能力,愿意为她借贷。
而这份担忧在帕克工业完成上市后,便荡然无存了,艾黎卡拥有帕克工业的30%股权,恐怕没有任何一家银行会质疑她的身家。
但此时依照奥维茨所说的,如果他携带十亿美元入局,成为她的合伙人,那艾黎卡就不再需要向银行借贷,她看向奥维茨说道,“我从不认为好莱坞有比你更杰出的合伙人人选。”
虽然这句话里有着几分多年合作的‘友情’缘故,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即便奥维茨在‘迪士尼一役’上遭遇滑铁卢,但却没有任何人能否认他依旧残存的影响力与人脉。以及他掌管巨型企业的经验才能,这是艾黎卡所欠缺的。
对于从索尼手中并购哥伦比亚影业一事,艾黎卡与奥维茨一拍即合,最终确定彼此的心理价位,“不超过三十亿美元,最好能以二十八亿完成收购。”
由这一天开始,艾黎卡便开始进行她声势浩大的并购案。
周末,艾黎卡一整天待在书房,手边处理着各式将要向美国证监会提供的材料,耳边是马里布海滩的浪潮冲击声响。
她目前依旧没有在洛杉矶置不动产,但近日倒是并没有住在日落酒店,而是暂住哈里·奥斯本所在的马里布海滩庄园,他最近又从纽约来到天使之城,希望能整日看见她。
比如此时,哈里身处书房另一侧,看着艾黎卡与她的首席财务官凯拉·布朗通话,“财务数据工作进展的很顺利,接下来,我们该信任奥维茨着手运作大型并购案的才能。”